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主位述位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 论文关键词: 主位 述位 阅读教学 论文摘要: 在系统功能语法核心思想的影响下,对语篇中主位与述位衔接的研究可用于指导英语阅读教学。语篇通过表层结构的衔接以及底层结构的连贯向读者提供了篇章组织的脉络。因此主位述位的反复衔接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指导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指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克服盲目性和困惑性,也有益于学生把握语篇发展的结构线索,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好。很多学生阅读文章时,抱着完成任
2、务式的心态。读完一篇文章后让他用英语复述文章内容时,讲得支离破碎甚至连主要的意思也无法表达。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假读”。原因很简单,他并没有真正地读懂文章。而在我国现有的英语教学条件下,阅读仍然是广大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习者可以掌握语言点,汲取语言知识。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课后阅读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主位类型、主位述位衔接模式和主位述位与篇章衔接三方面来探讨主位结构在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现实意义,文中所选例子均来自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语言本身有一个对
3、词语进行顺序安排的问题,说话要一个字一个字吐出,书写要一个字一个字落笔。这看来是一个句法的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呢?语言学家曾经用类型学的概念,如“主动宾”、“主宾动”、“宾主动”等来解释,但实际语言中的现象远为复杂,如英语中基本是“主动宾”语言,但并不总按这个顺序,如“John his name e)和“述位”(Rheme)的功能主义理论。这就是说,人们说话时,总是按某些词语在交际中所要体现的功能来确定某些话先说,某些话后说。在一个句子里,则某些词语先说,某些词语后说。先说的是主位,Halliday 把主位定义为“某个信息的发出点”。拿某个篇章来说,“小句(包括复合句)的主位结构显示和体现了这个
4、篇章展开的方法,通过分析篇章中的一个个的小句,我们能深入了解篇章的篇章现象,并能了解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后说的是述位,是围绕主位逐步展开的实际内容。主位和述位的安排,即信息结构的部署,是说话人的选择。研究主位和述位的重要意义在于观察作者怎样建立话题以及怎样发展语篇话题的。 1.主位类型 主位首先是在句子中起作用的,但句子可由一个小句构成,也可由若干小句构成。按照“元功能”的概念,Halliday 区分了三种基本主位,即话题主位、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又按它们的出现情况,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的主位结构即“简式主位”(Simple Theme)、“多重主位”(Multiple Theme)和“
5、句式主位”(Clausal Theme)。简式主位指句子中的主位成分只体现一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中的一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功能单位。通常简式主位由一个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体现。如: 例 1:Instead ,it ore British lord. 例 2:A feost of all, he sunk his dishonest gains into this village that captured his heart ost of all”是说话人的主观表达,体现的是人际功能。 句式主位是指当一个句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呈并列关系或
6、主从关系)时,首先出现的整个小句构成主位,因而称为句式主位。如: 例 4:The undergroultitude of raindrops fell pattering. 例中黑体为主位结构。其中句式主位为“The undergros bought an estate e s”,而第二句中的“he”则是重复第一句的主位。 例 6:According to the court,Mr.ost of it came from a secret fund that had been placed under his authority. 此例中,第二句的主位“most of it”中的“it”和前句
7、述位中的 “more than 8million”呼应。 此例中第二句的主位成分“This”就包括了前句中主位和述位的内容。 语篇中的主位述位衔接可以千变万化,基本形式就这三种。这里要强调的是语义或内容的衔接,不拘泥于词语的小有出入,或语义上的全部等同。 3.主位述位与语篇衔接 对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住一篇具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的大意是相当困难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将表面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意义,因此,学习者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往往不知所云。功能语言学关于“主位述位”的理论对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有关英语篇章结构的理论
8、告诉我们,文章大多包含着一个中心主题,作者常常围绕着这个中心主题,分段落有层次地进行论述。在每一个论述的段落中往往又包含着一个段落主题句,这些段落主题句都是为文章的中心主题服务的,它们构成了文章的大意,是文章的要点所在。对于大多数篇章来说,段落主题句往往为段落的首句。由此,找出文章段落的首句,然后运用功能语言学“主位述位”的理论排列出主位,文章的大意便可以清楚地自现了。 从以上列出的主位序列中可以看出,文章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自由女神像的创作过程,创作者的创作原型及其名字的由来。整个部分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能很快把握作者的写作流程,了解自由女神像的历史。 4.结语 主位述位之
9、间的衔接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主述位理论来分析篇章,应该是快速解读文章的一种好方法。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主位的选择并非是无目的的,而是为一定的信息服务的。通过训练学生分析一些语篇的主位述位结构,有助于学生了解语篇的中心话题,了解语篇的发展,语篇的结构和作者的立场,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
10、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键词】高校周边 安全隐患 创新 治理路径高校周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一、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
11、一个“商机无限”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一)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
12、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吧、酒吧、歌舞厅、小旅馆、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更有甚者,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高校周边游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二)食品安全存在隐患。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食品。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异,对食品
13、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大排档,甚至流动摊点以其花样多、口味好、价格低吸引了学生的到来,但是这样的就餐环境条件卫生差,有的摊点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许多摊点是无证经营、无卫生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些商贩为谋取私利,购买变质大米、过期鱼肉、地沟油等原料,存在着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隐患,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也无从追究,即便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他们也无力赔偿。(三)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随着高
14、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简陋,道路设施不完善,有的校园周边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没有隔离栏,有些交通标示也不清晰,加之过往车辆车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此外,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往返学校与市区的交通工具有限,这就为“黑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均投入了运送学生的行列,由于这些车辆不具备客运资质,一些司机又属无证驾驶,且这些车辆安全性差,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也无赔偿能力,学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四)精神文化产品存在隐患。在高校新校区校园周边,由于远离城
15、区,大学生需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络文化等精神文化产品明显不够,不少商贩也窥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于是,吧、卡拉 OK 厅、棋牌室、桌球室、书店等在高校校园周边建成落地,这些场所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精神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反而用一些黄、赌、毒的文化产品来吸引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由于这些场所和产品主要流通于城郊接合部的高校校园周边,相关的部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实时监控,更多的是收到举报后进行一两次清理,但这些场所和产品的成本低,即便进行了清理,又很快“
16、死灰复燃”,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存在隐患。二、高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高校周边环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十分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关各方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也给予了重视,但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一) 高校周边环境十分复杂。高校周边的复杂环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复杂,高校校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交叉渗透,空气、水源、地质环境一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高校与周边共用的水电、通信、公共交通及公共卫生环境等,使高校不可能脱离周边环境而成为独立的象牙塔。二是社会环境复杂,高校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有的高校周边还有工业区、政府机关、科研院
17、所等,不同的区域,功能不同,也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市区用地紧张,还有些高校或新校区不得不建在远离市区的小城镇或城郊接合部,这些区域社会治安管理力量和措施相对不足,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三是人员情况复杂,校园周边人员各式各样,有当地居民,有固定场所的经商者,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有有证经营者,也有无证经营者;还有流动人口、社会闲杂人员,甚至流窜人员,复杂的人员情况给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三) 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顺。这一方面来自政府思想上的认识,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自身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而对高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
18、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学校周边环境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在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学校周边环境的事情当大事来抓;另一方面是措施不力,有些地方政府认为,高校周边环境整治,主要是治安问题,由公安机关一家处理就行了,但涉及交通、卫生、工商、税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公安机关又无能为力。而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口头上很重视,实际上不重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这使得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长期以来,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在整治周边环境时,由于没有执法地位和执法权限而显得有心无力。三、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党的
1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有关各方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主动探索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一) 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首先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研究、推进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其次,把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目标管理体制中,进行目标考核与评估,把考核评估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个人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表现优秀、成效显著的部门或个
20、人给予表彰,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批评通报,督促其整改,对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再次,加强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检查督查,突出问题导向,通过现场办公会、现场推进会的形式,发现问题当场研究、当场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二) 创新内容与方法,强化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要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高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用身边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多教学生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防范知识,力求在教育内容上吸引学生;在教育方法
21、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表演,多媒体技术展示和实践演练等,力求在教育方法上吸引学生;在教育的时间节点上,要注意一些特定的时间,如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前,以及节假日前后,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三)创新硬件与软件,提高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实效性。要加强高校校园周边的硬件、软件建设,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维护高校周边的安全稳定。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抓好校园保卫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特别是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管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二是要建立一支由当地执法
22、部门、社区干部、高校保卫人员等组成联合工作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要在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从硬件方面提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和高校各司其职,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加强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实现校内外信息一体化建设,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到一个新台阶,强化信息技术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的功能。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各方面的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