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孟浩然的田园诗.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312898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浩然的田园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孟浩然的田园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孟浩然的田园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孟浩然的田园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孟浩然的田园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孟浩然的田园诗篇一:孟浩然田园诗特点论文孟浩然田园诗特点初探【摘要】 孟浩然是继陶渊明后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多在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身处其中的愉快,语言朴素而有韵味。白描手法的运用,更能体现出他的田园诗清新淡远,朴素宁静的特色。而其中那些跳跃灵动的画面,又给他的田园诗涂抹上不一样的色彩,充满了情趣。【关键词】 孟浩然 田园诗 白描【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89-02东晋末年,陶渊明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和悠闲恬静的情调写了不少描绘田园生活的诗篇,从此开了田园诗的先河,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山鼻祖。继

2、陶渊明之后也有继承者,但却很少有发展。直到盛唐时期,孟浩然的出现,才使田园诗走向了一个强盛时期。他继承并发扬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成为了田园诗的又一代表人物。 孟浩然继承和发扬陶渊明的田园诗风,首先是因为他对陶渊明人格的推崇。 “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李氏园),“尝读高士传,最爱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游)。因此孟浩然也追随陶渊明把笔触伸向恬静安谧的田园,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其次与孟浩然的生活经历有着很重要的关联。他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才入京举进士,不第而归。又由于性格刚直耿介,不愿委屈自己去巴结权贵,最终只能回归田园,以布衣终其一生。简单的生活经历,使孟浩然的

3、诗歌题材比较单纯,田园诗篇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本文转自:溧水.杨孝林的博客内容摘要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惑之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孟浩然是盛唐田园诗派的先导,在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寄情山水,寄情田园,关注田园生活,并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物我同化的境界,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应该说,他的创作奠定了盛唐山水诗派的基础。他在诗中创造了“清” “淡”的意象群,形成了其独特的“清” “淡”之风。本文试从其的“清”“淡”意象群的创造和“清”美风格等方面简单作了一点论述。

4、关键诗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意象群 “清”美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孟独爱清淡之美。他的诗很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他在诗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善于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风格。一、 具有鲜明个性的“清”和“淡”的意象群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常用概念,其内涵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或指一种境界,或指某种艺术形象。构成意象的要素是物象。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

5、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二是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带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载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出版) 。 因此,诗歌中的意象最具有鲜明的个性,最能表现出诗人诗歌的风格。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高手,统观他的诗,不难发现,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

6、象群,这意象群的特征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清”和“淡” 。对“清”的特点,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有他独特的见解: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 清则冗,思不清则俗。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清”是格调思才的浑融,是超凡脱俗的清远,是由“清”字而生繁出来的各种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一) “清”的意象孟浩然诗中有许多“清”字的句子,如: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夏日南亭怀辛大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雨。 (西山寻辛谔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晚春 )归

7、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他诗中许多景物,多用“清”来修饰。据有人统计,他的 100 多首山水诗中,共有 50 多处用了“清”字。归纳一下,他所构建的“清”的意象群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关于水“清”的意象。请看下列诗句: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宴包二融宅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在孟浩然的诗中,江水是“清江” ,溪水是“清溪” ,除此之外还有“清川” 、 “清流” 、 “清泉” 、 “清露”等等。二是关于时间“清”的意象。如登鹿门山诗中写道:“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中,诗人称早晨为“清晓” 。又

8、如送谢录事之越中写道:“清旦江天远,凉风西北吹。 ”其中又有了“清旦”的意象。除此之外,关于白天和黑夜这两个时间,孟浩然诗中还创造了“清昼”和“清夜”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不仅是白天和黑夜都有了“清”的气色,也使全诗的境界都有了“清”的气象。三是关于音响“清”的意象。如上文引用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的“清响” ,还有“清音” 、 “清听”等,除此之外,还有“清弦” 、 “清风”等与声音有关的意象。四是关于光辉“清”的意象。这些意象像过滤镜,能起到过滤色彩、化淡艳光的作用,从而使诗歌的整个境界呈现出“清”的气象。如耶溪泛舟中写道:“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此时应是傍晚时分,应该是霞光满

9、天,诗人却用“清辉”一词,淡化了霞光的色彩,使整首诗就有了“清”的色调。此外还有“清光”等意象。另外,孟浩然诗中还有许多关于人物的容颜、谈吐、思想,以及动物等各个方面“清”的意象,如:“清颜” 、“清谈” 、 “清思” “清兴” “清猿”等。这些清的意象都具有构成孟诗清的风格的作用。(二) “淡”的意象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大都是淡色的,不事粉饰,主要有青、翠、绿等颜色,很多意象都用“青” 、 “绿” 、 “翠”来修饰,极少有华丽耀眼的色彩,此外还有不少意象是以淡色景物的名称出现的,主要是“泉” “溪” “河” “川”“潭” “水”等水的意象和“藤” “萝” “竹” “兰” “松”“柏” “

10、杨” “柳” “苔” “蔓”等植物意象,据统计这类意象有近 80 个,这些意象构成的淡色景物占据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绝大部分诗作。这些“淡”的意象群,根据其表现力,也可大致分成下列几类:一类是表现宏大场景的意象。孟浩然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境界和气势大都 “秀气” ,但他也常以宏观的淡美的意象来表现大景域的山水淡美,如“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此是远景描写;如“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这是近景特写,还有的是从上往下以鸟瞰的方式表现的,但无论哪种方式,视角都很大,高山流水的宏大场面尽入笔下。二是表现中等场景的意象。此时诗人观察景物距不远也不近,是中距离描写景物。如过故人庄中写道

1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此句是中景写法,因为诗人只有立身村外,站在中等距离的位置,才能看清村子及村外的景色,才能写出了全景式的村景。三是表现微观场景的意象。诗人观察的范围很小,笔下的意象只能反映一个小场景的景象,就像一个个细节描写,但诗人常能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着力放大这一意象,使这种意象具有清新奇特、赏心悦目的特征,这正是他意象创设的高明之处。如“灨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存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攀缘。 ”(下灨石 )灨石这一段水路很长,沿路的景物也很多,诗人从细微处入手把笔触聚集 “垂藤”这个意象上,表现赣石两岸的的层峦迭嶂。上述“清”和“淡”的意象,在构成孟诗“清”

12、和“淡”的风格方面具有极活的表现力和渲然力。二、 不同凡响的“清”美孟浩然在他的诗中创造了“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表现了山水田园清淡的自然美及诗人醉心于“清”“淡”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独篇三:王维与孟浩然田园诗比较王维与孟浩然田园诗比较摘 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繁荣的朝代,诗也随之兴盛,在其兴旺的背景下孕育了一批伟大的文人,留下许多不朽的诗作。山水田园诗派也随之流光溢彩。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人称“王孟” ,他们的田园诗在创作上既有外在的相似,又有内在的区别。王孟诗派的创作将我国古典山水田园诗歌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对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

13、字 王维 孟浩然 田园诗 相似 区别田园诗源于诗经 ,盛于东晋。自陶渊明开创田园诗以来,后人不断模仿,继承与发展,使其形式不断趋于完美,但是在感情方面,却越来越趋向自我,田园只是作为自己逃避现实的一种慰藉罢了。 诗经中的田园诗是田家繁忙辛劳而不得温饱的生活,与后来的田园诗所表现的主题大相径庭,但在诗歌的创作主题越来越丰富,感情及思想内容也趋于深化。王维作为北方山水田园诗的典范与南方以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的典范,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他们的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一、王维、孟浩然生活经历的不同(一)王维从官途到居途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 ,他从父亲

14、这代开始,迁居到蒲(今山西永济县) 。早期的王维酬情满志,对功名充满向往。他也曾怀有“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的伟大济世抱负。对生活也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在少年行中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从 15 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他也向宰相张九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还曾以侍御史知南选。天宝十四载(755)按时乱起,至德元年间(756) ,叛军攻破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

15、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761)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王维的内心是纠结的,所谓“大隐隐于朝市” ,王维虽然身居辋川,但并不是与官场彻底决裂,他还在享受着朝廷的俸禄,可见他即厌恶官场又割不断与官场的联系。他官途的失败,内心的不甘,他即想“半官半隐”在田园山水间来逃避现实的不满,也想“亦官亦隐”重回官场,来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由于王维深受佛教的影响,晚年的王维内心趋于平静, “朝梵林未曙,夜禅心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蓝田山石门精舍 )正是他内心的写照。看似“亦官

16、亦隐” ,实际上他的“心灵归隐”比孟浩然更为纯粹,所以在诗中流露出的平静与平和,是他心灵的真实反映。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有诗人看空一切的思想和超然出世的态度。 “筌者在鱼,蹄者在兔”王维的的隐居从心灵上是一种彻底的归隐。(二)孟浩然从假隐士到真隐士孟浩然(689740) ,襄阳人,40 岁以前,他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汉水之南,曾南游江南、湘,北去幽州,一度寓寄洛阳,往游越州、开元十六年(728) ,他入长安应举,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始遍交诗坛群彦。次年赋诗秘省,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但却不幸落榜。随后,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开元二十五年(737)入张九龄荆州幕,酬唱尤多。三年后不达而卒。孟浩然是位盛世布衣,终身不遇的事实使人们长期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