1、1 服饰传播的起源 从人出生开始,就身处在一种具体的文化语境中,不可能摆脱这一地区、民族、习俗、审美带来的文化反映。例如,广西壮族沙支系的拐村妇女,自己绣制的儿童背带是母爱的特写;现代城市流行的宝宝写真摄影,以白色、柔软、蓬松的天使造型体现都市父母的普遍喜好;英国人喜欢工业革命的灰色,同时将这一喜好影响到子女;缅甸克扬族会精心挑选他们认为好看的格子花布,把他装饰的很美,这里包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这都说明,服装从一开始就被塑造为个人的经验和行为,带有某个文化群体的特征,同时反映出深刻而复杂的精神文化心理,决定了个人的信仰、人际关 系和价值观。 服饰自起源之初,就带有识别其文化的内容。服装的起源诸
2、学说虽然视角各不相同,但都共同体现了服饰作为信息媒介的力量和作用。如此看来,服饰的起源实际也是服饰传播的起源。一旦服饰进入传递信息的情景,传播就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传播“护符”的功能 人类的童年时期,相信万物有灵,常把一些自然界形式简单的物体穿戴在身上,笃信其超自然的力量。人们告诉自己,只要把它们放在身上,就能拥有健康,远离危险,甚至可庇佑天下万千事物。穿戴久了,护符物就成了人类衣生活的组成部分,直到今天这种具有护符意义的物品还被倾注着 巨大能量,在原生部落或民间盛行。 传播“象征”的功能 服饰最初表现为某种特别的意义,因此它成为显在的符号,作为一种明确的标记或迹象。以服饰作为象征物 ,
3、利于文化传播中形成具有决定性的规范和意义。 很多人看过影片血战钢锯岭,有一个细节是军事法庭上,众人身穿二战军服,一位一战退伍老兵身穿过去的军服,佩戴一战奖章,进场后引起大家的注意。可以看出,服装作为一种生动的媒介,能够向他人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意志、主张、感情、个性和嗜好等社会内容。回到我们的传统中,易经有一2 句话,“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帝 王把服饰作为治理国家的工具之一,看得出这是强调了服装的社会意义和象征作用。服装的象征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古代服饰等级制度上。各阶层人的穿衣戴帽都有严格规定,不许越雷池一步。 传播“审美”的功能 服饰传播审美的信息,是形象而具体的,正如黑格尔对美
4、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服饰审美可以凭借他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受到,能够激起我们心中的愉悦,并带来艺术的交流。托尔斯泰说:“艺术就是情感的交流。”所以,服饰传播审美的功能是则是人与人获得情感共鸣的常用方式。 所以,服饰是人们普遍公认的一种传播“美”的媒介。今天我 们如此高度关注象牙塔式的高级定制,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去购买或穿着,更多的是为了欣赏服饰之美。 传播“吸引异性”的功能 服饰起源学说中的异性吸引说,也叫做性差说。这种学说认为,人穿戴服饰最初是为了被异性关注,引起异性的好感,逐渐在性别特征上加以强调,并进一步通过服饰来区分两性特征。这些服饰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爱慕、喜悦等心情,主
5、要原因在于服饰本身被赋予了明确暗示的情感色彩,并由信息发出者主动宣扬出去。 传播“伦理”的功能 服饰起源学说中的羞耻说,认为服饰一直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人们在着装时,会根据年龄、场合、身 份,穿戴恰当的衣物。在社会文明情境下,“群体依赖和群体压力是存在的,并且影响到群体规范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组织内,群体压力对服饰的伦理作用往往更大,人们倾向于追随符合大众行为准则的着装规范,倾向于用服饰表现群体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总结以上内容,服饰作为非语言性的信息传达媒介,除了能表现出人在各种场合的心情和行动意识,更能反映出服饰自带的护符说、象征说、审美说、异性吸引说以及羞耻说这些服饰起源学说。诸学说虽然视角各不相同,但都共同体现了服饰作为信息媒介的力量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