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画垂线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6815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垂线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画垂线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画垂线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画垂线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画垂线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画垂线教学反思画长方形教学反思 画平行线教学反思 认识平行线教学反思 认识垂线教学反思 篇一:画垂线教学反思 画垂线教学反思 画垂线一课中,用直角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几何作图技能。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有 4 点:一是过直线画垂线,二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三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四是通过画垂线,能发现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就感觉学生在学此内容时有困难,特别是过指定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时,学生翻来翻去地摆弄三角尺,就是摆不到正确的位置,作不出规范的垂线,对于“垂直线段最短” 的道理总是无法理解。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

2、育要求之间相矛盾,为了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因此在此次的教学中我做了灵活的处理。 一、课前作好充足准备,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为了降低课堂的学习难度,在学习画垂线前,我特地布置了 3个准备作业: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试着画一画。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再试一试。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连线有( )条,其中( )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画一画等,初步形成“距离”的概念,探索画垂线的方法。这样设计既减缓了学习的坡度,同时也能使课的目的更明确,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合作学习和。 在教学中

3、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一些合作学习,练习形式也努力做到多样化。如学生在学习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允许同桌两个人可以互相看、互相说、互相指导。在学生学会画垂线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方的本子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直线外点一点,让其练习做垂线。做完之后,量给同桌看,让同桌明白是怎样操作的及是否正确,让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更熟练。这样安排,目的是有意识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 三、重视操作的规范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示范画图,还是学生动手操作,我都要求规范操作,归纳如下:一放(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放在一起),二推(推 到规定的点的位置),三画(画出所给直线的垂线)

4、,四标(最后标上直角的符号)。 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说一说、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课堂气氛活跃,所以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但还是有一些瑕疵: 1.在语言方面,还是老毛病,自己讲的话太多,给学生的机会太少,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 2. 练习时还应增加判断、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等内容,让学生体会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习惯。 3.在学生交流讨论的时候,没有适当的出示交流提示,学生的目的不明确 4.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还不够合理,整节课内容量太多,在有的环节上也重复了,浪费了时间。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些感想,希望在不断的反思中能完善教学设计,促进

5、教学效率的提高。篇二:垂线的画法教学反思 (来自:.sMHaiDa. 海 达范文网:画垂线教学反思) 垂线的画法教学反思 1、在语言方面,还是老毛病,自己讲的话太多,给学生的机会太少,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此外,在说画法时,自己也有一个地方疏忽了,“重合 ”与“对齐”有乱混淆,虽然后面改了,但还是暴露了自己备课还不够到位这一缺点。 2、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还不够合理,整节课内容量太多,可以适当把画长方形这一环节舍去放在下节课,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点到 直线的距离” 的认识上,使学生掌握得更透彻。而且在有些环节上也重复了,浪费了时间。 3、在自己设计的练习上,由于时间的匆忙了只是大致地

6、点了一下,效果不是很好。 4、总之,在各方面还需更加努力,要多听课多钻研,多向师傅和其他老师学习,当然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教学。篇三:画垂线教学反思 画垂线教学反思 一、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画垂线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作图过程 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积累,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认识结构重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探索“画垂线” 的方法。

7、 三、 自主探索,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 学生在本节教学中不是简单的用耳朵听数学,而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同时用数学知识解析身边的现象. 在接受学生理解“点到直线距离 ”的含义时,我深知这个内容是这节课的一个教学关键点,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把直线外一点设为我们学校,直线设为马路,直线上的点设为马路上的建筑物,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找一下从那里到学校距离最近,这时我把所有成功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机会都给了学生,请学生用尺子到屏幕上量一量,从而发现“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学生理解了这个含义后,我再出示刚上课时的跳远情境图,接着让学

8、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马上觉得学有所用。都能准确地测出题目中小明跳远的距离。再出一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练习。通过知识的巩固,加深了学生对“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个含义的印象。 在教学中,自我感觉有些地方还有待加强,如课堂上巩固应用安排的少,如能再安排一个开放的练习题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效果会更好些。另外,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比较注重从正面去教授学生,如果能举些反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学习的话,知识掌握更会更牢固些。总之,整 节课从跳远情境图引入,到体验画垂线过程,再到探索“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了活动,使学生们主动快乐地构建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

9、的价值,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篇四:画垂线教学反思 画垂线教学反思 画垂线一课中,用直角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几何作图技能。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有 4 点:一是过直线画垂线,二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三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四是通过画垂线,能发现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就感觉学生在学此内容时有困难,特别是过指定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时,学生翻来翻去地摆弄三角尺,就是摆不到正确的位置,作不出规范的垂线,对于“垂直线段最短” 的道理总是无法理解。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育要求之间相矛盾,为了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

10、出发点,也是归宿。因此在此次的教学中我做了灵活的处理。 一、课前作好充足准备,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为了降低课堂的学习难度,在学习画垂线前,我特地布置了 3个准备作业: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试着画一画。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再试一试。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连线有( )条,其中( )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画一画等,初步形成“距离”的概念,探索画垂线的方法。这样设计既减缓了学习的坡度,同时也能使课的目的更明确,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合作学习和。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一些合作学习,练习形式也努力做到

11、多样化。如学生在学习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允许同桌两个人可以互相看、互相说、互相指导。在学生学会画垂线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方的本子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直线外点一点,让其练习做垂线。做完之后,量给同桌看,让同桌明白是怎样操作的及是否正确,让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更熟练。这样安排,目的是有意识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 三、重视操作的规范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示范画图,还是学生动手操作,我都要求规范操作,归纳如下:一放(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放在一起),二推(推 到规定的点的位置),三画(画出所给直线的垂线),四标(最后标上直角的符号)。 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

12、说一说、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课堂气氛活跃,所以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但还是有一些瑕疵: 1.在语言方面,还是老毛病,自己讲的话太多,给学生的机会太少,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 2. 练习时还应增加判断、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等内容,让学生体会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习惯。 3.在学生交流讨论的时候,没有适当的出示交流提示,学生的目的不明确 4.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还不够合理,整节课内容量太多,在有的环节上也重复了,浪费了时间。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些感想,希望在不断的反思中能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画垂线教学反思篇五:画垂线教学反

13、思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教学画垂线,在以前教画垂线的方法比较单一,教师讲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垂直的过程弄不清楚,过去教学只能凭粉笔画出的静态图来讲解比较费劲难解。现在教学画垂线的画法时,我利用计算机在操作上动态显示重合、平移、画线和标上符号整个过程,既直观又形象,同时学生的视觉被调动起来,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后的一些个人体会。 一、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画垂线的意

14、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作图过程 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积累,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认识结构重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探索“画垂线” 的方法。 三、 自主探索,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 学生在本节教学中不是简单的用耳朵听数学,而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同时用数学知识解析身边的现象. 在接受学生理解“点到直线距离 ”的含义时,我深知这个内容是这节课的一个教学关键点,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把直线外一点设为我们学校,

15、直线设为马路,直线上的点设为马路上的建筑物,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找一下从那里到学校距离最近,这时我把所有成功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机会都给了学生,请学生用尺子到屏幕上量一量,从而发现“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学生理解了这个含义后,我再出示刚上课时的跳远情境图,接着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马上觉得学有所用。都能准确地测出题目中小明跳远的距离。再出一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练习。通过知识的巩固,加深了学生对“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个含义的印象。 在教学中,自我感觉有些地方还有待加强,如课堂上巩固应用安排的少,如能再安排一个开放的练习题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效果会更好些。另外,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比较注重从正面去教授学生,如果能举些反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学习的话,知识掌握更会更牢固些。总之,整节课从跳远情境图引入,到体验画垂线过程,再到探索“点到直线的距离” 等,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了活动,使学生们主动快乐地构建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