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温故而知新,鲁 迅,藤野先生,(第三课时),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2、清楚本文中心意思。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一、学习目标,疑问导学,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上节课今天都讲了,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呢?,二
2、、深入探究藤野先生选材的标准是什么,(一)关于文章的内容1提问:课文一开头就描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两件事,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描写赏樱花的“清国留学生” “形成一座富士山”,是形象、夸张的比喻;“还将脖子扭几扭”,他们以丑为美,丑态百出;“标致极了”是讽刺反语,这些“清国留学生”白天出入于上野公园,不务正业,游逛丧志。描写学跳舞的“清国留学生”,晚上会馆的地板“咚咚咚地响得震天”,“满房烟尘斗乱”,这些留学生留而不学,于国不顾。,作者对此嗤之以鼻。他鄙视、憎恶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作者到日本留学的目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学习有益的知识和本领,这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东京无非
3、是这样”,表明东京不足恋,“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一句引起下文,这又为他去仙台结识藤野先生作了铺垫。,在 东 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所 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修辞:夸张、比喻、反语,爱 国,2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有深刻的印象?,“日暮里”,含有“日暮途穷”的意思,屈原的中有“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鲁迅先生在他的的题辞中曾经引用过。鲁迅来到异国他乡,必然会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看到“日暮里”,自然会触动作者思念故国之情。至于“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在明亡后图据舟山为抗清根据地,失败后亡命日本,在日本讲学二十余载,力图恢复明朝
4、,“自誓非中国恢复不归”,最后客死在异国。鲁迅很崇敬舜水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志。由此可见,作者对“水户”有深刻的印象,是他具有强烈的反对满清统治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表现。,去 仙 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 国,3如何理解“匿名信事件”?,作者气愤地叙述了这个事件后,又非常愤慨地议论道:“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本不是因果关系的因果关系复句,并且用“当然”加以强调,深刻地揭露了这种逻辑的错误,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懑与抨击。然而作者冷静下来后,觉得:“也无怪他们疑惑”,马上意识到,弱国国民受
5、歧视,遭凌辱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更加激发了作者立志学好本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4如何理解“看电影事件”?,在学习霉菌学的课堂上,“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被杀的是愚昧的中国人,围观的也是愚昧的中国人,影片的内容震撼了作者的心。“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更是刺激了作者,加之周围“酒醉似的喝彩”。这一切自然加剧了作者“弃医从文”思想的转变。,鲁迅先生1902年东渡日本,抱定了医学救国的思想去学医。在他的呐喊自序中记载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
6、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是,在仙台医专学医时,我的思想却变化了。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应该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因素很多,而“看电影事件”是他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从上述两件事情(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我们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少,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为珍贵。因
7、此,鲁迅对他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爱 国,5在课文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子,并加以体会。,“,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几句话,作者把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自己的爱国思想统一起来了,把对藤野的怀念与自己未来的使命结合起来了。作者所说的“良心发现”,就是作为中国人,为了祖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增加勇气”,就是增加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以及它们的御用文人斗争
8、的勇气。作者决心用笔作刀枪,同“正人君子”们开战,为革命呐喊,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二)关于文章的主题,1提示: 以上五个问题我们都是围绕着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分析的,可以说爱国情是文章的核心,鲁迅因爱国而厌恶滑稽无聊的清国留学生,因爱国而弃医从文,因爱国而犹为感激藤野先生,因爱国而时时鞭策自己。这是全文的一条暗线,贯穿文章,使文章浑然一体。这与文章表现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明线并不矛盾,不仅如此,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统一的整体。,在东京,所见所闻,憎恶至极,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匿名信事件愤慨辛酸,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弃医从文忧国忧民,暗线 感情线索,爱 国,2主题: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是
9、一篇写人为主的散文。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通过四个典型事件表现他的高贵品质),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的原因),中心:回忆藤野先生,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1)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2)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两条线索,四个典型事例,一次思想的转变,两种真挚的感情,学会整理,四、小结,尝试根据以上提示说出本文中心思想,1.复习本课所学内容,在家朗读课文两遍。,2.预习第2课我的母亲。,五、作业超市,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