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教学工作体会 记得有位教育学者说过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追求的并不是对答如流,完美无缺,但每节课都能让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颤。在这种真实的美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爱教育、爱孩子,摒弃了功利思想的无所顾忌,能够品位到他们平时饱览群书、激扬文字,课上成竹在胸、收放自如的丰厚底蕴。 笔者在最近听过几节公开课后,更深地体会到常态下的回归自然的居家过日子式的教学的魅力,同时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需求服务,必须学会放手,而这背后支撑的则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需要不断学习、反复累积才能形成的,当有了强大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教师才敢放手,才会放
2、手,在放与让之中,哪怕是遗憾也会精彩。 一、关注细节,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敢于放手。 老师能够走多远,就能带学生走多远,所以教师首先应学会深究,从而带领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其次应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学会关注细节,才会铸就敏锐与敏感,才可以迅速作出判断,应对学生,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1.充分预设,把握知识要害,确保放手。 要始终牢记成功的课练的是孩子的思维,并不是授课环节的完整,所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把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挖出来,之后找到文章的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然后再找到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 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
3、一些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吃透,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很多化简为繁的风景:一节课上,一会儿合作学习,一会儿探究学习,一会儿表演课本剧,一会儿讨论对话……声光电多媒体,多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在这热闹景象的背后,却是对语文本体的迷失。 其实我们语文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把复杂的语文课教简单了,把深奥的道理教浅显了。要把语文课上的清爽简洁、干净利落,这是一种境界,千万不要叠床架屋,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太过于复杂,更不要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大杂烩。曾听芦咏莉老师讲穷人一课,她简单的围绕穷人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桑娜是穷人。
4、桑娜是个怎样的人。三个问题引发学生争论,挖掘更深层次的人性化做人的理解,不时地把球踢给学生,引动学生震撼,脉络清晰简介,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 2、关注学生,真实评价反馈,适时放手。 放手,意味着放弃自己,意味着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到位,不能走过场,要真正为语文学习服务。课堂上的精彩最终是学生的,而非老师的。 教师的评价反馈应是启迪课堂生成的有效手段。关注学生回答,教师的评价要到位,实事求是,迅速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从学生的回答的现象中去找到本质,要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应真实的解决学生真正的困难,应摒除表演成分,有的时
5、候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不能放弃、置之不理。教师的评价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思维的跳跃。 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放手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自主活动,实行让讲台、让时间、让空间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活起来,真正动起来。只有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才会促进主动参与。 3.关注生成,注意细节小事,大胆放手。 知识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一切的教学成功来自于对知识的正确把握。创造表现于对问题的巧妙的处理。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不是就课文而课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文章,要明确我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一定要使自己的设计符合孩子的发展,教案写提纲式的,给自己更
6、多的空间,给孩子更多思维的空间,使教案为孩子的思维发展服务,孩子发展的需要是服务的核心。 只有这样,课堂上老师才会敢于放手,给学生思考发展空间,带领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东西,适当给学生拓展空间、思维。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动起来。 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常问问自己。老师呈现的问题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吗。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学生学习服务了吗。我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吗。……这样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在课堂上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即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关注他们的问题,实实在在去解决,基于学生的现状,去解决生成的问题,孩子有明显错误时老师出手,正是学生错的才是最重要的,是要作为重点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踢球,把学生的问题踢回到学生,让其讨论,给学生以思考空间,也给教师以整理思路的空间。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学会装傻,即苏格拉底所说的精神助产术,把隐性变成显性的,进行梳理。要学会反问提问的人,提问肯定是有原因的,问题要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他行,才是艺术。 第 4 页 共 4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