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街道环境保护先进事迹申报材料街道环境保护先进事迹申报材料发表时间:2015-10-6 22:03:30*市*区*街道申报中华宝钢奖事迹材料(城镇环境类)类似范文:街道办事处环保工作事迹材料中共*市*区*街道党工委*市*区*街道办事处*市*区*街道位于*30 公里半径都市圈核心区的西南部,是*南部旅游、休闲产业重点发展组团及绿色廊道建设带、生态安全屏障区。街道总面积 92 平方公里,辖 11 个社区(村)委员会,常住人口 3.78 万人,流动人口 1.38 万人。境内拥有著名的牛首山风景区,银杏湖、白鹭湖等全国 AAA 级旅游风景区和“世凹桃源”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街道”
2、 、 “国家生态街道 ”、*市首批重点乡村旅游街镇等称号,并被*市确定为城乡统筹和新市镇建设街道双试点街道。近年来,*街道坚持“环保优先、生态引领、城乡一体、富民强街”方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一张蓝图抓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积极探索符合街道实际、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在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全面推进、拓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环境好与经济兴并举共进的发展路子。2014 年,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59 亿元,增幅 13.3%;集镇居民人均收入 40250 元,农民人均收入 21682元。2012-2014 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市镇街分类考核现代农业主导
3、型一等奖(金奖) ,2009-2012 年连续四年进入全市镇街综合发展 20 强。一、坚持“三个强化” ,营造“ 引领绿色发展推进态文明” 的浓厚氛围*街道从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入手,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绿色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强度、推进力度,强势推进环保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用实际行动守住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提升、经济增长与富民惠民同步推进、都市农业与美丽乡村同步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把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变成富民惠民工程,把环境保护家污染企业,辖区 2 家电镀企业和 9 家选矿采石企业全部关闭,取缔“十五小”、 “新五小”企业、小作坊
4、78 家,提升了街道产业空间集聚和服务功能。三是注重发展生态农业。突出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效益,调整农业结构,全力打造集“生态旅游、绿色农业、低碳生活”为一体的多维农业休闲聚合体和“科技农业、文化农业、休闲农业、趣味农业”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加强农村农业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工程,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高效、设施、休旅农业,街道高效设施农业 2.4 万多亩,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4000 多亩,建成农业龙头企业 3 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3 个、绿色食品 12 个。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牛首山遗址公园、银杏湖游乐场等两个重大项
5、目为抓手,整合街道优势资源,壮大三产平台。以“*香草谷”为龙头,大力培育一批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生产服务性企业,开发适应不同人群、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产品,实现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建成以香草文化为主题的集婚纱摄影、休闲浪漫、特色民俗、香草美食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点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婚纱摄影基地。延伸拓展大塘金等“金花村”的特色产业链,实施“ 农家乐”、 “生态民宿”等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提升、承载牛首山、银杏湖景区游客服务功能,彰显三产旅游的经济效益。(二)着力构建清洁安全的生态环境体系*街道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深入实施减排、控尘、治污工程,打造优
6、美生态环境,不断提升街道环境的承载力和竞争力。一是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建立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总量“双控”制度,采取“限煤量、限煤质、限排放”等措施,大幅压减耗煤项目生产规模,5 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8 家企业完成循环经济试点,27 家企业通过 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 多家企业建成环境友好型企业。目前,街道连续 7 年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4 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街道”指标考核要求。二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制订*街道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 ,把目标分解到项目、任务细化到工程、责任落实到部门,加强督查考核。推广清洁能源,关停或改造锅炉 27 台
7、;实施有机废气治理,改造 7 座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强化工地扬尘管控,连续两年获评全市“扬尘控制示范街道” ;深化高污染车辆限行措施,淘汰黄标车 900 多辆;严格巡查管控,连续三年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开展餐饮油烟整治,建成餐饮污染控制达标示范街区 4条。街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90%,PM2.5 、PM10 浓度年均下降 5%。三是推进水环境整治。实施“河长制”管理,组建街道河长办,街道 1 条骨干河道、8 座在册水库的 9 位河长落实责任包干,并纳入街道科学发展考核细则。强化街道、村级污水处理厂监管,确保正常运行并稳定达标排放。累计投入 4000 多万元,实施 4 个水环境综合治
8、理项目,清淤河塘 73 面、169 万方。通过清淤、截污、活水、河堤生态景观建设等措施,推进 2 条黑臭河流整治,辖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14 年列入市区河长制管理的河道全部通过考核验收。(三)着力构建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街道在推进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的关键阶段,更加注重将自然、人文、绿色、舒适等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工程,确保环保公共服务覆盖全街道。一是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舍得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每年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占街道可用财力的 1/5。2008 年 12 月,投入 600 万元,建成全市第一座街道集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 5000 万吨。铺设污水
9、收集管网 170 多公里,实现了集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建成 2 座垃圾中转站,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2009 年投入 3800 万元,建成长江引水工程,实现了长江供水“村村通”,保障了居民饮水安全。落实“一池三改”,建成投产 300 多个户用沼气池,完成 3000 多户改厕任务,建成卫生村 11 个。二是实施“绿色*” 工程。加强生态红线保护,划定 6 块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约为 35 平方公里,有效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用好集镇建成区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每一寸土地,紧盯临街临岸临企每一块空地,见缝插绿、开墙透绿、立体增绿,序时推进道路增绿工程和街心游园“绿肺” 建设,着力构筑
10、“ 人在景中、街在林中” 的生态景观。近年来,完成荒山绿化造林、退耕还林 600 余亩,绿化主干道 12 公里。建成省级“森林街道”、11 个“绿化新村”、1 个街心公园、1 个星级市民广场。关闭采石企业 9 家,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400多万平方米,利用废弃采石宕口建成市民休闲文化广场和省市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公共服务、环保投入、环保理念等城市管理方法向农村延伸,实现了 11 个村(社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关闭畜禽规模养殖场 7 家,街道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 95%以上。实施 “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精心打造“一村一品
11、、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实现村庄环境整治更高层次的“转型”,拓展农民创业增收新途径。积极争取国家“以奖促治”资金支持,投入 7000万元,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成污水收集管网 97.3 公里、污水处理设施 40 套,总处理规模 1350 吨/日。提档升级垃圾中转站 2 个,建成厨余垃圾处理站 1 个,新增一批垃圾清运车辆,实现了街道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全覆盖。3 个村(社区)分别荣获“全省最美乡村”、 “全省最具魅力乡村” 、 “全省美丽乡村”、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四)着力构建和谐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街道注重挖掘 “天人合一”等传统生态文化和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从普及生态知识、
12、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加快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发掘人文景观潜在的生态文化价值,充分彰显文明*文化内涵,在全社会形成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对街道境内郑和墓、南唐二陵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妥善保护,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 4 个。坚持把生态保护与区域文化相结合,注重弘扬辖区特有的佛教文化、红楼文化、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挖掘散落在乡村的传说故事、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农耕文化,推动文化建设的传承创新。积极打造牛首山 “18 平方公里” 文化旅游经济区,建成牛首山遗址公园,用足用好生态元素,形成*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特色。二是广泛开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