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振华:哥本哈根会议是争取发展权的较量非常荣幸参加著名的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张维迎教授给我的任务是让我来先容一下应对天气变化哥本哈根会议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题目。天气变化是本世纪全球性的题目,应对天气变化关系到世界各国的长远发展,需要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采取公正公道的方式来解决。 从 1990 年联大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 1994 年联合国天气变化框架公约生效,2005 年京都议定书生效,2007 年达成了巴厘线路图,再到往年的哥本哈根会议,这一进程见证了国际社会加深认知和凝聚共叫的历史进程。 在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总理全面论述了我国应对天气变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成绩和中国积极的主张
2、,并与有关国家的领导人广泛接触,深进沟通,为谈判打破僵局和取得进展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这次哥本哈根会议有 194 个国家的代表团,有 119 个国家的领导人,有上千个国际机构,也有 NGO 和企业家的代表。会议中心只能容纳 1.5 万人,但是整个与会的代表一共是 4.6 万人,会议还是空前的热烈,整个的进程也是跌宕起伏,斗争还是非常剧烈和复杂的。 在整个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以积极建设性的姿态,全面深进的参与了所有谈判议题的磋商,为终究达成会议的成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最后会议构成了哥本哈根协议。 这个协议确定了到 2050 年将全球温度升高要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这是一个长时间应对天气变化的目
3、标。而且也明确了发达国家近三年每年要提供一百亿美金,到 2020年每年提供一千亿美金,对发展中国家的减缓适应和能力建设给予支持,这是从他们历史责任的角度应当对发展中国家的补偿。 同时这个协议也坚持了公约和议定书基本的框架,坚持了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当说整个会议期间大家已看到了报导,对丹麦的主席到整个谈判是否是坚持双制度,谈判团进行了十天的谈判,发展中国家像非洲国家和 77 国团体退场了两次,都不参加整个谈判了,就是唯一的要求你必须回到谈判桌上来谈京都议定书和公约。否则的话,不谈京都议定书就不跟你谈了。 整个十天期间,发展中国家退出谈判了两次,最后压迫发达国家必须回到谈判桌上来坚持公约和议
4、定书的基本框架,也就是要继续坚持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巴厘线路图双制度的谈判,同时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的透明度,这也是这次会上中美之间争辩的一个焦点题目。 依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要接受国际社会的核对,美国和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依照行动计划的要求,只接受得到了资金技术支持的那些减缓行动,要接受核对,但是他们额外的要求,自主采取的行动也必须要接受国际核对。 固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我们果断不能接受,所以它退了一步,能不能够接受同行评议?我们说同行评议也不接受,同行评议也是变相的核对。 最后双方都做了一些让步,他们把那一千亿美金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你
5、接受不接受我的核对挂在一起,只要中国和几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接受了我们所说的核对或评议,我的一千亿就给一些小岛国或非洲国家,假如你不接受我的核对,或说我提出来的要求,我就不给他们钱。对发展中国家制造*,所以最后我们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特别是小岛国和最贫困国家的利益。我们最后双方做了让步,接受他对发展中国家国内减缓行动的磋商和分析,不接受评议、核对和评估,这样的话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目的的透明度。 应当说这个协议为今年年底的墨西哥会议之前的谈判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也是奠定了一个基础,固然谈判的进程紧张剧烈,行动维艰。但是在我国和广泛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推动之下,会议终究还是取得了对发展中国
6、家较为有益的成果,符合我们国家谈判的预期。 哥本哈根会议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场争取发展权的剧烈较量,发达国家夸大天气题目现在天气题目酿成的天气变化的影响完全是发达国家过往 200 年产业化进程当中无束缚排放温室气体酿成的,所以现在他们淡化自己的历史责任,要求大家都来采取措施,来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他们夸大天气题目,淡化发展题目。 他们夸大共同的责任,淡化有区别的责任,也就是刚才蒋委员长讲的,对中国过往是要挟论。现在提责任论,他现在讲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要分成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他要求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要和发达国家承当一样的责任,大家都来减排,所以他夸大共同的责任
7、,淡化有区别的责任,夸大减缓天气变化,淡化适应天气变化。 实际上现在对发展中国家来讲,适应天气变化是它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题目。像小岛国,他说假如你们再不采取措施,再过 20 年到 30 年乃至是 50 年我这个国家就没了,现在适应题目对发展中国家是相当重要的。 在资金和技术转让题目上,他们夸大市场的作用,推辞发达国家的政府责任,同时也乃至企图用单一的文件取代公约和议定书,也就是现在我们媒体一直在讲丹麦主席案文的题目,实际上他想用这样一个单一的文件把京都议定书全部取代了。 在这类情况下,固然发展中国家是不答应的,混淆了共同带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是利用天气题目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锁定南北贫富
8、的差距,他特别的目标针对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国家,限制你的发展,他是非常担心和畏惧中国的发展速度。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主张发达国家历史积累排放大,当前人均排放高,应当对造成天气变化承当主要的责任。 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巴厘线路图的授权,加强公约和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延续的实施,坚持发达国家必须依照公约和议定书的规定,继续率先大幅度的强化减排,并且是兑现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承诺。 发展中国家则在可延续发展的条件下,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转让的支持下,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减缓天气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我们就是坚持依照国际法,依照过往谈判达成的共叫来办,没有对他们有更多额外的要求。发
9、达国家寻求的目标,是在确保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进程当中来进步适应能力,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谈判当中的矛盾焦点实际上终究的解决落脚点是在减排责任的分担、资金提供和技术转让,由谁来减,减多少,怎样减,谁出钱,出多少钱,这个钱怎样使用上,这是谈判最本质的内容。这些终究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发展权的题目,这是整个谈判反映出来的题目。所以因而可知,天气变化的这场国际斗争包括了政治、经济、环境、技术、法律、道义等多方面的角逐,其中最根本的还是一个排放权、资金和技术题目,还是一个经济发展空间的题目。所以围绕着发展空间进行了旷日持久谈判的同时,实际上各国也都在偷偷的开始了围绕着低碳经济发展的竞争也拉开了帷幕。所以在
10、全球应对天气变化的谈判当中,也就意味着锁定了发展的空间。 对各个国家谈判给你规定的排放量,那实际上就是把你的发展空间锁定了,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权的题目。所以在这类情况下,假如谁把握了低碳技术,发展了低碳产业,谁就有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上风和发展空间。所以有人以为,这是继冷战时期太空比赛以后的地球比赛,争取谈判结果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题目的两个方面。 2003 年,英国率先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把低碳经济作为重大的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欧盟制定了一揽子政策,提出了三个 20%的目标。即 2020 年温室气体排放要在 90 年的基础上减少 20%,这 20%是不够的。 依照公约的要求,他
11、们应当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减排 25%到 40%,所以他们提出了 20%的目标。能效要进步 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要进步 20%,是三个 20%,并将低碳经济作为国际合作的核心要素,极力突出碳交易管理的做法,由于他们有了低碳的技术和也,他们现在就要弄碳交易,占据整个国际上碳交易的市场。 大家算了一下,假如确定了减排量以后,全球碳交易的市场要几十万亿美金,所以现在大家都在考虑今后若干年之内碳市场的争取。日本提出了低碳社会的概念,提倡在低碳排放和天气安定的条件下要建设一个富裕、可延续发展的社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干的政策措施,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方案。 在 7800 亿美元经济刺激
12、计划当中,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奥巴马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资源的产量将增加一倍,未来 10 年投资 1500 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主要是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再生资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韩国等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在陆续展开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所以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激起了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热情。所以低碳经济已成为后经济危机时代各国谋篇布局的首选,大家都在依照低碳经济来调剂它的结构,转变它的发展方式。 所以整体上来看,各国普遍熟悉到,要调和天气变化和发展题目,只能选
13、择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也就是温室气体排放相对较低的这类发展模式,所以他们提出低碳、零碳的发展模式,实现零碳就是弄碳贮存,所有能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搜集起来,然后贮存到地下做其他的,只有这样才有发展的空间,大家都在弄低碳、零碳的这类技术或是发展模式。 这些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一是在培养市场的环境,二是要有技术支持,现在大家也看到了,应对天气变化最后关键的题目取决于技术创新,这就需要政府跟企业相结合,二者结合的基础就是各个国家要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实际上也就是要确定自己的减排方案。只有确定了自己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才能够计算出我到达这个目标需要的本钱,有了本钱就有了价格,有了价格就可以够用最低的本钱来实现这个目标,那就出现了市场化交易。所以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这么一个趋势,都在这方面进行谋篇布局,在做预备。 相干链接:解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