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港口物流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港口物流业相关概述港口物流的定义 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港口物流的基本的功能 运输功能 仓储功能 装卸搬运功能 加工、包装、分拣功能 配送功能 信息处理功能 堆场功能,港口物流业相关概述随着对外贸易的往来频繁,港口运输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而催生了港口物流业。中国拥有1.8万km海岸线,11万km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460多个商港。港口
2、和物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物流涉及到综合运输,外贸货物的物流更以港口为最好的交汇点。不少沿海港口和大的内河港口都是公铁水联运的货运中心,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可以说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新要求。,港口物流业相关概述 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意义 港口是整个物流大通道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作业环节,在物流服务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货物的进出必须经过港口,运输、装卸、仓储、通关,很多作业都在这里完成,港口作业,确切地说,港口物流作业的好坏对整个物流服务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 为了追求规模经济,船公司
3、会争相采用大型化船舶,从而对国际贸易港口的水深、装卸设施、服务水平以及腹地货源等相关因素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和基于节约投资成本、节约船舶在港时间以及加快货物流转速度的考虑,发展综合物流服务势必成了港口发展的首选。 港口的发展和所在地城市的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是凭借港口的优势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和贸易中心,港口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了得天独厚的作用。,港口物流业相关概述 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型港口都在向第三代港口发展,建成全球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服务基地。许多发达国家已把港口
4、作为发展物流的突破口,通过港口物流的发展带动临港加工业的发展,并辐射周边地区,带动进出口贸易,而这些反过来又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在这方面,中国香港的葵涌港、新加坡港、荷兰的鹿特丹港以及美国的洛杉矶港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模式。,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一、全球经济稳步增长,一体化趋势加剧 全球经济从2002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回升,已持续了5个年头,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周期史上较长的一次周期性扩张。2006年世界经济在克服了国际市场高油价以及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等种种不利因素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和印度等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成为推动
5、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全球贸易量在经历了2005年的回落后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贸易增速大大高于全球GDP增长率,表明全球性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二、全球港口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全球港口市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以集装箱货物为例,从2001年到2006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85%,并且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远快于全球经济及贸易增长。在吞吐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全球范围内港口建设也步入加速阶段。 港口业内跨国并购与资本输出步伐加快,大的港口或航运集团全面开始了其全球
6、战略的部署。(新加坡港务集团除新加坡本港外,在中国、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韩国、日本、泰国、文莱和印度等9个国家投资了15个港口,形成了一个东起韩国、西至比利时的全球性集装箱码头经营网络。),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三、2006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6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与投资中的主要合作伙伴地位日趋重要。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港口的发展催生港口物流业一、港口吞吐量继续高速增长 2006年我国大陆港口发展迅速,共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5.7亿吨,同比增长14.8,净增6.86亿吨
7、。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361万TEU,同比增长23.8%,较上一年增长1800多万TEU,高于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2001-2006年中国经济及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 单位:%,港口的发展催生港口物流业二、沿海港口格局规模初具 目前我国港口呈区域发展态势,已形成五大沿海港口群,即围绕上海为中心,上海、宁波两港为主体的长三角区域港口群;围绕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香港、广州、深圳三港为主体的珠三角区域港口群;以大连、天津、青岛三港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中心的东南沿海港口群;以广西钦州、北海、防城港为代表的西南沿海港
8、口群。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港口群近年来均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港口的发展催生港口物流业 2001-2006年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占全国GDP比重,港口的发展催生港口物流业外贸方面,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外贸总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80%以上。,港口的发展催生港口物流业二、沿海港口格局规模初具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三大港口群吞吐量占我国沿海港口吞吐总量的九成左右(分别为91.5%,90.8%,89.3%),走在前列。截止到去年,全国共有13个亿吨大港,其中6个在环渤海地区,4个在长三角地区,另外两个位于珠三角地区。近年来
9、,由于西南沿海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振兴,该两大区域港口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港口吞吐量较上年分别增长了21%和27.3%,远高于全国增速。 近年来我国沿海五大港口群货物吞吐量情况 单位:亿吨,港口的发展催生港口物流业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8414亿元,同比增长13.5%(按现价计算),增速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2006年,运输费用为21018亿元,同比增长12.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4.7%。比去年下降0.3%。2006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41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5%。占全国服务业增加
10、值的17.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06年社会物流总额为59.6万亿元,同比增长24%(按现价计算),增幅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新特点1、港口资源整合脚步渐密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配合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和重化工业布局的调整,沿海各地区港口整合的愿望逐步强烈,纷纷上演港口整合演义。如:长三角地区有上海港与洋山的结合;宁波港与舟山港的一体化进程,“宁波舟山港”正式启用;张家港、常熟、太仓实行三港合一,成立苏州港。一年来,港口岸线资源整合的力度明显加快。,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新特点2、保税港建设 目前,我国共有三个保税港区,即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和大
11、连大窑湾保税港区。随着保税港区政策的落实,将有力的推动上海、天津、大连三大航运中心建设。设立保税港标志着港口的传统功能开始延伸到临港经济,标志着中国港口开始走向国际竞争,她的意义不仅仅是为加快港口便利,促进港口吞吐量增长,而是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参与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形成世界级的信息集聚中心和物流中心,形成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港口航运格局。,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新特点3、港口投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2006年是我国历史上港口建设最快的一年,也是港口建设资金投入最大的一年。全年港口建设投资总额约810亿元,较上年增长17.6%,占整个“十五”期间港口投资总
12、额的48%。沿海港口特别加快了大型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码头建设的步伐。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二期、秦皇岛港煤码头五期等等,使得长期以来港口能力滞后于货物运输量增长的局面得到一定的改善。,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新特点四、港口规划出台亮相,指导发展 2006年8月,国务院第14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这是在今后较长时期指导沿海港口持续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结合沿海港口的发展状况和综合运输体系条件,统筹考虑了未来2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沿海港口的需求,确立了“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的布局规划目标,对集装箱、原油和铁矿石等
13、重点物资的港口和大型专业化码头布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证。,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新特点五、港口价格竞争激烈,难以自律 2006年也是港口竞争激烈的一年。近年来港口建设步伐加快,短时间内港口产能激增,加上部分地区内港口缺乏错位发展意识,同一经济腹地港口码头密集,定位趋一,功能雷同,也进一步加剧了港口间的竞争。我国港口作业内贸价格已完全,某些地区港口企业之间出现了价格无序竞争现象,导致企业利润降低。 中国港口的发展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吸引了全球港口的注目,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大国,最大的集装箱生成地和出口国,最大的矿石、石油、煤炭运输国,港口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十一五”提出的建成
14、“世界港口强国”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2006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5.1%,全球贸易增长了8.9%。2007年全球三大经济主体中,欧元区经济增长迅速,发展良好;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期,开始强劲复苏;美国全年经济的增幅达3.4%,增长势头也比原先一些经济专家的预测要好;除了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被称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外,印度、越南等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在快速成长,全球经济依然处于景气状态。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国际贸易的规模还将扩大,预计其增长率将维持在2006年的水平。,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中国的港口物流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许多方面还处于传统物
15、流状态,无论是在物流意识上还是在物流硬件设施上,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港口含金量不高,在对地区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上,与发达国家港口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港口物流发展的滞后,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所以中国的港口物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中国外贸持续高速增长,沿海港口特别是大型枢纽港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促进带动作用越来越重要。港口物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成为国企、外企和民企争夺的对象。,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于港口市场需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些国际预测机构对我国2007年的
16、经济增长发生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些国际预测机构对我国2007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为9.5至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为8。2007年我国港口生产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港口的三大指标:综合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仍降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但增速可能会略有所回落。全国港口吞吐量增长不会低于10%,净增量可达5.5亿吨,预计全国港口吞吐总量达到61.5亿吨。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在20%左右,净增1800万TEU,全年的集装箱吞吐总量将超过1亿TEU,达1.12亿TEU。,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于港口市场需求之集装箱运输据英国“远洋运输咨询中心”的研究预测,东亚地区集装箱转运市
17、场总量达5000多万TEU。其中:在东北亚地区韩国港口约占了80 %份额;在东东亚地区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港口占了64 %左右;在东南亚地区,新加坡占了73%,其余主要在马来西亚的丹戎帕拉帕斯港和巴生港。目前我国大陆港口的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只占东亚集装箱转运市场份额的7%左右,随着我国保税港区的建设和口岸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我国国际集装箱中转作业也将有大的突破,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占10%的市场份额,达到600多万TEU。出口集装箱增速降低,但进口集装箱增速回提高,内贸集装箱运量和国际中转集装箱增长加快,总的集装箱吞吐量仍将达20%以上。目前,我国一些大港的集疏运通道已经成为其集装箱运量增长的瓶颈,因此
18、特别要注重对港口码头公路、铁路、内河集疏运通道的建设。,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于港口市场需求之原油运输原油进口依赖度逐年增长,原油进口量仍然会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国内的石油供给能力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原油进口量也逐渐增加,原油进口依赖度逐年增长。2001年以来,我国港口石油及其制品接卸量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2%,2006年,我国主要港口原油接卸完成1.45亿吨,同比增长10.2%。主要港口进口原油和海洋原油接卸量稳步增长,其增长幅度还与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预计2007年的增长幅度在10%
19、至15%。,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于港口市场需求之铁矿石运输铁矿石进口量增速将有所回落。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铁矿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2006年我国铁矿石进口继续增长,全年共进口铁矿石3.26亿吨,比上年增加5100万吨,增长18.5%,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总量的46.6%。从长远来看,我国铁矿石可采资源更难满足钢铁生产增长的需求,因此今后我国铁矿石将更多地依赖国外进口, 预计2007年全国铁矿石进口比上一年增长9%左右,达3.55亿吨,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于港口市场需求之煤炭运输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运量约8亿吨,同比增长12%。其中主要港口的煤炭装
20、船发运计4.08以吨,同比增长了9.9。其中,内贸煤炭累计发运完成3.45亿吨,增长15.4。煤炭出口量6300万吨,同比下降约27%。今后煤炭需求依旧旺盛,预计煤炭运输量仍将稳步增长,但增幅会有所下降,平均年增长10%至12%。,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于港口供给 港口供给主要是指提高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港口的综合通过能力,一是港口码头的靠泊能力。年,货运量需求的增长和全球船舶大型化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对于港口供给,包括港口布局和码头设施都提出新的要求,必须对此加以关注。由于前几年港口建设的加速,我国港口市场供需基本上是平衡的。这两年在全球东西向国际集装箱主要航线上,由于集装箱运量的迅速增
21、加,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港口拥堵,而我国的港口生产秩序却依然正常,这可说明我国港口系统已具备相当的抗风险的能力。,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于港口供给港口系统是国民经济于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力支柱,2007年港口的能力还将有较大的发展。有的是原有建设项目的延续,还有不少是新建项目,有的项目还正在积极争取和立项中。2007年,全国港口建设规模依然非常宏大。主要是加快煤、油、矿、箱四大货种专业化码头建设。 2007年,我国港口将在去年大力加快深水码头建设的基础上,各地港口将有一大批码头进行提高靠泊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届时我国港口深水泊位不能适应的状况将有较好的改善。但各地区之间港口结构不合理
22、状况仍然存在。,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关于港口供求均衡 港口均衡要求既要能满足港口生产发展的需求,又不能盲目超前,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投资效益的低下。这里的港口均衡一个方面是指港口码头核定通过能力与通过码头运输装卸吞吐量的均衡,包括总量上和分地区分货种的均衡,另一方面是指实际上的均衡。2007年是港口建设加快发展的一年。 交通部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港口适应度要达到1:1,即达到港口能力与港口吞吐量的供求均衡。到2006年底,两者之间虽然在总量上还有差距,但至少在煤、油、矿、箱四大货种专业化码头能力上,已经基本平衡。,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关于港口供求均衡 截止06年底,我国煤
23、码头的装船能力达到4.25亿吨,接卸能力达3.6亿吨;沿海港口拥有10万吨级以上的原油接卸码头能力1.75亿吨;10万吨级以上铁矿石码头的接卸能力2.7亿吨;主要集装箱专业化码头的通过能力8350万TEU。一些在建的港区码头还将在2007年和今后几年内竣工,还有一些新建项目已进入审批程序或列入了港口建设规划,因此2007年将是我国港口能力发生转折的一年,即我国港口主要大宗货物通过能力开始从滞后转向均衡。当然,从区域分布来说还存有不少问题,比如,我国的油、矿货物接卸码头主要集中在北方,有的集装箱港口能力严重不足,而有的港口能力已有富裕还在加紧建设等。,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关于港口增长方式20
24、07年是港口建设大上快上的一年。目前我国港口还处于粗放型开发和经营的阶段,可能会出现同一经济腹地内重复建设的现象,港口工程中超规模、超标准建设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港口资源(包括资金、岸线、土地资源等)的合理使用,能源节约以及经营成本的降低都是不利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7年是各港口管理部门和港口企业应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一年,坚持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港口。,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于参与国际竞争 参与国际港口竞争,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港口企业走出国门,成为全球性的港口投资
25、和经营公司;二是国内港口加快国际集装箱转运建设,形成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和物流中心,这是2007年港口物流发展的重头戏。我国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国家,在集装箱港口管理方面已经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而且,由于我国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国外港口都期望与中国港口合作以吸引集装箱货流。我国外汇结存已超过万亿美元,亟待消化,而集装箱港口又是一个获利丰厚的领域。现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已经收购了比利时泽布吕赫港一个集装箱码头的40%股份。这是我国码头运营商“走出去”的第一步。,港口物流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关于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沿海集装箱枢纽港在港口设施、机械设备等硬环境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竞争能力,保税港区的
26、设立表明我国在港口软环境建设方面也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表明我国港口已经具有介入国际港口市场竞争的能力,吸引周边港口的的集装箱来我国港口中转。2006年我国大陆港口全年的国际集装箱中转作业吞吐量首次达到400多万TEU,其中深圳港占了一半,上海港完成78.5万TEU,宁波港完成100多万TEU。我国大陆港口的国际集装箱中转量份额占东亚集装箱转运市场的7%左右。随着我国保税港区的建设和口岸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我国国际集装箱中转作业也将有大的突破,预计到2007年年底可占10%的市场份额,达到600多万TEU。只要我国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使保税港区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使之完善并法制化,我国一些港口完全可建成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