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百卷书语文课代表 快速阅读训练入门.pdf

上传人:微能四上 文档编号:13205375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0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百卷书语文课代表 快速阅读训练入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百卷书语文课代表 快速阅读训练入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小学生学习指导百卷书语文课代表 快速阅读训练入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Learning materials 快速阅读法简介 快速阅读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学习方法,近二十年来在美国和西欧日益盛行。所谓快速,固然包括阅读本身的快速,但更重要的是,它还包含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记忆的快速。所谓理解的快速,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能尽快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所谓想象的快速,是指对文章中事物形象的想象和背景的理解能与阅读同步。所谓记忆的快速,是指伴随着阅读进程,迅速记住所读文章的要旨、重要数据和事实。因此,快速阅读法,与只求速度的快速浏览,有着本质的区别。快速阅读,古已有之,在我国古籍中就有不少记载。但是,把快速阅读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加以研究,则是近几十年的事。五十年代初,

2、一些专家受空军部门用速示器训练飞行员识别敌机的启发,开始尝试用胶卷或幻灯片制成的速示器来训练速读,以后又进一步改进,制成个人速读定时训练器。从六十年代起,速读方法受到社会需要的推动,在美国渐趋流行,社会上开办了各种各样的速读培训班,议员、企业家、专家、教授、秘书等纷纷参加。一些大学和中学也相继开设了速读选修课。近些年来,苏联在速读研究和教学方面也急起直追。由一批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生理学家、教育学家组织的速读研究机构,不仅在大、中、小学里开展速读教学,而且还组织国家和政府的一批要员专门学习速读。在我国,速读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 1984 年和 1985 年高考语文试卷增加了现代文阅读的

3、试题以后,速读受到人们的刮目相待,尤其备受中学师生的青睐。快速阅读的兴起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大约有五百万篇,平均每天一万三千余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三十万件,平均每天有八百至九百件专利问世。近二十年来,每年形成文献资料的页数,美国约一千七百五十亿页,前苏联约六百亿页。七十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五十万种,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建立的 “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的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六十年代以来已从百分之九点五增长到百分之十点六,到1990 年,增长率可达百分之十二点五。这种知识激增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4、以化学这门学科为例,假如一位化学家每周拿出四十小时用于阅读,那么,他浏览一遍世界各国在一年内发表的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用四十八年。快速阅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是解决这种矛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扩大知识面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 学会生存中强调: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对中学生来说,在校期间要进行大量阅读;如果继续深造,还要进行大量阅读;将来工作之后,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仍然需要大量阅读书刊、报纸等

5、。因此,提高阅读效率,对中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美国、前苏联等国快速阅读的训练实践,一般经过两三个月的专门训练,即可提高阅读速度一倍左右。照此计算,如果我们训练前每分钟读二百字,每周阅读 6 小时,可读一Learning materials 本七万字左右的书,一年可读书四十八本;而如果阅读速度提高一倍,一年可读九十六本书,以四十年计,就能阅读三千八百四十本书。若在 此基础上再提高百分之五十,那么,四十年可读五千七百六十本。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有人说: “就当前而论,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大有陷入灭顶之灾的危险。”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在科技迅速发展,信息量急剧增加的当今

6、时代,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谁就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竞争中取胜。反之,则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具备快速阅读能力,也是把我们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需要。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有三种基本方法:计时阅读法、程序阅读法和理解阅读法。这三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一般都采取集中训练的方式。如果不具备集中训练的条件,进行分散训练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曾在一个班进行每周一课时的持续训练 (辅以课外作业),一个学期下来,全班同学的阅读速度平均提高了一倍 (由 200 字 / 每分钟提高为400 字 / 每分钟)。在此基础上,又经过半学期的训

7、练,阅读速度提高到 600字 / 每分钟。为了进一步推动速读训练的开展,我们还举办了一次速读比赛活动。结果,阅读的平均速度达 642 字 / 每分钟,平均阅读效率为 531 字 / 每分钟;其中理解率在 70 以上的最高阅读速度为 1190 字 / 每分钟,阅读效率高达 970 字 / 每分钟,效 果十分显著。事实证明,只要进行系统的训练,不用很长时间,中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快速阅读的训练方法,是依据科学理论而制订的,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加快阅读速度。可以这样说,它是在加快阅读速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的训练方法。由于大多数人尚未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阅读习

8、惯,因而妨碍了阅读速度的正常发挥。经过训练,改掉这些毛病,并逐步掌握速读技巧,不仅阅读速度会直线上升,而且也会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正如一位参加实验的同学在谈训练的体会时所说: “ 高技术一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了,我们所进行的快速阅读也可以称作是 高技术,是读书的 高技术,一旦我们掌握了这种 高技术,就可以更有效率地读书,掌握更多的知识。”Learning materials 快速阅读训练入门Learning materials 计时快速阅读法 为了培养和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必须进行一系列科学的、严格的训练。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计时训练法,即是其中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简便易行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借助计

9、时手段,通过快速阅读练习来校正不良习惯,逐渐扩大瞬间 “识别间距 ”,以达到获得快速阅读能力的目的。美国速读专家弗赖博士称这种方法为 “已知的训练法中最好的一种”。 (一)计时快速阅读训练的基本原理 计时快速阅读训练的原理是:依据人的自身潜能,通过由易到难的系统训练,逐渐增大阅读者感知文字的瞬间识别间距,从而获得快速阅读的能力。人们在阅读时,眼睛始终处在运动与停顿相互交替的过程中,每次眼动和眼停的时间都很短暂。据心理学研究,人们只有在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因此,要提高阅读速度,就要设法在每次眼停时感知较多的文字量,即增大瞬间识别间距。增大瞬间识别间距的关 键,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以词为单位来阅读

10、,而应在瞬间把握住较大的意义单位,一组一组地去读。如这样一个句子:( 1 ) 闰土的 心里 有 无穷无尽的 希奇的 事 这些 事 都 是 我 往常的 朋友 所 不 知道的( 2 ) 闰土的心里 有无穷无尽的 希奇的事 这些事都是 我往常的朋友 所不知道的比较一下两种读法即可看出,第一种读法识别间距小,表明阅读能力较低。第二种读法把十六个词合成六个意群来阅读,识别间距较大,阅读速度就要快得多。阅读时识别间距的增大,一方面减少了眼停的次数 (由 16 次减少为 6 次),因而直接提高了阅读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把句子划分成为数不多的意群,也就更便于把握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因而有利于提高理解率和阅读效

11、率。人们的阅读过程,并非简单的眼睛运动,而是一个 “阅读领悟过程”。这种 “阅读领悟过程”是一种思想或心理的现象。能够阅读得快,一眼看了两个词或三个词,固然是重要的,但更主要的还在于我们阅读时的思想过程在快速阅读的瞬间把握住词语的相互联系。因为思想过程是将这些词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来领悟的。比如 “挨了假洋鬼子打的阿 Q 越想越气,毒毒的点一点头: 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这句话中,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意思并不能从单个词中去领悟。句子中有些词意义比较实,如 “阿Q ”;而有些词意义较虚,像 “毒毒的”、 “越”、 “造反”等等。但无论虚与实,它们都难以表示明确的意义,只有将它们组成词组一类较

12、大的单位时,意义才比较明确。最后,再由它们相互组合,才能共同表达 “阿 Q 挨了假洋鬼子的打后很生气,毒毒地点一点头说: 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这样一个特定的意思。有的心理学家把能够表示较明确意义的单位称为 “完形 ”,意思是 “组织”、 “整体”或 “模型”。完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头脑是按照意义单位而工作的,如果我们要从文字材料中去寻找作者告诉我们的意义,就不能从单个的词中去寻找,而要从词组、句子和段落这些单位中去寻找。这样Learning materials 才能领悟作者在这些文字中所要表达的主旨。从心理学上来说,阅读能力低的原因,是由于处理的 “完形”小。因此,阅读能力低的人读较

13、短的句子还可以,读较长的句子就有困难了,一个较长的句子包含着很多字词,这些字词首先组成一些较小的词组;这些词组再组合成更大一些的词组或分句,然后共同构成 一个较大的完形。我们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要设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驾驭更大一些的完形。你驾驭的完形愈大,阅读速度就会越快,理解率和阅读效率就会越高。领悟较大的 “完形”,经验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应当先从阅读简易读物做起,熟悉书面语言中常使用的比较简单的句子类型。这些简单的句子类型熟悉了,再逐渐加大难度,去掌握比较复杂的句型 (较大的完形)。一旦我们掌握了较多的句式类型,我们就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判明各类句式的含义,从而有利于阅读速度的提

14、高。我们来看这样一个较长的例句: “瞿塘峡西口原有一横亘 江心的巨礁,名叫滟滪滩,使船只经常遇险,这巨礁现在已被我们的航道工作人员用炸药炸掉了,往日的险情不存在了。”这个长句意思比较复杂,对阅读能力不高的人来说,很难一下子就把握住它的全部意义。长句由七个短语组成:瞿塘峡西口有一巨礁;这一巨礁横亘江心;巨礁名叫滟滪滩;滟滪滩过去经常使船只遇险;巨礁现在已被炸掉了;巨礁是我们的航道工作人员用炸药炸掉的;巨礁炸掉以后,往日的险情不存在了。如果在平时的练习中,对这几种简单的句子类型能够熟练地掌握,再来看这类长句 子,就能在快速阅读中迅速理解。总之,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必须循序渐进,努力增大识别间距,逐渐

15、培养驾驭更大的意义单位的能力。 (二)计时快速阅读的训练方法 计时训练,既可集体训练,也可单独进行。集体训练的具体做法是:( 1 )选择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要求学生尽快地读完。( 2 )精确地记下阅读所用的时间。一般来说,时间的计算应当精确到秒。但如果由教师在黑板上统一计时,也可以精确到 10 秒。( 3 )不看原文,凭记忆回答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十个测试题目 (详见 18页),并计算出理解率。理解率是答对的问题数与受试问题的百分比。( 4 )将阅读速度 (每分钟阅读的字数)、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阅读速度理解率阅读效率)分别记录在表一内。训练十次左右,就可以按表二和表三画出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进步

16、曲线图,从曲线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进步的幅度。 表三阅读效率表:表一 快速阅读训练检测表Learning materials 序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题 目文 体出 处字 数阅读时间阅读速度(字 /分)理解率阅读效率(字 /分)表二 阅读速度表:表三 阅读效率表:个人单独训练与集体训练的方法基本相同,但应请老师或同学帮助设计测试题。(三)计时快速阅读训练的注意事项 ( 1 )训练时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内容要通俗易懂,语言要流畅易读。阅读材料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对初学者来说,有利于掌握句型,同时由于心理迁移作用的结果,这种在浅易材料训练中所获得的能力,对阅读内容较复杂的材料,也会

17、起一定的作用。( 2 )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率的关系我们所说的快速阅读,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阅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Learning materials 的理解,阅读速度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时,一定要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率的关系。所谓 “理解”,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阅 读,了解文章所写的全部客观事实,即文章中说了些什么内容。比如小说上写着 “一个偏僻的山村”,读者首先应把握住 “有一个偏僻的山村”这一客观事实,二是在获得“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即获取作者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透露出的 “主观信息”,以及把握客观事实之间的内部联系。倘若我们读一本

18、“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小说,虽然小说上没有写着这些文字,但我们应从小说所写的人物、情节、环境中得到这样的感受。又如,有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作者引用了惨遭侵略者无辜杀害人员的统计数字,并详细描述了这些人员被杀害的惨景。在这里,作者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这血淋淋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这事实中,得出 “侵略战争的惨无人道”等结论。获得 “客观事实”和 “主观信息”、 “言外之意”,是快速阅读过程中的两个要求。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而后者又是阅读的主要意图,是必须在快速阅读训练 中解决的。为了同时提高两个方面的阅读能力,在快速阅读训练中,测试的题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题目侧重于测试学生对客观

19、事实的掌握程度,另一类题目重在测试学生对文章中透露出的 “主观信息”、各项事实之间内部联系的理解程度。在对 “ 主观信息”的理解上,有时会出现认识上的分歧,这是正常的。可以组织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求得比较一致的意见。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一篇文章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后者对快速阅读本身又会起促进作用。在理解基础上的快速度,有两个要点,一是快速,二是理解。这就需要辩证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忽视理解,也不能为了理解而不顾及速度。简言之,应在快速中保持一个正常的理解率。快速阅读中理解率不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需着力加以解决。解决的办法是:每次测试后

20、,要认真分析自己做错题的原因,然后从文章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再把错题归类是对客观事实了解得不正确,还是对文章含义理解得不正确;最后,分析失误的具体原因,并在下次训练中注意纠正。对第二类问题文章含义理解得不深或不正确,可以请教老师,或与同学一起讨论。这样更易于找到问题的症结。阅读中如果对某些生僻词语的含义不甚理解,则应查字典或其他参考书来弄清词义。这样做,不仅可以长一些知识,而且对速读也有帮助。快速阅读训练中的理解率应当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呢?一般来讲,正常的理解率大约是百分之七十。如果以一个班为单位来训练,那么,全班学生的平均理解率应在百分之七十左右。有的同学的理解率过高,甚至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21、这就要引起注意。一种可能是过于注重理解,而忽略了速度。另一种,理解率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左右,但阅读速度并不比其他同学慢。这是否正常呢?从速读训练的要求看,这也不正常。这说明阅读者还有潜力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实践证明,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理解率,在通常情况下即能达到较理想的阅读效果。比如,每分钟阅读四百字,理解率为百分之七十,常常要比每分钟阅读二百字,理解率为百分之九十更有成效 (对需要百分之 百理解的阅读材料,另当别论)。Learning materials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阅读材料都没有百分之百理解的必要。试想,作为一般性的阅读,谁会要求自己百分之百 地理解、掌握报刊上一般文章的内容呢?所以,

22、在速读训练中保持阅读速度和理解率的适当比例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便于衡量阅读速度与理解率是否适当,我们就要用到 “阅读效率”这个概念。阅读效率的计算很简单,只需将阅读速度和理解率相乘就可以了。请看下列四组计算公式:高理解率 低理解率字 分 字 分 理解率字 分效率 理解率字 分效率字 分 字 分理解率字 分效率 理解率字 分效率A. 200 / C.300 /100%= 200 /50%150250 37590%22570%263= =/. / . / /B D由这几个公式可以看出,只有阅读速度与理解率比例适当 ( D ),才能有真正的阅读高效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速读训练的目的

23、是提高阅读效率,而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在于处理好速度与理解率的关系。为此,在训练中应兼顾速度和理解率这两个方面。( 3 )要克服影响阅读速度的常见毛病:出声阅读。阅读时读出声音来,是影响速度的一种常见毛病。人们的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出声阅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由看到的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思。两相比较,出声阅读的速度比默读要慢得多。一些同学往往借助于朗读,或者是小声读,所以阅读速度很慢。阅读时摆头。在阅读过程中,有的人由于情绪紧张,或由于苦思苦索而不得其解,出现不自觉地头部摆动现象。这种多余动作,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因为一个人的眼

24、部肌肉完全有能力使眼睛在字行上不停地扫描,而无需借助于颈部肌肉的运动。相反,头部的摆动如同用手指指着字阅读一样,只能影响阅读的速度。用手指指着读。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谈到,识别间距的大小,决定阅读速度的快慢,而用手指指着阅读则无法增大识别间距,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因此,必须克服这个毛病。复视。所谓 “复视”是指在顺着一行字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这一动作表明他正在理解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而不是理解全句。一般来讲,复视是阅读能 力差的表现。复视的出现,有时是由于遇到了一个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需要回过头来再看一眼,这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过分依赖复视,以致成为一种阅读习惯,那就势必大大影响阅读速

25、度,所以应尽量避免。有的国家为了纠正这一毛病,研制了速读器,速读器将阅读材料按一定的速度展现、消失,使你无法复视。据说效果还不错。 (四)计时快速阅读测试题例 (附参考 答案)恰到好处 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 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Learning materials “东家之子”的美: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 “恰到好处”。稍为多一点,或稍为少一点,就不美。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 “恰到好处”。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又能自持。工人炼钢需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一句

26、话: “过”与 “不及”都不好。“不及”就是 “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或者说这是 “不够好”。 “过”就是 “过火” , “过了火”,却往往容易被认为好。说这是 “深”、“透”, 是 “彻底”,难道不好吗?其实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过一分,就会走向反面。失眠不好,睡觉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多就可能变成懒汉。劳动好,但劳动过累,就要妨碍健康。而对健康过于注意的人,又常常会造成精神上的一种负担,老是疑心自己有病,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列宁说过: “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话讲得多么深刻。写到这里,有人会问: “依你说,一个漂亮的姑

27、娘,个 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什么事都要不长不短,不快不慢,不多又不少,那岂不是变成折衷主义了吗?孔夫子讲过:过犹不及。你的说法很像儒家的中庸之道。”我说:不是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按自己的主观,把长和短、快和慢、多和少加起来被二除的东西。自己以为 “恰到好处”,其实是一种主观上的想象。我说的 “恰到好处”,也不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 “过”与 “不及”,是按孔子所说的标准来衡量的。我们常说做事要恰如其 “分”,这 “分”也就是标准的意思。孔夫子认为的“分”和我们的不同。马克思主义者对 “ 过”与 “不及”有自 己的标准,那就是客观的实践的标准。这个客观

28、的标准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按事物本身的规律办事,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寻找这个客观标准,就要下番调查研究功夫,认真走群众路线;而且要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总结出经验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什么情况是 “过”,什么情况是 “不及”,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 “恰到好处”。(选自 青春漫语,作者:杨述)问题: 1. 本文题目是: _2. 本文作者是: _3. 本文选自: _4.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 宋玉在 登徒子好色赋中是怎样描写 “东家之子”的美貌的?文章引用这一番描述有什么作用?6. 文中为什么要叙述 “ 过与 不及都不好”?在 “过”与 “不及”两方面中,作者着重论述了哪个问题?

29、为什么?7. “恰到好处”与折衷主义有什么不同?8. 为什么说 “恰到好处”不是中庸之道?9.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0. 学习此文,你得到什么启示?还有什么疑问? 参考答案恰到好处杨述 青春漫语Learning materials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文章引用这番描述的作用是: A. 作为论据; B. 引人入胜,有趣味性。 a : “过”与 “不及”都是 “恰如其分”的反面。 b :在二者中,作者着重论述了 “过”的问题。因为 “不及”的问题非常明显,不说自明。而 “过”往往易被人们错误理解,对其危

30、害认识不深。折衷主义是按主观把长和短、快和慢、多和少加起来被二除的东西,是主观上的想象;而 “恰到好处”是客观的。中庸之道的 “过”与 “不及”,是按孔夫子所 说的标准来衡量的,孔夫子的标准和我们的不同,我们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的标准。 ( 1 )分析问题既全面 ( “过”与 “不及”都涉及),又有重点 ( “过”),论证透彻,说服力强。( 2 )用趣闻引入,趣味性强。 (略) (五)参加计时速读训练的同学谈体会大胆尝试 事半功倍王德宇 这学期,我们在语文课时非常紧的情况下,每周挤出一节课进行快速阅读练习,目的是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体作法是:快速阅读一篇文章 (课外读物)并记录阅读

31、时间,然后,凭记忆回答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刚开始时,许多同学对这样的训练不适应,有的阅读速度很快,但对文章的理解不深;有的虽对文章有较全面的理解,但阅读速度很慢。总之,阅读效率都不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大多数同学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也许有人要问,这样做不是浪费了课时吗?不然。刚开始时,有许多同学,甚至一些老师也对此抱怀疑态度,只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来进行。慢慢地,同学们和老师就发现语文课的教学速度不仅没减慢,反而加快了;同学们上课时回答问题积极,提出的问题有一定深度,较难的课文能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 效果。从此,同学们上阅读课的热情更高了。更重要

32、的是,我们从这件事上认识到,过去的方法并不能 “万古不变”,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再也不为看得慢而皱眉了王玮经过两个月的快速阅读练习,我再也不是总把着一本书慢慢地啃了。以前我看书时,速度很慢,半天也看不了几页,有时看完一段后也不知讲的是什么,只好重新再读一遍,结果是速度很慢,理解率也很低。现在我的读书情况已大有改观。不但速度很快,而且理解率也上去了。这使我看书也来了兴趣,再也不为看得慢而皱眉了。我真心希望语文课能有更多的这种提高能力的训练,使我们的自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Learning materials 快速阅读 一举两得李昕 通过快速阅读训练,我掌握了

33、如何才能做到既快速又有效的读书方法。以前阅读时,总有一些影响阅读速度的毛病:摆头,眼睛随着字来回 转,光看不往大脑里记等。通过两个月的练习,我已既能读得快,又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还能默默地记在脑子里。开始我的阅读速度只有每分钟二百字,后来逐渐提高到每分钟二百八十字、每分钟三百五十字、每分钟四百字。理解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二十四,提高到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快速阅读练习对我们非常有益,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也提高了理解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速读练习开阔了我的思路毛铁妹 速读练习是一种新的语文素质的训练。通过这一阶段练习,我感到在无形之中阅读欣赏能力和理解议论文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改变了我以往无论是看小说

34、还是散文 (或议论文),只注意故事情节,或在散文或议论文的字里行间找趣事儿的无效阅读的作法。现在我阅读时更注意作者的思路、文章的文学价值、作品的特点以及富有哲理的比喻、类比等。对报刊上的社论、评论等议论文,读一遍下来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中心。阅读时,我还注意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这样的阅读,使自己思路更开阔,兴趣更广泛了。Learning materials 固定程序阅读法 (一)什么是固定程序阅读法 人的大脑有一种特性:在接收信息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处理信息时能够遵守严格的程序。利用大脑的这一特性,我们在阅读前有意识的 “编制“一个简便有效的 “程序”,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率,这就是固定程序阅读

35、法。“程序”的含义是,这种阅读法是按一定的程序步骤读书,目的性明确。马克思说: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 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读书,正是人们阅读过程中的高明之处。“固定程序”包括这样两个含义:一是这种阅读法有七个相对固定的内容,二是掌握这七项内容的顺序具有相对的确定性。阅读时,应按七点内容对所需信息进行选择;阅读后,应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程序阅读法的理论根据是 “定势理论”。或者说,程序阅读法是 “定势理论”在阅读中的灵活运用。什么是 “定势”呢?让我们先看几个实例:当我们重复感知两个大小不等的球后,紧接着再去看

36、两个大小相等的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会以为这两个球大小不一。这种幻觉现象叫作 “定势错觉”。错觉的产生是因为看不同大小球体时所形成的暂时习惯在视觉空间里已经“定了型”。通俗地讲,这就是定势。再看下面这张头像画:ewc MVIMAGE,MVIMAGE, !16000180_0026_1.bmp此图所画的是所谓竞争人物像中的一种。虽然画面上的两种人物形象都较真切,但是人们却不能同时看出两个脸谱。当你先看出其中一个人物形象后,要想再看出第二个,则必须反复琢磨才有可能。定势理论指出,定势现象在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就会由不断变动的状态形成相对固定的状态。而一旦这 种状态形成,人们就可以自动地、不假思索地

37、予以利用。实践证明,长期运用固定程序阅读法,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阅读习惯,而这种阅读习惯不仅会使你的学习、阅读事半功倍,而且会提高你的分析能力。固定程序阅读法示意图:1 书名 (或文章标题)2 作者3 资料及数据4 基本内容、题材5 事实6 所述材料的特点、争议和批评意见7 所述材料的新思想和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的可能性我们在前面谈到,掌握这七项内容的顺序有相对的确定性。上表依次所列的内容即是这种确定性的表现。应当指出,这只是一般的阅读程序,在有Learning materials 些情况下,可以变通掌握,如第一、第二两项等。七项内容中前四项内容一看即明,不需要解释;第五项内容意味着 在阅读中要

38、积累事实并从意义上加以理解;第六、七两项则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固定程序阅读法的训练及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先说明一下固定程序阅读训练的一般作法及要求。依次牢记各项内容及要求。开始时可将各项内容写在纸上,放在书旁,以作提示。对照各项要求,把所需要的信息全部接收过来。注意不要遗漏。阅读时精神应高度集中,自始至终对文章内容持一种分析的态度。注意材料中的新观点和新思想。读完全书以后,要按照固定程序阅读法的各个项目进行检测。检测过程即是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它对掌握全书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养成和巩固按固定程序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训练时,必须遵守一条基本的原则:不论文章难易,只能阅

39、读一遍。回头看的现象也应杜绝。阅读完毕后,即应按照七项内容逐一检测。检测结束后,才能重读原文或阅读其中的某些部分。其次,我们再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视觉形象法。上面我们已经谈到,要想掌握固定 程序阅读法,不仅要牢记它的各项内容,而且还要能熟练自如地运用。而视觉形象法则正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统一加以解决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所谓 “视觉形象法”,是将七项内容 (或内容要点)按一定顺序写在一个特定的图形中,借助视觉形象来帮助记忆、理解的阅读法。例如,有人将程序阅读法的视觉形象画成一个六角形,并把它比作一个足球场 (见下图)。他说: “首先我要按步骤把球踢进前三个角:标题、著者、数据。然后,随着阅

40、读的深入,再把球踢进另外三个角。最后一个角就是心得体会,这是我射门的中心点。ewc MVIMAGE,MVIMAGE, !16000180_0029_1.bmp有了这个图形,我读书时精力集中,总觉得 脚下有球,并知道该往何处踢。训练一周之后,我感到自己像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似的,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球踢到各个方位。”视觉形象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如金字塔形、阶梯形,三角形和七色彩虹形等等。你觉得哪种形状更便 于记忆,就可采用哪种。视觉形象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只在最初时起积极作用,以后就会被习惯所取代。这种习惯就是我们所说的 “定势”。程序阅读法,是同学们感到收获很大的一种方法。有的同学说: “根据我的经验

41、,掌握快速阅读法,只要熟练地掌握程序阅读法就够了”尽管这种说法不够全面,但由此可见此法的效果。掌握程序阅读法的关键是熟练,只有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才会有明显的效果。我们曾在一个班进行这种方法的实验。开始时,同学们只是 “懂”了,但不能熟练运用,所以多数同学的阅读速度提高不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用了八周时间,反复练习这种方法。最后,大多数同学将这七项内容形成了“定势”,阅读速度显著提高,由平均 400 字 / 每分钟增至 600 字 / 每分钟。Learning materials (三)参加固定程序训练的同学谈体会秦阳阳: 通过这一阶段固定程序阅读法的练习,我的阅读速度提高很快。现在,当我阅读一

42、篇文章时,已经不需要用 “七个阶梯”去套了。文章看过之后,能够自然而然地写出七项内容。王梅:固定程序阅读法,使我定向地去阅读每一篇文章,一遍读过就能较准确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作特点等,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乔学军: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我已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程序阅读法。阅读速度从原来的 350 字 / 每分钟提高到 640 字 / 每分钟。就我自己的阅读体会而言,小说、散文更易集中精力,阅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读起来兴趣不大,速度就慢些,尽管如此,效率也有一定提高。我认为固定程序阅读法将会使我受益终生。李昕:通过 26 次固定程序阅读法的练习 (包括课外),我比较熟练

43、地掌握了 “七步法”,提高了阅读速度。阅读时思路明确,几乎形成一种格式,可以不假思索地、有目的地接收信息。它不仅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理解力。宋兵:通过课上课下的练习,我在读一篇文章时,已基本上不需要再套七步法就能够较顺利地笔答各种问题了。我觉得固定程序阅读法确实有很大的好处,不仅看得快,而且能较系统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课外阅 读中,我运用此法进行过多种尝试,有长篇小说节选,有短篇小说和各种文体的文章。虽然自己对理解率不好测定,但我明显感觉到速度和理解率都有了很大提高。王玮:经过这一阶段练习,我不仅阅读速度上去了,而且还提高了理解率,读书兴趣更大了。以前练习时,我总是

44、一字不漏地看,现在我好像知道哪些字可以一带而过,哪些要稍加记忆,哪些需要重点理解。我想,如果中学生都能掌握这种方法,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Learning materials 理解阅读法 (一)什么是理解阅读法 所谓理解阅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寻找关键词、分析语义群和确定意图这三个步骤而达到掌握各段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形成整体概念的阅读方法。理解阅读法的好处是压缩了文字数量,并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质量。理解阅读法的理论依据是:在一般的文章中总会有一定比例的水分,而大脑又恰恰具有选择和压缩信息的功能,因此,在阅读时一般只需通过找重点、作判断和采用回忆思考等方法,就能达到去粗取精,掌

45、握文章内容精华之目的。理解阅读法还有实践依据,即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的三种方法:( 1 )寻找重点内容法所谓重点内容是指某些 “点”而言,这些 “点”的文 字在全部文章中虽然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却具有很大的思想容量。理解的目的是为了抓住全文的基本思想,而关键用语和某些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则最能反映出文章的基本思想。因此,这些词语和句子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重点内容 (即 “点”)。理解时,我们往往把文章的内容归结成为简短的、逻辑性强的几条提纲,然后再把这些反映各层次中心内容的提纲联系起来,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有一定逻辑联系的思想。而寻找重点内容法,在寻找重点内容及重点内容相互联系的过程中,也

46、就对文章进行了加工和提炼,这就是理解过程。理解阅读法就是根据这种办法制订出来的。( 2 )判断法 (或曰预测法、猜测法)内行的读者有时只看段落中的几个句子,就能猜出整段或整页的意思,这是因为他采取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判断法。这种方法与 “寻找重点内容法”有些相似,不同处只在于它无需逐段逐层地寻找重点词句,只需根据经验,迅速抓住一条明晰的线索,然后 “顺流而下”,即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不过,运用这种方法,要具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才行。( 3 )追忆法为了便于理解下文或全文内容,对读过的文章作一番回忆,这就是追忆法。这种方法往往用于比较重 要的文章或比较重要的段落。当阅读者读过某一段或几段文字

47、后,觉得有必要加深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下文时,便可用此法。但需注意,不可频频使用。否则,阅读速度会受到影响。上述三种方法是很多人经常采用的阅读方法。如果对这三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就能取得很好的阅读效果。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理解具有它的迅速性、紧迫性,因此,利用上述方法进行阅读对锻炼思维的敏捷性也极有益处。 (二)理解阅读法的训练要求 在快速阅读中,人们不可能也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记住读过的内容,只需Learning materials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程序对接收的信息迅速地进行重新编码就能领悟文章意义。我们可以把重新编码的过程,视为寻求 “精华”和形成 “要点”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48、ewc MVIMAGE,MVIMAGE, !16000180_0035_1.bmp由这个图形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方法的实质是 “提炼”,而提炼又必须依据信息。因此,如何提炼信息 就成了掌握这种阅读法的关键。 ( 1 )找出关键词。即读第一遍时把关键词找出来。训练初期,可以用笔把关键词勾画出来。 ( 2 )确定判断。即把画出的关键词,重新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判断。( 3 )理解意图。读过全文后,根据已形成的判断,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归纳出中心思想。在理解阅读法的运用还不熟练的时候,可按上述三点要求分步训练。待到熟练后,再将三步合为一步,即同时进行找关键词、确定判断、理解意图的工作。三项要求中,

49、找准关键词是最重要的,它是前提和基础,所以应重点进行训练 (详见 37 页)。 (三)运用理解阅读法示例 下面是一篇文章里的三个片断:人们没有理由不把我们这个时代叫做统计时代。 “统计学”这个词的含义深广。 统计学 是一种 搜集数字的方法 ,通过它可以把采用一定方式所得到的数字和能够说明某种现象的数字集中起来;它又是一门专门的社会经济 科学 ;它还是在社会科学界和自然科学界广泛应用的一种 科学方法 。 新闻记者 如果离开了统计学,对许多题 目就无法报道。例如,有关人口问题的所有文章无一不是依靠统计学。 报道人口问题 的文章之所以相当少,是因为许多新闻记者 缺乏统计知识 ,不懂得对这个问题应当从

50、何下手。读者们常常对数字概念不甚了解。有个例子充分说明了问题。谁能没有听到和亲自用过 “ 平均寿命 ”这个词呢?大多数读者以为,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个时期的 平均死亡年龄 。但是,这个词的真正概念却应当是: 某一年所生 的人的平均寿命。根据这种情况,这一代人的 死亡率 ,也就是 这一年出生的人 的死亡率。这样说来,这个数字是 确切的 ,又是 假定的 。这三段文字中都有一些关键性词语,准确迅速地找出它们,是确定判断和理解意图的关键。下面按理解阅读训练的三个步骤列出参考答案 (见下页图表)。 (四)理解阅读法单项练习 ( 1 )找关键词练习。选定一篇较短的文章按要求进行阅读。步骤:找出关键词 (用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