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编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四节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预热小练习,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访”回来,走到金陵郊外的一个渡口,正好遇上一群赶考的举子在等船。此处风景十分壮丽: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苍苍茫茫的钟山如同龙盘虎踞,偌大的采石矶(即燕子矶)屹立在江岸上。一个年轻的举子凝视着眼前的景色,脱口吟出一句诗:“采石矶兮一秤砣”,举子们听了无不称赞,可是朱元璋却冷笑一声说:“这个句子气魄很大,但恐难以为续啊!”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朱元璋见状不禁大笑起来,他说:“待我试续一下,好吗?”说完就高声朗诵起来:“采石矶兮一秤砣,长虹做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
2、有几多?”听这口气,果然厉害,竟然把江山看成自己的东西,举子们听了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这位先生是何许人也。,题目 请赏析朱元璋的续诗妙在何处。,参考答案:赶考的举子将“采石矶”比作“秤砣”,在续诗中,朱元璋将“长虹”比作“钩杆”, 将“弯月”比作“钩挂”,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承接首句的磅礴气势。此外,朱元璋把江山称为己物,也体现了他的豪迈与自信。,知识储备,概括思想内容是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等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概括作者情感和主旨,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考点分解,考点一概括思想
3、内容,例1(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秋 暮 吟 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参考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读懂诗歌】第一联: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第二联:远眺寒
4、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第三联: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第四联: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题目: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通关妙招,概括诗歌思想内容“四要领”,1. 借助背景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诗言志,词缘情,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鉴赏诗歌时,一定要关注写作背景的介绍,从而懂得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2. 品味语言意象,领会景物蕴含情感诗歌借助语言描摹塑造形象,而诗歌创作讲求含蓄、凝练,所以作者常
5、常借助外物来抒情言志。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3. 剖析结构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梳理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进而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怀念古代英雄孙权和刘裕,这是切合题目的,下阕却写到“北伐失败”“扬州烽火”“神鸦社鼓”“廉颇尚能饭否”等四件互不关联的事,抒发的是虽有雄才大略却不被重用的慨叹。4. 抓住注解内容,提取诗歌暗示信息,【答
6、题模板】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也可以先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对应直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南 湖 早 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 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题目: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7、,参考答案:,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 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解析:由注释可知,这是白居易遭贬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此前不久,被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阴云未散,眼前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鹂,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
8、情感。在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9、知识储备,考点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例2(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读懂诗歌】第一、二句:三四个天真活泼的黎族孩子吹着葱叶,来迎接我这个来自远地的老翁。第三、四句:不必对万里流放生涯过于在意吧,这小溪边上自有恬淡闲适的生活,解析:,参考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皙曾
10、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皙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本题考查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思想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另外,从诗歌前两句可看出黎族百姓对诗人的热情,从而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莫作”二字写出诗人虽远在天涯(海南)却不必有伤怀之感;接着运用论语中曾皙言志的典故,借曾皙的志向说出自己现时的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作者的思
11、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题目:,通关妙招,评价诗人观点态度“四要领”1. 体悟要深入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情感、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评价的前提条件。2. 分析要细致首先,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能脱离原诗泛泛而谈。其次,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剖析,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
12、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3. 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能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候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抑郁、寂寞,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更有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分析评价时必须几个方面都要兼顾,做到归纳全面,分析具体。
13、4. 评价要恰当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如有的同学一提到辛弃疾,马上就想到抗金报国、收复失地、怀才不遇,如果在分析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时,也用这个观点去套,就会“牛头不对马嘴”。二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这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答题模板】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地表态,不能模棱两可。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第三步,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
14、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浪淘沙 题陈汝朝白鹭画卷张炎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不趁白鸥游海上,静看鱼忙。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花底鹓行无认处,却对秋塘。注白鹭:有版本作“百鹭”。张炎:南宋词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白鸥:常用以喻隐士。鹓(yun)行: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对应直练,参考答案,诗中的白鹭孤单落寞。它玉立清波,不愿与白鸥为伴,不能与鱼儿为伍,只有惨淡的斜阳陪伴它寂寞的孤影。诗人以白鹭自况,来表达自己既不愿隐逸、又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无奈落寞之情。解析:这首词的题目是“题陈汝朝白鹭画卷”,从文
15、字中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是在写白鹭,可是这白鹭竟写得如此落寞如此凄凉。虽然水清天阔,但是玉立清波,竟然无处容身,只有在寂静的秋塘边默默地看着鱼儿游过,陪伴它的只有寂寞的孤影和惨淡的斜阳。由注释可知,张炎并非不想奋起,他也曾积极入仕,可是混乱的时局,他这样的读书人根本没有容身之处。“花底鹓行无认处”一句中,“鹓行”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可是他在这整齐的飞行行列中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孤对秋塘,静看鱼忙。,诗人塑造白鹭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请试作分析。,题目:,规范演示,(201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
16、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 草、烟雨空蒙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现场批阅,题目:,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纠错笔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塞 路 初 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
17、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雍陶:唐代诗人。字国钧,成都人。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北许多地方游历过,写过不少记游诗。后辞官闲居,养疴傲世。不知所终。,题目:,探究本诗的思想情感。,诗人通过写在塞路上行进时的所见,“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的描写展示了一幅饶有边塞情趣的美好图画。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令人神往,从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解析:探究诗歌的情感,要注意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此诗的主要情感是“喜闻无战伐”,答题时注意联系一下前面的手法,即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什么样的图景表现
18、什么样的情感。,正确答案:,1. (2015河南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儋耳苏轼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归。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注元符三年,哲宗去世,徽宗即位。政局发生了有利于元祐党人的变化,65岁的苏轼奉诏由儋耳(今海南儋县)内迁。此诗即作于此时。一壑能专:语出庄子秋水,后人以“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表现隐逸思想。,考点巩固练,(1)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第二联。_参考答案: (1)示例一:意象宏大,意境壮阔,意蕴深刻。选取“垂天雌霓”“快意雄风”等意象,加之“云端下”“海上来”营造了壮阔雄浑的
19、意境,暗示时局变化对诗人影响很大。示例二:使用了象征(暗喻、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深刻意蕴。写登高所见,既写眼前实景,又象征时局。“雌霓云端下”既是写眼前实景,又象征了政敌的失势;“雄风海上来”既是实写海风迅猛,又象征了内迁诏命的降临。,(2)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2)既喜悦又无奈之情。儋耳喜获丰收,自己即将内迁,双喜临门,由衷高兴;年事已高,别无奢求,怅然无奈。,2. (2015陕西二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雨多极凉冷韩淲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1)首联“焉知”一
20、语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态?请简要赏析。_参考答案: (1)写出了诗人对天气突然转凉的惊诧(惊疑)的情态。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但今年的伏天,几场雨过,秋风忽起,转眼入秋,入秋之迅速始料未及,故用“焉知”一语表现诗人的惊讶。,(2)简要分析颈联和尾联的上句(“地偏山吐月”“鸡犬邻家外”)是怎样扣“雨”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参考答案:(2)这两句看似与雨无关,实则与“雨”相合。“地偏”句写碧天如洗,山月相映,空气清新,画面明净,这恰是雨过放晴的景象;“鸡犬”句写下雨时,鸡犬躲避于廊檐下或窝棚里,一旦放晴,便撒欢奔向门前屋后和野地。这两句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雨后水乡的特色。这首诗,题为“雨多
21、极凉冷”,但并无瑟缩之感,诗人着力描写雨后大地的蓬勃生机与清新景色,表现了作者心旷神怡之感和生活安逸的恬适愉悦之情。,3. (2015河南三市三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客夜杜甫客睡何曾着,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注这是杜甫于公元762年秋流落梓州时所作。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返回,适逢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这时他的家仍在成都草堂。,(1)金圣叹评赞此诗首联和颔联“四句中并无一苦字而其苦无限”。请说说这两联是如何体现无限之“苦”的。_参考答案: (1)首联“客睡何曾着”一句用反问的语气
22、表示自己流落他乡后未曾睡着过,诗人正是内心焦虑,愁苦无奈,才夜不成寐;“秋天不肯明”一句采用拟人手法,通过写秋天的夜好像有心与人作对,偏偏不肯亮,来表现自己彻夜盼天亮,心愁夜永,长夜难挨。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因为愁苦失眠,才久久望月并真切地听涛,景之真实则情至苦。,(2)尾联中“应悉未归情”的“应”字,蕴含着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思?_参考答案:(2)应,应该,含“不确定”之意,表“担忧”之情。山高路远,战事阻隔,诗人虽已给老妻写了书信,但不确定能否到达,担心家书不通,担忧家人挂念。应,应该,含“推测、想象”之意,表“挂念”之情。诗人借书信已向老妻解释,想象着她收到书信后,了解情况不会再过于担
23、心自己了。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家人的思念,更多的是设身处地、细致入微的关爱。应,会,含“肯定”之意。此句借诗人的口侧面写出了老妻时刻在关注着自己的情况,诗人的每一封信每一个字她都会认真阅读,她总在挂念他,并且一直理解他。一个“应”字,生动地体现了诗人与老妻相知相爱的深情。,4. (2015洛阳第二次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观雨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注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举南侵,陈与义避难湖、湘间,湖南守帅向子组织军民对金军进行了有力的阻击。本诗便作于此时。海
24、:暴雨。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有望时曾作洗兵马一诗,结句为“净洗甲兵常不用”。,(1)诗人不解农耕,却“开轩危坐看阴晴”,这里的“阴晴”有怎样的丰富意蕴?诗歌的二、三联是如何具体表现“阴晴”变化的?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1)这里的“阴晴”既指天气变化,也暗喻当时抗金战争的形势。第二联先写阴云密布,接着写雨声四作,渲染雨来时的声势;第三联写暴雨中竹枝被压低又顽强挺起,山角处风云开合,晦而复明,象征由紧张到和缓的抗金局势。,(2)诗歌尾联两句均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但皆反其意而用之,请对此作具体分析。_参考答案:(2)杜诗“床头屋漏无干处”写诗人屋漏又逢连夜雨的惨状,流露出对雨的厌憎之情,“净洗甲兵常
25、不用”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干戈天下太平,然后净洗甲兵、刀枪入库、弃置不用的渴望;陈诗尾联表达的则是喜雨之情,诗人不惜屋漏地湿,反而欣喜有此好雨来整刷甲兵,可以挥师北上、抗击金军。,5. (2015商丘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捩柂: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1)试赏析“蒲帆重”三字所表达的艺术效果。_参考答案: (1)“蒲帆重”表面上写船帆凝重,实际上是暗示远行之客心情的沉重。词人选用具体事物,不直接写心情,却委婉写出离别人不愿远行
26、的沉重心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2)词的最后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_参考答案:(2)最后两句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比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随着情感积聚的不断加深,最后两句情感表达更为浓烈,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6. (2015兰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光州:南宋时期的边防重镇。青冥:这里指朝廷。,(1)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本词上阕进行赏析。_参考答案:(1)上阕
27、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相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丰富了词的内容,拓展了词的意境。,(2)本词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_参考答案:(2)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塑造了一个热爱边塞生活、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期许之情。,7. (2015齐齐哈尔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好事近刘子寰秋色到东篱,一种露红先占。应念金英冷淡,摘胭脂浓染。依稀十月小桃花,霜蕊破霞脸。何事渊明风致,却十分妖艳?注露红:红色的菊花。金英:精英,大自然精华英秀。何事:为什么从事。,(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应念金
28、英冷淡,摘胭脂浓染”中的“念”“摘”两字。_参考答案: (1)“念”“摘”两字运用拟人手法, “念”字赋予红菊以思维色彩,“摘”字赋予红菊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菊傲霜、卓然不群的品格。,(2)词的结尾两句(何事渊明风致,却十分妖艳)表达了词人矛盾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2)“渊明风致”表达词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固守本性。但“妖艳”句,透露出了其真正含义:词人之所以归隐田园是形势所迫,实出无奈,故其仍向往着某一天能够出仕为国效力。,8. (2015贵阳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渔家傲题玄真子图(宋)张元斡钓笠披云青障绕,橛头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
29、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注玄真子:指唐代诗人张志和。渔童、樵青:指玄真子的两个奴婢。太虚:天空。浮家泛宅:指舟居。烟波老:指在烟波浩渺的江湖中终老一生。,(1)词的上阕作者通过描述玄真子图中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远山浮云环绕、细雨迷蒙、斜风中白鸟飞翔、渔翁春江垂钓的优美和乐的画面,由景入情,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渔翁闲逸自在生活的向往。,(2)作者笔下的“玄真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 (2)这首词中玄真子是个不求荣华(或清高),
30、闲逸旷达(或超然物外)的渔翁形象。 “浮家泛宅忘昏晓”一句写渔翁安居舟上,怡然自得; “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这三句,直抒渔翁不慕荣华,流连山水,不为世俗烦恼所困的超然物外的情怀。,9. (2015东北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越调柳营曲范蠡无名氏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注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1)此曲塑造了怎样的范蠡形象?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1)塑造了超然物外,
31、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主人公抛开吴越的政治斗争,泛舟五湖,尽享红蓼艳丽、沙鸥飞翔、明月当空的湖光美景,充满了对悠然垂钓、闲看流水的自在生活的憧憬。,(2)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2)李词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失国愁怀的绵长不尽。此曲采取了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写出了主人公所期待的春来江畔悠然垂钓,欣赏江水浩浩东流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10. (2015长春三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山阴定远近,江上
32、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注定:究竟。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_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春堤杨柳发”触景生情,交代了春天这一时间背景,“杨柳”勾起了诗人对昔日离别情景的回忆,“发”字有绵延生长之感(或: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增添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2)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 (2)“草木”一句承接诗歌首联“杨柳”意象,诗人临景而生发哲思,表达心中的无奈;以草木荣枯喻人生苦短,以草木无意
33、衬人间有情,为后文表达思念之情起势。,11. (2015邢台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鹤林寺壁(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唐)李端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唯有两三枝。明朝携酒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 注鹤林寺:今江苏镇江南郊著名古寺,唐文宗时李涉贬官南方曾游。,(1)请指出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并作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1)李涉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终日醉生梦死、带着勉强情绪登山赏春是抑,写自己偶过鹤林寺与僧谈话、偷来平生难得的闲暇是扬。李端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春末意兴盎然地寻得山寺旁两三枝难
34、得的野花,央求春风切莫吹落这野花是实写,想象明天携酒重赏这野花是虚写。,(2)两首诗表现的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赏析。_参考答案:(2)同:两首诗都表现了春末游寺的快乐。李涉诗表现的是逢僧谈话、难得清闲的快乐,李端诗表现的是寻得佳花、爱惜难舍的快乐。异:李涉诗还表现了惜春与怀才不遇的惆怅。终日醉梦、勉强登山、慨叹清闲难得,透露着惆怅情绪。,特别讲解从题材角度把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知识储备,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注诗作于
35、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读懂诗歌】首联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颔联,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颈联轻轻点出“离思”二字,像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尾联写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的,那儿是诗人亲故的所在。鸟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诗人内心凄苦,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
36、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答案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无法得见的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响亮地传到耳边,敲到诗人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解析:,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或:离别亲故的伤感)。尾联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愈近,反衬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故愈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愁思。,题目中“寄广陵亲故”与诗下注解中“作于淮阴”“离开广陵”等暗示性语言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怀远之作。诗歌中的意象与景物描写也是理解诗歌情感的一个突破口。诗的首联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
37、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的。既是失群的小鸟,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吗?既是归巢的小鸟,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而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题目:,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除夜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除 夜 有 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38、。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对应直练,【读懂诗歌】第一首:时到岁末,我依然远在天边,内心急切地思念家人。过了除夕夜就又老了一岁,病痛憔悴了容颜。我一心只想着家乡,功名利禄的进取心已经衰歇。到了明天我就四十九岁了,应该悟透了从前的汲汲追求都是不对的。第二首: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乱山上的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童仆的感情分外深厚起来。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参考答案:,白诗抒发了作者身在异乡,思乡思亲的浓浓伤感之情。崔诗是除
39、夕之夜旅居的感怀,侧重抒发了作者羁旅在外的孤苦心境。解析:白诗开头直写岁末思归的情感,第二联写自己年岁增长,疾病带走了往日容颜。第三联再次写到思归情感,并表明自己对于功名已经淡泊了。最后一联点明此时年龄,说明将要进入“知非”之年。整首诗,抒发了诗人身在异乡,强烈的思归之情。崔诗写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童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漂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二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知识储备,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
40、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读懂诗歌】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田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几里路,还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题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表现
41、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解析: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武 昌 怀 古栖一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
42、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注栖一:唐末五代诗僧。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对应直练,题目: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之景又令人烦忧。此情此景,令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解析:这是一道情感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重点是作者产生情感的原因。结合此诗的题目可知,此诗的抒情方式是怀古伤今,内容是作者见到古迹时的
43、感慨。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的“尽悄然”“昔人遗迹”“笙歌罢吹”“台榭荒凉”等重点词语概括诗歌的内容。,三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知识储备,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 至 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读懂诗歌】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怎么才能够学得野
44、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题目: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解析:要注意题目当中“丰富”一词的提醒。可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如“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稍见初日开”“安得学野凫”等句,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像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参考答案:喜爱幽静,如诗中写道“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如“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如“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如“安得”。,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菩萨蛮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45、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对应直练,参考答案下阕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然、田园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味无穷。解析:“江山如有待”,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突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
46、去何方,却无可告知,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题目:对应直练本词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知识储备,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注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读懂诗歌】病卧在床停止了一切事情,慨叹你远行万里。不到河桥上送你了,江边树木含着远离之情。这番离别,你将经过冯翊、湘江一带,也正好缅怀孙楚、屈原等高贤们。你终将会像那龙泉剑一样,在丰城脱颖而出。,解析:解答这类题目,其一般的技巧有如下几点:要扣住所考之字与诗词中景物的关联,体会画面的色彩和意蕴;分析该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体味作者寓含在景中的感情,或者把握住作者的心境。 本诗中的“嗟”并无特殊的表达技巧,其艺术效果体现在结构上,此字在首联之中,提挈全篇,表达诗人感情。所以,要从下文入手,看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以及怎么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