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学院专利分析报告2006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i引 言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模式,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得到了历史性的提升。发达国家为了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的重大举措。美国自当时即开始实行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日本更于 2002 年正式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口号。知识产权正成为各国或各地区增强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本国或本地区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
2、正成为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科技、经济、贸易和文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各国或各地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申请或注册数量快速增长,掌握和控制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中的知识产权成为各国或各地区竞争的焦点。我国政府现在已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知识产权事关自主创新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5 月 26 日,胡锦
3、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今世界,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 ”强调:“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温家宝总理 3 月 5 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知识产权” ,强调:“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关键是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在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指出:“我们经济总量很大,但是自
4、主创新能力不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多” ,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及重大的系统集成创新” ,并多次强调:“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必须ii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起到火车头作用” 。中国科学院有责任掌握更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推动科学、全面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有责任在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为此,我院需要首先对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对比、分析。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在去年中国科学院专利分析报告
5、2005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对我院的专利分析,完成了本次的中国科学院专利分析报告 2006 。本报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揭示了我院的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PCT 专利申请情况以及美国专利授权情况,并从数量、引证、技术分布、开放联合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着重对我院和清华大学、德国马普学会、法国科研中心的发明专利申请情况从数量、技术分布、开放联合、专利家族等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展现出我院专利工作在国内外所处的水平态势。在第三部分里,我们选取了信息技术领域进行专题分析,并尝试根据技术分布、国家或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核心专利分布等方面的分析结果提出一些战略性建议。在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
6、基础上,我们下一步还将研究制订符合分析研究需要的专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专利分析评价研究方法。本报告所涉及的数据量大,且来源不一,虽然我们在报告内均有说明,但疏漏难免;有些分析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欢迎批评指正。iii说 明关于中国科学院的中国专利数据,部分源自各研究所向院综合计划局上报的数据;同时为了深入统计分析需要,部分地方还采用了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数据库(光盘版) ”获得的数据,此部分数据系采集年限内的已公开专利申请,对于已被受理但由于各种原因尚未在此时间段内公开的专利申请不在此部分统计分析之列。关于 PCT 专利申请数据,系采集年限内的已公开专利申请,对于已被受理但由于各种
7、原因尚未在此时间段内公开的专利申请,不在本报告统计分析之列。关于美国专利数据,系采集年限内已获授权的美国专利,对于已被受理但尚未获授权的专利申请,不在本报告统计分析之列。对于基于一定检索策略在数据采集时间内从各专利数据库中获得的来源数据,由于数据采集时间、数据库更新时滞、专利权属(申请)人名称著录规范等因素,不排除与其它统计来源的数据可能有所出入。综上,本报告中涉及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部分数据、PCT 专利申请数据,以及美国专利数据,与中国科学院年鉴中的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有所区别。对本报告各篇的数据来源、分析研究方法具体说明如下:第一篇 中国科学院专利产出基础数据分析报告1 数据
8、来源1.1 本篇中 2.1 部分“中国科学院的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的数据来源:院各研究所上报综合计划局的数据(2000-2005) 。1.2 本篇中 2.1.3 部分“国内高校的中国专利授权数量”的数据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http:/ 本篇 2.2 和 2.3 部分“中国科学院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专利权人合作化情况以及技术分布”的数据来源:“中国专利数据库光盘版” (专利申请的公开时间:1985-2005)1.4 本篇第 3 部分“中国科学院 PCT 专利申请情况分析”的数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PCT Gazette Search”http:/www.wipo.int/ipdl/e
9、n/search/pct/search-struct.jsp(专利申请的公开时间:1997-2005)1.5 本篇第 4 部分“中国科学院的美国专利授权情况分析”的数据来源:美国专利与商标局 US Patent Full Text Database,http:/www.uspto.gov/patft/index.html(专利授权的公开时间:1976-2005)2 研究对象为了能从数据的角度对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实力有具体的了解,本次研究通过对中iv国科学院的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PCT 专利申请、以及美国专利授权的数量、年增长率、专利合作、技术分布、专利引证等不同侧面进行阐释,对中国科学院在国内外
10、的专利产出情况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3 报告中技术分类划分说明为了更清晰准确的了解中国科学院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探索其分布趋势和集中分布点,我们参照了国际专利分类(IPC)表的分类体系,对中国科学院的专利产出进行了技术分类。3.1 针对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我们主要按专利主分类号的 IPC 大组(如:B01J 23/00)的划分来分析。3.2 针对 PCT 专利申请,我们也主要按专利主分类号的 IPC 大组(如:B01J23/00)的划分来分析。3.3 由于美国专利授权数量相对较少,无法用大组分析,所以按 IPC 小类(如:B01J )的划分来分析。4 国际专利分类(IPC )体系第二篇 中国科学院
11、发明专利产出的国内外对比分析1 数据来源以 Thomson 公司德温特创新索引(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以下简称 DII)数据库为分析研究的基础信息源。数据采集年限:1999 年至 2005 年(指 DII 收录年) 。数据采集时间:2005 年 6 月 10 日至 27 日。DII 是目前世界上国际专利信息收录较全面、权威的专利数据库,它聚合了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简称 WPI)与专利引文索引(Patents Citation Index,简称 PCI)的数据,包含来自 40 多个专利审核机构的 1350 万条
12、独特的基本专利记录。在通过专利权人检索途径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考虑到 DII 机构代码的局限性,在检索策略上考虑了多种检索方式配合使用,以完善检索数据的全面和科学性。在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的检索中,除将中国科学院的英文或英文多种缩写作为检索词外,还分别以院属机构的研究所和公司的英文名作为检索词进行组配检索;清华大学的检索B 01 J 23/00 大组部 或大类 23/15 小组小类组v使用了 DII 中的机构代码、英文名和所属公司的英文名为检索词;马普学会和法国科研中心的检索采用 DII 中的机构代码、英文名作为检索词。2 分析工具以德温特分析师(Derwent Analytics)为主要分析工具
13、,以自行开发的分析统计软件加以辅助分析。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在国内外选择著名的、有较强研发实力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清华大学、德国马普学会研究所和法国科研中心作为与中国科学院进行比较的对象。报告分别以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包括研究所、公司等) 、清华大学、马普学会和法国科研中心为研究对象,从专利权人角度对这些机构进行数据统计。借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学与工程技术指标综合报告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对科研产出中专利的评价方法,选用其中的一些专利指标。在分析中运用文献计量学原理,采用综合分析法。分析过程主要采用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分组、相关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4 术语说明
14、4.1 专利家族:在 DII 中,如果一份专利说明书包括一项基本专利中同样的发明(已经在另一个国家申请并被收录入 Derwent) ,则该专利被定义为“等同专利” (Equivalent) ,相应的专利信息记录被更新。基本专利与等同专利共同构成专利家族(Patent Family ) 。DII 中专利家族的规模大小,会反映出某一项技术的重要程度;同时专利家族的区域分布情况可以反映出专利权属机构的市场发展计划,这种区域分布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专利权属机构市场战略的改变。4.2 基本专利:即 DII 专利家族的第一个成员,该项专利不一定是该专利家族中最先公开的专利,通常意义指该家族中被德温特专利 W
15、PI 或 PCI 等首次收录的专利。4.3 基本专利公布年:指基本专利公开的年代,也称为基本专利年。4.4 德温特手工代码(Manual Codes,又称指南代码):比德温特分类代码更为详细,相当于广义的叙词表,根据专利文献的文摘和全文对发明的应用和发明的重要特点进行独家标引。第三篇 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报告1 数据来源以 DII 数据库为基本数据源。数据采集年限:19982004 年(指 DII 收录年) 。数据采集时间:2005 年 5 月 30 日。对于信息技术领域的界定:以国际专利分类(IPC)中的:H04 类(电通信技术) 、G06 类(计算;推算;计数) 、G11 类(信息存贮)
16、、H05K 类(印刷电路;电设备的外壳或结构零部件;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 、H03 类(基本电子电路) 、G08 类(信号装vi置)等作为信息技术的界定统计范围。2 特殊说明2.1 由 DII 获取的来源数据中,既包括己公开但尚未获授权的专利申请文献,也包括已获授权的专利文献,为表述方便,本报告中统一表述为“专利申请” 。2.2 对来源数据的年度划分均依据 DII 入藏号(GA)的年份来进行统计分析,该入藏号年份代表 DII 收录该专利文献的年份,并不完全与该项专利的实际申请年相吻合。2.3 统计分析对象全部为发明专利(申请) ,不涉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2.4 所有涉及对国家或地区的专利
17、分析,均指的是在该国家或者地区申请的专利(即这里的国家与地区指受理该专利申请的国家与地区) ,而不是指该国或地区的专利权人申请的专利。2.5 专利被引统计次数,指在统计分析年度即 19982004 年之间,被界定为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专利所引用的次数,而不是在所有年度、被所有领域专利所引用的次数,因此该被引用次数可以更为准确的反映某项专利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在信息技术领域内的影响力。本报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解释权归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专利分析研究课题组。vii目 录引言说明第一篇 中国科学院专利产出基础数据分析报告 21 概况 21.1 中国科学院专利数量 21.1.1 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数
18、量 21.1.2 PCT 专 利申请数量 21.1.3 美国专利授权数量 31.2 中国科学院各院所专利量排名 31.2.1 院所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排名 31.2.2 院所 PCT 专利申请 数量排名 31.2.3 院所美国专利授权数量排名 31.3 中国科学院专利合作申请 31.3.1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权人的合作化情况 41.3.2 PCT 专 利申请专利 权人的合作化情况 41.3.3 授权美国专利的专利权人的合作化情况 41.4 中国科学院专利技术分布 41.4.1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技术分布 41.4.2 PCT 专 利申请技术分布 51.4.3 授权美国专利技术分布 51.5
19、中国科学院的授权美国专利的引文与被引分析 51.5.1 引文分析 51.5.2 被引分析 52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分析 72.1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 172.1.1 全院总的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年度数量 7viii2.1.2 院所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排名 2 72.1.3 中国科学院与国内高校的中国专利授权数量比较 182.2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专利权人的合作化情况 3 192.3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技术分布 4 202.3.1 技术分布概述 212.3.2 1998 年前后时间段技术领域分布变化 213 中国科学院 PCT 专利申请情况分
20、析 233.1 院所 PCT 专利申请数量排名 233.2 中国科学院 PCT 专利合作申 请情况 243.2.1 与国内外机构的合作申请数量统计 243.2.2 与国外机构的合作申请情况分析 253.3 中国科学院的 PCT 专 利申请技术分布 254 中国科学院的美国专利授权情况分析 1274.1 院所美国专利授权数量排名 274.2 中国科学院的授权美国专利的专利权人的合作化情况 284.3 中国科学院的授权美国专利的技术分布 294.4 中国科学院的授权美国专利的引文与被引统计 分析 294.4.1 引文情况 294.4.2 被引情况 30第二篇 中国科学院发明专利产出国内外对比分析报
21、告 331. 中国科学院发明专利的数量情况 351.1 公开专利数量及其年增长率比较分析 352. 中国科学院公开发明专利技术领域的分布 352.1 专利技术领域数量与变化的比较分析 352.2 专利技术领域及其公开专利数量的比较分析 362.3 专利技术创新领域及其公开专利数量的比较分析 402.4 在其它国家、地区或组织公开专利的技术领域的比较分析 433. 中国科学院发明专利的合作化程度 46ix3.1 公开专利合作机构数量的比较分析 463.2 公开合作专利数量的比较分析 463.3 公开专利合作技术创新领域分布的比较分析 484 中国科学院发明专利家族的情况 524.1 公开专利家族
22、数量的比较分析 524.2. 专利家族国家、地区或组织数量及其变化的比较分析 52第三篇 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报告 551 世界信息技术领域 19982004 年专利申请总体态势分析 571.1 世界信息技术领域历年专利申请量趋势分析 571.2 世界信息技术主要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态势分析 571.2.1 按 IPC 大类态势分析 571.2.2 按 IPC 小类态势分析 592 世界信息技术领域 19982004 年竞争态势分析 622.1 世界信息技术领域国家、地区或组织历年受理专利申请量总体分布 622.2 19982004 年各国、地区或组织受理专利申请的 IPC 分析 652.2.1
23、主要国家、地区或组织专利申请受理总量情况 662.2.2 主要国家、地区或组织受理专利申请绝对数量最多的 IPC 小类 662.2.3 19982004 年主要国家、地区或组织新生研究热点分析 672.3 日本、美国、中国三国专利申请受理情况比较分析 683 世界信息技术领域 19982004 年公司机构间竞争态势分析 703.1 世界信息技术领域 19982004 年公司机构专利申请总体情况 703.2 世界信息技术领域 19982004 年公司机构按 IPC 分类专利申请量分析714 世界信息技术领域 19982004 年核心专利引证情况分析 744.1 19982004 年间被引用次数较高的专利 744.2 19982004 年间各年度申请专利的被引用情况 784.3 核心专利世界范围布局情况 805 由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发展态势看日、美专利战略 815.1 “以小制大 ”外围专 利战略与基本专利战略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