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2.1#--蒿芩清胆汤.pdf

上传人:职教中国 文档编号:1372149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1#--蒿芩清胆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和解少阳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少阳之证。代表方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组成】 青蒿脑钱半至二钱(4.56g) 淡竹茹三钱(9g) 仙半夏钱半(4.5g) 赤茯苓三钱(9g) 青子芩钱半至三钱(4.5g9g) 生枳壳钱半(4.5g) 陈广皮钱半(4.5g)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 黛)包,三钱(9g)【用法】 水煎服。【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 少阳湿热痰浊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证治机理】 湿遏热郁,阻于少阳胆与三焦。

2、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以致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热偏重,故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胸胁胀痛;胆热犯胃,液郁为痰,胃气上逆,故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湿阻三焦,水道不畅,以致小便短少,其色黄赤;病在少阳,湿热痰浊为患,故舌红苔白腻,或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治宜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方解】 本方为治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郁痰浊内阻之证。方中青蒿苦寒芳香,既清透少阳邪热,又辟秽化浊;黄芩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两药相合,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共为君药。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四药相伍

3、,使热清湿化痰除,共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为佐使药。综合全方,可使胆热清,痰湿化,气机畅,胃气和,则诸症均解。【配伍特点】 芳香清透以畅少阳之枢机,苦燥降利以化湿郁之痰浊。【运用】 本方为治疗少阳湿热证之常用方。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痛,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方论选录】 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青蒿脑清芬透络,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虽较疏达腠理之柴胡力缓,而辟秽宣络之功比柴胡为尤胜。故近世喜用青蒿而畏柴胡也。(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歌】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