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农水自查报告5则范文.docx

上传人:战神 文档编号:12533694 上传时间:2022-02-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农水自查报告5则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农水自查报告5则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农水自查报告5则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农水自查报告5则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农水自查报告5则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农水自查报告5则范文第一篇:小农水自查报告 心理小故事 推荐度: 廉政小故事 推荐度: 革命小故事 推荐度: 晨会小故事 推荐度: 晨会小故事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第二篇:农水科学习调研报告 EE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实际中去。科学发展观对农业的指导意义:一是促进理念的转变,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用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把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设备注入到农业生

2、产过程,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二是指导实践,在农村经营制度的完善的实践中,要让农民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大限度地获得土地提供给农民的收入;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让农民依托区域资源,发展最有保障和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在新型农民构建的实践中,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培训农民,既要培训农业技术,让农民当好农民,又要培训非农业技术,转移输出农民,让农民不当农民。三是规范行动,要以科学发展观来规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优势产业布局、农技推广应用、新型农民培训、科技进村入户、产品加工增值等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要贯穿科学发展观。四是创新机制,重点是要创新农业的投入机制,整合农业项目

3、,围绕产业实施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住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一、EE农业的现状 全镇下辖7个居民委员会,3个村民委员会,113个居民小组,43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全镇总人口61479人,其中:农业户共计10327户,农业人口43181人;非农户数6664户,非农业人口18298人。农业人口中,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3994个;劳动年龄内人口数3605人;从 1事农林牧渔业人数10722人;从事第 二、三产业人数为13272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44和55%。 全镇国土总面积130.36平方公里,土壤主要为沙石土、红

4、土、壤土等。境内有(高山、中低山、丘陵、河谷和盆地),主要河流有牛栏江、前进河、洗马河等3条;拥有大小水库6座,坝塘7个,年蓄水量530万立方米;区域内年均气温+14.7,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13.9。年降雨量992毫米, 适合种植水稻、玉米、洋芋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 3.7894亩,人均耕地0.7亩,林地2895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10元。 二、EE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名牌产品少,产品特色不够明显。品种结构不够优化,品牌效应较弱,缺乏能够代表我镇蔬菜的名牌产品,影响了知名度的提高和规模特色作用的发挥。 2、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因宣传、推广、管理力度不足,基地环境

5、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按标准化生产的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执行标准,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3、设施农业规模小,水平低。缺少一批能够带动蔬菜生产发展的高标准示范区。 4、产业化水平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少,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链;产、供、销三方面监管和联结机制还不够强,组织化程度低,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及农民增收的建议 EE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发挥是县城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人才、科技、资金、市场的优势,适应城市居民不同需求,不断拓展农业空间、拓展农业功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集约、节约、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满足经济社会的多种需要;发挥

6、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快速, 经济能力强的优势,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横向上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产业,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纵向上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形成真正的效益型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EE,作为县城所在地,要把发展都市型、效益型农业作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立足服务城市、富裕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创新科技服务体制,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7、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在确保“三增四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扩大粮田,多种弱筋小麦、优质大米,同时种一些花卉、苗木、水果、无公害蔬菜。 (二)

8、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推进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 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9、进步。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10、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三月三水库多年来带病运行,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4月启动了三月三除险加固工程,在正常运行后能解决下游灌区的8663亩水田200多万方的灌溉用水。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五)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11、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镇“劳务经济”。一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劳动力 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二是要组织农民。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本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六)贯彻落实好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七)、夯实农业

12、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加快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布点加工,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城镇集聚,促进农民进厂入镇就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三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财政支农份额,促进农业开发园区建设,编报项目上争国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洪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13、,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小农水设计总结报告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礼县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1工程概况 苗河水库灌区分布在礼县城关、石桥两镇,引水渠道渠首距水库约25km。灌区始建于五十年代,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保灌1.2万亩,有主要干渠2条,全长35.2km,分别以建设年代命名为“五四渠”、“六六渠”。其中五四渠全长20.3km,设计引水流量2.0立米/秒,控制灌溉面积1.5万亩,有渠系建筑物177座,其中斗门78座、涵洞38座、跌水3座、渡槽6座、进水闸1座、冲砂闸4座,桥涵47座,有支、斗渠78条,全长35.6km;六六渠

14、全长14.9Km,设计引水流量1.5立米/秒,控制灌溉面积0.5万亩,有渠系建筑物95座,其中斗门40座,排洪涵洞17座,跌水3座、进水闸、冲砂闸各1座,渡槽1座、倒虹吸1座,桥涵31座,有支、斗渠40条,全长21.8km。 灌区始建于五十年代,建设年代久远,老化失修严重,渠道大部分段落沿高山坡脚和村庄布设,且渠底纵坡严重失调,山洪泥石流和废料垃圾经常填塞渠道,加上渠首无引水建筑物,其它建筑物或配套不全,或老化失修,引水灌溉十分困难。 1 灌区自建成以来,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因年久失修,原衬砌的砼渠道近70%的脱落,渠系建筑物大部分破损,完好率不到30%,部分渠

15、段塌垮,渗漏严重,带病运行多年,加之田间工程配套差,斗支渠多为土渠,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到0.35,工程灌溉效益逐年缩减,已远不能达到设计效益,急需对灌区进行维修配套和末级渠系的节水改造。 受礼县水利局委托,我院根据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印发2009 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精神,并结合礼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完成了礼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对礼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进行了审查并批复:同意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09年项目在城关镇杨磨、后牌、小北、土山、南关、新关、石碑等8村及石桥镇的汉阳、石桥、高寺、斩龙、瑶峪等5村共2镇13村实施。

16、主要建设内容:衬砌渠道92.3km,其中衬砌斗渠20.3km,衬砌农渠72km;整治毛渠97.5km。平田整地5100亩,配套田间渠系建筑物1030座;发展管灌面积2000亩,管网埋设27.91km,改造机电泵站7座。批复工程总投资1601.0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补助800万元(其中管理费5.6万元),省财政补助16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80.145万元,县财政配套80.145万元,投劳折资480.87万元。 2 2 工程施工设计 鉴于苗河灌区主干渠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灌溉功能逐年减弱,为了抢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机遇,充分发挥灌区的效益,礼县县委、政府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对主干渠同时进行

17、节水改造。我院结合灌区实际,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对干渠进行了勘测设计,调整了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建设内容,编制了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方案计划从五四渠进水口起,至高寺退水闸止,涉及城关镇北关、小北、后牌、新关、南关、土山、石碑和石桥镇汉阳、石桥2镇9个行政村。确定衬砌五四干渠8.956km;新建、改造维修干渠各类建筑物119座;配套衬砌斗渠28条21.94 km, 农渠129条26.79km;新建斗、农渠建筑物238座。具体建设内容为: 2.1 五四渠渠道工程 1、进水口至5涵洞(桩号0-050-1+570)段中620m用砼衬砌,渠口宽4m,坡比1:1,深度1.5m,渠底采用U型断面,U型断面

18、上口宽1.0m,R=0.71m。渠道两侧边壁采用C15砼预制块衬砌,预制块厚0.08m,长、宽均为0.49m。渠底采用C15砼现浇,渠顶采用厚0.1m、宽0.3m现浇C15砼封顶。沿渠每10m设三毡四油伸缩缝一道。具体见干渠断面图(1/2)。 2、5涵洞至9涵洞(桩号1+570-2+170)段600m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涵管衬砌,涵管内径1.2m,沿渠每50m设检查段3m,检查段采用矩形渠道,渠道宽1.2m,深2.0m,沉砂池 3 低于砼涵管底0.5m,M7.5浆砌石渠结构,渠顶采用C20钢筋砼盖板。 3、能干退水闸至12#涵洞(桩号6+300-6+714)段414m处于居民密集、山洪频繁发生

19、地段。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涵管衬砌,涵管内径1.0m。具体见干渠断面图(2/2)及干渠检查井设计图。 4、12号涵洞至石桥电站尾水渠口(桩号6+714-13+600)段6886m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渠口宽3.6m,坡比1:1.25,深度1.4m,渠底采用U型断面,U型段口宽0.6m,R=0.56m。沿渠每10m设三毡四油伸缩缝一道。 5、石桥电站尾水渠口至谷峪涵洞(桩号13+600-14+930)段1330m位于石桥镇中心,居民密集,垃圾废料经常倒入渠道造成渠道淤塞,对该段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涵管衬砌,涵管内径1.0m,沿渠每50m设检查段3m。 6、谷峪涵洞至高寺退水闸(桩号14+930-1

20、5+276)段346m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渠口宽3.6m,深1.4m。 7、干渠在小水电公司门口分为主干渠和南关渠道,其中的880m在应急维修工程建设中已经衬砌,其余220m用M7.5浆砌石衬砌,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覆盖,结构与检查井相同。 2.2 五四渠建筑物 工程规划维修、重建干渠渠系建筑物128座,其中: 1 、改造原干渠1#进水闸,更换闸门、启闭机一套(5T), 4 更换钢门一合,钢窗二合,内外墙抹面,外墙粉刷。 2、在干渠桩号0+450处新建1#退水冲砂闸,安装2T启闭机、钢闸门一套,引、退水1.0m涵管总长18m,砼闸墩、顶板。具体见退水冲砂闸设计图。 3改造原五四渠2#进水冲砂闸闸

21、房:内外墙抹面,外墙粉刷,C20钢筋砼加固房顶。原闸房规格:高3m,宽3m,长6m半弧型。 4、在5#涵洞(即1#公路桥)出口建1#干渠节制闸,安装2T启闭机、闸板一套,采用C20钢筋砼闸墩、顶板,M7.5浆砌石基础。重建3#斗门。 5、原干渠15#斗门(在原小水电公司门口)控制面积位于礼县西车站后面,因城市扩建农田全部占用,本次设计将不考虑配套工程。 6、在能干退水渠上新建11#斗门。 7、重建能干村过路桥(中心桩号6+450),浆砌石桥墩,1.0m涵管桥体,桥长12米。 8、在第三人民医院旁边(桩号6+984)重建12#斗门。 9、在土山加油站(桩号7+998)对面重建5#退水闸冲砂闸,安

22、装2T闸板、启闭机一套,C20钢筋砼顶板、闸墩,M7.5浆砌石基础。在退水渠上新建13#斗门。 10、在黄金冶炼厂侧(2#渡槽出口,桩号8+380)处建14#斗门。 5 11、在石碑砖厂以上(桩号8+720处)建15#斗门。 12、在3#渡槽(原亚麻厂门口、桩号9+173)新建16#斗门。 13、在石碑17#涵洞进口(桩号9+515处)重建6#退水冲砂闸,安装2T闸板、启闭机一套, C20钢筋砼顶板、闸墩,M7.5浆砌石基础。安退水涵管15m。 14、在石碑上庄头(桩号9+581处)建17#斗门,在干渠上建4#节制闸。 15、在石碑村中心(桩号9+721处)新建18#斗门。 16、在石碑村下游

23、(桩号10+503处)重建19#斗门。 17、在北嘴上游的20#涵洞出口(桩号10+683处)重建20#斗门。 18、在北嘴下游(桩号11+440处)重建21#斗门。 19、在汉阳四组村中心(桩号11+848处)重建22#斗门。 20、在汉阳26#涵洞出口(桩号12+260处)重建23#斗门。 21、在汉阳26#涵洞出口(桩号12+543处)重建24#斗门。 22、在石桥大水渠上(桩号13+108处)重建25#斗门。 23、在5#渡槽上(桩号13+452处)新建26#斗门,加固5#渡槽基础。 24、在石桥水泥厂侧(桩号13+932处)重建27#斗门。 25、重新修建在五四渠道上的谷峪公路桥涵,

24、桥涵长16m。 26、在石桥工商所旁(桩号14+853处)建28#斗门,在干 6 渠上新建5#节制闸。 27、改建谷峪涵洞,涵洞设计为:M7.5浆砌石,深1.4m,宽1.2m,洞顶采用C20钢筋砼现浇,厚20cm,钢筋主筋采用16锰钢,付筋采用8圆钢。具体见桥涵断面图。 28、重建高寺公路桥,公路桥宽16m。 29、重建高寺7退水冲砂闸 30、高寺退水闸以上有涵洞33座,计划改造维修20座,拆除重建13座;有公路桥9座,计划改造维修7座,重建2座;有过路桥26座,计划改造维修18座,改建8座,以上工程设计具体见桥涵断面设计图。有渡槽5座,全部进行维修改造;有干渠跌水1座进行维修改造。 2.3

25、斗渠、农渠 以下工程规划设计中,斗渠编号和斗门编号相对应。工程规划衬砌斗渠28条21.94km,农渠139条26.79km。其中: 1、1#斗门配套农渠200m,用U型混凝土预制件衬砌,口宽0.5m,渠深0.5m。 2、2#斗门配套斗渠60m,农渠2条共180m。用U型混凝土预制件衬砌。 3、3#、4#斗门共配套斗渠360m。 4、5#斗门配套斗渠90m,由于在后牌村中央,用内径30cm涵管衬砌。 5、6#斗渠从公路下穿过,用内径30cm涵管衬砌20m,U型 7 混凝土预制件衬砌80m。 6、7#斗渠在南关渠道上,与西山排洪渠汇合,利用排水渠引水灌溉,仅进行淤积清理。 7、8-10#斗渠在南关

26、渠道上,共长1300m,用U型混凝土预制件衬砌。 8、11#斗渠在4#(能干)退水渠上,东西走向,全长375m。其中前段160m在田间道路下,用内径40cm涵管衬砌,后段215m段用深50cm,宽60cm矩形混凝土衬砌,厚度为15cm;在斗渠上南北走向配套农渠5条,每条530m,用U型预制构件衬砌。 9、12#斗渠入口在第三人民医院后面,穿过公路后转为东西走向,全长780m,用混凝土衬砌,矩形断面,深50cm,宽60cm,衬砌好厚度15cm;沿斗渠南北走向配套农渠 8条,每条400m,公3200m。 10、13#斗渠在土山加油站对面的5#退水渠上。斗渠为三岔结构,共长260m,为了不与果品厂废

27、水汇合,北南走向段80m用60涵管衬砌,西东走向、东西走向平行于干渠段180m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沿斗渠配套北南向农渠4条共450m,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 11、14#斗渠引水口在黄金冶炼厂上侧,3个分岔段共长365m,沿斗渠北南向配套农渠4条公1520m。斗渠、农渠全部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 12、15#斗渠穿过公路布设,共长120m,沿渠配套农渠4 8 条共520m,全部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 13、16#斗渠取水口建在原亚麻厂门口的3#渡槽上,斗渠共长400m,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各2条农渠共400m。斗渠、农渠全部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 14、石碑退水冲砂渠与大沟

28、山洪渠汇合,不便于进行配套衬砌,利用天然渠道引水,在天然退水渠上建农渠引水口5座,衬砌西东向农渠3条、东西向农渠2条,共长1120m。 15、17#斗渠取水口在石碑上村头,穿过公路沿公路延伸65m后转为北南走向,斗渠全长600m,配套农渠2条共500m。斗渠、农渠全部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 16、18#斗渠穿过石碑村和公路,沿公路延伸50m后转为北南向,全长800m,沿渠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农渠各2条共900m。斗渠、农渠全部用U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衬砌。 17、19#斗渠位于石碑下村口,从19#斗门引水后分为两条,沿公路西东方向转北南方向一条1320m,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各2条农渠共520m;

29、北南走向一条1120m,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各2条农渠共460m,6条农渠共980m。 18、20#斗渠从20#斗门引水后分为斗渠3条,东侧一条为汉阳村北嘴组灌溉引水;沿田间便道北南走向一条、沿公路转北南向一条为汉阳农场引水渠道,三条共长3300m,在三条斗渠上配套农渠14条,共1500m。 19、21#斗渠在北嘴组下游,全长1100m,沿渠配置配套西 9 东向、东西向农渠各4条, 8条共1200m。 20、22#斗渠从汉阳四组的22#斗门引水,穿过村庄、公路后顺田间道路布设,全长1100m,配套农渠6条共1200m。 21、23#斗渠在汉阳境内,共长1100m,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各4条农渠,共

30、1200m。 22、24#斗渠 长1100m。沿渠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农渠各6条,共900m。 23、25#斗渠在石桥大水渠上,过公路后分为2条,东侧一条长800m,配套西东向、东西向农渠各3条,西侧一条长1100m,配套西东向农渠8条,共2600m。 24、26#斗渠取水口在石桥5#渡槽上,长1100m,配套东西向农渠4条、西东向农渠1条。共1200m。 25、27#斗渠从水泥厂背后引水,沿水泥厂、石桥商场侧布设,长1000m,配套西东向农渠2条320m。 26、28#斗渠从石桥工商所后引水,并在五四渠渠梁上向谷峪河延伸引谷峪河水作为补充水源,过石桥镇后分为西东向和北南向东西向3条,共长140

31、0m,沿渠配套农渠4条,共1100m。 27、石桥村部分农田在石桥镇改建后已无法引用五四渠水量,计划在石桥村建机井一座,配套斗渠600m,农渠3条300m。 2.4 斗渠、农渠建筑物 工程规划新建斗农渠分水口138座,斗农渠过路桥、涵洞79座,斗渠跌水23座,河道进水口1处。其中: 1、2#斗渠为双岔结构,在斗门后建斗渠分水口一座。 2、在4#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2座。 3、在5#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3座。 4、在7-10#斗渠上各建直跌式斗渠跌水1座(共4座),在7#斗渠上建农桥3座。 5、在11#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5座,农桥4座。 6、在12#斗渠上建直跌式斗渠跌水1座,农渠分水口7座,农桥8

32、座。 7、在13#斗渠上建斗渠分水口2座,农渠分水口4座。 8、14#斗渠为北南向、西东向、东西向三岔结构,在14#斗门后建陡坡式跌水1座,斗渠分水口2座,农渠分水口4座。 9、在15#斗渠上建直跌式跌水3座,斗渠分水口4座。 10、在16#斗渠取水口后面建直跌式跌水1座,建农渠分水口4座。 10、在石碑退水冲砂渠上建农渠引水口5座,引水小涵洞5座。 11、在17#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2座,农桥6座。 12、在18#斗渠上建农桥5座,农渠分水口4座。 13、在19#斗渠上建直跌式跌水5座,斗渠分水口1座,农桥5座,农渠分水口8座。 14、在20#斗渠上建斗渠分水口2座,直跌式跌水2座,农渠分水口

33、14座,农桥4座。 11 15、在21#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8个,陡坡式跌水8座。农桥6座。 16、在22#斗门后建陡坡式跌水一座,在22#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6座,农桥6座。 17、在23#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8座,农桥4座。 18、在24#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12座,农桥6座。 19、在25#斗渠上建直跌式跌水1座,斗渠分水口1座,农渠分水口12座,农桥8座。 20、在26#斗渠建直跌式跌水1座,农渠分水口5座,农桥4座。 21、在27#斗渠上建农渠分水口2座,农桥4座 22、在28#斗渠上建斗渠分水口2座,河道引水口1座,引用谷峪河河道水(谷峪涵洞进口),农渠分水口4座。 28、在石桥村井灌斗渠

34、上建农渠分水口3座,农渠6座。 29、在农渠上每50米设毛渠取水口一座。 方案完成后,礼县财政局、水利局以礼财发2009 213号关于上报礼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报告上报礼县人民政府,县政府以礼政复20104号文批复如下: 同意在工程建设中增加五四干渠部分建设内容后在我县城关镇杨磨、后排、小北、北关、土山、南关、新关、石碑等村及石桥镇的汉阳、石桥、高寺等2镇10村实施。主要建设内容: 12 衬砌五四干渠8.956km;新建、改造维修干渠各类建筑物119座;配套衬砌斗渠28条21.94 km, 农渠129条26.79km;新建斗、农渠建筑物238座。 3 设计

35、文件质量管理 设计院对设计文件质量实行二级管理,即科室管理和院部管理。 院部管理重点是对项目的总体方案,技术规范执行,投资分析进一步论证、研究,安排协调院内各专业科室之间的配合,并批准质量合格的产品出室出院。 科室管理实行项目负责制,即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本项目从资料收集,规划方案设计图纸,概算编制,报告汇总,设计文件等出院全过程,统一安排项目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科室主任及主任工程师随时跟踪掌握项目设计的全过程,负责项目设计的外部环境,对项目组提出的方案、设计、概算、报告进行认真研究、论证,检查技术规范的执行和使用,校审所有设计文件。 4 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 以设计要为国家负责,为工

36、程建设服务的宗旨,本设计自始至终贯彻执行以下几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及法律,精心设计。 2)设计方案力求先进实用,经济,讲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相 13 协调。 3)设计要便于施工,便于运行,便于维护。 4)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5)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服务工作。由室主任工程师任设计代组长,并派驻有关专业人员任设计代表,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并按规定的程序及时提交设计变更通知。 5 经验与建议 通过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给我们以下启示,一是节水改造工程设计关系着灌区群众及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认真听取各部门意见

37、,协调好各个部门间的利益,设计方案才能完善、合理,水利工程才能发挥好的效益。二是建设单位、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着建设、施工、管理、运行方面丰富的经验;对工程建设有着深刻的认识,认真听取他们对设计的建议、将使设计更加合理。三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层出不穷,设计人员及时掌握并宣传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有利于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建议工程竣工后,管理部门在工程运行中,就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及时反馈设计院,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提高设计水平。在工程运行当中管理单位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要严格制定工程运行方式,确保引水安全,延长工程 14 使用寿

38、命。 2) 工程运行期间管理单位对每座建筑物要应定期维修,尽可能避免人为破坏。 3) 加强渠道和建筑物安全监测,保证安全运行。 苗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符合设计要求。 6 工程设计大事记。 2009年6月 设计人员赴礼县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 2009年7月 完成了礼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 2009年10月 初设计人员赴苗河灌区进行实地勘察。 2009年11月 完成了礼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2010年4月19日 设计院进行现场技术交底。 7附件:礼县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苗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设计图集 第四篇:农水建设解说词 王乐井乡农田水利建设专

39、题片解说词 王乐井乡位于盐池县西部,距县城22公里,土地总面积1028.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2078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8%。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乐井”这一地名,充分体现出了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聪明、善良、勤劳的人民对水的祈盼和渴求。但这里土地贫瘠,气候干旱,资源匮乏,世世代代“等雨播种,靠天吃饭”。为了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王乐井乡人民,几十年如一日,战穷山斗恶水,不断谱写着新的篇章! 2002年,全乡开发扬黄灌溉地1.95万亩,2009-2011年,开发高效节水补灌面积达2.54万亩。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水利建设政策的出台,王乐井乡把

40、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视为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狠抓不放;当作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根本途径,一走到底,誓用汗水和智慧,改天换地。 看,在那一眼望不穿的旷野里,时刻上演着人类与自然界的较量,你干旱贫瘠,我节水滴灌;你狂风怒吼,我覆膜保墒;你黄沙遍野,我草格满山瞧,这一条条的渠道在伸延,一片片的旱地变水田,一层层的梯田似画卷,一片片的黄沙变绿洲 汗水换来的丰收是最好的奖励 ,心血浇注的秀美是永不磨灭的丰碑。 今年的秋季农田水利建设,王乐井乡提出了“早动手、大声势、高质量、争先进、求突破”15字方针,紧紧围绕“水”字做文章,首先是利用扬黄水发展节水灌溉;其次是利用天工水做覆膜保墒;再次是治理洪水,保

41、持水土,变害为利。以全面开展创先争优为契机,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旱作节水示范园区建设、设施农业建设、灌区小畦田建设、甘草种植、植树造林、防洪体系建设、道路建设,迅速展开,全乡“改善生存环境”的攻坚战再次打响。 领导重视,方向明确。区水利厅厅长吴洪相、吴忠市政府副市长何旭东、政协副主席买霞、县委书记刘鹏云、政府县长赵涛等区市县领导,对王乐井乡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实地指导工作。政府副县长王学增、政协主席韩向春、副主席白树民多次深入基层,亲临一线,督查和指导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科学部署,讲求实效。

42、组成由乡党委书记呼连峰任组长,乡长郑参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实施、监督、宣传、禁牧、档案”五个组,实行“四包”、“八定”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严明奖惩。每天逐户登 记义务工,每晚召开农建例会,每周检查督导,半月开展观摩评比,及时查找不足,认真整改提高。 创新模式,强化管理。推出了“三定两创新”模式。三定,即:定任务、定人员、定车辆。两创新,即:创新筹资、筹劳方式,引进企业规模整地联种,以点带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民以种地面积出义务工,每2.5亩水地或10亩旱耕地出义务工2个,统筹出工,统一管理,统一用工。创新管理模式,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建立乡级“以奖代补”机制。同时,组织成立督查组,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工。 强力宣传,渲染氛围。紧抓基础脆弱的现实,借助十七大东风,紧扣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通过会议、广播、板报、专栏、传单和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大讲乡情与形势,大讲兴修农田水利的重大意义,增强忧患意识与紧迫感,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与力量集中到农田水利建设主线上来;同时成立宣传小组,确保及时、全面地报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展情况。 建设,在锐意创新中推进;希望,在王乐井大地上蔓延。 今年,重点完成五项工程。一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