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 年高考历史二轮选练系列(23)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7濮阳三模,2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 。这说明诸子学派(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具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答案 A解析 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 ,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 A 项正确。2、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大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这表明统治者( )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 制造
2、天命观以树立君主的政治权威 美化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 宣扬迷信思想为实行愚民政治服务A. B. C. D.答案 B解析 汉高祖、明太祖此时已经成为统治者,不存在“取得上层支持” ,故错误;统治者通过这些怪异现象制造“受命于天”的天命观,以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故正确;汉高祖、明太祖都是新朝代的建立者,制造天命观,以美化其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故正确;统治者的宣传,与实行愚民政治无关,故错误,故选 B。3、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 ,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C.
3、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答案 B解析 材料“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 ”表明是雕版印刷,故 A 项错误;材料“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表明当时的书商版权意识明显,故 B 项正确;民间文化市场繁荣材料没有涉及,故 C 项错误;通俗文学作品普及材料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4、(2018福建高三单科质检,12)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这表明( )A.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 B.中央集权开始瓦解C.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 D.政党政治初显雏形答案 A解析 县级以下的基层管理并不意味着
4、中央集权的瓦解,故 B 项错误;这些新式社团只是参- 2 -与而非代行行政职能,故 C 项错误;同样,这些新式社团也并非都是政党组织且其参与的都仅是地方基层自治, “政党政治初显雏形”的表述显然属于程度失当,故 D 项错误。5、有学者说:“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五四运动领导者本身,主张打倒宗教,其实是要回归中国的人文精神。由于要打倒中国的传统,并没有把中国的人文精神转移作为五四运动的精神资源。 ”该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B.挽救民族危亡是当务之急C.多数国人守旧落后,缺乏反省D.中国民众民主与科学意识淡漠答案
5、 A解析 材料“并没有把中国的人文精神精神资源”认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方向在于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挽救民族危亡的紧急性,故 B 项错误;材料论述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方向是从五四运动的领导人出发而非多数国人,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中国民众的民主科学意识,故 D 项错误。6、(2018太原一模,31)1960 年底,中央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 ,并宣布恢复农村集市。这项政策(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B.根除了“左”的错误C.旨在加快工业化进程D.意在纠正“一大二公”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1960 年”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结
6、合所学,1960 年提出“八字方针” ,该政策意在调整、纠正 1958 年以来人民公社中“一大二公”现象,故 D 项正确。7、有学者指出, “罗马人”是一个法律概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罗马人”的范围不断扩大,但其核心标准依然是( )A.是否拥有共同的血缘B.是否具有自由人身份C.是否属于奴隶主阶层D.是否获得罗马公民权答案 D解析 据材料“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可知罗马境内人数不断变多和复杂,血缘不会成为其标准,故 A 项错误;自由人和奴隶主阶层只是罗马人中的一部分,故 B、C 项错误;据材料“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核心标准是罗马公民权,故
7、 D 项正确。8、(2017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模,33)1883 年,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爱伯恩施坦的信中说:“远距离输电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它- 3 -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恩格斯旨在说明( )A.电力推广将导致阶级斗争的终结B.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重要影响C.发展电力是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D.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必要性答案 B解析 电力的推广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电力推广加强了城乡联系,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相关情况,故
8、D 项错误。9、(2018宜昌一模,33)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D.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答案 C解析 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建立,自由贸易的趋势推动了奉行市场经济的工业国经济发展,比重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计划经济国家对市场的排斥,则导致其比重下降,故 C 项正确。10、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 ”该理论( )A.冲破宗教神学束缚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C.颠覆经典力学体系D.
9、深化微观世界认识答案 D解析 宗教神学并没有对物质运行的介绍,故 A 项错误;揭示宇宙运行规律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非物质的粒子运动,故 B 项错误;粒子论与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并没有严重的冲突,更谈不上“颠覆”一说,故 C 项错误;秦斯对物质粒子运动的描述,有利于深化那个时代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 4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 。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
10、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 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 ,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 修改建议一:关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应将“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中的“支持”改为“默许” 。理由:日本在亚洲的侵略一方面损害了部分列强的利益,但更多的
11、是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愿望一致,故而欧美列强持默许态度。修改建议二:关于战争的结果,应把列强瓜分中国的“进入中国”改为“入侵中国” 。理由:可以明确战争的性质。解析 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一是对甲午中日战争背景的叙述不符合史实,日本在瓜分中国的愿望上,与西方列强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得到它们的默许;二是日本对甲午中日战争性质的模糊化叙述,企图掩盖其侵略战争的本质。2、(2018淄博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平定新疆等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以后,为保证政治上的有效统治,清朝统治者特别提倡迁移内地人民到新疆从事农业开发。清廷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内地人民完成向新疆的迁徙。1761 年,清政
12、府首先实行有组织地移民出关,尔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有力地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受有组织的移民的吸引和鼓舞,自发迁移进入新疆的人口也与日俱增,移民屯垦取得显著成效。在西南地区,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汉族手工业者纷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定居,有的开荒,有的经营木工、金工、石工等手工业,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摘编自王兴文试论中国古代西部经济开发政策材料二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一批批移民像潮水般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最先的移民在西部开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
13、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东部,这就为东部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反过来,西部新农业区的开辟,又为东部城市和工业人- 5 -口提供了粮食及原料。农业资本主义沿着这条所谓的“美国式道路” ,在西部发展起来。总之,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18 世纪至 19 世纪初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及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共同的历史借鉴。答案 (1)特点:清朝:以政府组织引导为主(从政府组织移民到民众自发流移),移民屯垦为主要内容,农业
14、开发为主。美国:以市场作导向,以发展农业资本主义为主,东西部经济形成互补。背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内地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边疆地区人少地荒。美国:领土扩展,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历史借鉴:政府引导和民众自发相结合;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解析 本题通过清朝西部开发和美国西进运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求答项为清朝西部开发和美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和“背景” ,前者需要进行比较,可从材料中得出开发的主要内容、形式、影响等可比点,联系所学知识可以比较其实质,由此得出答案;后者联系时代背景回答即可。第(2)问求答项为“历史借鉴” ,可联系现实的西部开发,得出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