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学习金融 当今社会,金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都需要懂金融,至少要懂得金融的常识。在欧美发达国家,许多大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都是从金融行业干起的。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有不懂的百度一下,或者谷歌一下,就都解决了,那不比我自学强得多嘛!”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融的问题有千千万,但金融的基本原理却不多,与其每次你遇到不同形式的问题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进行检索或者向他人求助,还不如拿出一点点的业余时间来学习金融的基本原理,把握其来龙去脉,这样今后即使遇到与此相关的问题,你都可以从容、淡定地予以解决,何必每次都要心急火燎地寻求他人的帮助呢?求人不如求己,自己
2、是随叫随到的,他人可以吗?网络可以吗?显然是不行的。你可以向金融专业人士如银行家、证券分析师、保险代理人等求助,获取专业化的服务,而如果你是一位潜在的客户,专家的建议也经常是免费的。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你可能向不同的专家咨询,每一个专家也可能会给你提供多种的选择,那么此时你又如何评价这些建议的价值并进而作出最佳的选择呢?通过学习金融,将为你评价这些建议提供基本的准则,使你不会轻易被误导乃至受骗。第一章 神奇的复利(1)话说在古印度,有一位叫西萨的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国王甚为喜欢,于是龙颜大悦之下就要好好地赏赐一番,就问西萨有什么要求。西萨就说了:“陛下,臣别无所求,只想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
3、个小格里放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放2粒,第3个小格里放4粒,以此类推,以后每一小格放置的小麦数量都是前一小格小麦数量的2倍。然后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的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在不察之下,认为这个要求真是一点也不过分,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当属下搬来一袋袋的小麦开始计数后,国王才郁闷地发现:自己被这个宰相给“算计”了一把,因为就算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拿来,也满足不了宰相的要求,自己虽然贵为国王,富甲天下,同样是无可奈何。那么,我们的问题是:这个宰相要求的麦粒的数额究竟有多大,竟至于全世界的麦粒也满足不了他的要求?究竟是什么力量那么神奇,竟使麦粒的数量如此巨大呢?利率
4、左右了我们的饭碗、股票和房子当今社会,货币无处不在,没有货币那是万万不行的,而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就有如天女散花,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让人无所遁形。尽管如此,仍然有人不了解利率的巨大影响力,认为如果不借钱、不放贷、不炒股的话,利率就与己无关,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事实上,利率既影响我们的收入、支出,也影响我们的饭碗,更关乎我们的财富!利率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饭碗的利率会影响到我们的饭碗,可能吗?当然可能,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实际上,利率影响到的不是一个人的饭碗,也不是某一群体的饭碗,它对全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有着剧烈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贷款的支持
5、,银行贷款利率的高低对企业的利润率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企业也往往对利率极度敏感。利率的提高将使得企业借款成本上升,使得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下降,那么企业就会暂停上马新项目,影响新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时,利率的提高也是政府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表现,这就必然会影响总需求的增加,使得企业产品销售更加困难,企业就可能因此减产缩员,使得已经就业的人失业,必然有一部分人的饭碗被打破。有朋友可能想到了:如果降低利率的话,是不是可以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呢?这也未必。如果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极度不振,人们对经济前景的展望也是极度黯淡,那么即使利率极低,人们同样不敢投资,也不敢扩大消费,就业仍然无法增加,资本主义大
6、萧条时期的情况正是如此,彼时的西方各国尽管不断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给,但投资并没有增加,而是被人们储蓄起来,就业因此也不会增加。当然,如果经济只是暂时地陷入危机,人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那么此时降低利率是有效果的,投资和消费都会增加,就业也会扩大。利率是如何让我们的股票财富潮涨潮落的炒股的朋友们都知道,一旦有中国人民银行加息(提高)的消息传出,股市十有八九会作出相反的反应:下跌。但如果问为什么会下跌,能说出个一二三来的很少,大多是人云亦云。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第一章 神奇的复利(2)具体而言,利率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影响股市:其一,利率提高,使得人们存款收益提高,谨慎的人们就会增加
7、银行存款而减少股票持有量,即意味着股票需求减少,在股票供给只增不减的情况下,股价必然下降;其二,利率的提高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消费需求减少,进而企业的预期利润将减少,人们预期股票价格将下跌,便会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其三,中央银行突然大幅提高利率,导致经济体系无法承受高额利率带来的影响,造成经济衰退,股市必然大跌。其实,如果在学习了本书第七章的公司金融中的“时间价值”概念后,判断就更加简单了,即利率的提高导致企业的现值减少,于是人们抛出股票,导致股价下跌。尽管如此,我们需要注意:凡事没有绝对。股票价格变动成因非常复杂,利率只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之一,因而加息对股价下跌的影响很可能被其他的利
8、好因素所抵消,结果反而出现股市大涨。其实,就利率本身来说,其对股价的影响都不是一致的。例如,加息会使得企业经营日益困难,赢利能力下降,此时,企业就可能将本来用作投资的钱投入股市以获取短期的投资收益,从而使得股票需求大增,在股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使得股市大涨。所以,利率对股票的影响是复杂的,绝对不能人云亦云,听信他人的误传,使得自身蒙受沉重的损失,而需要自己综合考虑,得出结论。利率是如何让你的房子贬值的:笑话,房子也会降价高房价,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痛苦中煎熬,“居者有其屋”也成为很多家庭的梦想,尽管国务院曾经数次出台严厉的政策对楼市进行调控,但房市就是不给力,反而逆势上涨,实在让人很无奈。久而
9、久之,房价的上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如果我说住房会降价,朋友们肯定会想我是不是在开玩笑,或是脑子不清楚说胡话。其实,回顾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房价不会下跌”的论调同样很有市场,人们坚信房价只会上涨而不会下跌,因此房地产投机极为活跃,如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自2000年以来的美国。但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和世界金融大海啸的爆发,房地产价格暴跌,无数从事房地产投机的人因此而倾家荡产,“房价不会下跌”的神话破灭。这表明凡事无绝对,物极必反。随着房地产价格的连续暴涨,危机也在不断地孕育,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爆发出来,出现房地产危机。而最有可能引爆房
10、地产危机的导火索就是利率。研究最近发生的金融大海啸,我们不难发现,美联储提高利率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最直接原因,使得部分次级贷款者出现“断供”,打击了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造成了市场的恐慌,并不断蔓延,从而使得危机不断地扩散、恶化,进一步演化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大海啸。那么利率的提高为什么会使得房价下降呢?利率对房价的影响同样比较复杂,一般来说,首先,如果利率提高,人们贷款购房需要偿还的利息增加,成本增加,从而导致购房需求减少、房价下跌,且利率的提高可能导致部分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的本息,发生“断供”现象,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恐慌,使得房价下跌,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爆发的。其次,房地产开发所需资
11、金量巨大,开发商本身的资金很少,绝大部分是要依赖银行贷款的,所以利率可以说就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命线。当利率大幅提高时,房地产企业的借款成本必然大幅上升,其还贷压力也将骤然加大,而且利率的上升也表明政府在紧缩信贷需求,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也在增加,此时房地产商将被迫打折销售住房以尽快地回收现金流,使得房市整体下跌。第一章 神奇的复利(3)由此可见,房价未必就能坚挺如斯。复利:神奇的数字魔法在经济学、财务管理学上,这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那么复利是何方神圣呢?复利是相对于单利来说的,单利的特点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复利是将上期利息并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俗称“息上加息”,是利
12、息的利息。复利,其实古已有之,高利贷者就是运用复利进行压榨盘剥,因而以复利为本质的高利贷则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利滚利”、“驴打滚”。那么,银行为什么愿意用复利来给存款计算利息呢?如果用单利不是对其更有利吗?这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不然。银行固然很精明,但消费者也不傻,如果银行使用单利来计息,那么在知道按照复利计息能获得更多利息的情况下,聪明的消费者肯定不会存多年期的定期存款,每次只会存不超过一年的定期存款,在每年结息后将获得的本金和利息再次存入银行以获取更多的利息,这实际上与复利是等效的。所以,银行并没有省钱,反而可能因为消费者将存款转存到其他银行而使得存款来源多变又不稳定,影响其长期贷款的发放。实
13、际上,既然本金可以获取利息,那么同样作为货币的利息也应当可以获取利息,所以复利较之于单利,是更合理的计息方式。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复利计算公式,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复利的计算。复利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S=P?(1+r)nC=S-P=P?(1+r)n-1式中,C为利息额;P为本金; r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金与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为了便于比较,同时列出单利的计算公式:C=P?r?nS=P(1+r?n)对于单利和复利的差别,上面银行存款的例子可能还不太形象,朋友们可能还没有体会到复利的巨大威力,那么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以加深大家的理解。假设在纪元元年元月元日贷出1元钱,按年率3%计算,在经过2
14、010年后值多少钱呢?如果按单利计算,本利和为:1(1+3%2 010)=613(元),也就是说经过2 000多年,本息和也不过才增长约60倍而已。如果按复利计算,本利和为:1(1+3%)2 010=6350 71025(元),这是个概念,是多少个亿呀!把现在全球的财富加起来都远远不够,这就是复利的威力。简而言之,在确定的借贷期内,按复利计息的次数越多,投资人的利息收入就越高。当然,筹资人的利息成本也就越大。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在每一秒、每一毫秒、每一微秒都可以用复利计息,连你睡觉的时间都不放过,此时的复利又称为连续复利,其杀伤力就更大了,其计算公式也很简单:A=A0ert其中,A0为本金,r为
15、利率,t为时间,A为本息和,在此我们不再展开了。现在知道棋手的要求是多么过分了吧在学习了复利的有关知识后,我们可以解决本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国王究竟需要多少麦粒才能满足棋手的要求呢?有了复利的概念和公式后,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棋盘第一个空格里的第一粒麦子相当于本金P;通过故事可以知道,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1倍,即相当于利息率为100%;棋盘空格一共有64格,第一格为本金(本金P=1),可知借贷期限n为63期。则可得本利和为:S=P?(1+r)n=1(1+100%)63=9223 41018(粒)第一章 神奇的复利(4)有人计算过,按照这种方式填满整个棋盘大约需要820亿吨大麦,按照
16、现在全球大麦产量来看,大概550年才能满足那个聪明的国际象棋发明家。这是一个何等巨大的数字啊,大到令人瞠目结舌!现在知道棋手的要求是多么过分了吧!这其实是一个按照100%复利递增的故事,数据可能不是很准确,但它形象地说明了复利的神奇,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赞叹过:“复利,堪称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甚至超过原子弹。”收益的资本化:简单资产评估的万能公式其实利率有一个简单但非常重要的应用:收益的资本化。在开始之前,先考朋友们一个简单的问题。假定有一笔贷款1年的利息收益是100万元,且该笔贷款的利率为10%时,那么你知道这笔贷款的本金是多少吗?朋友们肯定会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这么简单的问题还
17、来问我,不就等于1 000万元嘛。”答案也的确如此。现在我们将这个问题稍微变一变,假定你有一个商业上的朋友来跟你说,希望你能给他1 200万元以帮助他扩大经营。而作为回报,他将会在今后的每一年中都支付你100万元,并且我们假定这位朋友一直不死,你也能够永生,银行的年利率为10%。现在的问题是:你能答应这个要求吗?很多朋友就心想了:借1 200万元给他,他以后每年还我100万元,只要12年我就能把本钱捞回来了。而现在又说了,我们可以永生,那么我不是以后每年都可以收他100万元嘛,想想看啊,那是多少个100万元,那可是稳赚不赔的超级大买卖,这老兄莫非脑子进水了竟然主动跟我做这个赔钱的大买卖?真是个
18、大傻帽,简直无可救药。不过既然如此,这送上门来的好生意自然不能放过了,答应他了事实真的如此吗?这商人真的是傻帽吗?天下有这样的免费午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呢?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收益资本化,它是指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也不是真正有一笔实实在在的资本存在,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假定任一事物每年能够带来的平均收益设为C,年利率设为r,则该事物的价格可以表示为:P=Cr好了,现在公式有了,我们来解决上面的问题,你商业上的朋友每年愿意给你100万元,也就是说C为100万元,r为10%,将它们带入上述公式,得出这么多的10
19、0万元的实际价值为1 000万元,实际上也就是永续年金(本书后面将会介绍)。而你的朋友要向你借1 200万元,那么现在你还跟你朋友做这个交易吗?这个商人朋友傻吗?显然,你这商人朋友一点不傻,有着商人一以贯之的、特有的精明,一不小心你就上当了。正是按照这样的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有些本身并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事物,也可以取得具有一定金额的资本的资格,甚至有些本来不是资本的东西也因之可以视为资本。例如,土地。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本身也无决定其价格大小的内在根据。但土地可以有收益,比如一块土地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1 000元,假设年利率为10%,则这块土地就会以每亩1
20、0 000元(1 00001)的价格买卖成交。由于土地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同时由于利率也会变化,这就使同一块土地的价格会有极其巨大的变化。假如,当一块土地根本无法利用时,它的收益等于0,其价格也只能是:第一章 神奇的复利(5)P=0r=0当城区要向这块土地的方向扩展时,地租会上涨,它的预期收益就会增加,比如为2 000元,那么年利率为10%时,其价格就是20 000元;如果它变成城区建设的中心点时,收益可能预期为10 000元,那么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每亩就会值100 000元。如果土地收益的预期不变而市场平均利率变了,比如变成20%,那么很容易理解,地价将下跌一半;反之,平均市场利率下
21、降,地价则会相应地上升。这就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土地价格形成的规律。它表明资本化使本身并无价值当我们认定只有劳动能够创造价值时的事物有了价格。人力资本:你知道自己值多少钱吗既然土地可以资本化,可以有价值,那么更进一步:人是不是也可以资本化?也可以有价值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这里面有个麻烦,土地的价值可以用地租的多少来衡量,房屋的价值也可以用房租来计算,而人呢?总不能说用“人租”来计算吧,这既不合情也不合法。那怎么办呢?问题是死的,人是活的,有问题就有办法。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地租可以看成是土地的赚钱能力,地租越高,赚钱能力越高,土地的价值自然就越大了;房屋也是如此。那么人的经济价值也可以用人的赚
22、钱能力来考量嘛,这也就是“人力资本”一词的本质含义。人力资本一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听到,但是大家未必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其实人力资本是人们通过教育、培训、保健、劳动力迁移、就业信息等获得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的总和。人身上凝结的技能和学识越多、越健康,其赚钱能力就越强,创造的价值就越大。那有朋友就说了,这健康程度还能通过体检进行确认,而学识、技能也能通过考试考核,但怎么明码标价呢?又怎么评估人的赚钱能力呢?这个问题正面不好解决,那可以用迂回路线嘛。可以这样考虑,在市场经济中,通过自由竞争和价格规律,人们获得了工作岗位,并被市场定了价格:工资。当然,不满意的可以另谋高就,甚至
23、回家睡大觉。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平均工资看成是他的赚钱能力,在利率已知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出这个人的人力资本价值几何,也就是说这个人的经济价值是多少。比如,一个人的月工资为5 000元,并预期在中长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那么按照资本化的思路,这个人可视为取得年平均60 000元收益的资本。以年平均利率为5%计,这个人的价值就可以说是120(60 000/5%)万元。当然,这里的价值指的是经济价值,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社会价值。由以上人力资本的定义我们知道:人力资本的多寡与人口的多少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人口大国并不一定是人力资本大国。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
24、产力,知识创造财富的巨大能力已经显现出来,这就使得人口大国与人力资本大国之间的鸿沟进一步加深。所以为今之计,必须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打造人力资本大国,以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我国在多年前就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也正是基于此。利息与利率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放贷货币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也就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超过本金的那一部分金额。在古希腊语中,利息就是“子孙”的意思,因此利息也被称为“子金”、“利金”,相应地,本金也被称为“母金”。第一章 神奇的复利(6)西方经济学家则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借出货币而推迟消费在经济上得到的补偿或报酬。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
25、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比如你在某银行存了10 000元,一年后银行里的钱变成了10 500元,那么这里面的500元就是银行发给你的利息了。利率就等于利息(500元)与本金额(10 000元)的比率,也就是说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为5%。而如果你从某银行贷款10 000元,一年后银行要求你还11 000元,这其中本金为10 000元,利息为1 000元,那么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很显然就是10%。贷款利率总是大于存款利率,否则银行就会经营不下去。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就像一支军队的统帅一样,决定了整个军队的动向。而无风险利率就是没有风险的利率。在无风险利率下,你的投
26、资会获得固定的利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准确地说,只有风险相对最小的投资。那现实生活中何种投资的风险最小呢?如果一国政府和某公司同时发行了债券,你认为两者谁能保证按时付给你利息?显然是国家政府。因为大家都明白,公司容易倒闭,而国家是不会轻易灭亡的。所以现实生活中一般以政府发行的债券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现在我们来看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就是用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也可以理解为同期的银行存贷款利率;实际利率则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利息率。比如说,现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年末的CPI数据,表明今年的物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如果此时银行的存款利率为3%(名义存款利率),那么
27、存款的实际利率就是-2%(3%-5%)。实际的存款利率为负表明,存款的利息收入尚且无法弥补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存款的实际收益为负,所以在通货膨胀时期,银行存款并不是良好的选择。而如果同期的银行贷款利率为5%(名义贷款利率),那么实际的贷款利率为多少呢?以此类推,朋友们都会抢答了:0%。也就是说,借债的成本在降低,而此时适逢通货膨胀,赚钱相对要容易很多,无论是炒股还是炒房,基本上都能比较容易赚到钱,所以这时谁要能获取银行贷款,那么也就拥有了用低成本获取高收益的机会。按照在借贷期内是否可调整,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前者就是在借贷期内不会调整利率,发放的利息固定;后者则会在借贷期内根据实际情
28、况适当调整利率,发放的利息不固定。例如,某人在银行有一笔两年期的存款,第一年发放了100元的利息,第二年发放了150元的利息,两年的利息不相等,此即为浮动利率。一般来说,短期借款(一年以下)都采用固定利率,而中长期借款(一年以上)的利率都是浮动的。第二章 金融市场的诱惑(1)融资:也有技巧金融市场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的直接交流、沟通、交易,也就是金融学上所谓的直接融资;而如果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是通过银行类金融机构来间接发生联系的话,就称这种关系为间接融资关系。例如,假定你的企业做得很好,现在要上市了,要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了。但是如果无法让投资者了解这个企业
29、的话,投资者就不会购买你的股票,或者只愿意以极低的价格购买,那么你的股票就发行不出去,也就无法获得资金。所以,为了成功地顺利实现IPO,你首先必须得向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提出申请,获得依法发行股票的权利。然后印刷招股说明书,向公众公开招募股份,同时展开路演,与各类投资者(资金的供给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接洽,开展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向投资者介绍本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宣传本公司的招股政策,并向投资者就股票价格进行询价等。接着再进行网下的定向配售,并同时进行网上的公开认购和配售。在这里,资金的需求者与资金的供给者(投资者)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和交易,没有通过银行类金融机构,直接实现资金由盈余单位向赤字单
30、位的转移,促进了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对于融资者来说,IPO可为企业获得更加稳定的长期资金,有利于企业的稳健经营;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股票即意味着对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偿权,因而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在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之后,就必须遵守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要求,依法建立完备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同时也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这大大有利于投资者及时了解自身所投资的企业的经营情况,以便作出是继续持有该公司股票还是卖掉股票的决定,大大地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需要指出的是,所谓风险的降低并不是说风险很小或者没有风险。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无论如何,在
31、金融市场中投资股票或债券的风险都是比银行存款要大的,如果你承担不了这么大的风险,那么没问题,你大可以将富余的资金存入银行,获取稳定的存款收益。这是退休的老年人的明智选择。当然,如果你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金融市场也将赋予你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的机会。在金融市场上,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但反过来并不一定成立。因此,如果你觉得银行存款收益太低,你可以买国债,买企业债券;如果觉得投资债券的收益还是太低的话,你还可以买股票;而如果投资股票的收益还无法使你满足,你可以进行期货、期权交易,通过这种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你可以花1元钱做10元钱的交易,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你甚至可以花1元钱做50元钱的交易。这也
32、就是说,如果你的保证金(相当于你的本金)是10万元,你就可以做500万(1050)的买卖只要涨幅超过2%,你的钱就变成了20万元,只要涨幅达到20%,那么恭喜你成百万富翁了。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这是金融市场的铁律。如果跌幅超过2%的话,那么对不起,你就血本无归了,你的10万元本金全部归零。这玩的就是心跳啊,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多年的操盘经验外加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建议大家涉足金融衍生品市场。第二章 金融市场的诱惑(2)所以,在进入金融市场时,你必须要搞清楚一个事实: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如果在你不愿意承担或者事实上无法承担高风险的同时,却还幻想着高收益,那么很抱歉,只能事与愿违了。鉴于此,在
33、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拿出来,而且拿出来的鸡蛋必须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金融市场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个篮子而已。遥想1929年股市崩溃的美国,多少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因为所投资的股票忽然间一文不值而瞬间破产,万念俱灰之下,从纽约帝国大厦顶楼跳楼而死,实在惨烈,值得引以为戒。而在间接融资当中,资金供求的双方并不直接发生联系,而是分别与银行发生债权债务关系。例如,我们将工资存入银行,我们就是银行的债权人,银行就是我们的债务人;而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时候,企业就是银行的债务人,银行就是企业的债权人。在这里,银行的存款人和贷款者显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事实上,存款人存入银行的存款确实被银行放贷给了贷
34、款者,因此,间接上又确实存在关系,所以这种关系被称为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风险较小且收益稳定,在银行不倒闭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般都可以获得稳定的存款收益;而事实上,银行的倒闭所带来的破坏力要远远大于一般企业破产所带来的杀伤力,因此,政府或者说中央银行会在必要的时候对银行伸出援手,以免给金融体系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也就是说银行存款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当然,天下的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高安全的代价就是低收益了。将工资存入银行,获得的只是少量的利息,按照现在的利率水平来说,银行存款的收益确实相当微薄。显然,作为资金供给者的我们无法分享到企业经营的利润。这个利润当然是被银行给拿走了,银行付给我们
35、的仅仅是固定的收益部分,存贷款利率的差额即构成了银行的利润。因此,将所有的钱放在银行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特别在物价飞涨的通货膨胀年代更是一个糟糕的选择。金融市场,按照一定的标准可以细分为很多市场。最常见的是,按照融资期限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融资期限在1年以内的即为货币市场(如短期债务),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即为资本市场(如股票和中长期债务)。期货: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金融远期合约是最简单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合约的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日期按照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这与我们日常所订立的买卖合同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资产的买卖是在未来而已。随着金融市
36、场的不断发展,远期利率协议已经演变为纯粹的投机工具,成为一纸赌约。这份赌约的关键就是双方对于未来期间利率趋势的预判:预判对的,将获取高额的利润;预判错的,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交易的双方实际上并不需要借贷本金,只需要在结算日根据协议利率和参考利率之间的差额以及名义本金金额进行差额结算即可。金融远期合约是非常良好的风险规避工具,灵活性非常大。但同时,远期合约的缺点也是非常突出的:差异性大、个体色彩浓厚,最为致命的就是合同的履行缺乏有力的保障,合同的一方可能无力或不愿意履行约定,合同的违约率较高。第二章 金融市场的诱惑(3)期货则是标准化的远期合约,合约买卖资产的种类、数量、交割时间、交
37、割地点都已经标准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合约,并通过交易所竞价确定成交价格。价格是期货交易的唯一变量,因而非常适合在金融市场进行大规模交易,流动性也强。交易双方并不直接发生接触,而是各自与交易所发生联系,交易所充当期货买者的卖者和期货卖者的买者。按照交易所的要求,为了确保不发生违约事件,期货交易的双方在进场之时都需要向交易所交纳期货交易初始保证金;在实际的期货交易中,交易所每天都会在交易结束之后对期货进行结算,并根据期货价格的涨跌来增减期货交易双方的保证金账户金额。如果当天的结算价格高于昨天的结算价格(或今天的开仓价格),那么高出的部分就是期货多头(看涨、买方)的浮动赢利和空头(看跌
38、、卖方)的浮动亏损。多头的浮动赢利会在当天晚上加入其保证金账户中,如果其保证金余额超过了初始保证金水平,那么就可以随时提取现金或用于开新仓;而空头的浮动亏损则会导致其保证金账户的相应扣减,如果其保证金账户的余额低于初始保证金的75%,期货交易所就会通知交易者限期追加保证金,以补足到初始保证金水平,如果其不能及时补足的话,交易所会强制平仓以阻止其进一步的亏损。正是因为有交易所的这种制度化设计,大大克服了金融远期合约违约率高的问题,期货交易的违约风险几乎为零。期货市场之所以能够产生并获得巨大的发展,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简单来说,期货具有转移价格风险、价格发现两大重要功能。好,现在我们来看看期
39、货是如何转移价格风险的,又是如何实现价格发现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对我国为何丧失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也同样会清楚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又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在我们假定你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采购经理,你们公司每年生产汽车均需要消耗大量的优质钢材,低成本地采购钢材是你最主要的责任。那么你如何确定每次的钢材采购量呢?究竟现在是多采购一些还是少采购一些呢?问题的答案显然取决于未来的钢材价格。未来钢材价格的不确定性,给你的采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时候你只能依赖于预测了。如果你预测未来的钢材价格会上涨,那么现在自然应该尽可能多地储备钢材;而如果你预测未来钢材价格要下跌,那么本期
40、的钢材采购应该更加谨慎,能维持本公司短期需要就可以了。对你来说,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因为你不知道你的预测究竟有多大的准确性。在今天各种信息获取极为便利的情况下,你可以很轻松地获得钢铁行业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也可以方便地获得钢铁行业专家的专业意见,你的预测准确率可能会得到提高,但本质上仍然是经不起推敲的。本来你预测未来钢材价格是要大跌的,所以你预先只采购了较少的钢材,但事实上后来钢材价格却大幅上扬,在生产急需钢材的情况下,你不得不忍痛采购大量的高价钢材。所以,在不借助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况下,风险是很大的。现在有了期货,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了,你完全不需要为每期要采购多少而煞费苦心,你只需要在按照
41、汽车制造对钢材的需求采购相应数量钢材的同时,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反的操作,持有相同数量的钢材期货空头头寸(看跌),如此一来,你自可“稳坐办公室、轻转老板椅、静观钢材价格的涨跌”。因为此时无论钢材价格是涨是落,你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收益是相反的,你可以用一个市场上的赢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上的亏损,从而达到降低风险、锁定成本的目的。如果钢材价格上涨,你当然可以很庆幸自己采购了足够数量的钢材,当然是大赚了一把,而在期货市场上你因为看空(看跌),要蒙受一定的损失,收益与损失相抵,你的损失将比没有购买期货时要大,但总体上看并不严重,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钢材价格下降了,你采购的大量钢
42、材自然要贬值,这是你采购钢材的损失,但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你因为看空而获取了大量的收益,两者相抵,损失大为降低。这个过程在金融学上称为“套期保值”。显然,通过套期保值,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损失已经被锁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了,这对于企业的稳健经营是极为关键的。第二章 金融市场的诱惑(4)现在我们来看金融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所谓价格发现功能,就是指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具体来说,期货价格是所有参与期货交易的人,对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的价格的期望或预期。不论是期货合约的多头还是空头,都会依其个人所持立场或所掌握的市场资讯,并对
43、过去的价格表现加以研究后,作出买卖委托。而交易所通过电脑撮合公开竞价出来的价格即为此瞬间市场对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现货价格的平均看法,这就是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期货市场可以形成权威性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生产者提早安排生产,购买方得以锁定成本、实现预期利润,进而减少了不正确、不必要的资产占用。根据持有成本理论和无风险套利规则(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当期货产品的现货价格与当前的合理价格相偏离时,交易者可以在做空或做多期货的同时,通过借贷以当前价格购进或卖出现货,并持有到期后交割,即可获得无风险利润。这样一来,现货市场的价格必然回到其合理的价格水平。可见,期货市场的双向交易和套利机制能够有效地纠正现货
44、市场的价格偏差,因而缺乏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现货市场价格很难说是比较合理的均衡的有效价格。要实现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市场必须集中大量供求,具备较大的交易量;如果市场交易量不大,没有全面、充分地反映现实供求关系,就会导致市场价格不具有代表性,其也就难以对整个市场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该价格就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价格。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制定的玉米价格、英国伦敦商品交易所制定的黄金价格之所以具有权威性,原因就在于其交易量巨大,足以对整个市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现在我们来分析国际金融炒家是如何利用期货市场来操纵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的。我们以玉米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虽然也是玉米
45、生产大国,但同时由于我国的养猪业比较发达,每年的玉米消耗量惊人,因此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玉米。玉米的价格是由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来制定的,那么他们又会如何来炒作玉米呢?其实很简单,这些金融炒家会想方设法地搜集我国有关玉米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情报,然后尽可能地制造我国玉米短缺的现象,并不遗余力地大肆宣传,给投资者造成中国玉米确实将减产的印象。比如,如果我国某个玉米主产区可能连续数天出现大雾天气,他们便会聘请所谓的专家出台专门的研究报告,论证大雾天气与玉米减产的关系,最后煞有介事地得出结论:由于中国玉米主产区连续遭遇大雾天气,今年中国的玉米将大幅减产,这必然会同时扩大对美国玉米的需求,而美国今年的玉米
46、播种面积与去年持平甚至还略有减少。因此,未来的玉米价格必将大涨。好,心理攻势到这一步了,还需要再加一把火。于是,这些国际金融炒家便在期货交易所大展拳脚了,大量买入3个月到期的玉米期货多头合约,推高远期玉米的价格;这还不够,他们还在现货市场上大量买入玉米,囤积居奇,人为地制造玉米现货市场的上涨现象。好,现在玉米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都上涨了,普通投资者再被这些国际金融大炒家一忽悠,纷纷进入期货市场持有3个月到期的玉米期货多头头寸(看涨),于是玉米的期货价格就越发上涨,玉米期货价格的连番大幅上涨对现货市场形成了显著的价格信号:未来的玉米价格确实会涨!于是玉米的卖家也纷纷观望,减少甚至停止玉米的出售。
47、如此一来,玉米的现货价格进一步上涨。这又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玉米涨价的预期,玉米的期货价格再次上涨,形成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螺旋上升过程,而泡沫也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样,在合适的时机,国际金融炒家就对冲掉玉米期货、抛售玉米现货后离场,获得了大把的利润。渐渐地,普通投资者也发现了支撑玉米价格上涨的中国因素似乎并不存在,于是,玉米价格连续下跌,大部分的普通投资者血本无归。第二章 金融市场的诱惑(5)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它是通过发行基金份额或基金股份的方式,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加以集中,由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各类金融工具,并将投资收益
48、按投资人持有份额进行分配的一种投资工具和制度。投资基金起源于英国,被称为“单位信托基金”,在美国被称为“共同基金”、“互助基金”、“投资公司”,而在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被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上都是指的一个东西投资基金。基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特别是在2007年股市高涨的时候,基金的投资收益十分可观,因而虽然基金的发行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在广大“基民”的追捧下,仍出现了基金脱销的局面。基金作为一种现代的投资组织方式,在欧美极为发达,美国的基金业规模超过了同期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而大部分的美国家庭也都通过持有基金的方式来投资金融市场。基金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其原因有二:其一,随着金融工具种类的日益庞杂,金融工具结构越来越复杂,金融风险又不断加剧,普通的证券投资者越来越感到投资门槛的提高,其投资收益与专业投资人士的差距也在加大,因此,借助于专业的投资者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此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其二,在当代,工作、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竞争压力加大,此时投资者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时刻关注自己的投资,而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稍纵即逝,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可能就要承受巨大的损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