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的城市:来自长三角的一个调查论文: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的城市:来自长三角的一个调查发表时间:2015-5-10 11:37:22论文: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的城市:来自长三角的一个调查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迁移的欲望更加强烈,而大量依托外资获得迅速发展的工业园区在其功能定位普遍提升为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兴城市时,导入大量人口形成集聚优势以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要求也日益迫切。本文结合对表现出新移民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调查和对拥有产业基础优势的工业园区城市化现状的分析,试图给出一个分析移民、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基本分析框架,通过拓展城市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和建立的纳入新生
2、代农民工的城市人跨期效用函数,阐述了未来城市移民和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内在关系。本文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所谓的城乡分割和歧视等因素可能对城市经济的长期增长没有太大影响,而新型的城市移民可以为新兴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同时,本文在重新认识城乡二元关系变迁的同时,还就经济和工业化迅速发展地区新兴城市的人口导入和沉淀机制以及城市公共产品的分配政策进行了相应的判断和探讨。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新兴城市 和谐发展 长三角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nd New CitiesA Survey From Yangtze DeltaABSTRACTThe desir
3、e of migration to the citie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much stronger, meanwhile a number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parks which depend on foreign investments and have promoted themselves as new cities with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requir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s when
4、 the migrants have formed the advantage of agglomeration. This paper connects the sample survey which focuses 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new characters with the present urbanization analysis on the industrial parks which have the 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base, and then try to
5、show a simple framework which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s 展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仍然停留在对传统解释机制上的探讨似乎没有太大的政策意义。举例来说,许多研究指出农民话语权的缺失是造成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原因,这个到每一个经济个体层面的时候,似乎变得不再符合实际。更何况,即使起点的不公平是存在的,但是作为既定现实,我们关注的焦点停留在这一点上也已不再能有所改变,着重分析未来和过程的演化将是我们的主要工作。结合调查研究的现状,本文指出新生代的农民工向城市迁移的欲望更加强烈,而大量依托外资获得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地区在向城市化演进的过程中为获
6、得持续发展对人口导入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值得庆幸的是,流动人口大军的社会结构、基本特征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的进步表现出令社会和经济发展所接受的局面,外在的促进政策也逐渐适应而生。无论道路和途径如何曲折或漫长,如果城乡融合和城市人口进一步的集聚是不变的规律和必然的趋势,如此我们大可将目光投向未来,而不拘泥于历史和现状,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必将在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演进中进入良性的循环,并完善着二者的相互发展。本文第二部分将从两个角度,首先展开新生代移民趋势和动机的探讨,然后对工业化相对成熟地区其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集聚的需求。本文在第三部分构建了城市移民和城市化、以及城市经济增长和公共
7、产品分配的简单模型,给出一个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在新时期新特征移民的背景下纠正了以往的一些认识和假设。最后文章就讨论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总结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2、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化的演进:结合调查与文献的分析二十一世纪的最初 30 年也将是中国城乡关系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年代(Wang,2002 ) ,而且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为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种社会常态引起了社会结构和阶层的深刻变迁的同时,自身的特征也在发生者变化。王春光(Wang ,2001)等首先探讨了新生代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新特征,指出新生代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变化和影响。根据抽样调
8、查研究发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动人口中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结合在长三角地区的调查,年轻人口比例已经占到外来务工人口总数中的 50以上,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调查中发现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新生代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动机有从“生活理性”转向“生存理性”的趋势(Huang,1999;Wang,2002;Liu,2006) 。表 1 外出务工人员的年龄分布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 有效样本 16 岁及以下 21.11.1 1725 岁 7742.544.0 2630 岁 4122.723.4 3145 岁 5027.628.6 4659 岁 52.82.9 合计 17596.7100.0
9、 不作回答 63.3 181100.0 数据来源:本文新生代农民工的统计调查分析都源于作者的硕士论文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学考察 ,下同。在问及长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将来,甚至结婚以后时是否仍会继续选择外出务工经商时,选择会的竟然占到 92.4,这表明同第一代外出务工人员相比,新生代具有更强的城市化冲动,王春光(Wang,2001)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表示会继续外出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也占到了较高的比例,但长三角地区明显高于珠三角地区,而且几乎所有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民工表示他们将会继续选择外出务工,继续外出的原因中“习惯了外出务工的生活”占到了 38.2,尽管新生代同他们的父辈相比仍然在城市里
10、处于非正规部门就业或者社会的底层,但是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他们在读书走出校门或者开始自食其力开始便接触非农就业,外出务工成为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在农村地区非农就业的替代,结果他们同时也被农村和农业生产所边缘化,10.8的表示“家乡太穷,务农没有出息”;另外一项也是关键的因素是“赚钱还不错,或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的则共占到了 24.2。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农村家庭对待子女入城务工的态度也逐渐开始发生转变,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来留在城市,定居于城市期望获得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和发展前景。而且,许多家庭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新一代农村劳动力涌入和融入城市的速度。从
11、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角度出发,工业化带动下的城市化进程中都有人口的显著增长,但是受众多原因的影响,我们国家城市化水平却滞后于工业化的水平(Lin ,1999;Chen,Lu ,2006,et al) 。在人口导入方面,我国的工业化发达地区并没有带来人口的大量集聚,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虽然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GDP 已经占到全国的 30以上,但是未来长三角都市区的人口密度要远远低于国外大都市区的水平(Fan,2005,参见下表 3) ,而且经济开放十多年来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不是很突出,结合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十一年来的数据,我们也可以得出大致的结论,除却上海市,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极化并没有体现出同工
12、业化水平相一致的程度。这也可能是经济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是政策引导机制存在一定的曲折性,结合第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将重新认识这一问题。表 2 外出务工人员最初选择外出的原因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 有效样本不喜欢务农 3619.920.1 耕地太少,在家无事可干 2212.212.3 务农太辛苦 126.66.7 家乡太穷,不想过那种生活 2011.011.2 一直在念书,不动农活 2011.011.2 羡慕城市生活 126.66.7 外出务工是年轻人有出息的标志 5027.627.9 其他 73.93.9 合计 17998.9100.0 不作回答 21.1 181100.0 通过表
13、 3 中对比,我们还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产业的极化的地区并没有像东亚其他经济迅速发展地区一样带来人口的极化。我们国家人口密度比较大,而且大多数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别为 452.3 人平方公里、262.2 人平方公里和 51.3 人平方公里,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 8.8 倍。但是通过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都市同中部部分都市相比,人口密度同国外并没有显著不同,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局部地区相比可能不是特别有差异。但是就东部和中部的部分城市相比,可见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极化效应并不突出。此外,可能有人会说,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本来就大大低于东部地区,怎么可以继续减少西部地区的人
14、口呢?这就牵涉到一个人居环境的生态科学问题。根据 1997 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会议的结论,干旱区(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0.050.25)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应超过 7 人,半干旱区(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为0.250.4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应超过 20 人。按此标准,我国西部很多地区的人口都已大大超过了该地区的环境承载量。表 3 主要都市区人口密度对比分析面积(Km2)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 Km2)占全国人口百分比 ()全国人口密度(人/ Km2) 京滨都市区 45172055.4455016.19336 东京都市区 132803342251626.32336 汉城都市区 11
15、6972125.8181746.23462 马尼拉都市区 48801561319820.72232 上海 6340.51640.825882588 北京 16807.81382823823 武汉 8494749.288218.6324 青岛 10654710.566715.33592 广州 7434.41015136517.79486 长三角城市群 9960075007535.36753 数据来源:国外数据主要来自于范红忠, 市场、政府的力量与多中心城市的形成 ,多数为 2002 年的统计结果;长三角城市群的测算则分别来自于对上海、江苏、浙江三省 16个城市的简单估算,不包含外来人口,多数为
16、2006 的统计结果。如果只考虑西部有大量闲置的土地,以为只要引来水或利用地下水就可以再造亿万顷良田。但建国以来的多次西部移民实验都以失败告终。即使是西部一些重要的科研、矿业基地,也因为忽视了生态问题而难以为继。当然,像三峡工程那样的移民国家是搞不起的,也不符合一般的人口迁徙规律。一般条件下的移民规律不是举家迁徙,而是家中的年轻人从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流动,从农村区域向城市区域流动。在城市中他们定居留下来,生活可能会非常不稳定和贫困,但是他们的老年生活或者下一代会从受益。中东部地区的人均耕地确实很少,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更多的工作机会将出现在东部的城市里。人口对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东部地区,随着许多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开始从工业集聚地转向新城,许多城市认识到人口集聚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同时,开始在“十一五”规划或者城市发展规划中都有将人口导入纳入修编议程,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人口目标和规模。毕竟,城市从工业化转向城市化需要大量人气的集聚和人口的大量导入,无论是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是规模效应的要求,要想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城市必须有着一定规模的人口存量。当然,今天的城市移民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的“农转非”有着一定的区别。首先,在原先对城市移民规模进行严格控制的前提下, “农转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