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309064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征hughekn摘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随着近代中国的发展,而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清末明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这就使得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而由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导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关键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特征自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英国的洋枪洋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还打醒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大大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清末明初,这是中国近代民

2、族主义的形成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1、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于清末明初。实际上它是当时两种民族矛盾的存在并日益激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一个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中国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具体分析起来,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资产阶级的产生并走向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的产生伴随着剥削和侵略,是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或产生的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国内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都激发了我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第二,双重的民族矛盾及其

3、错综复杂的斗争,刺激了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复兴” ,并且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同时传入中国并被人们接受。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不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第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在争论的过程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形成。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这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之发端,但是一般来说,梁启超是最早使用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的思想家。他在1899年写的东籍月旦使用了“东方民族” 、 “拉丁民族” 、 “民族竞争变迁”等词汇。1901年,梁启

4、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又使用了“民族主义” 、 “民族帝国主义”等概念。但是无论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也好,还是梁启超的立宪思想也好,都还不能完全称之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直到建立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思想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基本共识并得到确立之后,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才最终形成。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是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与传统民族主义思想的杂糅,许多人对革命的意识还仅仅认为是反清复明,或者单纯的“排满”思想。但是逐渐地,新的民族主义思想代替了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开始形成,并且与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2、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五四前

5、后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期。首先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深了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被压迫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愈演愈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不但没有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瓜分,爱国人士纷纷寻求救国图强的道路,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其次,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人民看到苏维埃政府不仅对内力求以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来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且对外摒弃沙皇俄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殖民奴役,这个中国多年来探索民族独立争取国家自由的仁人志士以有利的鼓舞,也为中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

6、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与反帝反封建结合在一起,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得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认识上更进了一步。人们开始意识到,单纯的从制度上变革是没有用的,于是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这一时期各种文化运动、文化思潮和文化争论此起彼伏、连绵不绝,这不仅有利于民族主义的发展,并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营造了社会气氛,奠定了心理基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的民族主

7、义思想相结合,给中国带来了希望。1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471 页3、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高涨迈克尔弗里登曾指出:“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段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征服、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等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 ”2九一八事变后,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与此相联系,九一八事变后民族主义的思想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 “民族复兴”这一思想之所以在九一八事变后被明确提出并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其主要原因是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激

8、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契机。这正如张君劢等人在我们所要说的话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这个民族到了今天,其前途只有两条路,其一是真正的复兴,其一是真正的衰亡” 。日本的残暴侵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之中, 但“危机”也就意味着“转机” , “这个转机不是别的:就是中华民族或则从此陷入永劫不复的深渊,或则从此抬头而能渐渐卓然自立于世界各国之林” ;“所谓转机的关键就在以敌人的大炮把我们中华民族的老态轰去,使我们顿时恢复了少年时代的心情。这便是民族的返老还童” 。 3除此之外,民族主义思想还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革命结合

9、起来,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因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首要的工作是如何团结人心,激发民族意识,以抵抗日本侵略。而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文化,很自然地就成了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同时,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推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高涨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造成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4、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特征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是伴随着帝

10、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发展起来的,所以民族主义的特征首先就是反2 霍布斯鲍姆, 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4 页3 郑大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5):25 页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极为复杂,既存在国内的民族压迫,即满族贵族对包括汉族在内的国内各族人民的压迫,又存在东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近代民族主义从产生的那天起就同时面对这两个严峻的问题。尽管人们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侧重点有异,但在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民族平等、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上,意见则大同小异,所持民族立场有趋同倾向。

11、随着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带有种族色彩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批判,也使得民族主义走出了狭隘的历史樊篱。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与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在反帝问题上较为一致,只是彻底性有所不同;但在反封建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甚至出现了一种内在紧张。孙中山是推动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相结合的先进人物,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20 世纪初,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已经不再是空谷足音,得到更多国人的响应。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反帝与反封建并重,把民族主义与

12、民主主义结合起来。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就是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近代国人还把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以适应民族运动的斗争需要。因为国家与民族本来就密不可分,近代中国的危机既是民族危机,又是国家危机。国人所要拯救、重建的国家,首先是民族的国家,不能离开民族谈国家;然而民族又要靠国家来保卫,也不能离开国家谈民族。因此,在鸦片战争后,在备受列强欺侮的中国民众中始终回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两种激情,是为促成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结合的现实基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尽管能从世界视野来思考民族独立、文化复兴、国家建构问题,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本民族。早期梁启超引入了“民族”一词,并且宣传了德、意的民

13、族主义,然而在处理抵御西方的侵略和学习西方这两大关系的时候还是遇到了问题。但是随着民族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则实现了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有机结合。毛泽东早年就心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抱负,具有国际的视野和眼光。在他看来, “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 ”4能够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用国际的视野和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问题,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特征。4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 页参考文献:1、郑大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构建及其过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5)2、张顺昌.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7(3)3、陈金龙.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4)4、喻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困境与歧路J.天津社会科学,2007(5)5、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J.史学月刊,2006(6)6、史革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特征之我见J.史学月刊,200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