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6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顺通考试资料 文档编号:12866150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6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6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 0 1 4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 0 0 9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2 0 0 8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2 0 0 8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 0 0 7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2 0 0 7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 0 1 4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8 * 5)1职能制2政府再造3 .IGR4

2、国家公务员制度5公共政策主体6公共财政7第三部门8公共管理伦理二、简答(7 * 1 0)1世界银行关于公共物品的定义2简述公共组织生命周期3简述网络治理实践模式4现代市场经济中ZF的一般行为模式有哪些5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6简述加快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7公共预算的一般过程三、论述(2 * 2 0)1治理与统治的区别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论难及改进更多考研资料 v/q: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顺通考试资料2 0 0 9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2 0 0 8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2 0 0 8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3、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南京大学2 0 0 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考试科目:公共管理基础理论6 6 1适用专业:社会保障第一部分公共管理学说明:此部分为必答题,共9 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 4分)1强制性公共组织答: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公共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组织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物、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按公共权力的标准划分,可以将公共组

4、织分为强制性公共组织、半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公共组织。强制性公共组织,主要指政府部门。强制型公共组织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物实行强制性管理。2政府工具答:(1)政府工具是政府用来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有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区化手段三种。一般地,政府工具,又称政策工具或政府治理工具。2 0世纪9 0年代以来,许多新的理解不断出现。如,政策工具是政府在执行其政策目标时所运用的混合技术;又如,政府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种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再如,政府工具,又称公共行动工具,是一种可以识别的手段,通过它集体行动得以建构,公共问题得以解

5、决。2 0世纪9 0年代以来,政府工具研究与治理理论结合,由此出现了(政府)治理工具、新治理工具等新概念。(2)政府工具的分类依据强制性程度排列而分类:自愿性政策工具(家庭与社区、自愿性组织、私人市场)、混合型政策工具(信息和劝说、补贴、产权拍卖、税收和使用费)、强制性政策工具(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依据政府工具及其供给系统的分类:直接行政(政府当局)、社会管制(政府当局或管制者)、经济管制(管制委员会)、合同(商业和非营利组织)、拨款(下级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直接付款(政府当局)、货款担保(商业银行)、保险(政府当局)、税式支出(税收系统)、收费与用者付费(税收系统)、债务法(法院系统

6、)、政府公司(准公共机构)、凭单制(政府当局)。依据工具来源的分类: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3行政体制伦理答:行政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职能、行政能力、行政效率等共同构成完整的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行政伦理,行政行为就不能担负起它的应有作用。行政体制伦理是相对于行政管理者个体道德而言的,它由行政体制内在的一系列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原则、规范所构成,并通过社会结构关系,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和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制度等环节表现出来。体制伦理依附于体制而存在,与个体道德相比较,体制伦理对于维系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社

7、会行为具有优先地位。特定的社会体制在伦理上有多大的合法性,主要不是通过这个体制下个体道德体系显示出来并得以确证的,而是通过体制自身的伦理性显示出来的,是通过不同体制的比较来评判的。4政府采购答: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的本质是政府在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性的招投标机制。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完善、合理的政府采购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8、因而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二、简答题(每题l0分,共3 0分)1现阶段我国推行的官员问责制的责任体系应该涵括哪些内容?答:官员问责制,是“责任政府”的学说,是西方政治的产物。它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1)现阶段完善官员问责制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官员的责任心。有利于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选拔机制。有利于整肃吏治。建立实施行政问责制,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塑造为民责任政府。建立实施行政问责

9、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责任制度,加速行政国际化的进程。(2)官员问责制的内容(公民评价政府的四个指标)民主。指代为行使人民权力的政府所必须拥有的素质,民主是现阶段人民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也是官员问责制的内容之一。政务公开。指只有保证人民的知情权,把政府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才能对其工作做出评价。效率。指政府最好人员全部是精兵强将,人数要少,战斗力要强,并且要不断加强训练提高作战能力,以满足人民的需求。这是官员问责制的又一要义。公平。指政府一定要保证经济规则的公平,做到了公平,经济就会正常运行,才会有效率,物质生产才能丰富,人民才能满意。(3)现阶段推行官员问责制的责任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各个内容在

10、其位,谋其职,并主动接受外部的监督。指政府作为委托者是否按照民意实施政策及纲领,完成受托任务,有向人民(委托者)作出汇报或说明的义务。政府官员在没有履行好分内的职责义务时,要承担政治上的责任。指政府官员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问责,也就是接受民众的问责。承担来自政府系统内部的问责。指行政官员要对上级负责,主要表现为上级对其任命的下级的行政处分或责令辞职。来自法律法规的问责。指对失职、渎职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来自自身的问责。指官员出于道德上的责任义务而做出的一种“自问”,是官员本人自省的形式,直接表现为引咎辞职。现阶段的责任体系应包括以上这些内容,这样才能达到

11、较好的效果。2浅折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的区别。答: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传统人事行政是以国家行政人员或公务员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管理理论、法规、制度、政策、措施的总和,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的一系列活动。(1)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来源于传

12、统的人事管理,但又超越并取代了后者,它们有某些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对人才的素质及其要求备加关注,都致力于寻求有效方式对其进行遴选、培训、评估、开发和奖励等。(2)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的区别对员工的态度上的差别人力资源管理将员工视为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强调人事管理与组织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人事行政属于一种业务管理,将人力资源仅仅看作是在政府需要时才发挥作用,着眼于人员配备及管理,因而其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不高。关注点的差别人力资源管理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传统的人事行政关心的是眼前,为政府补充人员、培训职工、发

13、放工资、解决劳资纠纷等,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管理范围的差别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传统的人事行政的范围较为狭窄,主要关注人员招聘、上岗培训、工时记录、工资管理、劳资关系处理等业务,而且这些“业务”往往是被分割的。体制和方式的差别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及方式更加灵活,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采用灵活的管理体制与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特别重视培养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及自我管理能力;传统的人事行政体制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其将人当作物来管理,要求对员工的刻板、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员工很少有机会参加公司或企业的重大决策及管理事务。3绩效评估的评价标准包括

14、哪些内容?答:(1)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用过去制定的标准来比较员工的工作绩效记录并及时将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给员工,可以起到有效的检测及控制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在微观层面,绩效评估是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在中观层面,便是政府分支的各部门,包括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如何履行其被授权的职能,如政策制定执行的效果,项目管理实施的状况影响,给民众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等;在宏观层面,是整个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绩效的测评,政府为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求所履行的职能,体现为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的健康、稳定与快速发展、人们

15、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的持续提高、社会公正与平等、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改变、精神文明的提高等方面。(2)绩效评估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经济成本标准成本衡量能很好地体现出预算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但是成本本身并不能衡量服务效率和效果。单一使用成本衡量不能满足绩效评估的要求。效益质量标准效益衡量是用来衡量提供服务的影响和质量,其关心的是目标和结果。效益可分为两类:一是改变现状的程度,二是行为改变的幅度。每一项服务都有明确或含糊的指向顾客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作为界定效益衡量的基础。效益与技术理性密切相关,常常按照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货币价值来计量。效率生产力标准效率是指为产生特定水平的效益所负出努力的数

16、量,即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且这种手段是以货币方式加以表达与比较的。效率的计量方法有单位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或者单位成本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最低成本实现最大效益就是有效率的。公平标准公平标准指的是效果和努力在社会群体中的不同分配,其与法律和社会理性密切联系。衡量公平的指标有三个:a.帕累托标准,其目的是保障最低福利;b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其的目的是保证净福利的最大化;c.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提出的再分配标准,该标准强调再分配福利最大化。此外,回应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回应性指的是效益、效率和平等标准是否真实反映了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和价值观。三、论述题(每题l8分

17、,共3 6分)1试折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原因与背景。答:战略管理是指旨在将计划功能与整体的管理工作整合在一起,其不仅包括战略计划过程,而且把战略扩大到包含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在内的更大的范围。波兹曼和斯特陶斯曼认为战略管理分为四个层次:关注长远;目标与组织内的等级制整合在一起;认识到战略管理与战略计划不会自行贯彻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强调一种外向性的观点,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要改变环境,必须考虑行使政治权力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注重战略的贯彻执行和与环境更为紧密的相互作用,这两点是从战略规划过渡到战略管理的关键。因此,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的演进,绝不只是术语的改变或时尚的追求,而是一种管理模式和框架

18、的全面变迁。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有:(1)复杂的不确定环境的挑战不确定性。指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公共部门面临的环境正在变得更加动态和不确定。要求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必须前所未有地进行战略性思考和行动,必须将洞见变成有效的战略去应对变迁的环境,必须开发必要的理性以奠定战略执行的基础。相互关联性。指环境的变迁伴随着世界的相互关联和交错。这种提高的关联性在三个传统界限国别、政策领域的划分及公共、私人和非营利组织间的界限的模糊化中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限制性。指当代的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受到两股相反力量的驱使,即严峻的财政紧缩和要求快速有效反应的压力。一方面,税收水平的大幅下降、民众

19、对提供更快更廉价的公共服务的渴求以及公共舆论对缩减预算赤字和平衡预算的压力都迫使政府预算大幅度地缩减;另一方面,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扩大,并表现为多样化和个性化。(2)政府改革的产物。指公共机构经常面临重组、合并和私有化的威胁,并被置于与私人部门竞争来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境地。在重塑和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新的管理途径或思维方式,战略管理日益受到公共部门管理者的重视。(3)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推动。指战略管理的产生本身不仅是政府改革的产物,而且其也构成由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向新公共管理范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指私人部门运用战略管理的神奇经

20、历对公共部门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性影响,成为公共与非营利部门使用战略管理技术的先声。2试论我国第三部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答: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者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识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1)当前我国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主要表现在中国第三部门由政府机构领导,其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都具有很强的行政性质,有的成员还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因此,中国第三部门与政府保持着

21、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现今中国第三部门组织中,绝大部分都反映经费不足。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头号因素。而人才不足,是因为中国尚缺乏专门的第三部门专业人才培训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一个其可以在其中运作的法制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相关法律的颁布并没有推动和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由于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模糊,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国第三部门在实际运作中不会受到强有力的监督,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给各种违章操作制造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增加了社会的交易成本。公众对第三

22、部门的认同度不高对于官办性质浓厚的第三部门组织,中国公众往往将其作为第二政府对待,而对于实力弱小的组织,公众往往对其能力持怀疑态度,从而忽视了存在或坚持对其进行谨慎的评价。(2)推进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对策政府对第三部门的重新定位第三部门的问题关键在于独立性的问题,作为政府机构的附属品或是“第二政府”而存在。第三部门不应是接受机构精简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而是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第三部门不应是政府职能转变形式化的工具,而是公民社会最活跃的公共部门;第三部门的发展不是在向政府夺权,而是在帮助政府治理社会。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明晰化保持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必要条件

23、之一,中国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应逐步明确以下几点:a政府应该承担第三部门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且财政拨款不应以左右第三部门自身运作为条件b政府是第三部门发展的监督者,但是监督要依法进行;c政府不是第三部门的领导者,而是其合作者。健全与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是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许多第三部门组织主动依附政府机构的重要原因。健全与第三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维护其合法性、独立性和组织权益的基本要求。“官办”社团的改革“官办”社团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弱化与政府业务主管机构的关系,通过借鉴国外运作模式和国内的草根组织的发展经验,改变原来权力集中化、组织行政化的封闭型组

24、织结构为分权化、开放式的组织结构,主动迎接社会选择。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只有自身自发、自下而上兴起的民间组织越来越强大,中国第三部门才能逐渐走向兴盛,中国的公民社会才能走向成熟。这类民间组织的发展将刺激“官办”社团的改革,也将极大地活跃中国的公民社会。作为政府机构,要鼓励其发展,就应该在注册登记、筹措资金、改进技术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为其创作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第三部门除了能够给公众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带动公众参与其中。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是第三部门的精神精髓。公众从思想上认同了这些理念,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志愿性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全球结社革命”走出国门,

25、与其他国家的第三部门组织、国际组织开展交流与对话将为中国第三部门发展赢得新的空间,同时也将改善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为世界了解中国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应该是中国第三部门参与全球事务的基本任务。第二部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说明:此部分为选答题,共6 0分。请任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科中的一科,并在“答题纸”第一页“注意事项”的下面注明所选科目名称,不可跨科答题。科目一:社会学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 2分)1迪尔凯姆答:迪尔凯姆(1 8 5 8 -1 9 1 7)又名涂尔干,也有人译为杜尔克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迪尔凯姆提出了社会事实作为社会

26、学研究对象,阐述了社会事实之间存在的结构、功能和因果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学研究的实证规则,充实了由A.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类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迪尔凯姆丰富、精深的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功能主义答:功能主义(Fu n ctio n alism),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流派。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可以说是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滥觞,借用当时盛行的生物学跟演化论观点,斯宾塞的社会演化理论强调不同的社会

27、组织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之现象正如不同的人体器官满足不同的生理机能一般。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也深受这个1 9世纪以来颇具影响力的演化论启发,他所著的社会分工论一书中也指出人类社会组织分化跟功能特殊化之间的关系,组织之间的功能互补成为社会稳定生存的重要条件。近世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 tt Parso n s)整合这些功能主义的观点,奠定了曾经盛极一时的结构功能论典范。二、简答题(每题l0分,共3 0分)1简述社会规范的特征。答:略。2简述社会角色的功能。答:略。3筒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答:“可持续发展(Su stain ab le d ev elo p men t)”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

28、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具体说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

29、。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这是与传统发展的根本区别之一。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即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和谐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需求性原则。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

30、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高效性原则,高效性原则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是人类整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阶跃性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三、论述题(1 8分)试论郊区化的原因。答:略。科目二: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l2分)1政治角色答:政治角色是指

31、与政治主体的一定政治地位相适应的政治行为模式。政治角色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论之一。政治角色理论认为,不同的政治主体在政治系统中处于不同的政治地位,每一政治地位都有一定的政治行为模式。当政治主体按照与自己的政治地位相对应的政治行为模式进行活动时,就是在扮演一定的政治角色。而与一定的政治地位相对应的行为模式是由“角色期望”决定的。角色期望是角色主体的外部期望与内部期望相互作用的过程。外部期望又称公众期望,是社会对占有某一社会地位的主体的行为模式的要求与规范,如宪法、法律、公共舆论、组织规章等对一定行为主体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内部期望又称自我期望,是指角色主体对外部期望的认知和体会,是角色主体按

32、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意识、知识构成和心理情感来理解和扮演某一社会角色的内在机制,如角色主体对自己角色中的权力(权利)、义务、责任、形式的认识和把握。内部期望直接影响和制约一定行为主体感受和接纳外部期望和扮演角色的特殊方式。2政治分化答:略。二、简答题(每题l0分,共3 0分)1简述政治参与的社会意义。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1)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是: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从

33、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体现。从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如果将政治参与的外延扩至非法的暴力活动,则政治参与便包含了推翻既有政治秩序的对抗性政治行为。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2)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政治投票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

34、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政治选举政治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政治职务或者公共职务的政治行为。政治结社政治结社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的公民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的政治行为。这种组织可能专门致力于特殊的利益,也可能致力于社会公共利益,但其基本目标是影响政府决策。政治表达政治表达是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和行为。这些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言论等等。政治接触政治接触是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求个人或小部分人的

35、利益而接触有关政府官员并影响之。政治接触本身既包括合法行为,又包括非法行为。政治参与意义上的接触仅指合法的政治接触,而不包括行贿或威胁等非法的甚至是犯罪行为。政治冷漠政治冷漠表示一种心理状态,但在政治行为的研究中,政治科学赋予了它行为方面的意义,借以表示参与行为的缺乏。(3)政治参与的社会意义政治参与对于社会环境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社会流动以及社会自治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们表达利益要求的过程,它可以使得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以符合公民的愿望和需求的方式加以制定。不平等和挫折感既是政治参与的动力,又是政治参与需要克服的问题。政治参与影响

36、经济发展。判断政治参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根据政治参与的内容及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公民参与的成本一效益选择,可以影响到经济政策中的资源配置与社会效果,决策中的选择与结果直接挂钩,会迫使公职人员的政策行为合乎经济效益的原则。换言之,带有支持性的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流动和自治。政治参与通过和社会流动的相互关系而影响社会流动,它通过为社会流动争取机会如教育、谋职、迁居等来对社会流动发生作用。政治参与还影响到社会自治。公民通过参与基层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而直接作用于社会自治组织,促进社会自治制度的发展。政治参与影响历史发展。作为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政治参

37、与可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从总的历史作用看,政治参与在人们既能管理社会政治事务又不能充分管理社会政治事务的时代,推动着社会能力从“不能”向“能够”状态的转变。2政治社会化的意义。答:政治社会化定义意为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认识的过程首先是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a.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b .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c.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

38、人们的政治实践及其后果,是人们检验、坚持、调整乃至改变政治认识的唯一标准。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一种,它与其他类型社会化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政治性。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动因、内容和后果等方面。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政治社会化本身是人们政治认识发生和发展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多种过程的统一。从人类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习和变迁的过程,正是通过人与社会之间、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才使人类的政治文化得以形成、发展、传习和变迁,从而构成了人类政治文化的发展总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

39、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就特定的政治社会化发展阶段而言,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个人的主观政治认识和社会的客观政治文化和政治现实。政治社会化就是这两个方面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2)政治社会化的意义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说,政治社会化是其政治成长和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成长和发展由两个方面构成:一种是政治人格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二是政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由此,政治社会化是帮助社会成员进入、适应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桥梁。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在现有的社会政治

40、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政治社会化灌输、传递的首先是既有政治价值、政治信念、政治规则规范和政治行为模式。正是通过这种灌输、传递,政治社会化使既有的政治文化得以维持和延续。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体系的维持或改变具有重要影响:a.当政治社会化过程造成社会政治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强烈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维系作用。b .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离心离德,乃至要求推翻现有政治体系而代之以新的政治体系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摧毁作用。c.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成员对于现有政治体系认同减弱或不能使这种认同得到强化时,它客

41、观上是在消极地削弱着现有政治体系的稳固和政治功能。3政治文化的作用。答: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因此,政治文化的作用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包括:(1)政治心理的作用政治心理影响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心理是政治关系的感知性反映,体现着社会政治的民意,影响着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其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心理感觉和感知,因此,政

42、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关系。其次,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基础;再次,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利的重要精神前提。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心理和意识的支配。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从政治个体到集团、阶级、政党和政府,其行为无不受一定政治心理的影响和支配。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府政策等政治现象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极大地影响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容、方向和方式。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和政治权力作用的依据一般来说,社会政治形势都会通过社会成员尤其是人民大众的政治情绪、政治态度、政

43、治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政治心理现象构成了特定社会的政治气氛、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通过它们的变化,可以触摸到政治形势的脉搏,认清民意之所向,把握社会政治的发展趋势。所以,社会政治心理应当成为政策制定和调试的基本依据。只有全面地把握社会政治心理,正确地估计政治形势,准确地认识民心所向,才能制定出合乎民意的正确的政策。政治心理是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政治发展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变革和发展,它本质上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内在矛盾造成的,而社会政治心理倾向则是这种矛盾运动的心理基础。(2)政治思想的作用(1)反映特定的政治利益,并论证其政治合理性政治思想不但反映特定的政治利益,而且以其精致的形式,论证了其从属的利

44、益主体的政治合理性和正当性,因此,它又服务于这一利益主体。(2)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政治思想以特定政治力量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它维护着统治阶级的统治,论证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控制被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心灵,从而维护着既有政治秩序。而被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往往是对现有政治统治秩序的否定性论证,它能够有效地统一被统治者的思想和意志,动员被统治者的力量,为他们推翻现有政治统治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扫清思想障碍。(3)政治思想对人们认识政治现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政治思想为人们提供政治认识的必要知识。政治思想包含了对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不同部分、不同层次的研究,这些研究为人们提

45、供了各种各样的政治知识。政治思想为人们提供政治分析的方法。(4)政治思想统领着人们的政治意识政治思想是一种自觉的理性的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的各种政治意识形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统领的作用。三、论述题(1 8分)1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阐述政治体系的稳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科目三:经济学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 2分)1恩格尔定律答:略。2规模经济答:略。二、简答题(每小题1 0分,共3 0分)1只要保证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市场机制可以解决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答:略。2简述货币政策的具体目标及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答:略。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年和供给

46、价格弹性的经济因素分别有那些?答:略。三、论述题(1 8分)1试述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周期的主要理论。答:略。2 0 0 7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2 0 0 7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 6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南京大学2 0 0 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人学考试试题(三小时)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公共管理基础理论6 6 1适用专业:社会保障第一部分公共管理学说明:此部分为必答题,共9 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 4分)1公共组织答: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

47、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公共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组织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物、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有: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2非强制型公共组织答:公共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组织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物、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按公共权力的标准划分,可以将公共组织分为强制性公共组织、半强制性公共组织、非

48、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是指除强制性公共组织和半强制性公共组织外,数量多,担负着重要的公共事务管理任务的公共组织,主要是指非营利的组织。这类公共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3文化行为模型答:文化行为模型是认识公共行政人员行为的一种方法,文化行为模型是基于行政人员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各不相同的认识。民族文化包括五个维度:权力距离、避免不确定性、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刚性气质柔性气质、长期取向短期取向。其中权力距离,指社会接受组织机构权力不平等分配现实的程度;避免不确定性,指文化受到不明确性威胁的程度。4 .IGR答:IGR的一个简化的定义是:政府之间以及它们的机构之间的联结、互

49、动、相互依存以及公共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官员包括民选的和任命的,他们占据着各层级政府的职位。IGR是政府间关系的英文简称,是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二、简答题(每题l0分,共3 0分)1何谓“第三部门”?为何将其纳入公共部门?答: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者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识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50、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由于第三部门自身的成熟、崛起和积极作用,使得第三部门在帮助和替代公共部门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其纳入公共部门的主要原因有:政府改革的需要。指政府面临严峻的信任危机、财政压力和行政压力,而第三部门是承接政府原有的部分社会职能的理想单位,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并存赋予了第三部门新的社会价值。指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使人们认识到现有调节机制的重大缺陷。第三部门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指第三部门有时表现得比政府更加优秀、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社会对第三部门的优势形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