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A电子厂工人工作绩效提高方法研究.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345301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0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电子厂工人工作绩效提高方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A电子厂工人工作绩效提高方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A电子厂工人工作绩效提高方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论文A电子厂工人工作绩效提高方法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快速发展,生产与分工的国际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就对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制造企业中,如何使生产效率最优化,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工人绩效,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断改善生产的方式和组织形式,对企业的流水线进行改善是提高工人绩效的重要手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单元制造的思想来提高工人绩效,对生产系统和车间生产设备的布局进行改善和重组,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企业采用单元制造系统是从提高工人效

2、率出发,以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和操作工的分配为改造对象,对企业流程的构成要素中的瓶颈要素或工序进行改善和重新组合,整合出更有价值的生产流程,以实现企业流程的优化和改善,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得企业生产率获得巨大改善。 本文研究A电子公司影响其工人绩效的问题,根据单元制造系统的理论,对其A电子公司插件段的生产流程进行改善,主要工作如下 :(1) 通过对单元制造基本工作原理的讨论以及与传统生产线布置方式的比较,分析了单元制造的基本功能、优点和在执行中的限制条件,并论述了单元制造在多产品族生产和联合布置等方面的应用特点,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论证了单元制造的优点。(2) 运用“5W1H”找出影响A电子厂的

3、影响工人绩效提高和生产效率的瓶颈,并找出影响复杂性系统生产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根据单元制造系统的优点确定引入单元制造系统能有效的提高其工人绩效。(3) 通过对A电子厂插件段生产效率分析,提出改善线体、导入单元制造生产方式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绩效的关键,以作业测定为依据,结合IE生产线平衡改善手法并对其生产布局进行改善。(4) 应用MOD分析法对其改善后的公认的工作绩效进行评测,以实际数据说明生产线改善前后的生产效率情况。数据结果表明,运用单元制造系统对流水线进行改善后可以有效地平衡了A电子公司各工序的生产能,提高A电子公司的工人绩效,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关键字: 工人绩效 单元制造 MOD分析法

4、 生产布局III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workers performance of A electronics factory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increasing fast development, the recovery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division, enterprise to face is a limited capac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creasingly fier

5、ce competition, this to th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bility ar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how to mak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 so a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ers,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cont

6、inuously in the pursuit of the goal. So in enterpris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and the way organization form, to the enterprise to improve the assembly line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improving workers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nit manufacture the pr

7、inciple of discuss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line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arran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unit manufacture, advantages an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aint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t manufacture in the p

8、roductive Pin Zu production and decorated jointly, the las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demonstrates the unit manufacture advantage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workers the bottleneck, discovery into unit production is sui

9、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enterprise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work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of the A electronics company influences of its workers performance ,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e cellular manufacturing system Its electronics company A plug-

10、in segment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o improve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1) A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of unit manufacturing as well as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line layout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cellular manufacturing,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

11、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ditions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ellular manufactur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multi-product family and jointly arranged ,Finally an application example demon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cellular manufacturing. (2) According to the5W1H I find the

12、bottleneck of A electronics factory workers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and identify the complexity root causes of the system of production and low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 advantages of cellular manufacturing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introduction of cellular manufacturing system can ef

13、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workers (3)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A electronics factory plug-in segment production efficiency Work measurement, combined with the IE line balancing to improve practices and the layout of their production to be improved (4) application the MOD ana

14、lysis recognized in improved job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line and the improved data show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Data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the unit manufacturing system to improve production line can be effectively balance the A electronic company of each process Improvin

15、g the performance of A electronic company workers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 Workers performance Unit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MOD analysis facility layout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论11.1背景11.2 问题的提出21.3 研究目的3第二章 单元制造的理论研究52.1 单元制造的概念52.2单元制造系统的介绍52.3单元制造的特点62.4单元制造的基本工作原理72.5

16、单元制造应用的类型72.5.1 典型应用72.5.2 多产品族的生产72.5.3 联合布置82.6单元制造的功能分析102.6.1单元制造与传统的生产线的比较102.6.2 单元制造的优点112.6.3单元制造系统实施面临的限制条件12.第三章 A电子厂的问题分析133.1 A电子厂的简介133.2 A电子厂现状分析133.3 A电子厂阻碍其生产效率和工人绩效的问题研究分析143.3.1 影响生产率的原因143.3.2 对操作工人的问题分析16第四章 基于单元制造系统提高A电子厂工人绩效的方法研究184.1 电子厂应用单元制造系统的改善分析184.1.1 单元制造对流水线的改进184.1.2

17、改善之后对流水线工人绩效的分析204.2 平衡改善效果评价224.3 单元制造导入的注意事项23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255.1总结255.2 展望26致 谢27参考文献28附录30附录130附录235附录3附录4第一章 绪论1.1背景 以电子产品为支柱的制造业是目前变化最快的范畴之一,近半个百年以来,各个种类的制造业都经历了从自小规模到多量量生产的转变、又从规格化到多样化产品的演变,变化速度之快,可以说已经到达了日新月异的程度。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泰勒师长教师首先开创了“福特生产制造方式”。此后,在汽车、机电和以拍照机为代表的紧密仪器等标准化多量量生产制造业的范畴内,它已经作

18、为一种具备决议性意义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为各类电子产品的推广生产和普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从1970年前后期起,消费者的癖好以及对各类商品的需求等开始出现变化,顾客要求呈现越来越多氧化样化,此后又演变成为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向。随着这一需求多样化的迁移转变,原来的“福特生产方式方式”的规格化多量量生产又成了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面对顾客需求的急剧转变以及生产技术和打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制造企业难于作出灵活的反映(甚至不相顺应),于是福特又陷于了生产率逐步下降的被动场合场面。在1971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对外宣称,将在该公司的担任副总裁的大野耐一师长教师奉行的新生产系统正式定名为“

19、丰田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的特点是:确立生产中无仓储的、依靠看板(卡片)系统运作的、拉动(pull)式生产系统的思惟,是一种通过“消除华侈”的方式来提高生产率的一种生产方式。它是在基于彻底消除华侈的思惟的从基础上,然后在生产的全历程中寻求生产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达到减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效果,形成了这样一种经营理念,并且奉行这一理念的综合技术。以“适时化”(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供给需要的东西-这是丰田出名的口号之一)“AUTO化”(一旦生产线出现异样,操作职员便随时可中止水流线生产)这样的生产理念在被“两大支柱”的丰田生产方式实现后,随即被广泛接纳,以制造业为中心换取了更

20、快速发展。在面临顾客日趋多样化的“私人汽车热”的需求下,丰田公司也迅速地作出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灵活反映,抢先一步迎接并顺应了继“高速增长时代”以后出现的“物质富余时代的发展方式”。此后,又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开拓、研发海内的轿车销售市场,独自开创了一个“单赢的时代”1。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瑞典的Volvo汽车公司又开创了一种“沃尔沃生产方式”。它以此Volvo公司在1974年开始的生产为根蒂、根基。然后改造以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该公司以乌迪伐拉工场为实验实践了这一生产方式3,并且总结出了该生产方式的四大特点:(1) 以较少人力完成整车组装的小规模生产;(2) 以集中办理方式供给各组装所需的套件

21、;(3) 坚持秉承从人类工程学2方面进行改进;(4) 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和召集广大能够自律的员工队伍。 自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索尼公司开始将“丰田生产方式”现实应用于索尼隶属工场的生产熬头的生产线上,并且推而广之,大举开展了具有索尼特色的以“消除华侈活动”的生产方式为中心的生产的革新。索尼公司在生产方式中吸取了丰田生产方式和沃尔沃的精益(Lean)生产方式的长处,着力开展削减仓储和缩短研究、制造和供货周期的活动,并把这一系列活动定名为“生产革新”。在1994年,根据此时担任该公司生产革新部综合部长金辰吉师长教师的建议,将索尼首创的生产方式定名为“单元生产方式”。同过去的以专业分工为前提的传

22、送带水流线方式比拟,单元生产方式就如同配备了多能技工的“办公室”一样,由一名或数名工作人员来独立完成一件产品的打造,是一种自我完成率很高的生产方式。所以,索尼公司也把它称为“工作单元”(Work cell),现简化为“单元”(Cell)即单元制造系统。1.2 问题的提出随着知识全球化概念的提出,速度型企业的出现和知识时代的到来,面临着各个企业不断变革和高度不稳定性的竞争环境,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员工们的生产效率成为各个公司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毋庸置疑,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了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成为了各个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各个企业的价值增长主要靠拥有的信息量和所拥有的知识的载体来决定的,

23、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竞争力、生产力和所获得的经济成就的关键所在。虽然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技术和信息这些资源都是无形的,但承载这些信息、技术和知识的人力资源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并且能加以开发和管理的。所以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所以如何能采用有效的工作措施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核心工作的流失,已经成为困扰各行各业的一个日益尖锐的问题。制造企业如果都能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人的因素上就可以建立一个战略竞争优势,在单元制造企业

24、也是如此。绝大多数的单元构建模式都是将目光放在设备和零件的分组上面,然后才是操作工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只考虑了工人的劳动能力和技术技能,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工人的工作绩效,工厂公司的生产率得不到提高。而近几年来,随着单元制造系统的被提出及其应用,工作车间的灵活性和流水线的效率的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应用单元制造技术能以蒋思宇刚性流水线的成本来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商品4。究数据表明,单元制造形成的布局占有极少的面积,各个工序之间的距离相位接近、在制品及压哨、能实现一名工人进行多种工序造作和柔性强的众多优点,众多的学者认为单元制造技术可以满足市场的挑战代表着生产组织方式的新

25、方向。在我国国内详单比例的制造企业的现况是大量的传统设备和少量的自动化水平高的设备并存,缺少科学的生产管理,身背的利用率低,工人的工作绩效低,生产效率低等等,在这种状况下,如果采用单元制造技术进行企业间的重组,就能在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并且能为企业造出更大的经济小雨,对促进我国制造企业的整形有重要的意义。1.3 研究目的面对客户日益提高的要求和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想要保住原来的优势并开拓新的市场十分困难。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灵活变动,需要缩短产品的订货提前期,尽量将产品的制造周期压缩至最短;同时为了提高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企业不仅要对产品价格进行准确地定位,更要不断地提高产品地质量。为了实现这

26、些目标,要对现在工厂批量生产的制造模式进行变革,从源头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缩短产品制造周期,提高工人的工作绩效,稳定并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 影响工人绩效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如员工的个人兴趣、与岗位的适应性、是否感到公平、公司的激励、考核体系等等。但是诸多的探讨工人绩效的提高时都忽略了公司车间的生产方式的问题,而把这些问题都归于工人。本文通过实际环境中影响工人绩效提高的因素,通过对工人车间的现象以及对单元制造系统的研究,来建立完整的单元制造系统从而使工人的绩效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通过生产线平衡实现以下几个目的,从而提高工人的绩效,实现生产效率最高,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1) 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

27、装上的工作效率; (2) 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3) 减少工序的在制品量,真正实现“一个流”; (4) 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5)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Layout)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第二章 单元制造的理论研究2.1 单元制造的概念 单元制造(cellular manufacturing)是以工作单元(work cell)为基本够成的一种生产方式,通过对加工设备和作业人员的布局进行的单一产品或是具有相似工艺的产品进行生

28、产的一种生产方式,它具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制造柔性的功能5。 单元制造生产方式是精益生产的重要组成之一,还可以称为单元生产、孤单作业和小组生产。它的本质是有少数的几名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是由46名,最多不超过10名)组成独立的生产单元,完成相对较为完整的一系列作业内容,各个工位之间在制品传送上取消传统的传送带,采用一些人工搬运或者较为简单的辅助设施,单元内每个人都要承担详单与传统流水线生产35个工位的内容,相互之间互相沟通通力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2.2单元制造系统的介绍 单元制造系统的布局从又三种最为基本的类型方式,即分工方式、巡回方式和单人作业方式。如图2-1所示。分工方式指的是一

29、个工作单元内的若干工作者(一般是45人),但是彼此间已然存在着分工。分工方式大多数是用于在多面手的培训期间或者是采用两伙不同形态的生产方式的一种过渡的作业方式。巡回方式指的是若干工作人员(一般是23人)被安放在一个单元内,按照大致相同的节奏依次完成每一道工序。在用一个单元内的员工可以轮流的使用同一台设备,所以所需要的设备也会相对来说较少。但是由于机械设备的限制,这个作业方式采用后单元内的整体循环作业的速度将或被最为缓慢的人的速度所限制。单人作业方式则指的是一个人在作业单元之内完成全部的作业,这个作业方式在装配线平衡上,其效率最大,但是由于原来的生产产线需要被分解,所以必须增加每个单元内的机械设

30、备,所以这个方式的采用灰是设备的投资大大的增加。 组立和包装阶段采用的均是分工方式。主要在于但各工序的内容比较复杂,而且设备的费用也较高,所以采用单元制造模式符合实际的生产运营状况。 分工方式 巡回方式 1人工作方式 图2-12.3单元制造的特点 在准时化生产方式(即JIT生产),为了缩短制造过程的时间,需要保证各个工序间物流的流畅,但要求生产的零件不是成批的转送,而是一个一个地传送,即实现“一个流”的生产和搬运6。一个流(OPF)的生产方式是按产品类别所布置的多制程一种生产方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件的流动,推行各工序间的同期化生产,实现各个工件在流动中被加工。这样做就可以消灭加工品在流水

31、线上的停滞,缩短交货的周期,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单元制造的特点与“一个流”相同,但更多是从设备的布局规划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无后续的组装和加工工序在精益单元中不会产生下级组装件。如果该产品结构定义要求在下一级组装,可以将下级组装在单元中合并,并在此单元中完成最终产品组装工序。 (2)单件制造、单元式制造都要求在单元内实现单件制造,即在同一个单元中无产品队列,各生产设备或人工操作都按照订单需求来调整生产速度并进行协调,消除生产中产生的瓶颈。 (3)灵活的布局和操作区域接近单元制造规划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能根据产品的需求灵活的调整生产的输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能够合理地分配

32、单元间的人力。U形和J形的单元布局都可以使操作人员工作时背对背或者肩并肩,这就有助于增强单元内的各个操作的人员的活动性,因此最为常用的是单元布局。传统的线形布局常用于长生产线,操作工人就不能转身立即从事其它操作,因此灵活性较低。 (4)多任务操作在合理的单元布局中,工人就可以作多种专项的产品加工,或者处理物料等。这种变化可以有效减轻在工人长时间内在固定位置反复从事单项操作的疲劳,同时也可以节省较大地人力成本。根据精益的原则,传统的工厂按制造功能分类布局将会由单元式制造布局来代替。在没有足够制造功能作单元式布局或难以实现单元规划时,可以采用拉动式制造方式来代替单元式布局。关键的测量量参数是在制品

33、(WorkinProcess:WIP)库存量。这个参数应随精益化过程进行相应的降低。2.4单元制造的基本工作原理工作单元是单元制造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工作单元由加工设备、工作人员和工序间的在制品、运转设备等组成。根据单元制造的思想,一个工作单元的加工设备将会被布置成U型,作工作人员(一人或多人)可以在该区域中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循环操作。在这种布置中,当加工完的一个产品从出口出来的时候,一个单位的原材料也将被从入口投入加工单元,在整个作业流程中工作人员是按照同一生产节拍进行的,这就实现了生产线的平衡,维持单元内的在制品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7。执行单元制造系统对工作单元内的作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

34、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能熟练操作每台设备、掌握每台设备的工作节凑和生产节拍;为了保证工作单元能够顺畅地运转,作业人员或设备保全人员必须能保证单元内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检查维护避免因某台机器突然出现故障而造成整个单元瘫痪。2.5 单元制造应用的类型2.5.1 典型应用 一个工作单元中生产一个单一部件、产品或产品族是单元制造的典型应用,如图21所示。越是操作复杂的产品或部件,对作业人员的作业操作水平要求越高。此外,工作单元中布置的工作站和加工设备有利于对作业人员的作业和监控。例如:工作站和加工设备的增加能尽可能的减小加工设备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作业人员的移动距离。2.5.2 多产品族的生产

35、一个工作单元不仅要能进行单一产品或一个产品族的生产加工,当遇到加工路径和产品族不是是十分复杂的时候还要可以进行多产品族的生产加工。图1为3个产品族X、Y、Z在同一个工作单元中进行生产的情况简图22。3个产品族虽然具有相同的加工路径,但是每个产品族所使用的加工设备却不尽相同。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和避免产品加工的混淆,可以按照不同的产品族在每台加工设备上加装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例如,按下生产X产族的按钮时工作人员才可以进行操作操作台来生产X产族品,当加工设备A、C、E、F上有关生产X产品族的指示灯闪亮,的时候,工作人员就可以进行相关的操作。BCADEFG 产品族 加工途径 X A C - E F

36、Y B D- E F Z A B - G 图2-2 工作单元的多产组生产2.5.3 联合布置 如果遇到加工工序较复杂的产品或部件的时,就可利用几个U型工作单元的联合布置进行生产。图23所示为联合布置3个U型工作单元后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被联合布置后的工作单元间的物料流动通常会采用小批量物料盒的“拉”动式生产。如图2所示当工作单元C开始生产后,首先物料会在工作单元B和C之间的制品存储区取,当存储的在制品储存量下降到规定的水平后,补充订单将会生成并即使被派送至C工作单元的上游工作单元B,然后工作单元B开始开工生产,并且从工作单元A与B之间的在制品存储区取料,当A与B工作单元之间的存储区的在制品储存

37、量下降到规定水平后,补充订单又会被生成并被派送至B的上游工作单元A,这时候工作单元A会才开始开工生产9。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拉”动式生产,并且每个工作单元只会有一个上游工作单元,然而在较为复杂的单元制造系统中,一个工作单元也可能会有若干个上游工作单元。 A B C 生产物料流动方向 上游单元 补充订单流动方向 下游单元 图2-3 工作单元组的工作示意图从上述情况可以得出被联合布置后的工作单元组的生产效率(即制成品产出率)将会由生产效率最低的工作单元决定。因此,若想要提高整个工作单元组的生产效率,首先必须着手从改进生产效率最低的工作单元,最为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各个工作单元的生产效率平衡。次外,为了减

38、小存储区内的在制品存储量,安全库存和存储区间最大的储存量必须根据每个工作单元的生产速度和效率确定。当遇到生产较多的产族或部件时,并且还有大量的加工工序和装配工序,且加工路径还比较复杂时,可以先将产品族或部件分散到若干个小的U型工作单元(组)中进行生产,然后将这些工作单元联合布置起来,组成单元制造群。如图24所示,这是一个由一个主装配线、两个子装配线和若干个U型工作单元(组)组成的单元制造群10。不同的部件在联合布置的U型工作单元中按照一定的次序加工后,再进人子装配线进行比较大部件的装配或者直接进入主装配线进行最终产品的装配。工作单元之间的材料流按照“推”动式和“拉”动式生产系统的不同要求可以用

39、传送带或机械传送设备进行持续输送,还可以结合看板卡由手动推车或叉车进行小批量得输送。主装配线子装配线子装配线图2-4 单元制造群的简图2.6 单元制造的功能分析2.6.1 单元制造与传统的生产线的比较 从单元制造的U性生产线的布置和传统的生产线的布置比较可得得出单元制造较为突出的一些基本功能,如图1所示,当下面两种传统的生产线被改造成单元制造的U性生产线的布置方式后,操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范围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1,。在传统的生长线的布置中,工作人员在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操作,相互之间沟通交流不畅,产量又变化的需要时,也不能及时灵活的增减工作人员的数量。但是被改造后的U生产线采用之后,工作

40、人员就可以在较大的工作范围内较为自由的活动,彼此间进行相互协作,还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产量和速度的要求来灵活控制工作人员的数量。b图所示的传统的直线型的生产线的布置中,由于操作任务比较难被平均分配,而且原材料的进入与制成品的输出由不同的两个人控制,所以生产线难以实现平衡,但是在单元制造的U型生产线中,工作人员的作业布置会被重新组合,原材料的进入与制成品的输出由同一个工作人员按照统一的生产节拍控制,这就很容易实现生产线的平衡,以此同时工作人员的数量有4个人减少到了三个人。 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U型生产线布置图 a 传统直线型流水线生产方式 U 型生产线布置图 b图2-5传统流水线与单元制造

41、系统流水线的比较示意图2.6.2 单元制造的优点与传统的生产线比较,单元制造系统有以下几点优点 (1) 工作的任务的重组是的工作人员对整个生产线的作业和监控更加的便利。与此同时,工作人员的工作面积增加,作业人员能自由到达工作区内的任意地方,更加的方便了设备的操作和监控。 (2) 单元制造系统可以根据生产量和生产速度的要求来灵活的增减工作人员的数量,优化了材料流和改进了作业顺序,节约了直接的人工成本。 (3) 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单元制造方式可以有效地进行“一个流”的生产降低生产线平衡的损失,可以避免传统流水线在各个工序之间存在的在制品,同时采用了小设备、任少华、多功能化可以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

42、固有资产和人工成本。 (4) 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大大的增加了,这就对于工作效率和工人的工作绩效的提高有了很大的贡献,同时还提高了质量问题的监控能力,增加了员工在生产组织中的参与感和责任感12。 (5 )单元制造系统只对工作单元的进口与出口进行监控和调节,大大地简化了成山计划、作业排序和生产控制的过程。 (6) 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了加工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设备的投资,节约了设备的成本投入。 (7) 单元制造系统与传统的流水线生产相比还有柔性高,弹性大,能灵活的控制布局。传统的流水线刚性大,投资高,转作各种产品较为困难,不能快速有效的应对市场的多方需求。但是单元制造系统可灵活的布局,不经能有效

43、地降低工作区的面积还能随时的该做其他的产品,并且转换所需要的周期快,投资也较小。 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单元制造还具有执行准时制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例如,在准时制的生产中使用的小批量生产、看板的思想、标准物料盒、简化的物料处理系统同时采用较为简短的加工准备时间和应用全面生产维护管理等思想,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小组管理、过程中的监控、质量问题的快速反馈和响应等一系列的思想都可以通过单元制造系统来实现解决。2.6.3单元制造系统实施面临的限制条件在单元制造系统被执行实现的过程中还有一系列的限制条件需要克服:工作人员的作业水平和工作人员的技术为单元制造系统的限制,相对于从传 统的车间组织的生产

44、方式,单元制造大大的扩大了每个作业人员的作业内容和作业的范围,这就对作业人员在技术和作业的速度以及监控的手段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有一套的有效地培训机构来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作业水平。 生产组织机构的灵活性低对段缘制造系统的限制。由于单元制造系统具有较高的柔性等特点,所以生产量、生产速度和灵活的增减作业人员的数量就为了适应单元制造系统的高柔性,生产组织机构的灵活性必须有相应的提高。较为特殊的加工设备也会对段缘制造系统有限制。例如冲压设备不能安装在灵敏性较高的测试仪旁边者就对组织单元制造的生产线的布置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单元制造系统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磨合。从传统的车间组织等生产方式转变为单元制造的生产方式是声场组织方式的一个很大的转变,与此同时组织的机构、但与的人员、管理的方式、等等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有明显的效果,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来准备、调整和磨合。.第三章 A电子厂的问题分析3.1 A电子厂的简介 A电子厂是专门生产plc、HMI(人机界面)和ICD(温控器)等工业产品的电子厂,产品总共涉及14个系列280多个品种,采用的是很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式生产方式。插件、组立和包装为才电子厂产品的主要工序流程。该厂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和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要求,提高应变的能力和生产系统的改进,在组立阶段和包装阶段都已经成功的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