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刘润 著ISBN:978-7-111-69102-0本书纸版由机械业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电版由华章分社(北京华章图信息有限公司,北京奥维博世图书发有限公司)全球范围内制作与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客服热线:+ 86-10-68995265客服信箱:官址:新浪微博 华章数媒微信公众号 华章电书(微信号:hzebook)录作者简介序第1章 是对错的底层逻辑个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性、道德和法律的三层智慧:博弈、定、选择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第2章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事实、观点、场和信仰如何防“注射式洗脑”如何赢得场辩论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式不同如何快速洞察
2、本质流程、制度与系统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复利思维概率思维数学思维系统思维第3章 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商业模式=能效率杠杆把作当成玩如何做好时间管理指数级增长、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把事做对,创造10倍价值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知识、技能与态度态过云端,姿态埋地底都应该是的CEO艺术家为类带来由第4章 理解他的底层逻辑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合幽默,是溢出的智慧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每个创业者背后,都有量多巴胺的撑第5章 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世界三法则: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找到并利的战略势能产品价格到底应该由什么决定利润,来没有竞争没有KPI,也能管好
3、公司让优秀员成为事业合伙勤劳能创富,但勤劳者能分到财富吗切的分钱式,外乎优先和劣后信,是个最的资产公平、公正与公开效率与公平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作者简介刘润润咨询创始,微软前战略合作总监,5分钟商学院主理,任腾讯、百度、海尔、恒基地产、中远国际、晨兴资本、康宝莱、拍拍贷等多家企业的战略顾问,港上市公司恒富控股独董事,互联转型专家。著有畅销书“每个的商学院”系列、“5分钟商学院”系列、新零售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就是场突如其来的旅互联:案例版趋势红利商业洞察商业简史等。序如何底层逻辑看清世界的底牌2016年925,那天我依旧在出差。本该好好休息的差旅夜,我、罗师(罗振宇)、脱不花都没有困
4、意,因为午夜零点我的课程5分钟商学院基础篇正式上线。这是我在得到上的第门课程,上线过程波三折。原本预定在10上线的课程,突然接到通知,需提早上线。当时这门课程我才录了两三节,没什么库存就上线了。当天零点上线后,又出现了播放问题因为频压缩导致有属。我马上拿出随携带的录笔,重新录了遍,更换了频,折腾到凌晨两点才最终完成。第天,也就是926,我万万没有想到,当天就有7000多订阅了5分钟商学院。我常兴,但也诚惶诚恐。此,我终于开启了个承诺,个要花整年交付的承诺。2016年,是常苦的年。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都在出差路上,剩余时间,每天都要花14个时来做5分钟商学院。但是,切都有了回报。年后,这门课程已经
5、有了14万学员。五年后的今天,这门课程已经有46万加。这也就意味着,有32万学员是在课程正式结束之后加的,这更令我兴。因为我不希望这只是做年就结束了的事。我希望做件能够长期延续下去的事情,于是,在这门课程中,我讲述了些商业的底层逻辑,因为只有底层逻辑才有命。在临变化的时候,底层逻辑能够应到新的变化,从产新的法论。什么是“底层逻辑”?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设了个“亿元赌局”如果10年之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所占的份额超过50%,王健林就给马云1亿元,如果没超过50%,马云给王健林1亿元。今天,我们回看多年前的这个赌局,不得不深思:为什么这两个对各代表的线上、线下经济的看法,会有如此的分歧?打败
6、另,是因为者之间有天的不同吗?不是的。是因为相同的地更多,才有机会“掉”另。以万达为代表的线下经济和以阿巴巴为代表的线上经济,在底层逻辑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从本质上来说,者都是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和复购率四部分的不同组合。可能的做法与另不样,但是双服务的客户、提供的价值是样的。就好个做鞋的不掉个卖果的,因为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相同之处。两个发争执的时候,定是因为他们之间有更多的相同之处,不是不同之处。完全不同的两个是吵不起来的。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只有底层逻辑,才是有命的。只有底层逻辑,在我们临环境变化时,才能被应到新的变化中,从产
7、适应新环境的法论。所以我们说: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法论如果只教给你各各业的“货”(法论),那只是“授以鱼”,旦环境出现任何变化,“货”就不再适。但如果教给你的是底层逻辑,那就是“授以渔”,你可以通过不变的底层逻辑,推演出顺应时势的法论。所以,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在这本书中,我把在5分钟商学院中讲述的底层逻辑的内容进了总结,与你分享是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社会协作五个的底层逻辑,带你看清世界的底牌。“底层逻辑”来源于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底层逻辑”并不局限于商业世界。希望你在看到千变万化的世界后,依然能态平静、不焦虑
8、,能够通过“底层逻辑+环境变量”不断创造新的法论,看清世界的底牌,始终如鱼得。第1章 是对错的底层逻辑个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位悍匪经过周密的计划,绑架了富的。最终,富以数亿元赎回了。整个过程惊动魄、跌宕起伏,不输部警匪。其中,段富和绑匪的对话却令深思。绑匪问富:“你为什么这么冷静?”富回答:“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当地知名度这么,但是点防备都没有,如我去打球,早上5点多开车出门,在路上,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我竟然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下。”什么?富说错了!为什么?明明是绑匪违反了法律,绑架了他的。从法律上来说,肯定是绑匪错了,所以绑匪要为他的为坐牢,接受法律的制裁。但我们站在富的度
9、看,也许这种事情通过加强安保等措施是可以避免的,他却因为没有做,导致被绑架,最终花了数亿元赎回。还好最终破财消灾了,如果被撕票,那损失就更了。到那时,即使法律段制裁了绑匪,又有什么?损失已经发,且法挽回。所以,富这时说他错了,是他真觉得错了,不是客。富的这种处事法,在理学领域,可由个重要概念来解释,叫课题分离。“课题分离”理论由奥地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原意指要解决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绑架索要赎,是绑匪的课题,因绑架遭受损失,是富的课题。如,有在地铁踩了我脚,谁的错?我的错。明明是他踩了我,为什么是我的错呢?难道我不应该要求他道歉吗?我可以要求他道歉,
10、但是,道歉有什么?且,我要求他道歉,不需要花时间吗?他耍赖和我吵起来,不是更需要花时间吗?我的时间难道没地花了吗?对还可能反咬:“你怎么把脚乱放啊?!”那怎么办?我要说“我的错,我的错”,然后平和地到旁边。这是因为,我的时间他的值钱,浪费同样的时间,我的损失“谁的损失,就是谁的错”。个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法学家的对错观,经济学家的对错观,商的对错观(见图1-1)。图1-1个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举个例:坏A诱骗好B进C的没有锁门的地,B失摔死了。请问,这是谁的错?法学家的对错观对于上述情况,法学家可能会说:“这当然是A的错,这就是蓄意谋杀,还有什么好讨论的!”是的,如果证据确凿,在法学家
11、眼中,这就是A的错。但是,这种“快”的对错观,不定能避免类似案件再度发法学家做不到的事情,经济学家也许能做到。经济学家的对错观对于上述情况,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看法:是C的错。也许有会说:“啊?为什么啊?C也太冤了吧?”经济学家是这样考虑的:整个社会为避免B被A诱骗进C的地要付出的成本,C把地的门锁上的成本得多,虽然惩罚C会让其觉得冤,但是以后所有地的拥有者就都会把门锁上了,于是这样的事情会量减少。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的度来判断件事的对错在谁。虽然有时这样的判断看上去不合理,但会从“纯粹的道义”的度更有“效果”。商的对错观对于上述情况,商可能这样想:不管是A的错还是C的错,B都死了;不管让
12、谁承担责任,B都法起死回从个体利益最化的度看,B只能怪。也许B在命的最后刻,会想:“这是我的错,我不该蠢到被A诱骗此。”再看个例。个在横道上时,辆卡车冲他疾驰来,所有都声呼喊,叫他让开,他却淡定地说:“他不能撞我。他撞我是违反交通法规的,他负全责。我就不让。”最后,这个被卡车撞死了。这是谁的错,卡车司机的错?当然。但是,这样的判断法救回的命。那时应该这样想:不让,就是我错,因为不让开我就会死。对于第个例,法学家认为A错,经济学家认为C错,商认为B错,这就是三种“对错观”。如果你是评论家,可以选择法学家的场;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场;如果将要失摔死的就是你,我建议你选择商的场“我
13、的错,都是我的错”,因为“我的损失最”。总之,谁的损失,就是谁的错。提判断损失发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如果自有所损失,只能怪自,也只有自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自强者万强。性、道德和法律刘晗师在得到课程刘晗法律思维30讲中有以下这样段表述。电影烈日灼中,段奕宏扮演的警察说过这么段话:“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它清楚每个里都有那么点脏事,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法律更像性的低保,是种强制性的修养。它就踏踏实实地告诉你,少应该是什么样。”我第次听到这段话的时候,就感到很震撼,觉得这个警察说出了
14、法律和性的根本关系。但我还想补充点,法律里不是没有规定上限,那些“平等”的宣誓性条款都是全类的共同期待,只是法律不会给这样的表述附加法律责任,变成强制性的义务。这就像,你不能强迫都做好,否则就要砍头,那样的话,法律就会显得过于严苛。所以,在更多具体的规则当中,法律克制了对上限的追求,更多地关注下限,避免本应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成为社会的灾难。只有这样,们才能在保证下限的基础上,努地追求上限的目标。我常认同他的这段表述,接下来,我们谈谈性、道德和法律(见图1-2)。图1-2性、道德和法律性性,到底是什么?性只涉及两点:存和繁衍。这两点善恶。母性是性吗?是的。母亲牺牲保护孩,是为了繁衍。爱美是性吗
15、?是的。有的爱美也是为了获得繁衍的机会。炫富是性吗?是的。有的男性炫富,和孔雀开屏样,也是为了争取异性,最终获得繁衍的机会。感恩是性吗?宽容是性吗?不是,这些是道德。道德道德和性是什么关系?是种群居动物,个体的存、繁衍和群体的繁荣、衰退有着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如果每个只追求的存,最简单的式就是“不劳获”,抢夺同类的物,甚不惜杀死同类。那么群体的规模会逐渐变,群体中的个体也会因法对抗外敌死掉。经过多年的进化,类的社会属性部分渐渐形成了套“约定俗成”的规范。这套规范,就叫作“道德”。感恩是道德。感恩的本质是“预付费制的交换”:“你先帮我,我必将帮你”。这将润滑群体的协作关系。宽容是道德。宽容的本质
16、是“允许犯错的协作体系”:以协作为的带来的意外伤害,可以被原谅。这将励群体拥有协作的勇。性,是个体追求存、繁衍的本能。可是,不受约束的个体的性,定会使个体彼此伤害。道德,就是来约束个体的性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群体的繁荣。个体之所以愿意接受道德的约束,是因为群体的繁荣最终会让个体受益。道德不是性的内在要求,甚在部分情况下,道德是反性的。恰恰因为道德常常是反性的,才需要量的引导和约束。引导,采的是宣传、舆论等有长效但见效慢的法,如通过化、价值观等引导。约束,采的是惩罚、驱逐等“剧烈”但竿见影的法,如通过社会结构、利益结构、法律等约束。法律每个时代的都会给道德中的社会规范“画条最低的线”底线,这
17、条底线就是法律。法律是道德的集,是旦触犯必然受到惩罚的道德。如,个母亲杀死了的孩,我们说她没有“性”,但不会说她不“道德”,因为繁衍属于性。个插队,我们会说他“不道德”,但不会说他“没有性”,因为“保护群体利益”属于道德。个因之争杀了另个,我们会说杀者“触犯法律”,应当受到惩罚。他们双对彼此的谩骂属于对社会影响不的“不道德”,但是,杀者的举动及造成的结果是会极地影响群体繁荣的“不道德”。提性,来自“自私”的基因。道德,是为了群体的繁荣,最后促进个体的存、繁衍,家共同达成的“社会契约”。道德,常常是反性的。法律,是道德的集,是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的三层智慧:博弈、定、选择如何拥有个说了算的?
18、学习,拥有智慧。在这个时代,想要活得很好,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识。如何获得的成功和幸福?依靠智慧。世界过于复杂,有太多不确定性,需要智慧为我们指点迷津。是否拥有智慧,以及拥有什么层次的智慧,决定着与之间的差距。在中,博弈是第三层智慧,定是第层智慧,选择是第层智慧(见图1-3)。图1-3的三层智慧:博弈、定、选择博弈的智慧常道,“商场如战场”“职场如战场”。活本就是战场。是战场,就少不了。有,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博弈。很多时候,我们会为朋友两肋插,但也有时候,我们会被别插两肋。试探、谈判、斡旋,如何既求取所想,又全退,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活毕竟,即便我们知晓所有的“戏码”,也法估量的“疯狂”。博弈
19、的智慧,是的智慧。怎么博弈?要靠态,要靠策略。什么态?共赢和感激。每个都是独的个体,与世界进价值交换。价值交换只有个原则共赢,即合作双都可以获得价值。“我定要赢,你定要输,为此我愿意费尽机,不择段”,这是“鸡”的态。“我定要赢。你如果输了,那对不住,别怪我。我消灭你,与你何”,这是“雀”的态。“我定要赢,你也定要赢。如果的胜利要建在另的失败之上,那就不做了”,这是“鹰”的态。“鸡”“雀”“鹰”的态对应的是不同的境界。我认为,要么共赢,要么不。那感激呢?每到个新阶段,我们都要感激上个阶段帮助过我们的,尤其是那些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愿意信任我们的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创业刚开始时最喜欢你、持你的户,你给予
20、最、极致的服务了吗?最初条件信任你的合作伙伴,你给予最优惠的价格了吗?陪着你吃便、睡公司的员,你给予最丰厚的激励了吗?请记住,雪中送炭,永远锦上添花难得多。共赢和感激,这样的态“以不变应万变”地参与博弈,可能眼前会吃亏,但长远看会赢得利。那策略呢?我认为要“报还报”“以还,以眼还眼”。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博弈论计算机模拟实验中,重复对上次的动作,最终得分最重复对的动作,是最好的“存策略”。总是当好,容易被欺负。“报还报”,是对的保护。你的善良,应该有点“锋芒”。天路滑,社会复杂。江湖险恶,叵测。我们需要博弈,更需要博弈的智慧。也许最明智的处世之术就是既对世俗投以眼,又与世浮沉。定的智慧确实,
21、世界上有太多的诱惑。“乱花渐欲迷眼”,太多东西在抢夺我们的注意,让我们失去标,偏离向。我在得到课程5分钟商学院中讲过个故事:三条猎狗追只拨,拨钻进了树洞(树洞只有个出),突然,只兔钻出了树洞,飞快地奔跑,然后爬上了棵树。兔在树上没站稳,掉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逃脱了。听完后,你想说什么?有说,兔不会爬树。有说,兔怎么可能同时砸晕三条猎狗。他们说的都对,但是,怎么没问拨到哪去了?我们常常会跟丢了“拨”,就像丢了的标。在活中,最容易让我们迷失的,往往是钱。我常说,在35岁之前不要在乎的收是多少钱,成长了多少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收。这是因为你总有天会发现,当初为了多百元的资,从家公司跳
22、槽到另家公司,是多么愚蠢可笑的事情。在份作中,你最想得到什么?最想学习、收获什么?它们才是你的标。有些钱,是专门来诱惑我们放弃长远标的。我刚开始创业时,公司的定位是提供战略咨询。有次,微软的领导给我介绍了个客户,对希望我去做次管理咨询。我知道领导是为我好,我很感激,但我婉拒了。对此,你可能会想:个创业者,有意做就不错了,怎么还挑活呢?因为管理咨询不是我的标,这不是我应该赚的钱。做这个选择是艰难的,但我知道,为了更长远的标,要有定。定,可以换成个我们更熟悉的词长期主义。亚马逊创始杰夫贝佐斯在1997年致股东的信中就写了这么句话,“It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即切都将
23、围绕长期价值展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贝佐斯更加注重长远的利益,不是短期的股票收益,他会持续推动亚马逊著名的“飞轮”运转:商品价格降低,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顾客;更多的顾客,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卖家;更多的卖家,意味着会有更的销售规模和更多的销售渠道;更的销售规模和更多的销售渠道,意味着供应链会得到优化,从使商品价格进步降低;商品价格进步降低,又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顾客就这样,圈,圈,又圈。贝佐斯推动了20余年,让“飞轮”的转速越来越快,从不断获得成功。20余年,这是个怎样的数字,其背后的艰,难以想象。有说过他傻吗?我想定有。有股东给过他压吗?我想也定有。但是,他想过放弃吗?我想也许没有。他中装的不是时刻,
24、是更加长远的长期主义。定,是的智慧最终的胜利,常常是时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选择的智慧没错,是由连串问答题串起来的,但更是由连串选择题串起来的。我们要不断地选择:上哪所学?在哪个城市打拼?做什么样的作?找什么样的当伴侣?的轨迹,往往就是由那么次关键的选择决定的。遗憾的是,多数不知道有的选,也没有勇选择。什么叫不知道有的选?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现在都活在和平时代,活在物质丰饶的世界中,每个都拥有许多前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只是,许多浑然不知。不少“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个作:2个时地铁通勤,8个时坐在办公室的格间,朝九晚六,复。还有过着“996”和“711”的活,乎没有私时间。有些
25、很幸运,他们能在作中找到意义,并愿意为此付出的时间“燃烧”。有些,作对于他们,只是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固定的地点,做着固定的事情重复,重复,再重复。他们或许想的是,“就这样吧,反正也没的选”。还有些,他们甚承受了更多的苦难,也不愿意交出的选择权。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第次世界战期间被送进奥斯威集中营真正的间地狱,数被失踪、被消失,成为串串苗飘向了天空。处这样的环境之中,你会怎么办?因绝望、恐惧选择放弃,还是贵地对苦难,积极主动地活下去?维克多选择了后者在绝望中选择存态度的由,是最后的由。苏联军队攻克奥斯威集中营后,维克多终于重获由,后来,他写下了那本著名的书活出命的意义。像他这样的,还有很多。他们可能
26、是陷囹圄却还借四三拍锄草的乐家,可能是说出“世界那么,我想去看看”的普通,也可能是意识到可以拥有选择权的你。那么,有勇选择是什么意思?有些时候我们意识到可以选择,但可能患上了选择困难症,不知道怎么选择,也不敢选择。“我想选择A,去创业,惊险刺激。但是,创业有太的不确定性,太苦了。”“我想选择B,去上班,找到份稳定的作,薪资,福利好。但是,太束缚,太单调,太聊了。”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听说“孩才做选择,成年都想要”,我都选不?想得挺美,当然不成年,更要选择。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选择个,放弃其他。选择有时努重要,但放弃有时选择更重要。我们应勇敢选择,然后享受好处,承担坏处。的悲剧,往往来
27、看着前,又想着后,最后路可。提与之间的差距来自哪里?来自是否拥有智慧,以及拥有什么层次的智慧。在中,博弈是第三层智慧,定是第层智慧,选择是第层智慧。如何博弈,如何保持定,如何做出选择,都决定着的向选择做某件事情,凭借长期主义形成自的定,和这个世界重复博弈。希望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都能全身退,实现多共赢;能拒绝诱惑,保持定;能勇于选择不后悔,随所欲不逾矩;能拥有智慧,实现自的目标。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我本科是学数学的,在数学这个有公理体系的世界,师们乎从不吵架。为什么?是因为他们醉研究、不问俗事,所以脾好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懒得吵架,他们只“打架”,甚“决”。数学,是武你提出了个新观
28、点?请证明给我看。能证明,我拜下风。不能证明,你就输了。有什么好吵的,打架多脆。吵架是学科才的“研究法”。在有公理体系的世界,只有能证明的和不能证明的。师与师的差异,是智商的差异,不是才的差异。但是,部分学科领域,是没有公理体系的,如经济学。这并不是说,这些领域的研究者智商不如数学家,是说在这些领域,仅仅靠智商是没的。因为没有公理体系,只靠逻辑演绎,想要得出不容置疑的结论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领域的研究者更值得敬佩。他们遇到的挑战,远不如数学那么单纯。他们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模型,但是只要举出持的例,就总有举出反对的例。紧接着,就开始吵架了,都说对是特例。中国四个字来形容这种“研究法”:相轻。数
29、学家们说,我们才不相轻,我们相杀。不服就,死看淡,谁怕谁!这两种“研究法”的差别,又可以个字来形容:第,武第。了不起的盖茨的作者菲兹杰拉德说,我来做个和事佬吧。他把“第”这四个字,翻译成了句英:“The test of a rst-rate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ed ideas in the mind at the same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再翻译回中,就是:“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事,是第流智慧的标志。”通俗的话说就是:“别吵了。你们
30、都对,你们都对。”但是,这种“你们都对”,就给学习经济学带来了很的烦你们都对,那我学谁的“更对”呢?我有三个建议。学李,也要学杜甫如果有告诉你,他最近在学经济学,你定要问他:“你在学习什么经济学?”如果有对你说,经济学上有什么样的观点,你定要问他:“谁的经济学这么认为?”这时,他只要稍微愣,就说明,他其实还不懂经济学。请回答个问题:下位经济学家,你觉得跟谁学习,能学到“更对”的经济学?(1)亚当斯密(你知道的,经济学之)(2)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供需理论的提出者,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3)约翰凯恩斯(你不会没听过凯恩斯主义吧?)(4)罗纳德科斯(经济学中最常的词之“交易成本”的提出者)(5)弗德
31、希哈耶克(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关键物)很多会说:“当然学习亚当斯密啊!他是经济学之啊。”“看不见的”、分理论他的贡献们熟能详。但是,别急。亚当斯密创的经济学,在今天被起了个名字,叫作“古典经济学”,然后被放在了书架的最层。但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却不被他的部分徒徒孙认可。谁呢?就是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马歇尔提出,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是由户的需求决定的。不管钻是捡来的,还是类制造出来的,价值都是样的。且,个的需求是会变的。如,当你饿的时候,吃的第个馒头的价值第个的,第个馒头的价值又第三个的。当然,卫李嘉图并不同意马歇尔的观点,他继承了亚当斯密的钵。马歇尔更的贡献,
32、是提出了供需理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这个理论让科斯叹了:当你说供需决定价格时,就预设了个条件“当所有其他要素不变时”。其他所有要素都不变,这可能吗?你们这些“板上的经济学”!些经济学家刻嘲笑科斯:你的“交易成本”才是被滥得最多的吧?你说谁的损失谁负责,因为这样交易成本低,社会福利。那法院在判案的时候,是不是要调研下商品的市场价,看看谁的损失呢?如果市场价格波动快的话,会不会刚宣判就要翻案呢?凯恩斯站出来说:“新古典”你们这些别嘚瑟,“由市场”的逻辑就是有问题的,会导致经济危机,需要国家预。新古典经济学家们说:不对,你说的是短期,我们说的是长期。凯恩斯说:长期?那时我们都死了。哈耶克站出来说:凯
33、恩斯,你才是错的。经济周期是必然的,我可以证明给你看。某些新古典经济学家呵呵笑:奥地利经济学派,民间经济学家的最爱。在我们主流经济学前,你就闭嘴吧。好,现在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你学习的是什么经济学?你说的是谁的观点?你定蒙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套经济学。薛兆丰师在他的课程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专门有讲,叫作聪明为什么会彼此不同意,就讲了这个问题。薛师张表(见表1-1),来说明不同学派对宏观经济学问题的看法。表1-1不同学派对宏观经济学问题的看法我不是在说门经济学,是在说很多经济学。学习经济学,定要兼听。学李,也要学杜甫。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说过这样句话:“如果我不能这个世界上最聪
34、明的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很多不理解这句话:为什么我要反驳的观点?如果我成功地反驳了的观点,就证明这个观点不对,那我为什么还要拥有这个观点呢?那是因为,在经济学世界,没有个观点具有普适的解释。所有的观点,理论上都可以被驳倒,少能举出反例。经济学不是基于公理体系的学科。没有个模型,能解释所有的经济现象。如果有,定是因为提出这个模型的时候,些新的经济现象还没有发,或者提出者没有注意到。如,亚当斯密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的调节,个体追求私利的为,反会促进集体利益最化。举个例,早餐店卖浆油条,是因为怕你饿着吗?不是,他们是怕饿着。因为卖油条给你,可以赚钱,让他们填饱肚,所以
35、他们才会卖油条。但是,这个看上去私的为,客观上却帮助你省了做早饭的时间,让你把精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可以赚到更多的“油条”,整个社会的财富因此增加了。这就是著名的“为利他”的假设。但是,这真的是对的吗?著名数学家艾伯特塔克举了个反例,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两名囚徒A和B被隔离审讯。如果两背叛彼此,都坦罪,会都被判刑8年;如果坦,不坦,坦的直接释放,不坦的则被重判15年。如果两合作,都不坦呢?会因为证据不,都只判1年(见表1-2)。表1-2囚徒困境囚徒应该怎么做?显然,“都不坦”是最优策略,两都判得最轻。但是,“都不坦”经不起考验:如果名囚徒单选择背叛,将即获释,诱惑太。且就算守如瓶,万另背叛
36、了呢?守如瓶的反会被判15年,风险太。“都不坦”,太考验性。“都坦”呢?那两都获刑8年。这时,如果名囚徒单决定守如瓶,他的8年刑期将刻变为15年,另则被释放。这对点好处都没有,如果两名囚徒是理性的,都不会这么做。“都坦”,才是理性的选择。但这样来,个体追求私利的为,并没有促进集体利益最化。其实,亚当斯密的“为利他”假设,还有很多反例,如公地悲剧、1美元拍卖,等等。你能说亚当斯密错了吗?亚当斯密的假设,在很多情况下依然是正确的。但是,你必须知道,它少是有反例的。为,并不都能利他。这时,我要送给你罗曼罗兰的句话了:“这个世界上,只有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验证是否真
37、的理解个经济学观点,不仅要看你是否认同能证明它的例,更要看你是否理解能推翻它的例。每个理论都有前提上有句话很流:价格决定成本,不是成本决定价格。这句话,我有时候也会说。举个例,钢笔在我值100元,卖钢笔的说它的成本是180元,200元卖给你,不贵。我只好说:“谢谢你的匠,但在我这钢笔就值100元,再贵我就不要了。”于是,卖钢笔的只好回去降低成本到90元,再100元卖给我。这就是:价格决定成本,不是成本决定价格。但这句话有个前提,就是“当所有其他要素不变时”。很多,都把这个前提扔掉了。这的“其他要素”是什么?可能是科技,也可能是政策,等等。当科技进步了,或者艺进步了,切就发了改变。如,如果福特发
38、明了钢笔产线,能够像制造汽车样制造钢笔,使钢笔的产成本降低,从90元降到了50元,销售钢笔的利润就从10元涨到了50元,钢笔业下变成暴利业。这时,量企业家就会疯狂地进这,分享这个暴利。新进的企业家如何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只有降低价格。于是,钢笔价格就会从100元降到90元、80元、70元,甚60元。就这样,钢笔的利润又回到了均衡状态下的10元,但是价格却从100元降到了60元。成本的降低,决定了价格的降低。事实上,从第次业命开始,整个世界的东西,都变得越来越便宜。这都源于业命带来的成本降低。那么,“价格决定成本,不是成本决定价格”这句话错了吗?这句话没错。但它表述的,只是单市场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
39、博弈,忽视了不同市场之间、产者和产者之间的竞争。很多忘了这句话的成是有前提条件的。薛兆丰师在讲课时曾说过,科斯定律最流的版本是:在交易费为零或够低的情况下,不管最初资源的主是谁,资源都会流到价值最的途上去。简单来说,就是“谁得好就归谁”。从这个度来说,钱也是种资源,谁能把钱好,钱就会归谁。很多听到这句话马上就兴奋了。他们动在脑海中划去了科斯定律中“交易成本够低或为零时”这个前提。薛师的课程接着介绍了,科斯晚年的时候,曾经专门写章解释这个不断被提到的问题:在真实的世界中,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且可能是很的。因此,薛师总会提醒家,后的推论未必会发。可惜的是,家只记住了推论,忘掉了前提。记住每个理论的
40、前提,是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素养。提如何学好经济学?是学李白,也要学杜甫;是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三是记住每个理论都有前提。只有这样,你学的才不是“板上的经济学”,才是既能抽象于真实世界,也能还原于真实世界的“有用的经济学”。经济学家的作,比数学家的复杂太多。只有这样学习经济学,你才不辜负他们卓越的努。其实,何是经济学。所有不是基于公理体系的学科,都是样的。所以,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我希望你能先记住三句名名。第句是菲兹杰拉德说的:“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事,是第流智慧的标志。”这样,你才会懂得,学李白,也要学杜甫。第句是罗曼罗兰说的:“这个世界上,只有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活的真
41、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这样,你才有勇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然后继续用这个模型。第三句是查理芒格说的:“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这样,你才能时刻提醒自,每个理论都有前提。第2章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事实、观点、场和信仰我们常说,个的表述概可以分为两种:事实和观点。事实有真假,观点对错。但是细究起来,还可以再细分,少可以分为四种:事实(Fact)、观点(Opinion)、场(Stand)和信仰(Belief)(见图2-1)。图2-1事实、观点、立场、信仰事实举个例,“今天很热”是不是事实?这不是事实。“今天30摄度”才是事实。热,是你的观点。事实,是独于的
42、判断的客观存在。现实世界有时复杂到你法判断事实。如,个竖的圆柱体,你从上看,看到的是个圆形,你从侧看,看到的是个长形或正形。再如,你看座,会觉得“横看成岭侧成峰”。鱼在鱼缸看到的事实是这个世界是球的,但你看到的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总体来说,事实是最不容易产争议的客观存在。我们只能说,我们对事实的了解,还不够全。观点观点,是你对个事实的看法。观点和你的关系,它和事实的关系更加密切。你觉得30摄度热,是因为你冷。你觉得30摄度冷,是因为你热。你的知识结构、你掌握的信息,以及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观点。有说,互联世界为什么有那么多争论?这是因为们掌握的信息不同,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只是他们各扎堆,交集
43、很少,如,信中医的和信中医的“玩”,不信中医的和不信中医的“玩”,所以这个世界相安事。但是,互联把这些全都汇聚在起,于是彼此视为异类,吵得不可开交,所有都觉得代表的是“事实”。场什么是场?场就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有问你热不热,你觉得挺热的。但如果你在物业公司作,你旦承认热,别就会要求你给厦开空调。于是,你边冒着汗,边说:“我不热,我就是不热。”在这种情况下,除你能和问你的有相同的位置和利益,否则,你们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在辩论场上,这叫“持”。当你持有正观点时,你能红地说服对,甚说得都相信这个持观点了。这时,主持突然说“交换场”。双都会愣下,但秒钟后,持有反观点的你还是能红地去说服对,甚
44、说得好像转相信这个持观点了。这就是场“我们不争对错,只争输赢”。所以,不要和有场的争对错。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孩才谈对错,成年只谈利益”。为什么?因为孩没有位置和利益。信仰信仰,是套完全洽的逻辑体系。你信基督教,我信佛学,他信科学。信仰场更厉害。为什么?因为家都觉得没有场,都觉得信的是“对”的东西。没错。信仰都是对的,因为你法证明它是错的。这就是“逻辑洽”。个有判断的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量逻辑洽却互相盾的信仰。信仰内逻辑洽,信仰间互相盾。这时,你只有选择。旦选择,就法被击败。每个都有的信仰,不要攻击别的信仰。因为,第,你不可能获胜;第,你会失去这个朋友。提当个持有的不是观点是立场时,当个“屁股决
45、定脑袋”时,你应该做的事情,是对他说“Its good for you”(这对你有益)。反过来,我们也要时刻反省自:我说的话、我的表述,是事实,是观点,是立场,还是信仰?如何防“注射式洗脑”我常被问到个问题:“润总,我的产品是业内最好的,为什么消费者就是不买?”类似的问题还有“润总,为什么现在市场上优秀的员那么少”,或者“润总,为什么只有坑蒙拐骗的公司才能赚钱,踏踏实实做意就那么苦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回答说:“你的营销策略有问题。”“优秀员少,是因为这代年轻都是没有饥饿感的代。”“坑蒙拐骗虽然能赚钱,但是不道德。对得起的良最重要。”别急。先别急着回答。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想提问
46、。这些问题背后,都藏着“注射器”。他们只是想把个刚刚注射脑的观点,再注射你的脑。“为什么”背后的注射器“为什么”,是“黄三问”(Why、What、How)最有量、最有可能触及灵魂的问题,但也是最危险的问题。举个例,如果我问你“为什么地球是圆形的”,你会怎么回答?(1)因为万有引,它让所有物质尽量保持最短距离。(2)是为了让散的再相聚。(3)因为经历的时间太长,被岁磨平了棱。这三个答案,你会把票投给哪个?你可能会投给(1),但是对(2)和(3)的幽默和智慧表赞赏。但是,如果我这么问你:“为什么地球是梯形的?”你会怎么回答?你的第反应可能是:“什么?你不是开玩笑吧?地球怎么可能是梯形的?这是脑筋急
47、转弯吗?”你看,第个问题“为什么地球是圆形的”,你的注意在前半部分,在回答这个“为什么”上,第个问题“为什么地球是梯形的”,你的注意在后半部分,在质疑“地球是梯形”这个观点上。为什么?因为地球显然不是梯形的啊!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为什么”这三个字后跟着的观点,就没那么“显然”了。如:为什么胖的相对较懒?为什么电产品越来越便宜,服鞋却越来越贵?为什么书上说的激励段都没?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为什么爱因斯坦晚年改信上帝了?胖的,真的都较懒吗?爱因斯坦,真的是到晚年改信上帝了吗?其实你并不确定。但是,“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强之处,就在于会强把你的注意吸引到为这个观点找原因上。当你开始为
48、它找原因的时候,这个观点就已经悄悄地被“注射”进你的脑了。你会想:“是啊,为什么呢?是因为胖动起来太耗能量吗?是因为爱因斯坦看到了科学的致命缺陷吗?”你不会质疑:“谁说胖就较懒的?谁说爱因斯坦信上帝的?”“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就是只“注射器”(见图2-2)。图2-2“注射式洗脑”狡猾的,这个句式注射别对“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的理性反应,是的思维模式中的重Bug(漏洞)。这个Bug,常常被狡猾的利。在茶间,王熙凤遇到了杜拉拉。王熙凤对杜拉拉说:“拉拉,为什么最近板总是故意针对你啊?”杜拉拉沉,想:我怎么没感觉到?天啊,我太醉作了吧。最近发了什么?是板要重那个新,开始做铺垫了吗?虽然翻江倒海
49、,但是杜拉拉只是淡淡地回应了句:“哪,估计是最近业绩压吧。能理解。”你看,她然然、不觉地开始回答这个“为什么”。“估计是业绩压吧”,她为这个“为什么”找到了个答案,却完全不去质疑“板总是故意针对我”这个观点是不是真的。狡猾的王熙凤,只不过问了个有陷阱的问题,就把“板总是故意针对我”这个想法注射进了杜拉拉的脑。你想把什么想法注射到别脑中,把它放在“为什么”这三个字后,就可以了。如,“为什么爱因斯坦晚年改信上帝了?”你可能说:“那是受家庭的影响吧?那是时代的局限性使然吧?也许爱因斯坦有别的考量吧?”不管你怎么回答,“爱因斯坦晚年改信了上帝”,这个观点已经被注射到你的脑海中了。但事实是,爱因斯坦并没
50、有改信上帝。把谣放在“为什么”后,是传播谣的最佳法。“为什么吃菜可以治癌症?”“为什么吸烟的更不容易得新冠肺炎?”多数听到后,都会好奇地问:“是啊,为什么呢?”当你这样问时,谣已经被“注射”你的脑了。当你在问朋友“你说,你说,到底是为什么呢”时,你就开始传谣了。愚蠢的,这个句式注射狡猾的,这个句式注射别。愚蠢的,却这个句式注射。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润总,我的产品是业内最好的,为什么消费者就是不买?”我们“为什么+观点”的标准格式,拆解下这个句式,即“为什么+我的产品是业内最好的,但消费者就是不买”。你会发现,提问者在问你“为什么”的时候,藏了个他觉得不需要讨论的观点:“我的产品是业内最好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