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指南.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318522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件: 2012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指南 根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和我部“十二五” 工作重点部署,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出 ”、“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轻重缓急的原则,我部组织专家编制了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确定以下研究领域作为2012年度环境保护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的重点研究内容: (一)大气总量控制与减排领域 项目1:国家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项目目标:设计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中长期总量减排路线图,提出分阶段战略重点、目标指标、减排路径与政策需求;针对“十二五” 期间重点控制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两种大气污染

2、物,建立总量减排考核与评估技术方法,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核定等基础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完善和加强污染减排管理制度、政策、技术方法,提高全国“十二五”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效果,为 “十三五”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提供技术方向和科学依据。 主要考核指标: (1)提出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中长期总量减排战略;(2 )提出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NOx 总量减排考核技术指南,包括NOx 减排考核办法及其减排的经济成本和效益评估方法;(3 )提出 2010-20205 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经济政策及其实施与设计方案;(4)提出基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大气总量控制技术方法与管理体系,国家区域大气污染

3、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衔接技术指南,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施管理方案指定技术指南,典型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施管理方案建议。 主要研究内容: 1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与空气质量改善中长期战略研究 研究基于环境质量导向的中长期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战略与目标指标体系,提出国家战略与区域战略的衔接关系;研究分阶段控制因子、控制模式、控制范围与控制路径,构建总量-质量相衔接的大气污染控制体系;研究大气污染物减排与空气质量改善响应关系,提出“十三五”时期能力建设、基础调查、配套政策与实施机制。 2氮氧化物总量减排考核与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研究基于总量控制目标的“十二五” NOx总量考核的实施方案和责任追究体系,结合

4、“十二五”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开展 SO2、NOx 总量减排的经济成本和效益评估,建立经济成本和效益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开展NOx 总量减排考核的配套政策,如排放量核定、减排量核定和减排台账研究。 3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重要经济政策研究 评估我国的大气污染减排经济政策实施现状、绩效、政策体系;设计我国2010-2020 年大气污染减排经济政策体系框架;设计大气污染减排的财税政策、脱销电价补贴政策实施办法、氮氧化物和二6 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机动车排污收费制度、减排服务合同等重点经济政策方案, 设计这些大气污染减排经济政策的实施战略和行动路线图。 4.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管理体系研究

5、 研究基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方法,建立质量-总量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与国家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设计围绕质量改善的多污染物(SO2、NOx、PM 、VOCs 、Hg)协同控制的技术方法;设计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技术方法与管理体系;研究探索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理论方法与实施机制。 项目2:移动源氮氧化物总量控制与监管技术体系研究 项目目标:配合国家“ 十二五 ”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目标,建立机动车、非道路工程机械等移动源氮氧化物总量控制与监管的技术体系,强化健全国家移动源氮氧化物减排的综合技术能力。 主要考核指标

6、: (1)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核算统计方法和总量考核的监管措施;(2 )国家“十三五”移动源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方案;( 3)重型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的车载测试和Lug-down 测试方案;(4 )轻型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的技术政策和监管方案;(5)国家移动源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的监管体系建设方案和配套技术指南。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国家移动源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方案,重型柴油车氮氧化物7 总量控制的监管体系,轻型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的技术政策和监管体系,非道路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现状和防治对策,国家移动源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的监管体系建设方案。 项目3:基于大气污染物总量优化减排的污染源分级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

7、研究SO2 、NOx、颗粒物及VOCs 主要排放源单位污染物排放对区域复合污染的浓度贡献和影响指数,建立其主要排放源优先控制分级技术体系,筛选优先控制污染源,为区域大气污染总量优化减排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我国“十三五” 大气总量进一步优化减排提供技术储备。 主要考核指标: (1)基于大气污染物总量优化减排的污染源分级技术指南(建议稿);(2 )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分级系统和优化减排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获取基于时空分布特征和控制技术水平的典型区域(京津冀)污染物排放信息;研究区域各类污染源单位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指数,开展SO2、NOx、颗粒物及典型二次污染物前体物主要

8、排放源优先减排分级技术研发,筛选优先控制污染源;以京、津、冀地区为技术示范,建立SO2 、NOx 、颗粒物及VOCs 主要排放源分级系统和区域优化减排方案。 项目4:燃煤电力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与管理方案研究 项目目标:选择燃煤电力行业研究提出SO2 、NOx、PM 、Hg、CO2 8 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机理、定量效应、协同减排技术方法,提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 主要考核指标: (1)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综合评估报告;(2 )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除汞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方案;(3) 燃煤电厂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手册。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新

9、大气总量及多种污染协同控制对工程减排影响;研究新总量控制及多种污染协同控制对原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法规政策的影响;研究燃煤电厂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集成;研究提高现有电除尘器效率,并结合后续活性炭床层反应器,实现电力行业SO2、NOx及汞等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满足未来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 项目5:钢铁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与管理方案研究项目目标:选择冶金钢铁典型行业研究提出钢铁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机理、定量效应、协同减排技术方法,提出钢铁行业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方案和技术政策,为开展钢铁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考核指标:(1)钢铁行业烧结烟

10、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战略研究报告;(2 ) 钢铁行业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政策;(3)钢铁行业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最佳可行性技术目录。9主要研究内容:开展钢铁行业烧结烟气中各种污染物的产生机理、排放特征和控制现状研究;分析烧结烟气各种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协同减排可行性和协同减排效果,研究建立烧结烟气协同控制技术路线体系;研究钢铁行业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项目6:水泥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与管理方案研究 项目目标:选择水泥典型行业,研究提出水泥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机理、定量效应、协同减排技术方法,提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方案和技

11、术政策,为开展水泥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考核指标:(1)水泥行业多污染物控制现状与控制技术评估报告;(2 )水泥工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与设备选用技术规范及指南。主要研究内容: 评估水泥行业污染物控制现状;针对水泥行业特点,研究开发适用、技术经济可行的减排技术,建立1-2 家典型示范工程;研究二氧化碳评估工具及申报制度;研究粉尘综合减排措施。 项目7 :典型黑碳气溶胶源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项目目标:研究典型源的黑碳气溶胶排放特征,建立全国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黑碳排放清单,构建黑碳气溶胶及区域灰霾相关污染物协同控制模式,为国家黑碳气溶胶减排以及区域大气灰霾治理提供急需的

12、科学支持。 10 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黑碳排放因子的监测方法;(2)建立中国黑碳排放清单;(3)提出典型行业黑碳颗粒物控制方案及环境监督和管理建议。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中小锅炉、窑炉、民用炉灶、柴油车等重要的黑碳排放源,建立黑碳排放因子的监测方法;研究燃烧设备、燃烧条件、污染物控制设备对黑碳排放特征的影响;研究不同污染源排放黑碳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大气辐射的影响;建立我国黑碳排放清单和数据库;对典型行业黑碳减排技术进行费效分析,综合评估这些技术在黑碳减排及其他污染物减排中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并对不同流程中的黑碳减排技术进行优化集成,提出典型行业黑碳颗粒物控制方案及环境监督和管理建议。 项目

13、8:我国大气污染健康影响前瞻性队列调查的关键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 项目目标:建立适合我国的大气污染前瞻性队列研究所需关键技术和方法,为我国启动相关调查和研究提供充分和必要的技术准备。 主要考核指标: (1)我国的大气污染前瞻性队列研究工作方案设计;(2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技术方法;(3)典型地区示范,同步完成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状况预调查和风险评价。主要研究内容: 11评估国际大气污染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提出适用于我国的大气污染前瞻性队列研究工作方案;开发我国大气污染健康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关键技术和方法,包括:队列研究地区和样本量选择原则、环境

14、和健康评价指标的筛选、个体暴露评价方法、影响健康危险因素指标、统计学分析策略、质量控制方案等;典型地区建立队列示范,检验上述技术和方法的适用性。 (二)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 项目1:重金属排放总量核算和环境统计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建立重金属污染源排放总量核算和环境统计技术体系,为做好重金属排放总量统计和实现重金属规划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考核指标: (1)重点行业废水、废气中重金属排放总量核算技术,编制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总量核算技术指南;(2)重点行业废气中重金属和部分废水重金属排放系数;(3 )重点行业重金属产排污强度综合评价技术;(4)制定重金属排放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与技术规范。 主要研究内

15、容: 1.重点行业废水、废气、固废中重金属排放总量核算技术 调查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五类重点行业的工艺流程、重金属产排环节与特征,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从工艺到最终污染治理的全过程重金属物质流,结合生产 12 工况、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特征指标,构建重点行业废水、废气、固废中重金属排放核算技术体系。 2.我国重金属排放系数体系 建立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铜矿采选、铅锌矿采选、镍钴矿采选、锡矿采选、锑矿采选和汞矿采选业等)、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铜冶炼、铅锌冶炼、镍钴冶炼、锡冶炼、锑冶炼和汞冶炼等)、铅蓄电

16、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皮革鞣制加工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等)五类重点行业重金属产排污系数评价技术,并对已有的重金属排放系数开展评估;研究我国尚未开展总量核算的废气中重金属排放系数核定技术,并建立重点行业废气中重金属和部分废水中重金属排放系数,形成完整的带有中国特色的重金属排放系数体系。 3.重点行业重金属产排污强度综合评价体系 从行业特性分析着手,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五类重点行业的产污和排污强度进行研究,确定综合评价指标,建立单位产值(产品产量)污

17、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关管理制度建议。 4.重金属排放总量环境统计技术体系 研究建立重金属排放环境统计数据指标体系、调查方法、数据审核技术及全过程质量保证技术;制定重金属排放量环境统计技术 13 规范,为实现重金属排放总量特别是废气中重金属排放总量环境统计业务运行奠定技术基础。 项目2:重点防控重金属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完善研究 项目目标: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生物、沉积物、土壤中重点防控重金属污染物总量及化学形态的监测技术体系,研制重金属监测急需的污染土壤和烟尘环境基体标准样品,研究重金属污染调查技术,构建重点防控重金属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评估体系,为全国重金属污染调查和环境

18、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主要考核指标: (1)环境生物中重金属监测方法标准与监测技术规范(草案)各1 套,示范应用报告1 份;( 2)河流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监测方法标准与监测技术规范(草案)各1套,示范应用报告1 份;(3 ) 土壤中重金属监测方法标准(草案)1套,示范应用报告1 份;(4) 不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监测方法标准(草案)1套,示范应用报告1 份;(5)污染土壤标准样品3-4种、烟尘标准样品 2 种。(6) 重点防控重金属污染综合调查技术规范(草案)1 份;(7 )重点防控重金属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评估规范(草案)1份。 主要研究内容: 1. 重点防控重金属监测技术评估与污染调查技

19、术 分析探讨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评估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确定重金属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评估指标,构建重点防控重金属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评估体系。研究大气、水、土壤环境中重点防控重 14金属污染调查技术,建立重点防控重金属污染综合调查技术体系。 2.环境生物中重金属监测技术体系 以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生物样品采集、监测方法、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技术,并开展环境生物中重金属监测技术示范化应用。3. 河流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监测技术体系 以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河流和湖泊沉积物样品采集、监测方法、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技术,并开展环境生物中重金属监测技术示范化应用

20、。4. 土壤中重点防控重金属污染物监测方法体系 研究土壤环境中银、钒、锰、钴、铊和锑6种重金属监测方法,并开展土壤环境中6 种重金属监测技术示范化应用。5. 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监测分析技术 研究水、土壤、沉积物和生物等环境介质中砷、汞、铅、铬、镉、锡等重金属污染物化学形态监测分析技术,并开展不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监测分析技术示范化应用。6. 重金属监测急需环境基体标准样品 分别以典型重金属污染区土壤和典型重金属污染源排气烟尘为原料,研制重金属监测急需的污染土壤标准样品和烟尘标准样品。项目3:重点防控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项目目标:建立水和气中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测体系

21、,制定重金属在线监测、自动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在 15 线监测仪器技术要求,全面提升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监管能力。 主要考核指标: 1 污染源废水中重金属在线监测方法标准及技术规范(草案);污染源废水中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器技术要求;2 (2) (草案)(3) 地表水中重金属自动监测方法标准及技术规范(草案);(4) 地表水中重金属自动监测仪器技术要求(草案);(5 )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在线监测方法标准及技术规范(草案);(6)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器技术要求(草案);(7)环境空气中重金属在线监测方法标准及技术规范(草案);(8 )环境空气中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器技术要求(草

22、案)。 主要研究内容: 1 种重金属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污染源废水中重金属在线监测技术体系、地表水中重金属自动监测技术体系,制定重金属在线监测、自动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在线监测仪器技术要求。 2 种重金属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污染源废气中重金属在线监测技术体系、环境空气中重金属自动监测技术体系,制定重金属在线监测、自动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在线监测仪器技术要求。 项目4:典型地区稀土开发与使用环境风险评估与监管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根据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与监管需求,提出我国典型区域稀土开发与使用后的污染源 16清单,开展区域生态与人体健康

23、暴露途径与暴露水平研究,研发环境风险评估与监控关键技术,形成环境中稀土污染监控与预警技术体系,提出稀土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和管理技术规范,提出稀土污染防治与管理对策,为我国稀土污染问题的环境监管和应急处置提供科技支撑。 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我国典型区域稀土开发与使用相关污染物清单;(2)提出一套稀土污染监测技术规范;(3)提交我国典型区域稀土污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与污染防治综合研究报告;(4)形成稀土污染物监控与预警技术指南;(5 )提交我国稀土污染防治与管理技术规范指南;(6)稀土行业产污强度评估技术指南;(7 )稀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估技术指南;(8)稀土行业环境风险分级评定技术指南。

24、主要研究内容: 1 开展我国典型地区稀土开发与使用排放环境中的“三废” 及伴生放射性污染物污染源调查,摸清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状况;提出潜在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源,确定重点监控风险源。 2 开展稀土开发与使用过程中产污强度评估体系研究,清洁生产水平评估研究,尾矿坝风险评估与无害化技术研究,放射性粉尘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3 开展稀土开发与使用相关污染物环境暴露途径、水平及毒理学特征研究;研发典型区域生态系统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17 开展区域地下水、生态系统、动植物、农产品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1 开展区域污染物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一系列污染物检测分析技术规范;在污染源调查与风险评估

25、的基础上,研究与构建相关监控预警技术及其体系。 2 开展适合我国国情和区域污染特征的稀土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并建立稀土污染物预防与管理技术规范。 项目5: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管理支撑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通过对我国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包括镍、钴、锡、锑采选行业)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系统调查和深入分析,建立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污染源清单,确定重金属污染特征和防控重点;分析各重点行业废石、尾矿中重金属形态。构建我国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的重金属污染源防控技术评估方法和建立重金属污染源防控技术清单;提出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督和管理方案,为我国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管理提

26、供技术支撑。 主要考核指标: (1)我国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源清单;(2 )我国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源防控技术清单;(3)我国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方案与建议;(4) 编制镍、钴、锡、锑采选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草案)、镍、钴、锡、锑采选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草案)。 主要研究内容: 18 1.有色金属采选主要行业重金属污染源调查与污染特征研究 在相关课题研究基础上,通过补充调查和实测,分析重金属污染特征,建立我国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源清单。构建我国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源防控技术评估方法,提出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污染源防

27、控技术清单。开展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督和管理方案与建议研究,为我国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 钴、镍采选行业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防控技术研究 通过钴、镍采选行业典型工艺生产过程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识别研究,建立我国钴、镍采选行业重金属污染源清单;进行我国钴、镍采选行业防控技术评估,建立防控技术清单;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钴、镍采选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督和管理方案与建议。3. 锡、锑采选行业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防控技术研究 通过锡、锑采选行业典型工艺生产过程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识别研究,建立我国锡、锑采选行业重金属污染源清单;进行我国锡

28、、锑采选行业防控技术评估,建立防控技术清单;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锡、锑采选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督和管理方案与建议。项目6:再生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防控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通过对我国再生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系统调查和深入分析,建立再生金属行业污染源清单,确定重金属污染特 19 征和防控重点;构建我国再生金属行业的重金属污染源防控技术评估方法和建立重金属污染源防控技术清单;提出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督和管理方案,为我国再生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考核指标: (1)再生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源清单;(2)再生金属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草案);(3 )再生金属行业污染

29、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草案)。 主要研究内容: 1 通过再生金属行业典型工艺生产过程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识别研究,建立我国再生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源清单; 2 进行我国再生金属行业防控技术评估,建立防控技术清单;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再生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督和管理方案与建议。 项目7:汞污染控制谈判支撑关键技术与对策研究 项目目标:结合我国应对汞公约谈判和加强汞等重金属污染控制工作特定背景,从全过程污染控制的角度出发,推进汞矿开采、有色金属冶炼、燃煤电厂和含汞废物处置四个典型涉汞行业履约关键技术提升,从国家政策需求、技术选择与评估,以及环境管理关键支撑技术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为提升

30、我国汞污染防治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考核指标: 20 (1)中国应对汞公约谈判的路径与对案;(2)围绕涉汞行业特点,提出典型涉汞行业汞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研究;(3)重点涉汞行业环保设施运行和监督管理指南和规范4个。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未来中国汞公约谈判对策、技术路线以及国家汞污染控制领域技术管理体系框架;明晰在重点涉汞行业开展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完成风险评估框架及技术评估规范性指导文件;结合四个重点涉汞行业环境管理需求,开展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技术及环境监督管理方法研究,制定典型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 (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领域 项目1:高关注新型POPs 监测方法与POPs监测新技术研发 项目目标:研发高关注新型POPs 的监测方法和POPs 监测新技术,制定POPs 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主要考核指标: (1)提交高关注新型POPs 监测方法标准及技术规范草案6 项以上,测试实际样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