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 .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66044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 摘 要: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对用电设备选择做好接地保护、接零和三级漏电保护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根据工程特点、实际情况、规模和地质环境特点以及操作维护情况,介绍了接地或接零保护、漏电电流动作的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 关键词:施工现场;用电设备;接地、接零和三级漏电保护;探讨 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确保用电安全、可靠,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对用电设备选择做好接地保护、接零和三级漏电保护是非常必要的。接地保护又称保护接地(安全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连接,以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时,操作人员接触设备外壳

2、而触电。接零保护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变压器的中性点相连接,为防止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人身遭受触电危险。漏电保护(漏电电流保护)是对有致命危险的触电提供间接的接触保护。 一、保护接地与接零 电力建设施工现场采取何种接地与接零方式,与现场的供电方式有关。(一)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低压电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低压接地保护。 (二)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低压接零保护,有时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 TNC 电中,做保护中性线 PEN 重复接地以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减轻因中性线中断而产生的触电危险;保护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50%,并应尽可能与相线相同。 (三)在

3、使用专用变压器供电的低压电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五线制(TNS)保护接零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PE)可靠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箱式变压器)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二、接地与接零保护原则 (一)保护接地原则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系统中,正常情况下电力建设需要的各种电力装置的不带电的金属外露部分、电能供应的设备外壳都应接地(特殊规定例外)。 1.电机、变压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2.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3.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含铁制配电箱)及铆焊、焊工的操作平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4.汽

4、油、柴油、机油等储油罐的外壳。 5.20m 以上的竖井架(如烟囱施工的中央井架、电动提/升模装置)脚手架、水塔施工用的起重折臂吊、曲线电梯的轨道。 6.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电力设备的外壳及支架。 (二)保护接零原则 1.正常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施工现场的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 (1)电机、变压器、照明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2)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3)配电屏与控制屏的金属框架。 (4)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5)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线的钢索、起重机轨道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等。 (6)安装在电力杆线上的开

5、关、电容器等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支架。 (7)环境恶劣或潮湿场所(如锅炉房、食堂、地下室及浴室、电缆隧道)的电气设备必须采用保护接零。 2.注意事项 在敷设保护零线时,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它用;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尤其是在施工用电与外电线路共用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供电公司的要求采用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在由同一发电机、同一变压器或同一母线供电的低压电力中,不宜同时采用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此外,若用电设备厂家有明确的接地与接零规定,首先应根据厂家说明进行必要的接地与接零保护。 三、漏电保护原则 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按照以上原则进行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

6、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应采用三级漏电保护。增加三级漏电保护能圆满解决漏电保护与供电的矛盾,提高漏电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使停电局限在一个较小范围内,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三级漏电保护应遵循以下 2 项原则进行设置选择。 (二)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时间的协调配合 四、总结 建筑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接地、接零和三级漏电保护应根据工程特点、实际情况、规模和地质环境特点以及操作维护情况,合理确定其中的一种接地或接零保护,并配合漏电电流动作的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作后备保护,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安全可靠性及效率,最大限度地防止人身受到电流伤害,达到保障人身安全的目的。桑拿浴室属于特殊场所,存在着

7、区别于一般场所的特殊的电气安全问题,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对此制定有专门的标准 IEC60364-7.笔者想通过对某酒店地下桑拿城装修工程实例的分析整理,以加深对 IEC 条款和我国电气规范相关条文的理解,不当之处,还望同行不吝指正。 1、强电系统 1.1 配电系统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制式为 TN-S,总配电箱在强电竖井明挂,电源采用低烟无卤五芯交联电力电缆从大楼的低压配电室引来。 应该注意,若区内无 PE 线和类设备(如本工程的水池,仅有 12V 池灯),千万不要从区外引入 PE 线,以免弄巧成拙,导入故障电压,反而增加电击危险。在本工程中,水池并非现浇,池底并无钢筋,所以应敷设电位

8、均衡导线,采用 3 的铁丝,组成 150mmX150mm 的格。 由于桑拿浴室场所动力设备较多,环境潮湿,电气设备正常泄漏电流较大,所以总配电箱进线断路器不选用漏电断路器,而仅在其出线回路的照明箱配电回路、干蒸房、湿蒸房配电回路设置漏电断路器。照明配电箱回路设置防火漏电断路器,漏电动作电流值整定为 300mA,带有规定的延时,能有效的切除电弧性接地故障;干蒸房、湿蒸房配电回路设置漏电动作电流为 30mA 瞬间快速动作的漏电断路器,能快速切除金属性接地故障。这样做,既可避免进线断路器频繁跳闸,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减少人们的恐慌情绪,又能有效的防范电气火灾和保护人身安全。从一年多来的运行情况看来,当

9、初这种设计思路是正确的。 本工程的楼梯间、电梯前室、公共走道、服务台、休息大厅、贵宾间、按摩间等场所选用三基色节能筒灯,线路均采用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穿钢管顶棚内敷设(ACC)。 水池区顶部照明采用防水型节能筒灯,防护等级为 IPX4 即可。线路均采用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穿钢管顶棚内敷设(ACC)。 1.3 动力配电 IEC 规定桑拿浴室离加热器边缘 0.5m 的垂直面内,高度止于离顶板 0.3m处划分为 1 区,在此区域内除加热器本身外不应安装无关的设备和线路。因此,加热器线路采用耐热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穿硬质塑料管沿地暗敷,亦为双重绝缘。由于干蒸房、湿蒸房均采用成套设备,所以这部分动

10、力配电只需要将电源管线敷设到位,现场预埋接线盒就可以了。设备容量应以甲方提供的设备清单为依据。 本工程的排污泵、浴池按摩泵、水处理循环泵、加药泵等动力设备均安装在专用的设备用房内,采用两个定制的电控箱集中控制,箱门设控制按钮及运行指示灯。排污泵一用一备,液位自控,其二次回路按国家标准设计图集常用水泵控制电路图 01D303-3选用标准的控制电路图。 大楼采用集中空调,地下桑拿城并入原空调系统,末端设备为风机盘管,作为独立房间的温度调节。温度控制器有人称之为调速开关是不准确的设在各房间门口附近或便于操作的部位,和房间的灯开关等高布置。注意温控器和风机盘管的接线盒之间有五根线,平面图应表示清楚。笔

11、者发现,有的设计院图纸上标示四根线,是不正确的。翻阅厂家产品样本可知,风机盘管均为单相设备,小功率的仅几十瓦,大功率的不过两百瓦左右。因此设计中几台风机盘管完全可以共用一个供电回路。风机盘管也没必要设置独立配电箱,利用照明配电箱的几个独立的出线回路即可,这也是业内人士的通用做法。 设计中还应该加强专业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电气专业应和暖通空调专业密切协作,共同确定风口、风机盘管和灯具的位置,避免各专业各行其是,造成施工上的困难和装修视觉上的失败。 2、弱电系统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2 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在贵宾间及休闲厅设置有线电视出线口。每个贵宾间设置一个出线口,按建筑装修图纸定位,距

12、地 0.3m 安装。休闲厅设置两个出线口,距地 1.3m 柱上安装。这是因为,若安装高度较低,顾客没有较好的视野;安装高度过高(如有的场所将电视机吊装),时间一长,顾客会因仰角过大而致颈部疲劳。工程设计应该考虑到这些人性化的方面。 2.3 通信系统 本工程通信系统在功能上分两部分:内部呼叫系统和市话系统。贵宾间、按摩间和总服务台之间设置内部呼叫系统,以便及时回应顾客的要求。为降低工程造价,设计中没有采用成熟的呼叫系统产品(如鸿雁电气的 DX-128 系列),而是充分利用本大楼的程控交换机的扩展槽,对交换机扩容,利用交换机完成内部通信,降低了工程造价。至于市话,只需在总台装设两部直拨电话,对外联系业务。 2.4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为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本工程设置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重点部位实施监控。在疏散楼梯、电梯前室、走道、服务台安装固定摄像机,休闲厅安装半球摄像机。监视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矩阵控制器、控制主机等主要设备均设置在总服务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