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探索更小的微粒,新课引入,一尺之棰,日取一半,万世不竭。,意思:一尺长的木棍,一天砍去一半,万世也砍不完。,说明:物质可以不断地往下分。,一句古语给我们的启示:,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在空间按一定结构结合构成了分子,原子的“枣糕”模型,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 汤姆生认为:原子就像蛋糕一样,而电子就是镶嵌在蛋糕里的枣子,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蛋糕上。,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领导的研究组利用一束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粒子轰击很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有的甚
2、至偏转超过了90,甚至达到了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分析后,认为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区域,才有可能出现粒子的大角度散射。,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针尖般大小.,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阅读书本P31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和摩擦起电,为什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为什么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丝绸差,所以
3、玻璃棒的原子的电子发生了转移,因此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好,所以橡胶棒得到了电子,因此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二、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卢瑟福用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质子是带正电的粒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中子不带电,和质子一样。,1961年,盖尔曼提出夸克猜想,认为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粒子,大小,结构,分子,10-1010-5m,原子,10-10m,原子核,核子,10-1510-14m,10-15m,电子10-18
4、m,夸克,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总结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带电,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带正电,原子,原子,电子数=质子数,7.4 宇宙探秘,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这种学说符合当时神权统治的思想,持续了1400多年。,从地心说到日心说,16世纪初期,以波兰科学家哥白尼为代表的许多科学家,对地心说提出了质疑,哥白尼的传世之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创立了“日心说”。,此后,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星空世界,量天尺光年,1光年=1l.y.=9.461015m,算一算 一光年表示的
5、长度是多少米,1 日地距=149597870700m1.4961011m,宇宙的起源,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的的一次大爆炸,而且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和演化。,模拟宇宙膨胀,宇宙起源,多普勒效应:当一列火车迎面驶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会明显升高(频率升高);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明显降低(频率降低).,频率,低,谱线红移现象,星系在离我们远去,研究方法:类比法,课堂练习,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A,2、有四种物质:细胞,电子,原
6、子,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 B C D ,B,3、电子、中子和质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 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B 电子带负电,中子带正电,质子不带电C 电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负电D 电子带负电,中子和质子均带正电,A,课堂练习,课堂练习,4、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确信,原子是可分的 B 分子是由原子和电子组成C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D 通常情况下,原子内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荷数是不相等5、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A相互排斥 B相互吸引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A,A,6有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然后用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甲、乙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则()A甲金属箔张角增大,质子从乙转移到甲B甲金属箔张角减小,电子从乙转移到甲C甲金属箔张角不变化,无电子转移D无法判断,B,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