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 第一篇:社会林业发展的思考 社会林业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的林业发展方式,它把农民放在了生产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在传统林业生产模式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指挥着农民对森林的种植和培育,这种自上而下式的林业生产模式有着很多弊端:农民缺乏主体性,只知道听从命令办事,而政府部门又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垄断了整个森林面积的种植,这样农民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依赖性:“要我造林”,而不是“我要造林”。缺乏积极性会导致农民生产没有动力,没有闯劲。在近几年人们逐渐发展出自我发展理念,是在这个提倡个性发展时代的要求,体现在林业发展模式上就是社会林业,以农民为主体,包括收益主体和参与
2、主体,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一起合作发展的林业,超越了传统林业中欧冠行政组织发号施令、以生产木材为主要内容、一般以林业部门为限的林业活动。传统林业只重视森林的经济效益,对森林的索取越大,造成森林的损害越多,这样不利于森林的发展和繁殖。在社会中,各个事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整体,生态学和社会学、经济学等等也是紧密相联系的,所以在林业的发展中也要注意各大事物之间的联系,林业在发展中要注意与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林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基
3、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经济,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林业,但是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资源与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衡量目标,社会林业虽然为我们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提供了保护环境的可能性,但是能否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是要看我们人类的能力与自律性。我国在发展社会林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 一、农民的自主意识不高,缺乏自我权力的保护 新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们的思想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权利。然而,这一项研究表明学历层次越高的人自主意识也会越高。
4、社会林业面对的主体是农民,也就意味着知识文化层次最低的人,他们的自主意识相对比较模糊,对维权意识、自主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很多农民缺少自主性,习惯了在传统林业模式下工作的他们,听从于政府的命令,现在在社会林业生产模式下就显得不知所措。 二、政府对林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与支持,但是资金来源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赞助,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林业的发展,其目的还是为了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得以造福人类,所以发展为了自己,发展为了多数人的理念应该深入人心。我国社会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明显缺乏国家资金的支持和赞助,缺乏技术人员的帮忙和研究。 三、
5、科技研究与林业生产结合不紧密 虽然社会林业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可观的成绩,但是林业与新科技新技术的结合不够紧密,新技术应该更多地应用到林业的发展中去,比如灌溉技术、转基因栽培技术等等创造更多的森林面积和植物种类。因为林业的生产和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有的地方没有设立林业科技机构,有的地方虽然设立了林业科技机构,但是科技工作者没有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于是就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科技成果不明显等问题突出。面对上述一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展开: (一)提高农民的自主意识。21世纪是新媒体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生活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新媒体终端比如手机、电脑等的影响
6、和感染,每个人都会接触网络,政府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给农民发送培训的知识文字和视频,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政府要加强对农民林业知识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开设林业技术课程,让他们了解林业技术的同时也要懂得自己才是生产林业的主人。 (二)政府加强对社会林业的支持。虽然社会林业与传统林业的区别在于政府是不是领头人,是不是凡事都听命于政府,但是政府还是林业发展中起到尤为重要作用的存在,社会林业的发展需要靠政府的支持,靠政府为其出台相关运行的政策法规,为它的科研发展提供经费等,以保证社会林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多设立林业科研机构,配送专业护林育林专家和农民一起为社会林业的发展做贡献,也为其提
7、供必要的物资帮助,出台一系列保护森林不受破坏和爱护森林的政策法规。 (三)科技研究要与林业发展相契合。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带动着林业的发展,依靠科技可以是森林面积扩大化加快、可以用更加简便的办法实现最高的效益,这就是新科技为人类带来的好处。所以需要林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对林业的发展提高重视,结合技术来发展社会林业。本文通过对社会林业在我国的发展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当然,森林由于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作用而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林业的发展也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我们的社会林业发展越来越好,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弓孟谦.我国社会林业的若干经济问题j
8、.当代经济研究.2021(04) 2屈术群,文建林,叶华琳.社会林业发展问题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21(03) 病虫害是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外界恶劣自然条件、种植管理不规范、农药过度使用等因素的威胁,病虫害问题非常严峻,对林业资源的质量与产量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进而会影响林业资源的应用价值。因此,积极开展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下就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予以了解,旨在为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突破口。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天然林被破坏,人工林面积扩大 在林业资源种植过程中,天然林受到严重破坏,乱砍乱伐现象非常严重,整个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自然
9、性与生态性元素缺失1。在天然林被破坏的同时,人工林的面积在不断拓宽,但是人工林通常以单一树种为种植对象,植被栽培结构过于单一,系统比较薄弱,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弱,进而导致病虫害问题愈发严峻。 2种植管理不合理 现阶段,部分种植户在发展林业经济时,一心想获取经济利益,为达到理想的经济额度,盲目的开展营林、造林工作,只关注林业产量,强化速产速丰,选择一些不科学的营林方式,最终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质量与产量。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有种植密度不科学、品种选择不规范,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等2。 3农药使用不够规范 从林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看,种植户认为使用化学性农药见效快,成本低,尤其是在防治
10、的初期,效果显著,使得一些种植户对化学农药过于依赖,长此以往,病虫害会形成抗药性,甚至这些农药的使用,会杀死一些有益生物,将害虫的天敌杀死,最终会大致病虫害更加泛滥,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够先进,使得一些农户不得不依赖化学农药,过渡依赖农药,最终适得其反。 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1加强对植物的检疫与预防监测 为避免林业发生病虫害问题,应加强对林业的检疫,是预防与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前提。一旦林区发生病虫害案例,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对疫病区进行封闭与阻隔,将其设定为检疫区域,强化对林业种苗、树木、运输等的管理,通过严格的检疫关卡,达到病虫害预防的效果。此外,应制定
11、实时监测与预防系统,对整个林区的病虫害威胁指数予以了解,根据周围环境、气候、土壤与林木状况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寻求有利时机进行治理。为此,当地政府应提供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在林业站设置营林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开设技术培训班,能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能根据植被生长所处的阶段与时期做好病虫害的风险评估,以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提高植被的生长质量与产量。 2强化对生物、物理技术的应用 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程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植被生长质量与产量的有效途径3。为凸显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实效性,应提倡选择先进、无公害的防治技术,在保护植被、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12、立足于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当前病虫害防治的主打形式。首先,生物防治。与传统的病虫害化学农药方式相比,生物防治在防治效果、环保更具稳定性与安全性,不存在化学残留,保护环境,属于最受欢迎的一种绿色防治方式。生物防治的应用,可借助微生物来开展防治,如细菌、病毒、抗生菌等;也可从生物学角度着手,以食物链为切入点,借助害虫的天敌来开展防治,若天敌数量少,可通过引进的方式来增加数量,以便更好的开展防治工作,合理控制害虫的数量与密度,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防治中,还可借助益鸟来进行防治,大量引进益鸟,要为益鸟提供食物、鸟巢,借助益鸟来捕捉害虫。其次,在物理防治上,种植户应及时对害虫的生长与产卵习
13、性予以把握,将卵块进行及时采集,或将被害虫或病菌侵袭的树枝剪断,以切断传染源。此外,还可以在树干上涂刷油漆或胶环,也可在树干上敷上薄膜,以阻隔病虫害的侵袭。也可采取诱虫灯捕杀的方式,借助害虫的趋光性来开展病虫害防治,如利用黑光灯能诱杀金龟甲。在设置诱虫灯时,应选择在开阔、宽敞的位置,保证每8hm2要设置3盏灯,了解害虫出现的时间开展诱杀操作。与此同时,也可在害虫所食用的食物中加入毒剂,制作成诱饵,例如,在对蛾类进行捕杀时,应加入糖醋液来当作诱饵。 3完善营林技术的操作体系 为了提高植被的生长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应根据病虫害的依赖特性,在植被品种选择时应具备抗虫性、抗病性,并开展抗病虫害
14、培育,可大大提升植被的抵抗力,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式。通常情况下,在苗圃中会存在大量的害虫,苗圃是地下害虫的主要栖息地,为减少地下害虫的数量,应对苗圃的间作方式与耕作技术予以优化,积极改善土壤环境,以实现对害虫的全面控制。在苗圃中地下害虫中,以地老虎为主,此时,应积极开展除草工作,灌入大量的水,这样会让害虫不得不下移,以实现对植被根系的保护。此外,还应对育苗方式进行调整,选择施肥、播种等方式,运行此方式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育苗时,必须对土地进行仔细的整理,禁止使用腐烂的化肥4,在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选择苗木时也必须谨慎行之,禁止使用存在病虫害倾向的苗木。在林木培育的过程中,应采用
15、抚育间伐的方式,对长势弱小、枯木等进行及时的清理,能及时阻断传染源,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与产量,利于林业经济的有效发展。还可选择封山育林的方式。封山育林技术的实施,前期要选择抗虫、抗病能力强的树种,可以种植混交林,能及时对生物群落予以完善,使得天敌的数量不断增加,隔断外界的影响,不利于感染病虫害。另外,运用封山育林的方式,还能适度减少人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实现对林区的保护。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导致病虫害频发的原因有农药的不规范使用、自然条件的威胁以及种植管理不到位等,对林业资源的质量与产量都构成威胁,影响林业经济效益。针对林业病虫害问题,当地政府给予了高度的关
16、注,并积极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采用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构建病虫害实时监测系统,以提高防治效率。 参考文献: 1米晓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21,20:130-131+143. 2王金红,刘菲.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21,02:91-92. 3刘海波.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1,08:275. 4阿吉古丽•吐合塔洪.浅议林业病虫害的各项防控及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21,11:71-72. 林业的发展中,其可持续发展性和生态环境是
17、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林业的无公害防治就是指不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下,科学预防和治理病虫害,提高林业环境的自我保护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林业开发过程中生态环保意识不强 由于林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林业经济产业的需要,不合理的过度开发森林资源,破坏森林生物的原始结构,改变了病虫害天敌的生活环境,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一旦紊乱病虫害必然就会发生。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失衡,我国加大了人工造林的脚步,但是,在林业部门的管理中,过于注重林业经济的影响,林木种植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就会降低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生态系统结构的缺失
18、,没有了对病虫害的制衡,给病虫害的发生造成重大隐患。在营林方式上以经济作物的发展为主,例如为了增加经济利益,增加种植密度,影响树木和植被的光照效果和气流流通状态,就会产生病态的环境,为病虫害的大量繁殖产生有利环境,对林木造成破坏。 (二)基础设施和机构的不健全 在实际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由于检测手段和防治方法的落后,导致病虫害的治理工作非常被动,预防能力弱,治理手段落后。病虫害一旦发生,传统治理方法就是喷洒化学农药,在短期内达到了明显的治理效果,简单快捷成本低,对林业经营者深受喜爱。但是从长久来看,农药的喷洒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伤害了大量的别的生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也对病虫害的长期治理
19、带来了危害。例如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会对林区进行频繁的高强度农药的喷洒,对病虫害产生致命的打击,随着化学农药喷洒的次数增加,病虫害就会产生抗药性,新一波病虫害到来的时候产生更大的破坏,而需要更强性能的农药,反复治理层出不穷,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农药的效能越来越低,病虫害越来越难以控制,残留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最终会让林区遭受毁灭性的损毁。 二、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的策略 无公害防治主要是为了达到森林自治的效果。以健康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平衡,建立健康的林业可持续管理系统,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环境。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做基本方针,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林业经济。
20、(一)提高病虫害防治思想意识 病虫害的危害极大,对此我们要有强烈的防治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了解病虫害的产生的影响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和方法。由于各地区林业环境的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的选取种植的林木,优化林木配置结构,品种多样化,科学种植管理改善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降低虫源的同时对病树枝叶及时清理防止蔓延。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宣传力度,关注并重视营林管理工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辅助其健康发展,加强管理条例和处罚规定,避免人为的破坏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二)加大对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 加强监测手段和预防工作,为了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及时发现病虫害并进行
21、分析采取有效治理,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增加科技的研究投入,提高防治技术水平是有效的措施之一。例如目前的利用阳光、温度和辐射等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不污染环境,无公害防治来保障健康的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科学防治技术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林业,禁止不符合规定的化学农药的使用,研究新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并全面进行技术推广。尤其是新型的监测技术的利用,改变治理的被动状态,积极主动的对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措施,抑制病虫害的产生和扩大,综合运用防治技术,确保防治效果。 (三)利用虫害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生态系统本身环环相扣的,存在即合理,病虫害的产生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就是说大自然中天然的就有克制病
22、虫害的生物。引进和培养虫害的天敌,利用虫害的天敌进行治理,能够长期有效的抑制虫害的繁殖,省时省力还对林区的自治能力进行了保护,既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加强了生态系统环境的健康发展。对林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结语 总之,对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强无公害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要对病虫害有充分的认识,在不扰乱生态系统和不污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自然环境的自我治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加强科学的治理策略,重视并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农林科技,2021(12). 2
23、毛义成林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科教导刊,2021(12). 所谓林业虫害防治是指按照林业虫害的相关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借助适宜的手段与技术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不会对林业建设造成不利影响1。加强林业虫害防治工作,对防止林业病虫害发生,增强森林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林业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导致我国林业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人工林规模迅速扩大,而缺乏完整的生物链系统,林木种类比较单一,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低。二是病虫害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与传播能力,即使大部分个体被消灭,余下个体仍能迅速繁殖传播。三是植物检疫环节把关不严,一些害虫随
24、苗木调运扩散,缺乏天敌制约极易给林业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四是林业部门防治力度不够。 二、加强林业虫害防控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病虫害防控工作机制 林业病虫害防控属于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因此,必须构建系统而科学的工作机制。首先,林业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要主动联系相关林产品生产企业共同参与虫害防控工作。其次,林业部门要建立专门的防控小组,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将责任落实到人头,让防治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再次,根据当地林业资源现状,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检疫工作,以减少林业虫害发生几率。最后,抓好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林业部门要打造健全的监测网络,加强对
25、林业虫害、病害的动态监控,收集并分析相关信息,科学预测预报病虫害,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二)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力度 在病虫害高发期内相关林业部门要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尽量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尽量在最佳的时段开展防控工作,以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对林业资源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应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严把植物检验检疫关,杜绝外来有害生物入境。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创新宣传手段,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与虫害防治意识,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三)虫害防控综合措施 1林业基础技术防治措施 首先要把好苗圃育种关,在选择苗圃地时要先调
26、查地下害虫,并做好土壤消毒,清除杂草等工作。苗圃附近可栽植引诱植物,在虫害高峰期集中进行药剂防治。待苗木出圃时严格按规定验收,选育引种抗虫能力强的树种。其次,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合理选择树种,并科学设置林木配置方式与比例,尽量营造混交林。同时,做好林木管理工作,监测虫情,及时清理风倒木、风折木,以减少虫害栖息场所。最后要合理砍伐,严格根据国家标准开展砍伐工作,不准破坏原有森林的生态平衡,并保留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优育树种,同时,进行良种繁殖2。 2物理防治措施 这是利用声、光、电、热等机械物理技术来对林业虫害进行防治,有效控制虫害数量。比如,在种子培育过程中,可采用热水浸泡、辐射杀菌等方式来消灭
27、种子内的相关病菌,保证树种健康成长。还可利用气味、饵食、灯光等手段来诱捕害虫,或者根据害虫的活动规律制作出简易的捕捉装置进行人工捕杀。物理防治法具有简单方便、绿色安全、无污染等优点。尽管这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但与直接使用药剂防治相比,极大减少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3生物防治法 目前,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几种。比如,鸭子可啄食水稻害虫,喜鹊可防治松毛虫,蝙蝠能消灭很多夜间活动的害虫,啄木鸟能消灭大量的林区害虫。另外,生物防治还可借助生物体内的相关活性物质(激素或其它对昆虫有害的生物提取物)造成昆虫不育,从而达到治虫的目的3。生物防治法的优点在于经济、安全、无污染,并
28、且能实现对害虫的长期控制,因此,非常适合长期应用。 4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主要是指利用农药等化学药剂来预防、消灭虫害的方法。必须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不能对林区树木造成不良影响。对小范围贵重林木进行虫害防治时主要采用手工涂抹、包扎、撒布等化学防治方法。而对于大片林木进行虫害防治时应选择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或者超低剂量喷雾喷洒防治,这具有操作简便、用药少、效率高、污染小等优点。 三、结语 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林业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必需物质条件之一。加强林业害虫防控管理,健全林业虫害防控机制,不断提高虫害防治水平与监管力度,才能切实提高林业虫害的防控水平,确保我国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9、参考文献: 1王建海.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1,18(10):143-144. 2贺昌武,李冬荣.林业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21,36(28):159-160. 3冯玉凤.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家科技,2021,25(9):159-159. 人类文明进程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类文明的兴衰。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玛雅文明的消亡1。我国生态与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蔓延、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水旱灾害频发,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锐
30、减,“三废”及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很严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1森林培育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1.1概念内涵 森林培育,狭义上是指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种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广义上的森林培育指的是包括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生长发育、结构及其调控、森林抚育和改造、森林主伐与更新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大会上正式提出的,这一理念已深入到各个方面3。“生态文明”的科学
31、概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文明。 1.2森林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齐全,气候的地域地带分异极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形成了我国森林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全面改革开放之后,林业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成果。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林业所蕴含的巨大潜能还没有充分挖掘,林业还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提升的重要路径,未来林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1.3森林培育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在整个森林培育的过程中,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最为关键的内容,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缺乏持续经营的森林是不会拥有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林业的。
32、可持续经营森林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在确保生态优良的状况下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从而实现科学化的经营,实现森林的长远发展。 1.4森林培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森林是自然界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完善的碳贮库、基因库、资源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及保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七大中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新的要求,对林业建设要求也更高,充分说明林业地位的重要性。森林资源培育是林业所不可或缺的基础,缺乏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就得不到有效发展,森林的各种功能和效益都难以实现,整个物质文明将难以为继,有
33、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目标将成为泡影,全人类的文明都会受到巨大影响。根据我国出台的十二五计划,在2021年我国森林的总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实现21.66%的目标。为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植树造林工作1。 2森林培育在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1森林培育与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其对整个森林、湿地及荒漠化生态系统都起到修复与保护的作用。 2.2森林培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森林培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包括很多方面,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防灾减灾,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34、,保护物种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此外,森林在净化空气,提供氧气,满足人类对薪材、木材及非木质产品的需求,提高农民收入及振兴山区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因此森林培育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为建设生态文明服务。只有大规模造林,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强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从而保持林地资源的平衡,才能够为生态文明创造物质条件1。 3森林培育的应对策略 3.1快速发展林业经济,依靠科技促进林业发展 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低,地形比较复杂,给造林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检测;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两种培育水平,抓好两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
35、;研究高新技术对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等加以改造5,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2强化森林经营,形成发达的林业产业链 目前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比较单一,林业发展方向单一化,因而产业链比较简单,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我们要丰富林业内涵,拓宽单一的产业链。另外,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森林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各种效益难以实现,因此要全面促进绿色化的税收制度的推行,积极推动森林资源的有偿转让,加深产权制度变革,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6。 4.讨论与结论 综上所述,造林质量关乎生态建设的成败,选择合适的树苗对造林工作的最终成效有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第二版)m.北京:
36、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4093. 2唐海波.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广东科技,2021,247:3638. 3刘成国.浅析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营管理,2021:153154. 4岳燕杰,刘尔平.森林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1:33(2)1012. 5刘会伟,丁美巍.论如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林业科技,2021:3233. 6闻德胜.浅析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j.大观周刊,2021,(29):156. 林业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不仅能够为我国提供大
37、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等,所以要进行林业资源保护,使林业资源健康发展,营造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森防理论角度来看,森林火灾和林业病虫害是影响林业资源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 1.林业资源的森林防火的措施 1.1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 好的宣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森林防火入脑入耳,深入人心。保护林业资源不仅仅是林业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各个部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配合。在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如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渠道。在林区设置相应的宣传栏、警示牌与标语等,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要与媒体进行及时
38、的协调和沟通,并结合国内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实际案例,如大兴安岭火灾等进行介绍,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真实可信、加大森林防火宣传的力度,使森林防火得到更好的落实。做到家喻户晓,从而提升广大林农的减灾、抗灾意识,使林区群众真正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防火工作对于自己及家人安全的重要性。 1.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和生态成果的大事,森林火灾严重的威胁着生态资源的安全,常常是以突发性强、毁坏性重、难以控制的特点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损失,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有着深远影响。抓落实,见成效,关键是加强领导。因此作为林业部门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
39、森林防火形势的严峻性,对森林火灾保持高度的警惕,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一旦防火期到来,落实好“七长”负责制。明确目标和责任,从县长、乡长、村长、组长、场长、校长、户长各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都是责任到人,在森林防火工作开展上,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防火措施有法子,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亲自督守值班,亲临现场指挥,严格的落实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凡出现防火责任不落实、发现火灾隐患不作为、发生火情隐瞒不报、扑火组织不得力并造成严重后果及恶劣影响的进行该否决的否决,该解聘的解聘,该追究责任的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的处理。我们应该做到切实增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感,防止出现任何松懈、麻痹和侥幸心理,
40、时刻要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1.3加强火源控制,从源头上杜绝森林火灾 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森林中存在的火灾隐患,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就要先了解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具备条件,即火环境、火源、可燃物这三个条件,那么根据森林火灾发生的机理看,没有火源和可燃物就不可能存在森林火灾,这三个条件中只有火环境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只要管理好人和可燃物,就可堵住森林火灾的源头。所以抓好森林的火灾源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林业领导者加强火源管理,划定用火区,严禁随意用火。并进一步规范并完善防火工作人员的值班制度,不可以出现无故离开岗位的现象。加强宣传教育和防控力度,进一步提高林区群众防火意识。开展巡山清山活
41、动,清除林区闲杂人员,消除火灾隐患。要求森林防火工作人员在发现火灾隐患时,做到及时上报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控制森林火灾局面。 2.林业资源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是林业资源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但是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威胁很大,还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森林病虫害的是由于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林木或者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把树叶食光,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甚至蛀空树木枝干,使树干枯死,害虫的病菌可使树叶上布满病斑,使枝干溃疡腐烂,以致林木死亡。所以病虫害防治是林业资源保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力
42、度做到全面落实,加强预防和除治,控制其发展与蔓延。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出森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2.1保护各种害虫的天敌,开展生物防治。开展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某些生物本身或者生物的代谢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及产生危害。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也很显著。应用生物防治有以下几大优点第一,对人和植物安全,无残留毒性,不会污染环境;一旦病虫害的天敌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第二,害虫不会产生抗性;第三,天敌资源丰富,可以保护和招引自然界原有的天敌昆虫,并提高其繁殖与生活力,也可就地取材并加以利用。 2.2
43、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执法力度。森林植物检疫能够及时发现植物的病虫害状况,及时清除植物中可能携带的危险性害虫,对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有着显著的作用。为了防止病虫害对林业资源造成的损失,林业部门务必充分发挥内部各单位的职能优势,加强检疫执法力度,注重植物检疫工作,提升自身的检疫技术水平,保证所种植的林木是健康无害的,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蔓延扩展。 3.结束语 森林资源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和保持生态平衡等的功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总之,林业部门要做好林业资源的森林防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进经济社会可
44、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开忠.增加防火意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j.中国林业 2雷加富.森林防火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21,(16)(增刊):39-40. 3克敏,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工作设想j.云南林业,1981年02期 1.生态旅游内涵概述 生态旅游这一理念源于自然旅游及绿色旅游,在旅游业不断发展及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生态旅游理念也逐渐容纳并取代了绿色旅游及自然旅游,成为了当前最热门的旅游主题。生态旅游理念中蕴含了可持续发展观精神,这与当前社会发展背景是相契合的,这也使得生态旅游受到了社会各界重视。从特征上来看,生态旅游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45、,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或文化生态系统,能够让参与者获取与众不同的经历1。同时,生态旅游强调了旅游规模的小型化,保证参与者在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之内,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观光质量,还可避免旅游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并且,生态旅游强调了一种责任感,要求参与人员有责任保护旅游资源,共同推进旅游项目可持续发展,在游客参与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可从中体会到生态旅游的精神,以增强其环保意识。 2.目前制约林业生态旅游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我国林业生态旅游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部分环节上表现了一定问题,其发展受到了部分因素限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1)基础建设滞后。部分地区林业生态旅
46、游才刚刚兴起,基础设备建设还不够到位,无论是景区道路、用电用水设施,还是服务中心等都存在一定滞后,交通设施也缺乏整体性,未能形成系统性的交通网络。基础建设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游客的体验,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时,无法满足游需求。由于基础设备不到位,给林业景区资源保护工作开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阻碍,影响了景区整体发展。(2)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部分林业生态旅游景区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未能将林业资源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等特色元素结合起来,导致旅游项目过于“平庸”,缺乏吸引力,未形成特色。另外,未形成规模化的旅行社群,甚至部分旅行社素质较为低下,服务态度较差,无法将林业生态景区的内涵向游客传递,严重制约了景区
47、的影响力。(3)林业生态资源发掘不够充分。林业生态资源是林业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但很多地区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未能将林业生态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大部分旅游活动仅为观光浏览,特色活动相对偏少,导致消费项目单一,同质化严重,影响了游客的综合感受。(4)未形成生态旅游品牌。一方面,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投入资金限制,导致旅游景点建设受到制约,未构建出具有真正价值的旅游项目。另一方面,林业生态旅游景区与其他行业合作力度不够,未形成多元化产业链,造成重复建设频繁,产生了资源浪费;也未能有效将区域品牌推广出去,造成生态旅游发展滞后。 3.促进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举措 3.1提升服务质量 服务是林业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只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促进林业生态旅游整体品质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3。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将服务业与当地林业生态资源充分结合。部分地区可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势,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