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一、 城市与区域开发理论 1、点轴开发理论 2、城乡一体化理论 二、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1、田园城市理论 2、卫星城理论 三、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大都市大城市带理论,一、 城市与区域开发理(一)点轴开发理论 (二)城乡一体化理论,城乡一体化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纽带,以乡村为基础,城乡互相依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它体现了新型的城乡持续发展观。城乡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关系。,(二)城乡一体化理论,在职能上,城市是乡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与服务中心,乡村则是城市的农副产品和蔬菜供
2、应地 在产业上,乡村往往是在城市主导产业影响下发展配套乡镇企业 在资源上,乡村拥有城市所短缺的山水田林风景资源以及水、土地、矿产与劳动力资源,城市则拥有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在市场上,乡村是市区的工业品市场,而市区是乡村农副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二、城市分散发展理论(一) 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 “田园城市”理论,他认为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霍华德对他理想的田园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其设想为: 限制城市规模,在外围建设永久绿带。 实行城市功能分区,力求工业、商业、行政等职能均衡发展。 按规划单元建设,每个花园城
3、市划分为6个区,每个区象一个市镇,人口约5000人。,(二)卫星城理论,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研与文教3类;按其与母城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 与母城相距较近的卫星城市,居住职能强,依附性强,距离较远的,工业职能强,独立性强,人口规模也大,有时甚至可达中等城市规模。,三、城市集中发展理论大都市大城市带理论,所谓大都市,也称为大城市地区,是指由主要大城市和郊区及附近的城镇所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发挥着主导经济、社会影响的作用。 联合国人类聚居
4、中心将400万人及以上的城市称为超级城市,将人口达800万人以上的城市称为巨大城市。,大都市大城市带理论,大城市带的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德曼于1957年提出的,指的是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是2500万人。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带有: 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大城市带(最为典型) 2.日本太平洋沿岸大城市带 3.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 4.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 5.美国五大湖大城市带 6.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形成),附加 城市开发理论,城市开发是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性活动,主要以城市物业(土地和房屋)、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建筑设施
5、)为对象,通过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空间,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发展是通过城市开发来实现的。,一、城市开发类型,1、新开发与再开发 :新开发是指将土地从非城市用途(如农业用途)转化为城市用途的开发过程;再开发是城市空间的物质性置换过程,往往伴随功能变更的过程,如“腾笼换业”。 2、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公共开发主要是政府的公益性开发,开发领域为公共空间(包括公共绿地、道路和其它公共设施的用地);商业性开发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开发,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和业主本身都可能成为开发者。 3、其它开发类型 :从城市开发过程的角度,可以将开发分为土地开发和建筑物业开发两种类型。,(二)城市开发模式,1、土地熟化模式 :政府利用垄断规划带来的信息优势,在规划发展区域首先按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价格征用土地,然后通过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开发,实现土地的增值 2、功能牵引模式 :功能牵引模式是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的开发模式,即城市政府利用行政垄断权的优势,通过规划将行政或其他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迁移,使新开发地区的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步形成,进一步加大“生熟”地价差,从而同时获得空间要素功能调整和所需资金保障。 3、规划诱导模式 :政府充分利用发布规划信息的诱导作用来经营城市 ,是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的概念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