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与乡村变迁,高晓声(19281999年),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七九小说集、高晓声八一小说集、陈奂生、觅、新娘没有来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收田财、走上新路、解约、不幸、陈奂生上城、79小说集、高晓声1980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1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2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3年小说集、高晓声1984年小说集、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钱包。高晓声(19281999)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农民家庭。从小酷爱文学,受古典名著熏陶。中学时代因经济原因曾三次中断学业。1947年高中毕业,1948年考入上海法学院经济系。1949年入苏南新
2、闻专科学校,次年毕业。1957年6月发表了把宣言具体化的探索小说不幸,受到批判,被划成右派,遣送武进农村“劳动改造”。 1979年平反,重归文坛。1980年发表的小说陈奂生上城,因塑造了陈奂生这一继阿Q之后的典型农民形象而获得高度评价。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获1979、1980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创作多取材于苏南农村生活,“陈奂生系列”小说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笔触,揭示风云变幻的政治、经济变革对普通农民命运的深刻影响,剖析了农民身上的劣根性,但仍有政策主导情节的倾向。高晓声檀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
3、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漏斗户主1979陈奂生上城1980陈奂生转业1981陈奂生包产1982陈奂生出国1991,解放后,经过了土地改革,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步在农村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民又一次陷入了贫困。因此,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高晓声说:“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松又沉重,高兴又感慨。我轻快、我高兴的是,我
4、们的境况改善了,我们终于前进;我沉重、我感慨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陈奂生是千百万勤劳、善良、淳朴、正直的农民们中的一个,“骨骼高大,身胚结实”,做事有冲劲,可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劳动的人却一直吃不饱肚子,还要受到愚弄,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剧。在对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上,陈奂生自身也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他最终选择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自己今后的出路,真正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方向,告别了对于权力的依附。之后他随作家来到美国打工,淘到了在美国的第一桶金,他对美国的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展现出准现代农民的思想与智慧,呈现的是一个中国农民与现代化城市相识、相知的
5、过程。,一个物质“漏斗户”的转变,陈奂生背了一身债,不是钱债,是粮债。近十年来,他年年亏粮,而且越亏越多。 他约摸估计,等今年口粮分下来后,还清债,连做年夜饭的米都不会有。,常有这样的情形:他和社员们一起从田里劳动归来,别人到家就端到饭碗了;而他呢,揭开锅一看,空空如也,老婆不声不响在纳鞋底,两个孩子睁大眼睛盯住看他,原来饭米还不知在哪家米围里、他能不心慌乱投吗!,稻子收好了,麦垄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粮柴草分到了,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说真话,从三岁以后,四十五年来,没买过帽子。解放前是穷,买不起;解放后是正当青年,用不着;“文化大革命”以来,肚子吃不饱,顾不上穿
6、戴,虽说年纪到把,也怕脑后风了。,他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想到围里有米、橱里有衣,总算像家人家了,就兴致勃勃睡不着,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讲闲话。,人都认定他要在农业上干一辈子,他自己也从未打过别的算盘。想不到忽然被大队领导看中了,要把他调到队办工厂去。,今年是在上乘了,有米、有肉、有酒、有新衣不算,枕头边还有一厚叠花花绿绿的钞票,五百多块。确实从未有过。陈奂生哪里还愁得起来!,真的胖了。陈奂生想起这一阵的生活,也颇得意。特别是小除夕那顿夜饭,是厂里聚餐。乖乖,那个吃法:整鸡、整鸭、整蹄、整鱼,八大盘炒头都是细货,不识得名堂。,一个精神“漏斗户”的转变,可是,使陈奂
7、生耿耿在心的,偏偏就是某干部在拒绝借粮后骂了他一句:“你这个 漏斗户!” “这个帽子是哪里来的?”他常常忿忿地想,“这是富人嘲笑穷人,地主嘲笑农民。共产党的干部,能这样看待困难户吗?我种了一世田,你倒替我定了个漏斗户的罪名。你就只晓得我粮食不够吃,却不晓得我一生出了多少力!”然而,时间一长,这种 忿忿也没有了,陈奂生彻底认输,当上了“漏斗户”主。陈奂生越来越沉默了,表情也越来越木然了。他总是低着头,默默地劳动,默默地走路。他从不叫苦,也从不透露心思,但看着他的样子,没有一个人不清楚,他想的只有一件东西,就是粮食。,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这一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渴望过精神生活。哪里
8、有听的,他爱去听,哪里有演的,他爱去看,没听没看,他就觉得没趣。,陈奂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上(特别是脚)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随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点声音来,好像做了偷儿,被人发现就会抓住似的。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现在别的便宜抬不着,大姑娘说可以住到十二点,那就再困吧,团到足十二点走,这也是捞着多少算多少。对,就是这个主意。,可陈奂生脑筋忒死,看那厂里的工作,轻轻巧巧, 细吹细打,自己一身力气,到那里去也使不出来,肌肉要发胀,骨头要生疼;
9、工资倒可 以多赚些,但风雨落雪,天天要上班,身子就卖在那里了;想上市场去卖油绳,就没得自由。若叫老婆去卖,她脑子不灵,连本钱也会错脱。自己一进厂,这副业就只好收摊。“啧!吼!”他实在有点舍不得。,想着包产以后,只要勤快、肯学,总能赶上大家的。他记得,从前的油绳,自己也不会做,也不会卖,都是向人家学来的,难道以后倒反不能学了吗?! 于是,陈奂生又信心十足了。,陈奂生是一位勤劳善良、质朴节俭、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老一代农民。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改变,使他摘掉了“漏斗户”主的帽子,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物质生活提高了,他开始渴望精神生活,他再不能忍受人们对他的无视,要求在精神上和人们平
10、起平坐,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但是,长期的坎坷生活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长期的受人驱使的地位,又使他形成了目光短浅、愚昧软弱、自轻自贱、易于满足、善于自我安慰的心理,使其思想性格中明显带有着阿Q的一些特征。这种 “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心理过程,集中体现了陈奂生的性格弱点。,陈奂生因为长期贫困的物质生活,造成了他精神上的愚昧无知。当生活好转解决了温饱以后,他渴望过精神生活,但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十分有限,而且表现了某种变态心理。既要满足自己新的物质追求,又开始了精神生活的追求,但历史的因袭毕竟过于沉重,致使他的思想性格仍呈现出小生产者的特性,同时也表现了中国农村在发展变迁过程中,物质经济的进步与精神思想的落后之间的不和谐,这也就是因袭的重负在农村发展中的局限性。,谢谢大家 !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