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社会不公平现象及原因,LOGO,目录,1,2,3,4,社会公平与不公平,社会不公平现象,社会公平缺失原因,效率与公平,5,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与不公平,一、关于社会公平的内涵 尽管人们对公平的内涵和外延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公平虽然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含义,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公平更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道德伦理等的社会学范畴。公平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制度和不同的条件下,被赋予了同各个历史时代相适应的含义。,社会公平与不公平,二、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层次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较高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应包括以下几个
2、层次: 1.人格公平。人格公平是指,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法律所赋予他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伴随人的出生而同时具有的,是自然的天赋的,它并不因种族、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身体条件、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社会公平与不公平,2. 机会公平。机会公平是指,社会应该为每个成员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公平的条件。机会公平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劳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经济行为方式(即择业自由);各种物质生产要素被公平配置到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劳动者身上。 3. 交易公平。在人格公平和机会公平的前提下,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还要求社会各成员参与经济活
3、动的过程亦即竞争和交易的过程也应当是公平的。交易公平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为交易标准的公平和交易规则的公平。,社会公平与不公平,4. 分配公平。社会公平的实现最终必然体现在分配上,如果把分配公平看作是人格、机会和交易公平的逻辑性延伸,那么,分配公平只能体现在按劳分配上,分配公平的实质,就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劳动)同他们获取的报酬相一致。这种公平并不否定由于劳动贡献的差别所引致的收入分配的差别。片面要求分配结果的平等(平均)事实上同社会主义公平是相矛盾的。 5. 心理感受公平。人们关注公平,是因为社会公平与否,会对下一期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运转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同社会成员关于社会
4、公平的价值判断和心理感受紧密相联系的。一般而言,社会成员心理感受公平的程度同其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是成正比的。,社会公平与不公平,与社会公平的五个层次相对应,社会不公平也必然呈现出五个层次,即人格不公、机会不公、交易不公、分配不公和心理感受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45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生人均教育经费为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1.93倍。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城镇小学953元,农村小学558元,城镇是农村的1.71倍。城镇初中
5、1120元,农村初中667元,城镇是农村的1.68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城镇小学95元,农村小学28元,城镇是农村的3.39倍。城镇初中146元,农村初中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2001年,全国普通小学危房面积为3803.3万m2 ,其中,农村为3117.5万m2 ,占81.97,学校危房主要在农村。,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
6、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城乡差异最大。城市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87.7%)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69.5%)相差18.2个百分点,而且前者比后者的月薪也高出654元。,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收入分
7、配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公共医疗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消费不公,社会不公平现象基尼系数,社会不公平现象基尼系数,中国家庭资产基尼系数,社会公平缺失原因,(一) 发展战略选择的结果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实施赶超战略的过程中,违背比较优势的原则、为了扶持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而实行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是导致社会公平缺失的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后推行的不平衡发展战略也是社会公平缺失的重要原因。,社会公平缺失原因,(二) 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性 十一届三
8、中全会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以市场取代计划成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一种损益经济,是要求起点均等而结果并不平等的经济运行方式,它遵循价值规律,优胜劣汰,自发地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收入趋向分化,造成事实上的收入差距,因此市场经济没有自发实现收入公平的条件,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动达到将每个社会成员在个人收入方面的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是天然地导致社会不公平。,社会公平缺失原因,(三)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参与机制建设滞后造成政治决策缺乏科学性。我国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参
9、与的渠道狭窄,几乎听不到弱势群体的声音,这就形成利益表达不畅或利益表达不全。其直接后果是政府在决策中的信息反映和沟通系统失效,政府收集的信息不能充分反映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导致政府决策的不科学,决策的不科学又进一步导致利益群体在分配制度中的不公平性,使利益群体在利益博弈中的失衡走向恶性循环。 二是政府职能转型滞后造成公共服务缺失。中国政府仍将自己的职能片面地定位于经济建设,而对有关民生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与环保等却缺乏关注。,社会公平缺失原因,(四) 利益驱动的消极性 第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导致社会公平缺失的重要因素。追逐私利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商品经济中金钱万能,更加激发人们不择
10、手段去谋取个人的最大利益,这自然容易忽视周围人的利益,甚至侵占别人的合法权益。为了获得金钱,本来不是商品的身体、道德良知、爱情、人格尊严和荣誉等都被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整个社会结构性的不道德。 第二,利益具有独占性。在任何时候,相对众多入口的无限欲望,财富总是有限的,获得利益与发展的机会也是不多的,这就会促使一部分人采用非法手段如垄断、腐败与投机倒把等来获取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在现代化初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以及各项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社会中,这种情况会更严重。,社会公平缺失原因,第三,既得利益具有惰性。利益一旦获得为某个或某些主体拥有,要想再从他们手里拿出来往往是难上加难。我们不能指望新崛起
11、的资本、权力和知识集团成员会自动放弃对自己利益的追求,他们思想意识上有干预国家政策的欲望;行为上常常表现为:想方设法地偷税漏税,对于济世扶困的慈善捐助无动于衷,主张维持现有的利益格局,要求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第四,获利的多寡成了判断成功与否的标准。获利多者的成就感会演变成强烈的优越感,而排斥自己的同类,尤其是弱势群体,这种心理上的障碍与隔阂也是消除贫富差距的难点。,社会公平缺失原因,(五) 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全球化加大我国国内阶层之间的发展差距。 一是农民的“弱势”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将逐步显露。加入WTO之后,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将逐步放开,粮食等农副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十分有限,农民的农业收入将大
12、大降低,农民的“弱势”特征又必将显露出来。 二是城镇新生贫困群体将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其主要包括城镇新的待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效益欠佳企业的职工及部分离退休职工和他们的赡养人口。 三是劳资矛盾会逐步显现。劳资矛盾最突出的表现可能集中于劳动者权益受损方面。,效率与公平,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统一(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对立(又存在矛盾): 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好比做蛋糕和切蛋糕,效率:把蛋糕做大,企业,个人,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维护社会公平,一、
13、坚持经济发展,深化改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公平作为一种对现存生产关系的价值判断,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各种社会公平问题,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条件和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但更与体现经济关系的各方面制度政策有着直接关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促进社会公平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只有改革开放。要全面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社会成员能够相对平等地享有教育、医疗、福利、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权利,也只有通过全面改革才能真正实现。,维护社会公平,二、提高政府的再分配能力,扩大社会公共服务 1对高收入群体进行调节。首先
14、,应建设规范的财产登记制度和财产转移的监督制度,使各种经济活动及居民收入能够纳入有效的政府管理体系范围内。其次,改革税制结构。 再次,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第四,深化消费税改革,开征遗产税、赠与税与社会保障税等新税种,以调节个人收入,促进财富分配公平。第五,调节垄断部门的收入。第六,加强对非法收入的防范和打击。 2对低收入群体进行救助。对低收入群体进行救助,除了遏制通货膨胀,保持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稳定,降低生存成本外,政府进行的一项基本的社会福利事业就是构建一个低水准、广覆盖、多层次、有实效的初级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3. 扩大社会公共服务,提高民众的可行能力。除了收入分配不公平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环境污染和保护等方面的不公平也影响民众的可行能力。(1) 拓展大众教育。(2) 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3) 扩大就业。(4) 保护共有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维护社会公平,三、健全制度,提供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保障。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政治参与的可操作性。 2.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着力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制度关卡。(3)要着力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LOGO,谢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