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下体育如何说课,一、说教材二、学情分析三、场地器材分析四、教学目标五、说教法 说学法六、教学程序七、教学效果与特色,一、说教材,(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实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快乐体育”为主导,以增进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最终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趣的竹竿通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开放性使教学更丰富、更有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在快乐、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各种锻炼。,(二)课程资源的开发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渊源流长,内涵丰富。黎族竹竿舞这一课的设计,努力发
2、掘了课程资源的优势,在教学中以民族体育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并参与民族体育运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又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民族体育运动的深刻内涵的认识了解,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三)学情分析:,水平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随着、注意占优势。我所任课的这个班级,该班学生的体能状况较好,身体协调较强,有一部份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但班级的凝聚力较强,在创新意识和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且课堂气氛活跃。 基于以上学情,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五个学习领域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四)学习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
3、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舞蹈中学习跳竹竿的基本动作,以适当的速度敲打竹竿节奏,并能体会音乐的节拍。,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手脚配合的协调性及跳跃能力。,4、心理健康目标:引导学生共跳竹竿舞,体会跳竹竿舞的乐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充满自信。,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体育运动的 认识和了解。,重点:竹竿舞的节奏。,难点:竹竿舞的跳法。,(五)课的特色:,1、选择富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竹竿舞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利用竹竿,结合黎族风情的一些习俗,创编竹竿模仿操及
4、有趣的竹竿游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3、制作黎族头饰,配以柔和的黎族民间音乐做为放松部分,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让学生更贴进黎族生活。,二、说教法:,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及课的特色,我采用了创设情景式教学、创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激励式教学法、循序渐进法、探究法、指导法、比赛法、评价法等,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走进黎族,通过感受民间风情体验民族体育贴进黎族生活,这一系列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三、说学法:,一方面通过友情分组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体验;另一方面,展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创编出新的舞蹈动作,充分发挥学
5、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四、说学习程序:,根据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把这节课分为了四个部分: 一、营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进入情景、体验民族风情。 三、合作挑战,体验成功喜悦。 四、放松身心、感受民族生活。,五、课堂教学效果预测:,根据人体机能活动的特点,估计这节课练习密度在45%左右,而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总之,这节课的设计,充分发掘了教学资源,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循序渐进,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乐趣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增强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体育运动内涵的认识和了解,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