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活羊交易市场调研情况报告.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7127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羊交易市场调研情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活羊交易市场调研情况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活羊交易市场调研情况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活羊交易市场调研情况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活羊交易市场调研情况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活羊交易市场调研情况报告篇一:2015 上半年羊业市场的情况2015 上半年羊业市场的情况2015 年已经过半,羊业市场的形势一直不太理想,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这半年以来羊业市场的发展情况。自去年开始,羊肉价格一直呈现下跌趋势,今年春节部分地区羊肉价格有所回升,但好景不长,春节后全国范围内羊肉价格继续开始新一轮跌价风潮;二季度伊始,羊肉价格终于开始企稳停止下跌,部分地区出现回暖迹象;直至目前,羊肉价格虽仍然不高,但是已回暖迹象已经日趋明显。由于羊肉价格的下跌,活羊价格自去年底出现向下趋势,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羊价下跌已经蔓延到全国;进入五月份后,北方主产区的羊价略微回暖,而山东等地羊价依然向下

2、;截止目前,羊价已经开始小幅回涨。总体来看,这半年的羊业市场的波动主要是受到了去年羊市的影响,由于去年上半年主产区爆发小反刍兽疫,下半年羊集中出栏,从而导致了市场上一时间供应量剧增,而需求量依旧小幅上升,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去年的库存量直至今年上半年才陆续被市场消化掉。由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有所缓减,进而羊肉价格才有所回升。对于养殖市场而言,去年下半年羊集中出栏造成一时间市场供大于求这种情况,给养殖户们上了生动的一堂课。在养殖微利时代,如何才能够通过养殖盈利成为了从业者们都在考虑的问题。上半年以来,羊价直接向下,让很多养殖户萌生退意,虽是艰难,但这一轮跌价风潮却击退了不少投机养殖者,为养殖市场

3、进一步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打下了基础。下半年情况如何?上文已说过,目前羊肉及活羊价格都以表现出回涨的迹象,据牛羊天地分析师分析,在下半年,由于羊肉库存量的下降和需求量的增加,羊肉及活羊价格会有所回升,尤其是随着消费旺季在下半年来临,中秋和国庆两大佳节会成为下半年价格回涨的引爆点。但是由于养殖量的增加,预计价格上的回涨将会是小幅度的,重回几年前的巅峰时代的可能性不大,在这一点上需要养殖户及经销商们做好心理准备。就目前而言,虽然羊肉跌价风潮已过,但从业者不可大意,调整思路应对新的市场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不进行思路上的调整,那么,这样的危机依旧还会卷土重来。 “篇二:肉羊生产形势调研报告肉羊生产形势

4、调研报告按照省局“关于开展肉羊生产形势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养殖场(牧业小区) 、饲养户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价格变化情况当前我县育肥羊的价格为 11.5 元/斤,经产母羊价格为14 元/斤,淘汰母羊价格为 910 元/斤,育肥羊去年同期为9.5 元/斤左右,从去年 6 月份开始涨到 10 元/斤,12月末至现在育肥羊价格保持在 11.5 元/斤左右。估计今年肉羊生产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价格继续高位运行,生产效益稳中有增。主要是因为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导致人们对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的羊肉需求量明显增加。二、养殖效益情况1、目前市场活羊价格为 10

5、11.5 元/斤,我们按 10 元/斤计算,一般羔羊出生 45 天开始育肥,育肥 90 天,平均体重 90 斤,若按体重平均 90 斤计算。则:10 元/斤90元=900 元。2、一只肥羔育肥期成本 207 元(1) 干草:每天平均 2.5 斤,每斤 0.5 元,需 1.25 元,则:1.25 元/天90 天=112.5 元;(2)精料:育肥期一只羔羊平均日需精料 0.7 斤,精料每斤 1.5 元,需 1.05 元,1.05 元/天90 天=94.5 元;(3)总费用为:112.5 元+94.5=207 元3、一只羔羊纯收入为 900207=693 元,一只经产母羊按年出栏产 4 只羔计算,则

6、纯收入 693 元/只4 只=2772 元4、除去大母羊一年的费用 750 元(一只母羊每天平均3.5 斤干草,每斤 0.25 元,0.25 元/斤3.5 斤=0.875元,每天 0.7 斤精料, 每斤 1.5 元,1.5 元/斤0.7 斤=1.05 元,饲料费用每天需 1.925 元。1.925 元/天365 天=702.625 元,加上防疫费用,一只母羊年成本不能超出750 元) 。一只经产母羊年纯收入为 2772-750=2022 元 。这是按经产母羊年产 4 只羔计算,如加强管理,一年产羔 56 只,则效益会更好。三、发展数量变化情况截止 2012 年 3 月,全县肉羊存栏 52.5

7、万只,母羊存栏31.3 万只,出栏 14.6 万只,分别与去年期增长 3.1%、3.3%和3.4%。由于羊肉价格的上涨和肉羊养殖效益高,今年肉羊养殖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四、生产方式情况全县肉羊养殖以自繁自育为主,全县现有牧业小区 73个,规模饲养户 4804 户,规模养殖比重为 82.1%。规模养殖比例将进一步提高。五、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管理落后。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同时由于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出栏率降低。2、缺少资金。大部分养殖户只是靠自繁自育发展,

8、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实施。六、对策与建议1、要积极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加强培训,注重疫病防控、粗饲料调制,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提高科学饲养水平,促进产羔率和经济效益的双增长。2、资金扶持。加大对标准化肉羊养殖场(小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引进优良品种,加快改良步伐,促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比例。二 O 一二年三月十一日篇三:商品交易市场立法调研报告宁阳县工商局关于山东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立法意见的调研报告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产主活密切相关;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商品交易市场存在食品安全、假冒侵权、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利益的突出问题 , 个别商品交易市

9、场甚至成了藏污纳垢的庇护所;因此,加强商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是执法部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的工作任务之一,如何适应市场监管的新趋势新要求,达到对商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标本兼治的目的,就亟需制定一部专门的法规来调整,有法可依很有必要。(一)本辖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商品交易市场现状:宁阳县商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 70 年代恢复 ,80 年代中后期和 90 年代快速建设和培育发展之后,商品交易市场一度达到 58 处,曾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全面的带动作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历史上沿袭形成的“农村大集” ,一般每隔 3、5 天进行一次集中交易,大多占用农村道路两侧、村头等闲

10、臵场地,摊位呈断续分布状态,占市场总数的 68%。这类市场占用场地多为农村集体公共场地,土地所有权虽属村委会所有,但绝大多数村委会并不对集贸市场进行设施的投资,市场仍处于自发状态,基本没有进行法人登记;第二类是在乡镇政府驻地开办的商品交易市场,这类市场在建设前期,是对之前传统旧集贸市场进行的改造体,市场设施的修建、地面硬化一般是有乡镇政府、驻地村和工商部门共同投资兴建,日常保洁一般由驻地村或工商机关承担(90 年代末期随着“办管脱钩”工商部门退出了市场开办和物业管理角色,交由驻地村) ;这类市场摊位比较集中,占市场总数的 20%左右。第三类是近几年有企业、村委会或其他组织开办的市场,一般有专门

11、场地、设施、物业保洁,占市场总数的 12%。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近 10 年来,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截止 2014 年上半年,全县正在运营的商品交易市场仅有 47 处,比九十年代末期减少了 11 处。除县城北关市场、南关市场、富源商城、四季城、八仙桥家具城和个别乡镇驻地市场,因为地理位臵和投资政策的开放,市场运作方式转型比较突出,市场规模有所扩大外,其他农村市场的运行状况不容乐观。二、存在的问题:问题一、现有市场主体法律地位模糊,权属不明确形成的原因:一是上世纪末之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曾承担了市场开办和监管的双重职

12、能,随着“管办脱钩”改革,市场开办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不同的政策体制、不同的筹资渠道,一些市场投资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权利义务不明,有利益的事有人管,没有利益的事无人问,有了问题,政府总还是拿工商部门“出气” ,免不了“背黑锅”的尴尬,虽然工商部门已经与市场的开办脱钩,但对政府的抱怨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二是市场管理法制规范不完善,没有一部完整的市场开办、运营、管理规范,由于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立法较早,未明确规定商品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内容已经严重滞后;96 年的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办法于 2004年又被废止,加上大多数商品交易市场没有土地使用手续,产权和主体资格不明确,开办者对市场经营者

13、的内部管理责任得不到落实,习惯于扮演“房东”角色,只收钱,不管事,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观念,对市场的设施维护、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不到位;市场设施落后、卫生状况差、划行规市混乱、商品质量低劣等问题一直长期存在,有的开办者甚至成为市场经营者违法经营的庇护者。造成目前现有商品交易市场法律主体资格的确认模糊不清,市场开办者责任很难落实。问题二、正在运营的市场中,很多农村市场规模在不断的萎缩,上市人员、上市摊位和上市商品的品种及成交额正在逐年减少,成了标准的青菜、杂货小摊点群,日用、工业消费品大幅度退去;形成的原因:一是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由于物质的丰富,市场上的逢集期

14、经营的业户逐步进入店内经营,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业户和连锁店每村都发展到1 至 4 户,再加上流动性商贩走村串巷,零售到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百姓足不出村就能购买到需要的日用生活必须品和生产必须品,大到冰箱彩电农资大宗商品,小至针头线脑、生熟食品,不需再进入市场进行交易;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实施和交通、通讯、生活水准的日趋发展和提高,带有物质匮乏色彩拾遗补缺的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禁锢性聚集式交易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对商品的可选择交易范围和区域得到扩展,市场体系已经从过去那种单一的传统式集市贸易向现代大市场、大流通转移。二是人员大规模流出;

1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用工给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造了机遇,敞开了大门,新一代劳动力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生活和生存的思维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依靠一亩八分地为生的小农意识形态,从 90 年代末期就开始大规模外出从事各种务工、经商活动,而这部分人员的消费大多在外地,有条件的还在外成家立业或将父母子女接到外地生活,造成一些村庄成了老人儿童留守村,消费群体的大量减少,致使本地市场消费和交易规模受到了限制。三是市场热时期成立的所谓的专业市场岌岌可危;八九十年代,由于地方政府受发展环境、商品资源规模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盲目追

16、求建设数量和政绩,违背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拍脑袋决策建设市场,很多市场造成投资失败,在资金、土地、人力、物力方面损失相当严重,出现了“有场无市”的现象;如:我县的许多蔬菜、花生、生姜、种子、磁窑大市场等几个批发市场,有的投资几十万甚至上千万,政府虽然通过各种方式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运作上给予推动,但由于市场的设立与当地的生产规模和资源配臵不适应,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问题三、农村商品市场无法人登记、无配套设施、无专业管理人员、设施陈旧,无人投资的市场再现,脏乱差的情况比较严重;形成的原因:在具有上述问题的特性外,一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财力受限;按照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政策,县、乡政府应当将市场的发展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市场一直处于自发状态,虽然八九十年代工商部门曾承担过“开办人”的职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当时建设的大部分市场已经破烂不堪,基层政府对辖区市场发展和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现象。近年来,国家虽然在“三农”问题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仅限于粮食、生产资料、土地直补和新农村改造及村村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