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简论承德溥仁寺保护修缮工程前期目前状况勘察报告.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7469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承德溥仁寺保护修缮工程前期目前状况勘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论承德溥仁寺保护修缮工程前期目前状况勘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论承德溥仁寺保护修缮工程前期目前状况勘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简论承德溥仁寺保护修缮工程前期目前状况勘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简论承德溥仁寺保护修缮工程前期目前状况勘察报告承德溥仁寺保护修缮工程前期目前状况勘察报告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承德溥仁寺保护修缮工程前期目前状况勘察报告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油饰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本文从院落排水、道路、围墙、油饰、建筑台基等方面介绍了溥仁寺修缮前期的目前状况勘察情况。关键词:溥仁寺;目前状况;勘察溥仁寺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在外八庙中建立最早,是现存唯一康熙时期的寺庙。寺庙坐北朝南,南北长约 250 米,东西宽 130 米,占地面积 32500 平方米,溥仁寺分为主院及东西跨院,主院一共为四进院落,主院的平面布局是汉式“伽蓝七堂”。

2、第一进院落为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第二进院落为东配殿、西配殿、慈云普荫殿,第三进院落为配殿、耳房、转角房及宝相长新殿。第四进院落建有部分僧房。东西跨院为僧人和看管人员所住的僧房。随着清王朝的衰败,溥仁寺日渐残破。在军阀统治时期,拆毁了配殿、廊庑、僧房百余间。日本侵占热河时,拆毁了寺内的山门、钟鼓楼。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多次拨款对溥仁寺进行维修。在二十世纪 80 年代经过了全面的大修和局部恢复,使寺庙主院落较为完整。该寺庙不对外开放,只有几名管理人员做日常管理维护工作。2009 年为做好溥仁寺保护修缮工程的设计方案,承德文物局规划设计室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勘察。一、院落排水目前状况勘察溥仁寺地处山

3、麓,东依山西临水而建,由于建庙时设计了良好的排水系统,院落高差与承德溥仁寺保护修缮工程前期目前状况勘察报告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明排系统非常完善,所以历经250 余年一直未受到山洪和洪涝的影响。但是近几十年,寺庙内外地形发生变化,建筑周围地面淤土堆积,致使院落之间排水口局部堵塞,各主要建筑的周围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雨水过后长期积水,尤其是建筑背阴面,台明下部与散水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积水沿石构件的毛细管道渗透至构件深部,是造成各处台基严重风化的主要理由之一。由于溥仁寺的中轴线上建筑处于了整个寺庙最低点,东西跨院的积水都排入主院,而山门前最为严重,所以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山门前砌筑挡水墙

4、防止雨水倒灌,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寺庙内慈云普荫殿周围积水最为严重,最深时达 0.7 米,并且在背阴处,积水需要 5 至 6 天才能渗入地下,这样造成慈云普荫殿的台基一直处于阴湿状态,这些现象是造成慈云普荫殿台基大面积酥碱、碎裂的根本理由,而且这种危害一直在继续,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只有清理淤土、恢复原地形地貌,修缮溥仁寺内的排水系统,才能解决由于积水造成的危害。二、道路目前状况勘察经过勘察后发现溥仁寺的道路存在的主要理由是现代的不正当干预。由于历史的局限与保护理念的不同,在上世纪 80 年代除了部分路牙外全部道路都更换了水泥材料的方砖。这一做法不符合文物保护原则,转变了原做法、原工艺、原材料,严

5、重影响古建筑组群的整体效果。经过近 30 年的自然与人为磨损,现在大部分水泥方砖碎裂、局部隆起或下沉,部分路牙缺失。三、围墙目前状况勘察解放以后,溥仁寺的大部分围墙基本都坍塌不存,上世纪 70 年代,主庙区的围墙得到了重新砌筑,但使用了水泥材料,砂浆粘接材料。后院围墙没有修复。溥仁寺的围墙虽然在 1984 年经过了整体的大修,但是由于围墙两侧严重的淤土覆盖和积水,致使墙体毛石基础严重酥碱,影响了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墙体红灰抹饰脱落,影响了墙体的整体美观。1、东跨院围墙外侧墙头帽全部为水泥墙冒,而且碎裂严重;红灰抹饰,严重褪色;腰线、毛石下碱全部被淤土覆盖。2、东跨院围墙内侧墙体 60%被菜地及临

6、时建筑掩埋;红灰抹饰,30%红灰脱落,60% 严重褪色。3、围墙正面外侧东面墙头帽瓦面 15%脱落;红灰抹饰,10% 褪色;腰线、毛石下碱,被杂草覆盖。4、围墙正面外侧西面墙头帽,瓦面 35%脱落;红灰抹饰,10%褪色;腰线、毛石下碱,被淤土覆盖。5、西跨院围墙外侧墙头帽,全部为水泥墙冒,并严重碎裂;红灰抹饰,严重褪色,并有 42.5 平方米的红灰脱落空鼓;腰线、毛石下碱,腰线部分被覆盖,下碱被道路覆盖。6、西跨院围墙内侧墙体,上身有严重的阴湿情况,有严重走闪现象;红灰抹饰,60%严重褪色;毛石下碱,被淤土覆盖。7、主院后墙外侧墙头帽,70%瓦面缺失,30% 杂草覆盖;墙体,严重走闪;红灰抹饰

7、,红灰脱落严重;腰线、毛石下碱,被淤土覆盖。8、主院后墙内侧墙头帽,15%瓦面缺失;墙体,东侧有 10 米走闪,西侧有 20 米走闪;红灰抹饰,10%褪色;毛石下碱,30% 被覆盖。9、主院围墙东外侧墙头帽,瓦面 20%缺失;红灰抹饰,60% 脱落、30% 空鼓;毛石下碱,被淤土覆盖。10、主院围墙西外侧墙头帽,15%瓦面缺失;红灰抹饰,40%严重褪色;毛石下碱,被淤土覆盖;基础,被淤土覆盖。11、主院围墙内侧墙头帽,10%瓦面缺失;红灰抹饰,60% 褪色,30% 脱落,空鼓;毛石下碱,20%酥碱,30%勾缝缺失。12、慈云普荫殿两侧腰墙红灰抹饰,5%褪色;毛石下碱,20%被淤土覆盖。13、天

8、王殿两侧腰墙墙头帽,5%瓦面缺失;红灰抹饰,70% 褪色;毛石下碱,西侧有 80%的空鼓。14、后院围墙墙体,已被拆除,基址被覆盖在地下。通过对围墙勘察表发现,围墙存在的理由主要是墙头帽脱落,红灰抹饰褪色、脱落、空鼓,墙体走闪等。而造成这些理由理由均是因墙体被淤土覆盖排水不畅造成,并且病害的危害程度与围墙被淤土覆盖的高度成正比。由于淤土覆盖墙体越高,就会造成排水不畅,从而使土壤中水分进入围墙内部,水分中含有的盐造成墙体的酥碱、红灰抹饰脱落,水分还会造成墙体出现冻融现象,加剧墙体损害。通过勘察还发现,围墙外侧的淤土要远远高于内侧覆盖的淤土,这样就会造成围墙外侧的压力大于内侧所承受的压力,从而使围

9、墙向内倾斜,出现歪闪现象。以上所形成的病害如果只通过简单的病害处理,即采用修补的策略而不解决淤土理由,只能达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如果想达到彻底解决病害唯一的策略就是对围墙两侧进行彻底清淤,直至完全露出墙体。四、油饰目前状况勘察溥仁寺的古建筑上一次色油饰工程是在 1984 年大修的时候,由于日晒雨淋及油饰的时间过久,部分古建筑油饰残坏严重,特别是中轴线上的一些建筑,其椽飞、檐墙、装修的油饰严重褪色、油皮翘起,严重影响了寺庙的整体景观效果。1、山门,椽望油皮起翘脱落、油饰褪色,椽飞糟朽,后檐墙红灰抹饰褪色。2、钟鼓楼,椽望油饰脱落,檐墙红灰抹饰严重褪色。3、天王殿,椽望油皮起翘脱落、油饰褪色,椽飞

10、糟朽,后檐墙红灰抹饰严重褪色。4、东西配殿,椽望有油皮起翘脱落、油饰褪色。5、慈云普荫殿,椽望油皮起翘脱落、油饰褪色,椽飞糟朽,装修油饰褪色,油皮翘起,山花严重褪色,山墙红灰抹饰严重褪色。6、宝相长新殿,椽望油皮起翘脱落、油饰褪色,装修油饰褪色,油皮翘起。7、后院东西配殿、东西耳房、东西转角房,椽望油皮起翘脱落、油饰褪色。五、建筑台基目前状况勘察由于气候、管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溥仁寺的建筑台基正面对着严峻的考验。严重的表面风化,大量结构性的碎裂和随意的不合理干预,严重影响了古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及历史的原真性。1、山门,台基勾缝缺失,局部有下沉现象。2、天王殿,台基勾缝缺失,台明石严重酥碱。3、钟鼓楼,台基勾缝缺失。4、东西配殿,台基勾缝缺失。5、慈云普荫殿,台基台明石严重酥碱,丹陛风化、碎裂严重,墁地砖碎裂严重。6、宝相长新殿,台基台明石严重酥碱,勾缝缺失,丹陛风化、碎裂严重,墁地砖碎裂严重。在对溥仁寺目前状况进行完整、详细地勘察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承德文物局规划设计室完成了承德溥仁寺保护修缮方案,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