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二),【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2.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会用图解法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3.训练数形结合、化归等常用思想,培养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非线性目标函数要求最值中的函数不是关于变量 x,y 的一次解析式.,最小值和最大值.其中_为非线性目标函数.,【问题探究】,(a,b为常数)分别是什么类型的目标函数?答案:分别是“斜率型”“两点间距离型”的目标函数.,(2)(x1)2(y2)2 表示点 P(x,y) 与_的距离,的平方.,(1,2),(1,2),
2、题型 1 非线性目标函数(斜率),思维突破:把所求问题看成区域上的点与点(1,1)连,线的斜率.,解: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 D14.,图 D14,当把 z 看作常数时,它表示点(x,y)与点(1,1)所在直线的斜率,点(x,y)在可行域内.因此当点(x,y)是点 A 时,斜率z 最大.,点 A 为直线 y11 与 y 轴的交点,点 A 的坐标为(0,11).,【变式与拓展】,解:作出可行域,如图D18,当把z 看作常数时,它表示直线yzx 的斜率,因此,当直线yzx 过点A 时,z 最大;当直线yzx,过点 B 时,z 最小.,图 D18,B,题型 2 非线性目标函数(距离),解:作出
3、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 D15.图 D15,把z当作常数时,它表示点(x,y)到点(0,1)的距离,点(x,y)在可行域内.由图D15可知:z的最小值为点(0,1)到直线2x5y15的距离.,【变式与拓展】,题型 3 非线性目标函数(面积),图 D16,答案:D,【变式与拓展】,B,解析:作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即可.,的关系上出错.没有正确的思维,同顶点,同高是关键.,ABC.,图 D17,解析: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 D17 所示的阴影部分,答案:A,方法规律小结,1.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时,要确定目标函数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2.计算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常借助其几何意义,运用,线性规划的知识解决,计算量小,且直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