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毛邓三.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31137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毛邓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毛邓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毛邓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毛邓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4 页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事关重大。4.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5.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2.如何做到与时俱进?第一,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体现时代性:紧跟时代步伐,用宽广的眼界观察当代中国和世界,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趋势。(2)把握规律性:把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

2、展规律的认识。科学的预见,正确的方向。(3)富于创造性: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三者的关系: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第二,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要求:(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创新和求实的统一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积极因素,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借鉴国外文化以适合中国的国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在理论创新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否则,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3、走上歧途,在理论创新中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 ,是错误的、有害的;又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2)将理论创新建立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求真务实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这一实际,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一切理论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

4、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坚持以人民的利益出发,要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同时还要切实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创造好制度上的保证。本章归纳: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拨乱反正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邓小平重新确立并丰富和发展了思想路线。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都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它包含

5、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其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确定党的政治路线的基础,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一致,都是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思考题:1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邓小平怎样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是什么?4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及其意义。

6、第 2 页 共 24 页5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怎样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第六章 社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1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从发展程度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两层含义紧密相联,有机统一,必须全面地加以理解和把握,不能割裂。在肯定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同时,必须牢记还是初级阶段;在说明我们还处在不发达、不成熟、

7、不完善阶段的同时,必须肯定它的社会主义性质。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对我国现在的社会制度基本性质的总判断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毫无疑问,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并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前进。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总认识和总判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后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可逾越性,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

8、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稳定增长,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提高,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1 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必须清醒的看到,从总体上说,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改变。3、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初级阶段,而非他国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和使用的,这个特定历史阶段起始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终结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二)社会主义初

9、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P138)十五大报告从 9 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作了概述,主要是:第一,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工业人口逐渐增多。第三,自然经济逐渐减少,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第四,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科教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第五,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全体人民逐渐走向富裕。第六,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逐步缩小地区差距。第七,体制不健全,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第八,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九,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七大从八个方

10、面分析和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11、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P140)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3、是

12、我们党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是完全建立在它自身的物质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异己的物质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艰巨性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 3 页 共 24 页2、达到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须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新的社会制度,不可能牢固地建立在比它所取代的旧社

13、会已经达到的生产力水平还低下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总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上,要澄清两种因为我国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应有的水平而产生的观点:一种是怀疑我们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另一种是认为我们不应当搞社会主义。十三大指出,在近代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思考讨论:1.面对我国的人口膨胀,面 对我国的 资源枯竭,我 们还能用最豪华的方式消 费吗?2.在响应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召号中

14、,应该 用什么样的行动拒绝 “挥霍主义”的诱惑?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143)(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反映了我国基本国情,同时也揭示了我国在整个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理解 1、矛盾的一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不断提高物质文化水平,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是人民的普遍愿望,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矛盾的另一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提高人民的生活

15、水平不能靠上帝的恩赐(如中东石油特别丰富,俄罗斯天然资源特别丰富,都是老天 赐给的天然条件),不能靠掠夺(那种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能靠发展生产,首先是物质生产,然后是文化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才有可能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这矛盾的两个方面中, “落后的社会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必须看到,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重申: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16、生产之间的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P146)(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南。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随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奠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982 年邓小平指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以后的实践看,这条路线是对的,全国面貌大不相同了。与此同时,为搞好现代化

17、建设这项中心工作,还必须对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许多环节进行改革,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 证、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 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了主要矛盾,又运用了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简明概括。主要内容是: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五是到 21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和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这条基本路线的根本和关键。党和国家的

18、各项工作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内容。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建立什么 样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由 谁来领导 和以什么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问题,它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3、坚持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实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

19、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又一次伟大的革命。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伟大事业,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新路,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作为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它们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一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是改革开放健康发展的保证,离开了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失去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另一方面,坚持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它又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为坚持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开辟了新的途径

20、。二者相辅相成、内在统一,有着一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种统一性,反映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第 4 页 共 24 页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150)党的十五大,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具体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从而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在中

21、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22、、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实现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最高纲领指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也称最高理想。党的最低纲领指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制定的最近目标,又称基本纲领。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自我们党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下来的,也是我们党之所以叫做“共产党”的根本原因。为了实现这一远大宏伟目标,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而正确地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了推翻三座大山、发展民族经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在建国头 30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快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历

23、史任务。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又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或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能否把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有机地统一起来,是事关革命、建设和改革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在当前,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对党的整体来说,忘记或离开党的最高纲领去制定和实行阶段性的最低

24、纲领,就易于犯右的错误;而无视或放弃党的最低纲领去设想和追求长远性的最高纲领,则易于犯“左”的错误。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的发展战略 (P153)一、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一)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战略构想。这一伟大战略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79 年到 1982 年党的十二大,主要是确立了“到 20 世纪末通过两步走战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面的目标。这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

25、的。第三、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发展战略,而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 第四、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我国现代化战略的实现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两个含义:不同时期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实现小康进程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

26、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自然状况等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概括地从三个方面对小康目标做了论述:第一、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第二、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第三、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全国实现小康是逐渐推进的,不可能规定一个统一的时刻表。中国共产党对小康的理解,成为在中国实现小康的重要指导思想。目前我们基本完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封闭向对外开放的转型。2、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的特点:还是低水

27、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1)人均水平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据世界银行1990 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545 美元为低收入国家, 545-2200 美元均为中下收入国家,2200-5999 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6000 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我国 1996 年人均 GDP 达到 650 美元,走出了低收入国家行列。2020 年如果实现人均 GDP3000 美元第 5 页 共 24 页的话,就等于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从经验值来看,登上人均 GDP1000 美元的台 阶以后, 经济社会有三点显而易见的变化。第一是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

28、三产业快速发展,但同 时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重。第二是消费结构急剧升级,过去几年政府倡导和主导的扩大内需的战略,到了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自发的消费需求,在大中城市,对住行的需求代替了人们对吃饱、吃好的要求。第三是社会结构重大调整,利益分化,收入差距拉大,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案例:2003 年 10 月 16 日,哈尔滨市发生了一起 驾驶宝马车撞人的案件。 该案判决并经媒体公布后,一些媒体、网民和群众提出质疑。最 终质疑演变成贫与富、官与民之间矛盾的一场讨论。据说,对宝马案的网络监测发现, 浏览这个消息的人数甚至超过了人们对“ 非典”的关注度。 为什么这样一个案件会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应?为什

29、么现在有一种倾向,动不动就将罪恶和财富画等号,将财富与权势画等号?宝马案让我们看到,公众关心的往往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案件中的这个人是富人,这个富人可能依靠权势逃避法律的惩处。这反映出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贫与富对立、公众与权势对立的情绪。宝马案例还能够说明民众产生情绪的原因也与我们曾讲过“如果把医疗、教育、失 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比许多国家要高。中国城乡之 间的人均收入比率由 1995 年的 2.8 倍提高到了 2004 年的 2002 年的 3.1 倍” 有关。这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城乡之间实际收入差距。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 实物补贴,而 农民

30、没有。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而农民没有。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 虑进去,估 计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五倍,甚至是六倍。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 曾将中国的收入差距放大到一个更大的范 围进行了比较:贵阳与北京的差距,小于贵阳与贵州最贫困地方的差距。北京与纽约 的差距,小于北京与中国最 贫困地方的差距。(2)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目前的小康有“三个不全面”第一,实现小康的层次不全面,基本上停留在物质性的生存层次上,精神性消费还较低。第二,实现小康的内容不全面,主要体现为个人消费,社会保障等制度性公共经费水平还比较低;第三,实现小康的系统不全面,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水平

31、还不高,生态和生产、生活的矛盾还很突出。(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三农”问题依然突出第一、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到 30%,城镇人口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城乡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二、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

32、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总之社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从

33、毛泽东的“两步走”到邓小平的“三步走”再到十六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变化过程贯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的理论品格。第一章练习题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命题是在(B ) 。A 八七会议 B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C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A)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3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4把“邓小平理论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中共(D ) 。 A十三大 B十四大第 6 页 共 24 页C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十五大5邓小平理论是(B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D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6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D)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D建设一个什么样

35、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7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本质在(D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党的领导D . 坚持执政为民8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 “基”、 “源” ,说到底就是(D )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 。 A发展B全面C协调D以人为本10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C )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6、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 .多项选择1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句话的含义是:ABCD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B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C我们的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BCD )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C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

37、思想D.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期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是因为(ABCD ) 。第 7 页 共 24 页A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B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C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D马克思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4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BCD )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B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C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

38、的增长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5.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因为它们(ABCD )A对根本任务的认识是一致的B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C在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D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6.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BCD ) 。A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历史依据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D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7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9、,表现在(AC )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8.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这个战略的基本思想是(ABCD ) 。A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走出一条速度较好、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B切实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正确正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D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实

40、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9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ABCD) 。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面的健康水平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10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 。这“五个统筹”是(ABCD ) 。A统筹城乡、区域发展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第二

41、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第 8 页 共 24 页D.批评与自我批评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D )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下列关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矛盾的 4.考查一个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从根本说是(A ) A.看其是否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看其公有制程度如何 C.看其市场化程度如何

42、D.看其国民素质如何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的前提和关键是( A )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6.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 )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7.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的基础是(A ) A.社会实践 B.社会意识 C.马列主义 D.改革开放 8.解放思想就是(D ) A.超越前人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不受一切理论的拘束 D.在马克

43、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三章的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C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C ) A.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B.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C.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D.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前途是(C ) A.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D.实现共产主义 4.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4、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第 9 页 共 24 页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C.工农联盟的建立 D.共产党的建设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D) A.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B.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C.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7.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D) A.集体领导 B.群众路线 C.调查研究 D.民主集中制8.“工农武装割据 ”的中心内容是( B) A.军队建设 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 D.

45、党的领导 9.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A) A.领导权问题 B.工农武装问题 C.政策策略问题 D.革命目标问题10.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二 .多项选择1.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ABCD) A.资本主义 B.封建主义C.帝国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 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要分两步走,它们是(AC) A.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B.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C.使革命向前

46、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D.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起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有(ABCD)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良好的群众基础C.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D.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4.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CD) A 党的建设 B.人民军队建设C.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 5.1945 年 4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是(ABC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C.自我批评的作风D.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第四章练习题第 1

47、0 页 共 24 页一. 单项选择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C )A .社会主义社会 B .封建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C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C. 过渡性质的社会 D.前资本主义体系3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 A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封建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B ) 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 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5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D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6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D )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 C.保存富农经济 D.逐步限制最后消灭富农 71951 年1952 年开展的“三反” 运动是( A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C.反贪污、反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