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 教 基 本 教 义,基本教义,佛教世界观,佛教宗派,特 点,三乘佛法,五乘佛法,声 闻,缘 觉,菩 萨,二种分法,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小乘,大乘,人天乘,小乘,大乘,基本教义,人乘,人乘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不妄语、 不 饮酒”五戒教法(五戒),运出四趣,而得生于人 道 。,天乘,天乘遵修“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 邪见)”十善戒(十善业道)的教法,运出五道,而得生天界。,声闻乘,闻佛声教,以乘修持“苦、集、灭、道”四圣谛教法,而悟真空涅盘真理,以此出三界,证得阿罗汉果称为声闻乘。,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
2、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集:是苦因,把见惑和思惑的烦恼,集聚起来而成业因 ,随业招感八苦。见惑就是知见方面,以身见、 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主体。,灭,灭谛:涅盘。因地之中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断除了见思烦恼之惑,灭除了分段生死之苦,涅盘之果。,道,道谛:是出世的因,就是三十七助道品。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缘觉乘,佛未出世时观修十二因缘法,破除我执,而证悟真空涅盘的道理,以此出三界,而证得缘觉道果。 又称独觉,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十二因缘中,互相
3、依赖而有,只要其中一处灭,就一切都灭。,十二因缘法,一,无明:无明烦恼,晦昧空境,即是迷,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 。二,行:行是业行妄执有法。因有我法二执 。三、识:看到现前欲境,生起一念爱心而为胞胎。四、名色:众生的身心。 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六、触: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 七、受:接受所触对的尘境 八、爱: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 九、取:既爱了所贪的五欲境界,就想尽办法把它攫取过来即是取十、有:即是因果不昧之有 十一、生,出世投生。 十二、老死,菩萨乘,菩萨乘发菩提心,广修六度万行,度诸众生同出三界生死轮回,称为菩萨
4、乘。由此进修,圆满福智资粮,而证得最究竟的无上佛道。,“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教世界观,六道: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十法界:四圣,佛、菩萨、缘觉、声闻 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大千世界,四大部洲之上,加须弥山半腰的四天王天,及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并空间中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为欲界。再加上层的大梵天、梵众天、梵辅天等,色界初禅天为一小世界, 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 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 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劫,小劫: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
5、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一小劫等于(8400010)x 100 x 2 即1679.8万年。合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3.3596亿年 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住。如是八十中劫,假立为一大劫数。相当于268.768亿年。成劫和住劫合计为134.384亿年。,佛教宗派,三论宗. 法相宗. 律宗. 成实宗. 净土宗. 华严宗 天台宗. 禅宗,三论宗,隋吉藏创立。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 。此宗广破一切有所得,实有实无的偏见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为中心理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
6、道义。,法相宗,宇宙万有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万法唯识,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律宗,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内容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菩萨戒等。,成实宗,以成实论为所依,又名“成实学派”。论说诸法皆空。体解四谛的真理,以八圣道灭除所有烦恼,最后到达涅盘。后判定成实为小乘,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该宗教义简单,主要宗旨是以修行手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
7、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该宗由于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以,故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宋明以后与禅宗融合,其他如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门。同时又很快普及于一般社会,有所谓“家家弥陀佛”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华严宗,因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该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法界缘起,各种现象互为因果,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因此又称作“无尽缘起” . 缘起之诸法悉为实体,现象之外无有实体,实体之外无有现象,此即法界之实相 。,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一念三千说: “一念”指“一心
8、”,即众生心念活动的一刹那间。“三千”,是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人、物差别的总称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所作.三谛说: 一切法并从缘生,缘生无主谓之空,无主而生谓之假,不出法性谓之中,禅宗,相传菩提达摩于六朝齐、梁间从印度渡海东来,梁普通(520526)前后到洛阳弘扬禅法。为禅宗之始.禅宗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又称佛心宗。六祖曰:吾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论禅定解脱 沩仰宗 .临济宗 .曹洞宗 .云门宗 .法眼宗.黄龙派 .杨岐派.,佛教特点,以信为前提以证悟为目的以思辨为辅助,因果观,异熟三义:(一)异时 (二)变异 (三)异类等流果:是与原因为同种类的结果,又称习果 ,士用果:现世所做
9、得果增上果:“增上”增迸助长 离系果 :离开一切烦恼的系缚称为“离系”。,禅定,禅:“禅那”原为梵语,七种不同:一名禅,二名定,三名三昧,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脱,亦名背舍。 身,一、双足跏趺 二、两手结三昧印三、背脊自然直立 四、两肩保持平稳五、头正颚收 六、舌抵上颚 七、两眼半敛(可以闭眼,但不可昏睡 )意,系心一缘,一念专精初禅:心一境性、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 三禅,离喜妙乐 四禅,舍念清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
10、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经句,楞严经: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
11、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大慧宗杲,乌龙长老,访冯济川话次。云昔有官人,问泗州大圣何姓?圣云姓何,官云住何国?圣云住何国,此意如何?龙曰:大圣本不姓何,亦不是何国人,冯笑曰:大圣决定姓何,住何国。如是往返数次,遂致书于师,乞断此公案。师云:有六十棒,将三十棒打大圣,不合道姓何,三十棒打济川,不合道大圣决定姓何。若乌龙长老,教自领出去一日同到明庵,见壁间画髑髅,济川颂云:尸在这里,人今何在?始知一灵不居皮袋。师不肯,自颂云:即此形骸,便是其人,一灵皮袋,皮袋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