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人员进室流程和管理制度 研究生进室流程 安排进室及培训 实施实验 财务科交费 (向红处)登记与签定相关协议 收据或账本登记(交黄利华备案) 了解情况(向红) 下一位研究生进室 完成实验 参与有关学术活动 总结 办理离室手续 登记基本信息; 实验室管理人员讲解实验室制度,可 开展的实验项目并进行简单演示; 入室进行实验。 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程序和基本要求 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年确定研究课题 , 查文献 , 做开题报告。 硕博士学习期间总结工作的论文必须事实清楚 , 有理有据 , 不弄虚作假 , 不得私自发表。发表论文必须在资料库存档备案 , 包括实验原始数据备份。 发表论文必须在登记备案 , 存档
2、一份杂志原件。 硕博士毕业后发表在实验室学习期间工作总结的论文 , 不能私自发表 , 否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程序和基本要求 保持室内清洁、安静 , 不许大声喧哗 , 不准吸烟或吃杂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及其他杂物等。损坏仪器设备的要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未经实验室工作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把实验室内的仪器或物品拿出室外使用。 学生在实验时要时刻注意安全 , 若因不慎发生事故 , 应及时向实验指导人员报告 ,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减少事故的损失。 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程序和基本要求 凡不遵守实验室规定 , 不积极主动从事科研和实验室卫生等公益劳动 ,不爱护仪器设备
3、 ,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学生 , 实验室将据考察结论 , 必要时停止其进入实验室 学生必须填写 医学实验中心研究生培养协议书 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应阅读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 , 准备好实验实施方案 , 做好有关实验的准备工作 实验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生物危害: 人畜共患病约有近 200种 , 数十种曾引起大规模戒严重的传播。 动物群体饲养 , 更易造成疾病的爆发和流行。 尽管大多数传染因子都有种间屏障 , 但也经 常改变其毒力冲破种间屏障。 动物实验中的生物危害 : 动物感染实验 , 有病原体随尿液、粪便排出 , 有感染性气溶胶扩散的危险。 剖检动物时 , 有接触病原体的危险 , 还可 能
4、被动物咬伤戒注射器、手术刀创伤等的 危险。 病原体存在于血液、渗出物、粪便和尿液 中 , 可通过直接戒间接接触、蚊虫叮咬而 感染。 动物实验 中心 管理制度(特殊) 严格按实验操作技术规范进行实验 ; 实验必须在动物实验 准备室戒实验室进行 ; 严禁将寄养在动物实验中心的动物拿出去后又送回饲养室 ; 必须使用有毒(害)材料戒试剂 , 必须经动物实验中心负责人审定后 按规定程序带入。 实验动物尸体不得随意丢弃 , 必须放入冰柜中 ,由本中心按规定进行 无害化处理。 标准操作程序( SOP) 标准操作程序 (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
5、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 , 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实验人员进出大小鼠动物实验室的 SOP 实验人员进入兔 /豚鼠实验室的 SOP 传递窗的 SOP 超净工作台的 SOP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流行性出血热 疯牛病 狂犬病 布鲁氏菌病 口蹄疫 SARS H5N1禽流感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EHFV) (又称汉坦病毒 )引起的 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大鼠等小型啮齿动物易感 , 猫、兔、狗、 猪等也携带该病毒。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 1994年 4月的统计报告指出 有 17个国家发生 68例汉坦病 毒感染事件 , 病死率达 60%。
6、 流行性出血热 2001年 6月 , 正当我国 “ 申奥 ” 的关键时刻 , 北京发生了因使用质量不合格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不规范致使鼠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感染一名院士死亡和 700多师生紧急预防接种的重大事件。消灭了所有普通级的实验大小鼠。提高标准 , 修订实验动物管理法规。 狂犬病 狂犬病 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亦称恐水症、疯狗病 , 犬、猫、兔、狼、狐狸等动物可感染。病死率几乎为 100%。本病潜伏期长短差异大。表现为狂暴不安和意识紊乱。最终因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 传播途径主要: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是乙类传染病。潜伏期短则一周 , 长则可达一年 , 多为两周左右。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炎、乏力、睾丸炎、淋巴结炎、流产、不育等。 经呼吸道感染 , 多见于皮毛加工等情况。 经消化道感染 , 可经吃生肉、喝生奶等感染 ; 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 , 是最为多见的感染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