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特征分析.doc

上传人:陈十三 文档编号:13010026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特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特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特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特征分析 摘要:研究不同城市规模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情况,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特征和务工经历与职业流动稳定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平均1a换一次工作;小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稳定性低于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男性、年龄较大、已婚、进城务工年限较长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稳定。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城市规模;稳定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21)12-0077-04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来寻找务工机会,因而出现了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为城

2、市带来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据2021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民工总量为2.69亿人,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为1.00亿人,占60.57%。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人生观、价值观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在城市就业偏向于长期性。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第 二、三产业的主力和支柱,因此,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职业流动特征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职业流动的稳定性,对于城市第 二、三产业的稳步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数据来源及概念界定 1.1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

3、源于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2021年78月的调研结果。在辽宁省按照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从高到低选取了大、中、小三类城市规模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同时在各个行业进行分层抽样。其中:沈阳市为辽宁省省会城市(大城市);鞍山市、锦州市属于地级市(中等城市);北镇市、台安县属于县级市(小城市)。最终获取有效问卷651份。 1.2概念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指1980年以后出生,户籍在农村,出生在农村,未受过高等教育,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就业3个月以上的农民工。 职业流动。指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就业后,再次更换用人单位、职业、工种或就业城市的流动行为。在同一个用人单位中职位、收入的变化不算

4、作发生职业流动。其中换工作的次数是职业流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及职业流动稳定性。 2样本描述性分析 2.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 职业流动频次指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时变换工作的次数。若未更换过工作,职业流动频次计为0;若从事过两份工作,即为换过1次工作,职业流动频次计为1;以此类推。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33.18%的人没有换过工作,有93.10%的人换工作不超过3次。在大城市中,未进行过职业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高于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同时在大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达到56次的占比高于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可见,大城市新生

5、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个体间差异较大。 从职业流动频次可以初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换工作的情况,但在城市务工时间较长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必然较多。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稳定性,本文继续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务工时间。农民工务工特征与城镇职工不同,他们过年回农村老家后,来年再回到城市务工有些人就会更换工作地点及工作单位,因此,如果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做到1a以上,认为这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比较稳定;相对的,平均每份工作做不到1a就会跳槽,认为这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不稳定。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70.05%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比较稳定; 29.95

6、%的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做不到1a,即职业流动不稳定。在小城市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稳定性低于中等城市和大城市。 2.2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交叉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会根据其个人条件来决定是否频繁更换工作。本文选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来分析个人特征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稳定性的联系。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男性新生代农民工中有71.40%的人职业流动较稳定,而女性新生代农民工中有66.15%的人职业流动较稳定,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农民工更多的要兼顾家庭,在工作上的精力比较少,因此职业流动稳定性低于男性。年龄大于2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较稳定的占比要高于小于等于2

7、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农民工开始倾向于找稳定长期的工作。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职业流动比较稳定的占比为83.70%,高于未婚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年限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联系,但读过中专或技校的新生代农民工有90.91%的职业流动都比较稳定,这可能是因为中专或技校已经为他们的就业确定了基本方向,因此其职业稳定性较高。 由于在城市务工经历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稳定性也有很大差异。本文主要选取进城务工年限来研究就业经验与职业流动稳定性的联系,选取进城务工前技能熟练程度、是否接受技能培训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与职业流动稳定性的联系。结果如表4所示。

8、由表4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年限越长,就业越稳定,进城务工大于9a的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都做了1a以上。进城务工前的技能水平是新生代农民工务工经历的起点,在进城务工前没有学习过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职业流动稳定的占比为70.13%,略高于学过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同时,在务工期间未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职业流动稳定的占比为70.82%,略高于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两个数据都显示出有技术的新生代农民工换工作的频率要高于无技术的新生代农民工,这可能是因为当新生代农民工掌握某种技能后,其人力资本中专用型人力资本得到了积累,使其找工作具备了一个优势,因此相对其他人来说比较容

9、易找到工作,这样他们会选择多次更换工作,以求最终找到工资、保障、工作环境等相对高质量的工作,因而降低了就业稳定性。 3结论与讨论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特征,进而研究了个人特征、务工经历与职业流动稳定性的联系。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及在城市务工经历的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寻找长期稳定的工作。掌握技术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找工作上具备优势,但他们却倾向于频繁跳槽,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就业的选择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在注重工资收入的同时也重视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这就使他们找工作有了更多的条件和要求,因此他们多次更换工作以找到最满意的工作

10、;二是很多企业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但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稳定性未升高的情况可以看出,技能培训并没能有效地留住他们在本单位长期就业,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提供的技能培训正规性较差、质量较低、应用范围较小。 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稳定性,首先,政府和企业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拉进他们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的差距,以增强他们在城市务工的归属感,使他们更愿意在城市长期、稳定地就业;其次,用人单位要重视技能培训的作用,重视培训质量,这样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本单位、本岗位有长期就业的意愿。 参考文献 1康绍霞.对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j.社会学研究,2021(11)

11、:89-90. 2杨慧玲,范叶超.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选择与职业流动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j.南方论刊,2021(1):49-50. 3吕晓兰.工作转换、流动与农民工收入增长j.农业经济问题,2021(12):40-49. 4李强.中国大陆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j.社会学研究,1999(3):93-101. 5朱明芬.农民工职业转移特征与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21(6):9-20. 6李长安.农民工职业流动歧视及对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21(6):27-32. 第二篇:新生代农民工新特征新生代农民工新特征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2021年03月05日10:49 来源:

12、瞭望新闻周刊作者:陈兰 文/陈兰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 就业目标明确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直接从学校步入社会就业,他们外出就业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城市人或发家致富,实现体面就业、体面生活。 择业趋于多元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采取灵活方式就业,就业区域、就业行业和就业途径趋于多元化,找工作主要依靠市场。随着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农民工就业的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和餐饮服务业,从事零售业、保险业、物流业等的人数日益增多,行业选择趋向多样化。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崛起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比重逐步上升。 城市融入快捷化。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同龄人具有相似的经济价值观,习惯城市工作节奏、

13、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城市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已不仅仅是打工赚钱、“来了又走”的地方,他们对城市文化、生活方式有着较多的认知和高度的认同。同时,他们的工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投资,储蓄较少,甚至有了“月光”和提前透支的现象。 价值观念理性化。新生代农民工对事物的看法普遍基于对社会环境和个人条件的现实认知而非感性的判断。据调查,60%的人认为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能够“实现幸福”,81%的人愿意通过从事待遇不等的工作、尝试不同职业、去不同城市发展等方式来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他们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90%的人以捐款、献血等方式主动为社会作过贡献,其中近八成的人没有考虑过社会会给他们相应的回报;74%

14、的人主动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出过建议;99%的人愿意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80%的人表示特别期望自己的工作、学习、行为等得到他人的认同。他们更热衷于读书看报、上网、购物、交友和运动。自费培训(如电脑)、购买书籍,成为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这说明他们已意识到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需要。 身份地位边缘化。受现有二元体制的制约,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依然面临社保、子女教育、住房等显性障碍,以及就业歧视、婚姻、交友等隐性障碍。这使他们与其他群体的交流和融合存在诸多困难。随着户籍概念和城乡界线的模糊,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交往到异性朋友,但社交圈子仍比较单一。

15、他们无法在短时期融入城市社交圈,对乡情、亲情和友情的依赖特别大,绝大部分重视传统“乡族”关系并经常参加聚会活动,社会交往范围局限于狭小的同质性的农民工群体之内,与市民之间缺少互动与对话。这需要社会的转变。 第三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分析论文摘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总体偏低,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必须从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训资助政策等方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外出农民工总

16、量的60%以上1,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文化素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相比城镇新增劳动力而言,其文化素质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依然偏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只能在收人水平较低的非正规部门就业,而就业的不稳定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步履艰难。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他们的冷暖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于新生

17、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 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从政府方面来看,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同时,政府理应努力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教育资源分配明显偏向城市,尽管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教育长期发展滞后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7.11元,全国农村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

18、水平1163.56元,全国农村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74元,全国农村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5.5元2;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直接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教学环境与条件无法满足农村教育的实际需要,导致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进而限制了农民工进城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职业教育往往被忽视。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低6973.89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

19、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低4057.14元2。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滞后,总体规模较小,与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不适应3;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整体偏低,其较差就业的稳定性,较低的收入水平严重影响了他们转移性就业。从企业方面来看,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用工企业理应加强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然而实际情况是,用工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积极性不高。企业由于受资金、人员、机构、生产状况等影响,开展农民工培训多为岗前安全及规范教育,多数中小型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甚至不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仅有的少量教育培训也只是围绕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职业技

20、能展开,对农民工缺少企业精神、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教育,未能从企业和农民工的长远发展来看待职业教育培训问题。从社会培训机构方面来看,社会培训机构的快速成长也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进入社会培训机构的比例依然较低,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社会培训机构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较高的职业技能培训费用将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拒之门外。 (二)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旺 职业教育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较高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意味着较高的收益。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无疑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梦想

21、的主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异常强烈,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当多的实用技能培训收费较高,对于大多数进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经济门槛;另一方面,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难以找到合适的培训时间;另外,许多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职业技能培训缺少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培训地点离农民工较远,进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有效需求不足。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水平的途径 (一)夯实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 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未来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

22、,它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因此,从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布局出发,必须夯实农村基础教育。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格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村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水平,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与农村义务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输出地政府在引导性培训上的作用,强化输入地政府在办学条件、用

23、工需求、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满足输入地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的同时,也为输入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储备了大量人才;而伴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其转移性就业能力增强,越有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制定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政策激励措施,如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或奖励等多种政策激励措施,吸纳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之中;同时要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另外,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实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培训、就业

24、一体化信息服务。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本培养意识,强化岗位培训责任,使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企业要与培训机构密切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企业定岗培训;大中型企业还要联合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农民工实训基地,促使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培训机构的有效对接,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素质,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同时也要尊重农民工自身的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

25、效性,努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培训资助政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职业教育培训资助既是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网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引导全国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农民工增加培训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不仅有利于帮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减轻个人培训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且增强了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资助政策,建立农民工培训直接补贴的配套政策体系,实行社会统一的国家资助扶

26、持政策,为有培训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办理和发放农民工培训卡,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公平合理3,真正把国家提供的优惠和帮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21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21-05-12)2021-10-30. 2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2021-10-13)2021-11-02 3韩俊,汪志洪,崔传义,等.农民工培训实态及其“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建议j.改革,2021(9):74-85. 4银平均.论人力资本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福利j.社会工作(学术版),2021(9)

27、:10-17. 5周小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及其提升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21(7):201-205. 6林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力资本困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15-217. 7许小青,柳建华.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j.求实,2021(2):93-95. 8唐惠敏.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困境及重塑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1-6. 9陶树果.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青年学报,2021(2):26-28. 10梁燕.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

28、21(4):74-79. 11韩长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是个重大问题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21(6):6-8. 12范维.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4):125-127. 13宗成峰,李茜.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以北京市建筑业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64-169. 第四篇: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阶段农民工的主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目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存在着制度、培训内容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通过对问

29、题成因的分析,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发挥企业的作用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障碍因素对策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到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21年的两会仍然将此作为讨论的重点,突出中央对这一群体的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16岁-30岁的占61.6%,总数约为1亿人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生产建设

30、中,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因此,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制度保障方面的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问题,并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如“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等。但是从我国颁布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文件来看,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配套保障措施,特别是没有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教育培训政策。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年龄、心理、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与传统农

31、民工存在重大差异,若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势必会削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方面的因素。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方面的障碍因素主要有: 培训机构重叠。农民工培训机构隶属于不同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营,缺乏统一领导,致使各部门办学规模小,专业设置重复,形成“九龙治水,天下大旱”的局面。 培训内容单 一、缺乏时代性。以往的农民工教育培训等同于单一性的技能培训。但是鉴于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时期,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小,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从学校毕业,职业道路处于起点阶段;新生代农民工进

32、行的是“社会流动”,目的是成为“新市民”;由于成长的环境较优越,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灵脆弱。针对以上的特点,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婚恋期、思想彷徨期和情感高依赖期,渴望在外出就业时收获爱情、交流思想、倾诉困扰。因此,针对他们的培训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技能培训,同时需要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城市文化教育等。 培训缺乏层次性。农民工是一个拥有不同年龄段的群体,群体内部受教育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现在,教育培训以低层次的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忽略了培训对象己经发生的变化和特点,忽视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求,导致其参加教育的积极性减弱。 培训手段落后。传统的培训手段忽略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的特点,主要采取“

33、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缺乏实践性教学,社会培训机构及高职院校开展的培训很少与用工企业相联系,缺少实践基地,从而大大降低了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资金不足、时间有限、居住地偏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不高,除去日常的消费支出以外,能用于教育培训的非常有限。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从事苦、累、脏、险的工作,加班时间长,而且不稳定。务工单位大多在城乡结合部,距离城市中心比较远,参加教育培训很不方便,这些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参加教育培训,影响参加教育培训

34、的积极性。 新生代农民工存在自卑心理。由于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城乡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生活形态,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不敢主动融入城市;虽与全国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草根精英”,但与城市同龄人相比优势消失了,他们只能从事不稳定、经济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们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与城市人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身份差别导致的不平等很容易使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在城市中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随之受挫,成为影响其参加教育培训的因素。 信息传播方面的因素。在农村地区,培训信息传播的途径单 一、方式落后,同时政府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力

35、度不够,不能及时公布政府对农民工的培训政策和具体的培训安排,培训机构的资质、信誉和收费情况,导致很多人不知道政府组织实施的农民工培训工程,农民失去了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参与培训的机会。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农民急需掌握一定技术技能,提升人力资本,却“求学无门”;另一方面,培训机构招不到学员,导致教学资源闲置。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的对策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性、城镇化的过程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使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问题变得十分复杂。问题的解决既需要着力完善制度,提高已有政策、措施的效力和效率;又需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出发,加大教育培训的

36、投入、内容的改革。 转变思想观念,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深刻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工进行教育,使其认清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需求越来越高的现实,从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把渴望变为现实。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首先要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乡壁垒,建立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其次要国

37、家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填补农村教育落后于城市的空缺,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平衡;再次要完善教育资金的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第四要逐步形成免费教育培训政策,破除地域限制;第五要推行行业准入制度,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接受教育培训意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教育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农村宣传栏、有线广播、发放宣传单、设立劳动就业咨询热线电话等形式,及时向群众传达培训信息。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质量。首先,要构建全方位、动态性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

38、。创新培训需求分析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培训之前针对农民工需求(动机)的问卷调查,尤其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认知能力、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定期到新生代农民工聚集的企业和社区调研,以掌握前瞻性的培训需求信息及进行变化趋势预测;遴选具有代表性的班次和培训学员展开个案调查;建立培训中和培训后的动态监控机制,及时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及其所在部门培训需求的变化状况。 其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内容。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问题,要在传统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之上,增加心理、观念和思维培训,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增强培训的实用性。从区域经济的特点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

39、例如,唐山市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达到城市发展的第二次嬗变。由此,唐山先后培育了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创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园区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等。再次,要以“量体裁衣”为原则进行多层次培训引导。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分属于不同社会阶层,按照不同的就业需求分类分别提供不同的培训。应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各类培训有机结合,根据技能水平、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分层的引导,从“一锅炒”向专业化转变。 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的依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

40、训承担主体责任。首先,要加强产学结合的企业培训。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为企业培训在岗农民工,企业为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形成富有特色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其次,要强化企业培训责任。企业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充分发挥企业地处培养一线的优势,降低培训费用,提高培训质量,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作者单位分别为:唐山学院社科部;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河北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03239) 第五篇: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 一、名称由来 2021年1月31日,国务院发

41、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1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特征概述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

42、工作耐受力低。 二、新生代民工的消费特点 个人消费支出快速增加,不再为攒钱而使自己变成“苦行僧”这是不同于父辈的显著特点。 据广东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09年第二季度,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月挣钱873元,只交回老家232元,即将近八成的工资收入被自己花掉了,或者自己留着了。他们把超过一成的收入花在了文化娱乐和电话费上。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不良风气和固有陋习的影响,出现了“娇子农民工”、“月光族”等现象。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城市打工,既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吃苦耐劳的能力和精神,过分追求较好的生活,勤俭节约的品格逐渐淡化。调查显示,

43、有68.5%的人收入主要用于自己的吃穿住行,工资很少寄回家,70%的人拥有手机或小灵通。一些人崇尚享受,注重攀比,非理性的消费观念让收入较低的农民工生活更加陷入困境。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前沿挑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这部分人的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与其长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他们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也迥然不同 2、他们的“城市梦”也比他们的父辈更执著,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结束了若

44、干年的打工生涯后回乡务农 3、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 三、面临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面临的前沿而又现实的挑战突出表现在: (1)他们的劳动供给和就业行为明显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农民工有着不同的阅历和自身不同特点,导致他们追求目标、偏好等不同,因此,仅仅将农民工视为同质群体的传统研究方法不能了解当今农民工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新生代农民工因为他们的效用和目标函数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劳动供给函数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点与厂商需求之间存在“缺口”而出现“民工荒”现象。 (2)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要胜过第一代农民工。在心态和观

45、念上,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对城市认同感较低,即使在城市中无法生存时,还有回乡务农的最后一条退路。第二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心中过高的期望与所面对的非正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落差,在城市中无法实现真正立足,但也不愿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中务农,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需要劳动权益的保护,而且需要社会失业救急网络的保障。 (3)他们的市民化问题如不能顺利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城乡的社会稳定。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是更需要市民化也是更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他们更加渴望城市的文明

46、,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但因为个人、制度和市场等多方面原因依然滞留在农民工队伍中。随着第二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长期不能迈过市民化这道“门槛”,累积到一定时期和规模时很有可能引发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与第一代农民工区别 人们的印象多是“大包小包、一头乱发”,但在本报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民工招聘会”上,出现了不少与此大相径庭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年龄普遍在25岁以下,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时不时地从包里掏出名牌手机;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和就业观。 “新生代民工”不再老老实实地待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不再

47、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更不会挣够钱回家盖房娶媳妇。在受到歧视时,他们会摔门离去。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用更为“学术”的语言对他们进行了描述:新生代民工有76%未婚;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的,甚至连基本的农业常识都缺乏;从动机上看,他们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 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作为第一目标,建筑工地是他们的聚集地,新一代农民工的目光则投向三产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赚钱只是他们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他们希望在城里买房,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因为有着更多的企盼,他们找工作时也往往更“挑剔”。“虽然我来自农村,但这并不代表我对生活质量没有要求。我同样需要娱乐,需要交友,需要上网来了解全国各地的信息。”王玉明今年23岁,初中毕业,一家招工单位对他有意向,但因为单位地处偏僻,上网、外出都不方便,他一口回绝。 “我有技术,不愁工作,我要进大企业工作。我原来那家单位管吃管住,但早晨馒头、咸菜加白开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