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150 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环境监测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治理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境监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为学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环境监测中的基本概念。2. 理解环境监测优化布点原则。3. 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采样仪器、采样方法、分析测定方法。4. 掌握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表述和质量保证方法。(二) 能力培养目标1. 正确使用环境监测工作中常用的采样、分析仪器。2. 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采样、分析测定原理和方法。3.
2、正确进行监测数据的处理。4. 具备一定的环境监测方案设计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热爱环保、献身环保专业的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学模块(一) 绪论1. 环境监测理解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其目的。了解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基本程序、分类、特点、基本原则与要求以及环境监测的主要测试技术。2.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了解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的构成及常用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二) 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 了解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关名词术语、意义和内容2. 理解误差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掌握减少误差的方法,能够写出各种误差的表示方法正确修约环境监测数据,判断数据的可靠性3. 了
3、解实验室的管理和岗位责任制,能正确使用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试剂、仪器4. 掌握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方法,能正确绘制和使用质量控制图,使环境监测数据规范、可信5. 了解误差的检测方法,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以及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三) 水体监测1. 概述理解水体、水质和水体污染的概念。了解饮用水、地面水、地下水和海水水质标准,了解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了解水体中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主要污染物,了解地面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源的主要监测项目。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掌握地面水、地下水和水污染源等的监测断面、采样点的设置及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了解地面水、地下
4、水和废水及底质样品的采集方法,掌握常用采样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了解流量的测量方法及其计算。了解水样的主要保存方法。4. 样品的预处理掌握水样的消解、富集与分离等主要预处理方法、原理和作用以及底质样品的预处理方法。5. 主要水环境监测项目的分析测定(1)物理性质的测定理解水温、颜色、残渣、电导率、浊度、透明度等概念,掌握其测定方法。(2)金属化合物的测定掌握水的硬度及汞、镉、铅、铬等金属元素的测定原理和方法。(3)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掌握 pH 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溶解氧、氰化物、含氮化合物、硫化物等无机物的测定原理和方法。(4)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掌握 BOD、COD、高锰酸盐指数、TOC、TOD
5、 、挥发酚等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5)生物学指标的测定了解水质污染的生物群落法、细菌学检验法等监测方法。(6)底质样品中污染物的测定了解底泥的采样仪器及采样方法,了解常见项目的分析方法。(四) 大气监测1. 大气污染了解大气、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了解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存在形式。了解主要空气污染源及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大气环境标准。2.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了解大气监测的主要项目。掌握空气监测采样点的布设要求,了解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等布点方法。掌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3. 大气污染物的测定了解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常用采样器的使用和维护。掌握气态污染物
6、、颗粒污染物常用测定方法及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气体体积换算。4. 大气污染源监测了解固定污染源的监测内容和要求,了解采样位置的选择和采样点数目的确定。掌握烟气基础状态参数、含湿量、烟气含尘浓度、烟气组分的测定及相应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汽车尾气中 NOx、CO、碳氢化合物的测定。5. 室内空气监测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特征、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以及室内环境标准掌握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时采样点位、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条件和采样方法的确定6. 酸雨监测了解酸雨的来源、产生机理、危害及防治酸雨的控制措施掌握酸雨样品采集方法及酸雨中各组分的分析测定方法。7.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理解大气污染生物监
7、测概念及特点。了解植物受害过程和监测依据,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及危害症状。了解大气污染生物监测的主要方法。(五) 噪声监测1. 声学基础了解频率、波长和声速及其三者的关系。理解噪声的概念,了解噪声的种类和危害。了解声功率、声强和声压及其三者的关系。理解分贝、声功率级、声强、声压级和倍频程的概念,掌握分贝的运算法则。2. 噪声及其评价理解响度、响度级、计权声级的概念,了解响度和响度级的关系。了解等效连续声级,累计百分声级、昼夜等效声级和噪声污染级等评价参数。3.噪声监测了解声级计的类型结构,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了解声级频谱仪、噪声级分析仪等其他测量仪器。掌握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工业企
8、业外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等的监测方法,测点设置和时间的确定等。(六) 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1. 土壤污染监测了解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物质及其特点。了解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方法及土壤污染物主要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2. 固体废物监测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种类、特性和危害。了解固体废物的采样程序、采样方法及样品的制备要求、程序和保存方法。了解固体废物中主要有害物质的有害特性及主要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七) 辐射与放射污染监测1. 概述了解放射性污染及其量度单位、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与危害以及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对象和内容。2. 放射性污染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掌握放射性污染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9、方法。3. 放射性监测了解放射性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八) 在线自动监测系统1.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了解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构成及技术关键。熟悉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器的分析方法。2.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了解空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构成及技术关键。熟悉空气在线自动分析仪器的分析方法。(九) 应急监测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其类型与特征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概念、类型及特征。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掌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方法及监测原则与方法。能够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正确的处理处置及进行应急监测。(十) 环境监测报告1. 环境监测报告的种类熟悉各种环境监测报告及其格式以及各种环
10、境监测报告主要包括的内容。2. 环境监测报告编写原则掌握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原则。3. 监测报告实例能够编写各种环境监测报告。实践性教学模块(一) 基本实验1. 水样的采集、色度的测定水样的采集方法。铂、钴比色法测定水的色度。2. 浊度的测定浊度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浊度的方法。3. COD 的测定回流装置的安装和使用。COD 的测定方法。4. 酚的测定水样的蒸馏预处理方法。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酚。5. 氨氮的测定氨氮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及蒸馏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样中氨氮的方法6. 六价铬的测定六价铬的水样采集、保存、预处理及测定方法。7. 砷的测
11、定利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砷。8.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方法。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9. 空气采样及气相参数的测定空气采样装置的组成。空气采样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常规气象参数的测定。10. TSP 的测定空气采样器的使用方法。滤膜的恒重方法和重量法测定 TSP。11. 烟道尘的测定烟尘的采样方法。烟尘采样仪的使用。12. SO2 的测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 SO2。13. 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氮。14. 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了解无动力采样方法。碱片的制作及碱片重量法测定硫酸盐化速率。15. 环境噪声监
12、测声级计的使用方法。测定网格的划分、测量点选择。区域环境噪声的测定方法。噪声污染图的绘制。(二) 选做实验1. 汞的测定水样的消解预处理方法。利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体中的汞。测汞仪的使用方法。2. BOD 的测定BOD 水样的采集方法。BOD 的测定方法。3.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利用 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亚硝酸盐氮。4. 污水中油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油含量的方法。5. 降尘的测定降尘的布点采样和测定方法。6. 汽车尾气的测定汽车尾气的采样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汽车尾气中 NOx。7. 土壤中 Cu 的测定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处理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土壤中 Cu。
13、8. 植物体内氟含量的测定植物样品的消化预处理方法。氟离子电极电位测定法。四、学时分配建议学时分配建议学 时 数序号 课 程 内 容合计 讲授 实验 机动环境监测1 绪论环境标准 4 4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意义及内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关名词术语误差数据处理和常用的统计检验2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保证6 6概述3 水体监测 水体监测方案的制定 36 16 20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主要水环境监测项目的分析测定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大气污染物的测定大气污染源监测室内空气监测酸雨监测4 大气监测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32 16 16声学基础噪声及其评价5 噪声监测噪声监测10
14、6 4土壤污染监测6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 固体废物监测8 4 4概述放射性污染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7辐射与放射污染监测 放射性监测8 4 4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8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4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其类型与特征9 应急监 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4 4环境监测报告的种类环境监测报告编写原则10 环境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实例2 2综合实训 30机 动 6 2 4 6总 计 150 68 82 6五、说 明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治理及相关专业2. 本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实践性教学模块中的选做实验可根据专业需要和学时情况从中选用。3. 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初步和一般的认识。理解:是指对知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具有初步运用能力。掌握:是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具体和深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运用能力,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