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家统 计 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25872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统 计 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家统 计 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家统 计 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家统 计 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家统 计 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方法 1(一)投入产出表的特点和分析框架投入产出表是一张全面反映一个经济体中各生产部门或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平衡表。下面以最常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例,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特点。投入产出表由三个象限构成。第 I 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第 II 象限,又称最终使用象限,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使用去向;第 III 象限,又称增加值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的构成情况。若把上述三个象限综合起来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投入产出表事实上是由两张大表构成,即把第 I、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

2、横表,反映各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把第 I、I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纵表,反映各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投入产出表有以下几个基本的重要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从横向看:XYAYAI1)(其中,X 为产出列向量,Y 为最终使用列向量,I 为单位矩阵,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上述公式说明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和等于总产出。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也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部门结构变化等。从纵向看:XMTVDFX其中,F 为 A 矩阵的列和作成的对角矩阵,D 为固定资产折旧列向

3、量,V 为劳动者报酬列向量,T 为生产税净额列向量,M 为营业盈余列向量。上述公式的实质是中间投入与最初投入之和等于总投入。若定义 N=D+V+T+M,则上式可变为NIX1)(1 引自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第 II 象限的总量=第 III 象限的总量,这是投入产出表的总平衡式。但应指出的是,每个部门的最初投入不一定等于该部门的最终产品合计。由于投入产出表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于一身,充分描述了经济运行中的多种联系,特别是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因此,投入产出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二)经济结构

4、分析1、生产结构分析由于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较细,既有各部门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即增加值)数据,又有各部门总投入(或总产出)数据,这就为动态分析总投入(或总产出)或增加值的产业构成、各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各部门中间投入/各部门总投入)和增加值率(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总投入)的变化提供了基本素材。在分析总投入的结构变化时,可根据部门结构变化均值来反映部门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变化的剧烈程度。所谓部门结构变化均值是指报告期的产出构成百分比与基期的产出构成百分比之差的绝对值之和除以计算期长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产出的部门结构变化均值= niiixT10其中, 和 分别表示报告期和基期的产出构成百分比,T 为报告

5、期与基期之ix1i0间的长度,n 为投入产出表中部门的个数。部门结构变化均值越大,表明在此时期内部门结构变化越剧烈,反之亦然。另外,在分析增加值的结构变化时,运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计算出增加值的部门结构变化均值:增加值的部门结构变化均值= niiivT10其中, 和 分别表示报告期和基期的增加值构成百分比。iv1i0在分析生产结构变化时,还要特别关注中间投入与总投入比率(即中间投入率)的变化趋势。引起中间投入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一是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二是经济效益。因此,当某部门的中间投入率提高或降低时,不能简单归结为该部门的经济效益下降或上升,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变化

6、究竟主要是由于该部门的经济效益变化引起的,还是由于该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引起的,或是由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引起的。为了考察国民经济中的货物与服务的比例关系,还可以把中间投入划分为货物投入和服务投入两部分,前者包括对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投入,后者包括对批发零售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文教卫生业、科学研究业、居民服务业等的投入。服务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称为服务投入率,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对服务的依赖程度。产业结构分析的重点(从供给表出发) ,是从静态上评价现有生产结构的合理性,从动态上分析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以便能够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分析产业结构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二

7、是社会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三是产业结构本身的均衡和协调性分析。因此,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结构。1、使用结构分析从投入产出表横向看,每个部门有以下关系式:中间使用合计+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出口=总产出+货物和服务进口通常称上式左边为总需求,右边为总供给。根据公式中的指标,可以具体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和变化,例如货物和服务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货物和服务进口占总供给的比重。对使用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静态分析,二是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分析中间使用、最终使用及其成分的部门结构;动态分析是分析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8、及其成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三)部门关联分析1、向前和向后关联部门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一般来说,部门间的关联有如下两种形式,即向后关联和向前关联。某部门 j 的中间投入占其总投入的比率KUXxaBjjijjijj/称为向后关联,这里 表示生产商品 j 需要消耗商品 i 的数量, 表示中间ijx jU投入, 表示 j 部门的总产出, 表示直接投入系数。某部门的中间需求jXija(或使用)占其总需求或总使用(中间使用加最终使用)的比率KWZxhFiijiijI/称为向前关联,这里 表示 i 产业的中间需求, 表示 i 部门的总需

9、求,i iZ表示直接分配系数。一般来说,当某产业部门的 和 都很高时,ijijxh/ jBKjF表示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相互关联的程度很高,只要保持该部门的较高增长率,则其对其他部门必然产生较大的关联带动。反之,如果某部门的 和 都很jBjF低时,则表示它与其他部门没有多大的关联。应当指出的是,当某部门的向后和向前关联度都比较低时,并不意味着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一定低。向后关联和向前关联仍然只反映了部门间的相互联系的一部分,确切地说只反映了直接效应。对向后关联而言,它表示由 i 部门生产的中间投入对 j 部门的总产出的贡献;对向前关联而言,它表示 i 部门的产出对部门 j 的产出的贡献。但是还存

10、在着间接效应,例如 j 部门产出的增加不仅要求为 j 部门提供中间投入的 i 部门的产出的增加,而且还要求增加为 i 部门提供中间投入的部门的产出。我们定义总关联效应为最终需求增加引起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之和。KbBijjjeFijii这里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 的元素, 为其第 j 列元素之和, 为ijb1)(AIjbije的元素,这里 为直接分配系数矩阵,其中 ,1)(HI nijhH ijijZxh/为其第 i 行元素之和。 表示后向总关联效应, 表示前向总关联效应。iejBKiFK2、影响力和感应度在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基础上,Rasmussen 定义了一个称之为影响力的向后关联指数( )

11、:*jBK2*nbjjj并且他还定义了一个称之为感应度的向前关联指数( ): *iFK2*nbKiiFi因为平均值 表示 j 部门的最终需求增加一个单位需要的投入量,因j/此当 时,则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全1*jB社会的平均影响水平(即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当 时,则1*jBK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全社会的平均影响水平;当 时, 则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1*jBK于全社会的平均影响水平。显然,影响力系数越大,第 j 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同理,当感应度系数 时,则表示第 i 部门所受到的感应

12、1*iFK程度高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即各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的平均值);当时,则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等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当1*iFK时,则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低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i直接消耗系数表示各部门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它来反映向后关联是很合适的,而向前关联反映产品的使用和分配,用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就不妥,这是因为 矩阵的同行元素求和在经济意义上比较勉强。众所周知,1)(AI的元素是按列向总投入为参照值计算出的,求和之后的总和作为各部门最终产品都增加一个单位对 i 部门的产品需求量,而各部门的最终产品不可能按同样的数量增加,这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同行元素求和一样,是

13、不尽合理的。因此,建议采出用直接分配系数矩阵来计算向前关联(或感应度):2neKiiFi这里 为 的元素, 为其第 i 行元素之和, 为直接分配系ije1)(HIi nijhH)(数矩阵,其中 。ijijZxh/以上是针对一个封闭经济体系的。对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部门的关联(直接和间接)指数可定义为:KBeijjjFijii 这里 为 的元素, 为 的元素,其中 为表示ij1)(ijijmaI ij1)(ijijmhI ijmj 部门的单位总投入需要 i 部门投入的进口量。3、部门间的总体关联从需求角度看,可以用总体关联度和国内关联度来反映产品部门之间的总体联系状况。总体关联度与国内关联度是

14、指在一定经济结构下,生产一单位最终需求所需要的中间产品数量,前者包括来自国内生产与进口的所有中间投入,而后者仅包括来自国内生产的中间投入。若用公式表示,则有: 1jijifbL总 体 关 联 jijdi国 内 关 联式中, 为 中的元素, 为 中的元素( 为未包括进口在ijb1)(AIdijb1)(dAIdA内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 为最终需求结构向量中的元素。例如,由 1997 年jf投入产出表知,我国的产业总体关联度和国内关联度分别为 1.68 和 1.33,而1992 年两者分别为 1.59 和 1.30(四)乘数分析乘数是经济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某一变量增加一单位数量(在其他

15、因素不变情况下)通过连锁反应而最终使另一变量变化的倍数。国民经济乘数分析是当今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为此,我们也可以把乘数概念引入投入产出分析中。具体地说,当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单位最终需求(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通过连锁反应而最终使各部门某一指标(如产出、收入、就业等)变化的倍数。利用投入产出表和其他统计资料,可计算出多项内容的分部门乘数,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有力工具。下面分别介绍较常用的几种乘数,即产出乘数、投资乘数、居民收入乘数和就业乘数。1、产出乘数产出乘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货物或服务导致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产出量增加的倍数。将国民经济分成 n 个部门,设 为部门最

16、终产品增量向Y量, 为部门产出增量向量,K 为部门产出乘数对角矩阵。于是,根据乘数的X概念有: Y其中:, ,TnxxX),(21 TnyyY),(21 ),(21nkdiagonlK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可知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货物或服务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出的第一轮增量为: YAIX1)(由于第一轮产出增加导致居民收入增加,而居民收入增加又使居民消费增加,居民消费增加又带动第二轮产出增加,如此循环。在这种情形下,假定:一是经济系统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能力,在循环过程中不会出现引致投资;二是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三是消费构成不随消费规模变化而改变。若用 表示各部门居民收入构成向量

17、( 为某部门劳动者),(21n i报酬与该部门总产出之比) ,用 c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用 乘以c即可得到第一轮产出增量用于消费的部分。再以 w 表示居民消费结YAI1)(构系数列向量,w 中的元素 等于投入产出表中居民消费列向量中各部门的消iw费额除以该列的合计值。因此, 表示因某一部门的最终需求增YAIc1)(加一个单位而引起的第一轮居民的消费增量, 则表示由YAIwcI11)()(上述消费支出诱发的第二轮产出增量,如此类推,这种生产消费生产的循环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经济系统达到新的均衡。以上论述用数学式表示如下: YAIwcIYAIX111 )()()(IcI11)()(按照产出乘数的

18、定义,有11 )()( AIwIAiK其中, 为单位行向量。产出乘数还可以分解成以下四个因素,,即初始产出量、生产直接消耗量、生产间接消耗量和消费诱发产出量。初始产出量也称为初始效应(相当于公式中的 ,I 为单位矩阵) 。它是为i提供某部门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所需的基本生产量。生产直接消耗量(相当于公式中 ) ,是指某一部门为生产单位最终产品Ai而直接消耗各部门的产品和服务量之和,也就是某一部门多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直接引起和带动各部门增加的产出量。生产间接消耗量(相当于前述公式中的 ) ,是指为了生产出32i直接消耗量而间接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和服务量之和。消费诱发产出量(相当于前述公式中的剩余项

19、的列和)是这样形成的:某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产品在本部门诱发的居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消费,形成对生产消费品部门的生产需求,这些部门的生产又形成了该部门居民收入的增加,这些部门居民收入的增加,会再一次引发对消费品的需求,这一过程循环往复,便形成了消费诱发的产出。2、投资乘数著名凯恩斯投资乘数描述的是,对一个国民经济系统,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情形下,如果政府投资增加一个单位,它所引致的国民收入(相当于国民总收入)增加的数量。凯恩斯投资乘数是将国民经济看成一个部门进行的总量分析。因此,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我们可以将分部门投资乘数定义为,当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投资所导致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收入增加的倍数。

20、采用与产出乘数类似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IAIwcIAIN111 )()()( cIII11)()(AwcAKi 其中, 为各部门收入增量列向量,TnnN),(21为投资品增量列向量。TiiI),21同理,投资乘数可分解成初始收入量、生产直接消耗产生的收入量、生产间接消耗产生的收入量和消费诱发产生的收入量。初始收入量也称为初始效应(相当于公式中的 ) ,它是为提供某部门一I个单位投资所产生的基本收入量。生产直接消耗产生的收入量(相当于前述公式中的 ) ,是指某部门的单A位投资在本部门诱发的居民收入,即投资的直接效应。生产间接消耗量产生的收入量(相当于前述公式中的 ) ,是指32由于部

21、门间的生产技术联系,某部门的单位投资在各部门间接引发的居民收入,即投资的间接效应。消费诱发产出量(相当于前述公式中的剩余项)是这样形成的:某部门投资在本部门诱发的居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消费,形成对生产消费品部门的生产需求,这些部门的生产又形成了该部门居民收入的增加,这些部门居民收入的增加,会再一次引发对消费品的需求,这一过程循环往复,便形成了消费诱发的收入。3、居民收入乘数生产过程既是对原材料、燃料动力、服务的消耗过程,又是对劳动力的消耗过程。对劳动力消耗的多少可以用劳动者报酬来反映,因此在创造生产需求的同时,也创造了增加居民收入的机会。居民收入乘数是指国民经济某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产品所导致居民收

22、入增加的倍数。同理,可以得到如下结果:YAIwcIcYAIH111 )()()( IcI11)()(AwCAIKc 式中, 为各部门居民收入增量列向量,TnhH),(21为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劳动者报酬系数(各部门劳动者报酬),(21n除以各部门的总产出)作成的行向量。与投资乘数类似,居民收入乘数也可分解为以下四个因素:初始收入量,生产直接消耗产生的收入量,生产间接消耗产生的收入量,消费诱发的收入量。4、就业乘数就业乘数是从劳动力占用的角度反映增加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劳动力需求。如果各部门单位产值占用的劳动力数量在短期内是基本稳定的,则某一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产品就会引起全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进而引起劳动力数量的相应增加,即增加最终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劳动力需求。就业乘数是指国民经济某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产品所导致就业人数增加的倍数,用公式表示就是: YAIwcIeYAIeL111 )()()( cIIe11)()(AwcAIKl 式中, 为各部门劳动力就业增量列向量,TnhL),(21为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劳动力占用系数(每万元产值占用的劳),(21nee动力数量)作成的行向量。类似地,就业乘数也分为四个部分,即初始劳动力、生产直接消耗占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