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计审计标准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和趋势一、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审计的发展环境 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和审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世界经济越来越走向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监管标准国际化,以及会计审计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 (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 以市场经济为纽带,以科技进步特别是通讯工具的革命和信息络技术的推广为动力,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球化已经成为 21 世纪最突出的特点和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贸易持续增长。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1999 年世界贸易增长
2、率为 37,国际贸易的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 3 倍,平均外贸依存度已达到 25,其中服务贸易增长率明显高于货物贸易,并且这种贸易增长的势头仍在持续。二是跨国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比贸易增长速度还要快。1999 年跨国直接投资超过 8,000 亿,比 1998 年增长 25,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目前,全球大约有 100 多个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共体统一市场、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区域化是通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中途驿站。四是市场经济已成为各国首选的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是通过生产络、贸易络、金融络和信息
3、络构造成的一个统一市场,它客观上要求各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发挥市场机制的效率。五是统一开放的全球化市场规则正在形成。1995 年 1 月 1 日,作为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WTO 正式成立。1997 年,WTO 产生了三个具有突破性的协议,即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基础协议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标志着世界各国间相互开放和认同的规则的形成。另外,为全球化的金融运行提供公共准则和监管框架的国际清算银行,支持产生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并由该委员会发起拟定了巴塞尔协议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银行运行和监管提供了国际标准。 (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首先,世界金融已经历了媒介金
4、融、信用金融阶段,现已发展到交易金融阶段。由于信息和高科技产业的突飞猛进,信用证券化和金融工程化已使资本跨国流动达到空前的规模和速度。金融交易空前活跃,数以百亿千亿美元计的资金交易可瞬间完成。金融交易正在演变成为一种脱离实物经济的虚拟的上资本交易。目前全球日平均金融资产交易量是实物交易量的 50 倍,只有 2的金融交易具有实物经济支撑,98的金融交易与实物经济脱离。其次,私人资本的流动量占全球资本流动量的 75,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角。再次,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的电脑化、络化必将有力地促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业务综合化和络化,从而进一步加速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三)监管标准的国际化 由于国
5、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机构日益转向多元化经营等一系列变化,迫使监管系统的范围、手段、内容、模式和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监管范围不断扩大,监管手段日益现代化,监管内容更加标准化,以市场约束为基础的监管体系正在形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考虑对所有金融机构采用同样的会计准则和披露标准,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巴塞尔委员会于 1999 年 6 月发布了新资本充足框架,对 1988 年制定的资本充足协议作出重大改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是将外部评级引入风险管理框架,要求银行使用公共信息来确定其风险加权资本,根据评级公司的评级来确定信贷风险权重。由于经济金融全球化需要国际上
6、有一套通行的监管标准和评价方法,巴塞尔委员会于 1997 年 4 月发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又于 1999 年 10 月发布了核心原则评价方法。这些标准将成为各国监管系统共同遵守的目标。 (四)会计师和审计师的职业判断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和审计环境千变万化,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规范却日趋简约,加之人们对会计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从而在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人员和审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对银行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这种职业判断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会计师和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二是对实质重于形式、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重要
7、性等会计核算原则的运用;三是对金融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折旧和所得税核算等会计政策的选择;四是对呆坏账准备计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确定、或有事项处理等会计估计事项的职业判断。 二、中国商业银行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标准国际化与银行业内部会计标准的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各商业银行之间执行的会计标准是不一致的,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不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经营对象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会计制度与规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财务制度;非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除存贷业务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外,其他业务均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现为企业会计制度
8、;上市银行除存贷业务执行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有关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其他业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外,还必须执行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1 号商业银行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第 2 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第 7 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城市商业银行执行城市合作银行会计制度。二是同一银行业务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会计政策差异大。主要表现在:1呆账准备的计提。呆账准备虽都采用备抵法核算,但非上市银行的呆账准备只按年末贷款余额的 1差额计提,而上市银行除按年末贷款余额的 1差额计提一般呆账准备,还需要根据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结果计提专项呆账准备。2利息收入
9、的确认。在 2000 年度,非上市银行的应收利息核算期间为 180 天,而上市银行只有 90 天。3坏账准备的计提。非上市银行根据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 03计提;而上市银行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贷款对象或债务人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管理和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并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地估计计提。如深圳发展银行 2000 年年报显示,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高达 52。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等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于上述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非上市银行不计提,而上市银行必须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计提。5贷款的核算。非上市银行只执行“一逾两呆” 分类核算方法,而上市银行除执
10、行“一逾两呆 ”分类核算方法外,还必须执行 “五级”分类计算方法。我国商业银行系统会计标准的不一致,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维护公平公正的金融竞争环境是不利的。因此,通过将国际化的会计标准全面引入我国商业银行,建立银行业内部统一会计标准,摒弃现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上市银行、非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会计标准的差异性,应是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会计标准国际化建设方面,应重点抓好以下方面:1注重资产质量,严格按照资产的定义,合理确认和计量商业银行的各类资产价值,确保资产价值真实可靠,提高资产质量。特别是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贷款对象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情况,以及贷款的逾期期限等因素,分析其风
11、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和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呆账准备,科学计算资本充足率。2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对发生或有损失可能性较大的或有事项,在表内确认和计量或有损失和预计负债。并充分披露各种担保业务、未决诉讼、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等或有事项。3按照商业银行股份制要求和巴塞尔协议的规定,科学核算所有者权益,为商业银行研究资本充足程度、筹集与充实资本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4按国际会计惯例和谨慎的会计原则,确认利息收入政策。即发放的贷款到期 含展期,下同90天及以上尚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收入,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利息收入,在贷款到期 90
12、 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应收利息逾期 90 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表外核算的应计利息,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收款期的利息收入。5全面引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6对国内尚未发生过而国际银行比较规范成形的银行业务,全面引入国际会计标准和国际惯例,以规范中国商业银行今后同类业务的核算与管理。(二)会计大集中 适应统一法人管理体制的会计大集中是未来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的传输与交换连接方式、速度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商业银行统一法人管理
13、体制要求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报表生成与会计档案管理能够同步在系统内的总分支机构中得到迅速反映和管理,手工核算与纸介质记录将逐步为电子工具和电子信息取代,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及其资金清算信息能通过电子信息方式即刻完成;银行不同分支机构之间的会计和支付信息通过络传输,同一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被联为一体,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银行最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业务管理系统。这一会计信息系统能为银行投资者、债权人、管理部门和监管当局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统一法人体制会计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要集中会计核算、集中事后监督、集中编制会计报表、集中会计档案保管
14、,并按照“物理上集中摆放、逻辑上分期控制、资金上集中清算” 的方式统一资金清算。 (三)管理会计的应用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增长,信息系统基础落后,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欠缺,成本费用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的背景下,全面引进和运用旨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成为未来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具体包括:1通过计算机技术等信息科学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2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完善“一级法人、分级管理” 体制下的激励约束机制; 3严格实行全面预算和预算控制,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4建立存贷款品种
15、成本效益分析系统和费用管理系统,强化利率等产品定价机制;5严格项目投资评价,施行系统化管理制度。 (四)会计核算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未来中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数据库技术在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储存和会计内控中的运用;络技术在支付结算、络银行、手机银行中的运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在会计信息的传输、电话银行的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在 ATM、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回单箱、各种自助性银行业务的运用。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内控中的全面运用。三是业务摘要显示、打印“汉字化 ”。四是缩微胶片、光盘缩微等缩微技术在会计档案中的运用。五是会
16、计档案电子介质化趋势。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CD 盘、MO 盘、磁带和磁盘等无纸化介质将成为主要的有效的会计档案。 三、中国商业银行审计的发展趋势 (一)商业银行审计标准国际化 随着中国加入 WTO,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加快改制和转变经营机制步伐,按国际通行的规范公司制即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审计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审计标准的国际化。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呈现出大稽核的趋势 在组织管理架构上,实行垂直领导的内部稽核体制,对总行统一法人负责,审计机构与人员独立。在审计内容上,将会计信息审计与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紧密联系,合规合法性与提高盈利能力和防范风险结合起来。在审计方式上,将
17、事后的审计监督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并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大非现场稽核比重,使风险控制重心前移。总之,通过加大稽核力度,创新稽核手段,树立稽核权威,建立起由业务常规稽核及后续稽核、调岗离任稽核、专项稽核、内部控制制度稽核、非现场稽核和电脑稽核等组成的大稽核体系。 (三)监管审计社会化、专业化 中央银行、证监会、财税部门、国家审计机关等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审计,将由现时的直接检查,逐步转向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监管专门审计,使监管审计呈现出社会化、专业化趋势。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有义务直接向监管当局报告任何有损银行正常运营、违反法规和不利于银行稳健运行的事项。此外,监管当局可随时要求审
18、计师对银行的特别业务或领域进行专题调查,并向监管机构报告。审计师、银行和监管当局定期举行各种会议,讨论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任何问题。 (四)上市银行财务报告审计将从境内外双重审计向单一审计过渡 从短期和现实基础来看,对上市银行实施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审计是有必要的。因为上市银行的会计标准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接轨,只是由于境内外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人员熟悉和了解我国国情,在审计时较多地考虑银行的现实环境,难免出现松驰现象;而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人员则不太熟悉和了解我国国情,在审计时难免过于教条。所以,短期内对上市银行实施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双重审计,既有助于上市银行按国际惯例进行运作,又能较好地处理上市银行的现实问题。 从发展和成本效益原则来看,上市银行只需聘请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报告审计。所聘会计师事务所,既可以是境外知名的事务所,也可以是境内的事务所,关键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水平与能力、能否严格执行职业道德规范。鉴于境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平,当务之急是提高境内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判断水平和严格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