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能力日日新十二、日积月累。1、默写课文中引用的古诗句,并写出作者名称。 , 。( ) , 。( ) , 。( )2、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指出它们各自在课文中的作用。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 、 的梅花,总让我想起 、 的外祖父。作用: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图和给我的 ,就想到,这不只是,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 的心。作用: 十三、理解感悟(文章阅读)。(一)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
2、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 )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 、最有 、最有 的!几千年来,我们课时 2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 ,不肯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 )性才好!”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2、根据课文原文将内容补充完整。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秉性: 境遇: 4、仿照课文里的写法,用下面关联词语造句。不管 不管 都是无论总要5、梅花所表现出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摘抄课文原句作答)6、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
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两位这样的人物以及他们有气节的事迹。( ): ( ): 7、给文字拟一个简短的小标题,恰当的是:( )A、一幅墨梅图 B、梅花精神赞C、临别送画 D、中华精神颂8、临别送画,对我谈论梅花,外祖父用意深刻: 。 。(二)汉字与中国心王 蒙1998 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 表明 表现 表示)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
4、“天涯”“勤劳”“芳草”“眷眷”“依依”都够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最最能(体现 体验 体会 体量)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 热烈 猛烈 强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
5、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诗词的存在么?1、汉字有哪些特点? 2、文中画“”的部分用了 的修辞方法,画 “”的句子是个 句。3、在( )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4、这段文字中省略号的用法是:( )A、列举内容的省略 B、语意未尽或话未说完C、声音断续不连贯 D、话题转化或语意转折5、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理由是什么?(至少能写出两点理由) 十四、能力拓展。妙笔生花:本课的开头方法很有特点,你能够模仿课文的这种写法,自己写一篇小练笔吗?日积月累: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写梅花的古诗词,同学之间开展背诵比赛,比一比,看谁的会背的数量最多哟! 评价等级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枝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