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保定环境问题与措施5篇.doc

上传人:陈十三 文档编号:12517047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定环境问题与措施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保定环境问题与措施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保定环境问题与措施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保定环境问题与措施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保定环境问题与措施5篇 第一篇:保定环境问题与措施农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关于保定地区环境问题及其措施 姓名: 院校: 专业: 班级: 保定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在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

2、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 保定市生态环境现状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东去45公里为着名的华北明珠白洋淀.保定市人口总数为105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5.65万人.保定市总面积2202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1056平方公里,平原面积8624平方公里,洼地面积2423平方公里.我市土地面积较大,但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2亩.林地,草地分布

3、不均,且比例较小,而居民,工矿及交通用地比例相对较大,因此我市生态环境基础较为薄弱.保定市地面水资源缺乏,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多流急,雨过河干.全市共有大型水库四座,总库容35.5亿立方米,占地总面积15280公顷.保定市西部山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煤,石材等矿产资源.保定市近几年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以下几点尤其严重: 一、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我市近年来一直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造林面积大,成林面积小,乱砍滥伐,盗伐现象依然严重.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1.1,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所要求的还有较大差距.由于人工林

4、面积和经济林面积加大而天然林面积减少,森林树种趋于单一化.林龄构成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所占比例下降,林龄结构不合理.林地的整体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病虫害加剧.西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2252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每年水土流失总量约4000万吨,水土流失问题已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水库淤积,河床抬高和洪涝频繁等危害. 二、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 水生态平衡失调我市地表水水系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府河,拒马河,唐河,潴龙河等9条河流.在9条河流中除拒马河常年有水外,其他8条河流均断流或接纳生产生活污水.人均水

5、资源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区地下水由于连年超采,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较快,地下水可供开采量逐年减少,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地下水下降漏斗.同时,由于现行水价较低,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而由于受财力所限等多种原因所致,我市25个县(市,区)至今均未建城市生活污染集中处理厂,大量未经环保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有限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水体自净和生态恢复能力下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生态平衡失调.目前,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和水环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三、大气污染 2021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河北省空气环境质量改善,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平均达到277天,比

6、上年增加33天,综合污染指数降低18,比上年有很大程度改善。2021年河北省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都有增加。河北省城市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排序为:秦皇岛、衡水、沧州、廊坊、保定、邯郸、唐山、石家庄、张家口、承德、邢台。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据调查发现,石保定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

7、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锤,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四、农药,化肥污染严重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目前,我市农药使用量较大,剧毒农药使用不合理,利用率低,部分农副产品和土壤中残存了大量有机磷,有机氯和菊脂类农药,使农产品受到污染 对于以上种种环境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各级政府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法规、办法,结合各乡镇企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根

8、据当地农村生活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发挥环保法规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制定严格的标准,控制扬尘和废气污染。关闭不合格的砂石料场,对于建筑工地拆迁工地要求工程承包商在工地周围加高护屏,并在四周的临时交通道路上铺盖沥青;对一些非回镇土要随时运出市区。要求运货车加盖遮篷,以免建筑材料散落街头。各公司要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过滤塔等先进设备来净化含油脂灰及有害的二氧化硫的废气。化工厂应利用管道将生产过剩中产生的废煤气及其他含有臭味的气体,经过管道输 送到煤站燃烧,变成无害的碳酸气体和水蒸气,然后经过高大的烟囱排向高空。制药厂应建立

9、有害气体的回收循环装置,利用回收利用可制成石膏。对工厂和服务性行业制定和执行新的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标准和燃料的质量鉴定标准。 3、调整工业布局实现工业布局园区化。政府要加大力度,逐步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实施“优二兴三”的产业政策,把工业重心移向开发区,发展工业园区,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导向政策和“三同时”规定。限制一些敏感区域兴办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对一些重污染企业要实行搬迁、停产、转产或限期整改等政策。扩大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模。 4、提高认识,合理发展经济。很多人常常把发展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等同于工业发展。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利用资

10、源,造成资源的浪费,过度地开发资源,使之趋于贫乏。要从根本上改变环境要从认识水平开始: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的,过度地开发与利用,必然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如海啸、地震、干旱、洪灾、疾病等。只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 。 5、提高能效,开发利用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在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投入,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和应用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如洁净煤、煤层气利用,绿色照明、再制造等

11、。加强环保科技的投入,加速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强化环保科技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还大力培养环保科技人才,满足对环保产业发展和执法队伍人员的需求。 第二篇: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与概率 专业年级:外国语学院英译1201班学生姓名(学号):李咏洁 2021013210 摘要。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活动舞台,人类诞生后便开始从自然中采集和掠夺,人类以前的发展从来都是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造和保护环境。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由此引发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在这场对抗中人类逐渐认识到自身

12、行为的无知,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人类;环境保护 1.引言 三十年前人们只局限在对环境污染或公害的认识上,因此那时把环境污染等同于环境问题,而地震、水、旱、风灾等则认为全属自然灾害。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受灾人数都在激增。人口激增和盲目发展生产,致使大量砍代林木,破坏植被及不正当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些也都是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目

13、的、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2.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环境问题,就其范围大小而论,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从广义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就是从狭义上理解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有许多

14、,按产生的先后和发生机制分类,有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2.1原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它是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原生环境问题带来自然灾害,主要如地震、洪涝、干旱、地滑、土石流失等,目前人类之抵御能力还很薄弱。它不属于环境科学所解决问题的范围。最近,有灾害学这一新兴学科兴起,其主要研究对象即原生环境问题。 2.2次生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引起的人为环境问题,叫次生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即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成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与干扰两个类型。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地下水枯竭

15、、地面下沉、珍稀物种灭绝、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就叫环境破坏,由于工业生产排出的废物和余能进入环境,便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与干扰。人类活动排出的物质进入环境,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利的影响,这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停止排放污染物质,环境的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就是环境干扰。环境干扰容易治理,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立即或很快就会消失。 3.世界环境问题发展动向及展望 3.1温室效应及治理措施 地球上有些气体的含量如果增加,可以导致气温上升,气

16、候变暖。这种效应叫温室效应。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氟氯碳等,其中以二氧化碳的作用最为显著。 3.1.1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后果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不断提高,开采并燃烧了大量的煤和石油、天然气作为动力燃烧的结果,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另一方面森林却大量减少使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的数量大量减少。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多,这是温室效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温室效应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带来许多复杂的间接后果,其中有些对人类来讲是灾难。温室效应引起的间接后果有以下几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将使沿海低地淹没,海

17、滩和海岸侵蚀、沿海土壤盐碱化、海水倒灌与洪水加剧、破坏港口及影响航运,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破坏沿海供水和排水系统;气候带移动使温度带向高纬度方向移动5个纬度,降水带变化复杂,进而对农业、牧业、林业、渔业都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复杂的影响,特别是气象灾害可能增多,气候规律可能打乱。 3.1.3温室效应治理措施 调整能源战略:加快以核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代替矿物燃料的速度。在这方面,最有前景的是核聚变能,一旦可控核融合反应技术过关以后,即可用于大规模发电,代替矿物燃料而占能源的主要地位。保护森林和植被:保护好现有森林和草原,然后是大面积植树造林和种草,增加地球的绿地面积,增加光合作用的规模和

18、强度,进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规模和强度也随之增加,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2臭氧层空洞及应对措施 紫外线过多对生物细胞有杀伤作用,紫外线过少对光合作用及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也有不利影响。臭氧层的存在,使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吸收,只有少量紫外线能到达地表,非常好地解决了紫外线辐射问题,既不毁掉生物圈,又有利于生物圈的存在与发展,被称作“生命之伞”。 3.2.1臭氧层的空洞的原因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活动排放的一些气体,例如氯氟烃、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等,它们在低层大气中因不活泼进入平流层。它们在平流层中由于受紫外线的作用而放出氯和溴,而氯和溴在臭氧破坏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2

19、.2臭氧层空洞治理方法 一些科学家认为臭氧层减少到1/5时,将是地球生物存亡的临界点。人类目前正在采取联合行动,限制、减少以至逐步取消氟氯碳等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化合物的生产。联邦德国计划在1990年将氟氯碳产量减少10,北欧国家决定在1998年前减少氟氯碳等的生产,比例达50。我国也正在采取措施,参加保护臭氧层的共同行动。 3.3酸雨发展趋势展望 3.3.1酸雨污染及发展趋势 酸雨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已发生,一般情况下酸雨中二氧化硫的原因占70,氮氧化物的原因占30。不过,二氧化硫的原因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减少,而氮氧化物则在增加。酸雨最早在西欧出现,后来扩散到北欧。北欧的瑞典自身大气污染很少,但

20、受到西欧、中欧大气污染扩散的影响,酸雨危害很重。现在酸雨在中欧、东欧都很严重,北美洲中部的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地区也出现了酸雨这一国际问题,亚洲的酸雨问题也突出起来了。这是全人类必须高度警惕的问题。 3.3.2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使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破坏陆地生态系统;腐蚀建筑、机器、设备等;威胁人体健康,美国和加拿大在1980年一年中即有5万多人死于酸雨带来的硫化物污染。制定防治酸雨的法令;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使用低硫燃料;限制烟囱高度;控制与净化汽车排气;安装排烟脱硫脱氮装置;加强监测和研究。 3.4土地资源危机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3.4.1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近100年来,荒漠和干旱区

21、的面积已从11亿公顷增加到26亿公顷,世界35的土地处在沙化的直接威胁之下。水土流失也很严重,全世界每年流失表土250亿吨,已超过新生成的表土量。风蚀的危害也很大,土壤盐碱的现象也很严重。总之,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的速度是很快的。人口增加过快,对土地产生过大压力;破坏森林草原,进而毁掉土地资源;耕作制度不合理,对土地利用缺乏统等规划。 3.1.2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日本制定了全面的土地利用规划。联邦德国、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等国家也有土地利用的有关法规和条例。 开展土地评价。开展土地评价工作,对保护土地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美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很大进

22、展,有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在已在印度、尼日利亚、墨西哥等国家推广。 积极治理沙漠:苏联、美国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埃及在治理沙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防治盐碱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不少措施防治土地盐碱化,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开展矿用土地的复垦。美国、苏联、澳大利亚、联邦德国等国家都很重视矿用土地的复垦,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取得许多经验。 3.5水资源危机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水资源是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用水量急剧上升,如此巨大的用水量必然导致水资源危机。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水

23、资源保护法;建立水资源管理部门;实行用水经济政策。 增加可靠供水:建造水库;跨流域调水;地下蓄水;海水淡化;拖移冰山;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发展不排或少排废水的工艺;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减少损失;适当发展污水灌溉;发展中水道,节约城市用水。 3.6森林资源危机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3.6.1.森林资源的破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森林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巴西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是世界最大的热带林区,但已毁掉了一半。非洲的热带森林也已砍伐了一半。亚洲的热带森林也减少了大约一半。森林破坏的严重后果:引起全球

24、性气候变化、改变了大气的组成、干扰了大气辐射平衡、影响了地球的水循环、破坏地区生态系统、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洪涝灾害频发。 3.6.2森林的保护和管理 已开发国家目前修正了林业经济方针,即坚持发挥林业的综合效益,也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另外坚持森林分类管理、林业集约化经营、大力营造人工林、发展木材综合利用、扩大自然保护区、加强林业科学研究,这些都有利于森林的保护。开发中国家也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森林,例如制定保护森林的法律、制定保护森林的政策、宣传森林的重要价值、依法严惩非法伐林者、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森林进行分类管理、争取国际援助,等等。这些措施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

25、作用。 4.对于保护环境建议建议 (1)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科技含量高,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3)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 (4)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

26、作,防止污染转移、有害物种入侵等政策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朱震达,王涛.我国沙漠化土地的潜力、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a.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资源潜力、趋势与对策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研讨会文集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198202. 2.朱震达,王涛.从若干典型地区的研究对近十年来中国土地沙漠化演变趋势的分析j.地理学报,1990,45(4):430440 3.朱震达,刘恕.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742. 4.赵秉正.发扬延安精神坚持综合治理加快全面开发沙区经济步伐a.林业部治沙办公室.动员起来向沙漠进军全国治沙工作会议文集

27、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8086. 5.王涛,吴薇,王熙章.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与评估j.第四纪研究,1998,(2):108118. 第三篇:广州城市环境问题与解决措施广州城市环境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的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园林绿化等问题,提出了做好城市生态规划、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扩大城市园林绿化、以森林包围城市、运用政策法令调控城市生态环境等解决措施,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解决措施,广州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引言。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简称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

28、是我国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城市第三位。2021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113亿元,增长1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8834元,增长10%。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656亿元,增长7.2%。2021年底,国务院批准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广州的发展目标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广州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广州作为经济重市,经过长期的工业发展,环境受到很大的污染,在城市布局、经济模式、产业结构、城市建设、人口压力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广州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29、。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广州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1.空气环境污染 对于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与汽车尾气以及工厂的排放。大气污染物种的co、nox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并且环境浓度与排放源强大小成正比关系。2021年机动车增加至173.34万辆,平均22.2km/h车速情况下,计算出排放co、nox总量分别为:45.0t/h和289t/h。并且不考虑固定源对市区大气的影响,估计2021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co、nox如下图: 广州虽然加大了对工厂气体排放的力度,但是仍有许多工厂还是会偷排,无视人们生命安全。尾气能引发人类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

30、神经系统等问题,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近100年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冰川融化、水位上涨、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二氧化碳则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2.水环境污染 首先。广州市三大水源污染加剧。广州水域污染情况没有根本好转,珠江河段的水污染还应严加注意。其中由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流徙河水质下降;受东莞排放污染影响,东江广州河段两岸污染隐患加重;佛山污水经过广州西航道支流花地河流入珠江

31、,使该地区的水长期发黑发臭,也使得该航道污染日益严重。 其次,生活污水处理未达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进度和处理率还远远达不到环保城市的要求。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珠江,对珠江广州河段造成严重有机污染。 再次,农药污染饮用水源。农业面源污染对谁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如农用化肥量的逐年增加,其流失到水体的氮属以万吨计;农药滥用,使农药在水体中长期积累,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溪流河两岸的禽畜养殖业尚未杜绝。 3.噪音污染 噪声污染跟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音不但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严重的更会对人们精神造成损伤,导致失眠、血压升高、精神萎靡等问

32、题。 身边环境的噪音主要来自交通而且以公交车、大货车为甚,人在晚间睡眠时受到噪音干扰较为严重,当身边的噪音严重影响生活、休息时,多数人又感到无可奈何,而不是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很多人对现在身处环境噪音不太满意,有人认为在发动机上安装消音器会更好。 4.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的种类繁多,概括起来有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和医疗废物等。生活垃圾是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广州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量也随之增加,据统计60年代日产仅为400多t,80年代1172多t,90年代增2772多t,到1993年日产量已达到4200t,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全市人均产量为066kg人

33、/日由于垃圾收集点和装运点的管理不善,既不分时间,又不分物类收集,故往往引起恶臭、扬灰、污水 2和噪声等给市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由于垃圾量日增,填埋场容量吃紧,建设和填埋未严格按卫生要求进行,对填埋场附近的空气、溪流、鱼塘和农田造成污染。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煤石渣、冶金炉渣、燃料渣、化工废渣、选矿的尾矿渣等。广州市城区由于工厂数目多,故工业废物污染也相当严重,特别是天河区、黄埔区和海珠区的危险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据报道,1993年广州市的工业废物产量为346万t其中粉煤灰占有很大比例,虽然可以再利用,但目前的综合利用率只有43%。 医疗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外科疾病患处换卜的各种敷料

34、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和废安瓶等。广州市医疗固体废物污染的后果严重,现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含部队)有2323问,区级以上的有139间。日产医疗废物有59.69t,且每年增长率为5%左右。本来这些医疗废物应进行消毒处理才能排放或焚烧处理,但现在仅有22间医院备有专用小型焚烧炉,处理能力只有100200kg/h。对于未被焚烧的医疗废物,虽注意利用“来苏儿”对细菌病毒污染物进行消毒后投入生活垃圾中,但多数个体承包清理者则往往没有采取任何消毒灭菌措施就直接作生活垃圾运走,甚至有些医疗废物又被拾荒者当作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拾起,造成病菌传播污染,直接危害人群健康,这是值得注意。 5.生物群单调、生态功能脆弱 生物

35、资源是自然界中所有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自我更新并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命物质,它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相应的生存环境。由于一些地方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不计长远利益的心态,导致对大自然的无休止索取和掠夺式开发,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广州市区的植被被群落全是人工化类型,群落结构简单,种类较少。全市林地26.35公顷,森林覆盖率40.8,林份结构不尽合理,针叶林比重仍较大,生态功能脆弱。全市植物种类1651中,主要科目仅20多个,有事数字树种只有马尾松一种。动物资源更少,白云山基本没有兽类足迹,野生鸟类约10种,广州河段的前航道市区极度鱼虾绝迹,珍贵野生动物14种,野生植物13种。 6

36、.农业资源锐减、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广州市城市建设需要占用了大量耕地,然而可供开垦的土地后备资源却极为短缺。据调查,全市土地资源相对较为充裕的白云、番禺、花都和从化市,均没有面积大于600亩集中连片的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以及面积大于300亩、可集中连片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广州市属土地资源希缺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虽然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手段保护耕地,但由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基本建设主要还是占用农用地。 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实惠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微量元素缺乏;氮污染明显。60、70年代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通过食物链给人体造成的影响,至今在近郊人群

37、中仍能检出。并且存在许多非法占用耕地的现象,让耕地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二、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广州市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和多种层次的城市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的优劣,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和环境等综合实力。广州作为南方名城,保护环境持续发展,既是现实的选择,又是长远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今后必须重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防治对策。 (一)做好城市生态规划 由于广州市的城市布局不合理,是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做好城市生态规划是整治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 城市生态规划

38、是一项自然生态保护和人工生态建设的系统工程。它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导,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协调安排人口、能源、资源和建设布局,以避免一些国际大都市发展过程中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所以我们应采取“先规划,后建设”的模式。但广州市城市生态规 3划不应受到现有市区行政边界的限制,而应考虑自然影响范围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范围,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和广州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根据资源状况和环境承受能力提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土地开发规模、人口密度、产业布局和园林绿化等,把广州市区和花都、从化、增城、番禺4个县级市作为一个整体,规划3个生态功能区的布局。即:以市区流

39、溪河以南,后航道以北规划为人工生态为主的生态功能区;以新华、街口、荔城和市桥刁镇围的城镇群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区域,规划为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功能区;以花都市北部、从化市温泉镇及以北区域、增城市北部的森林、农业区,以及番禺市沿珠江至内伶仃洋自然风景保护区,规划为自然生态为主的生态功能区。这样,通过城市生态规划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需要,又不会超过生态环境容许极限的要求。 (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其核心问题是遵循城市生态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0、。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1.空气污染治理措施1.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本地区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1.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广州市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

41、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1.3区域集中供热 积极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提高热能利用率;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采用高烟囱排放;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1

42、.4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

43、充足的氧气。 2.水环境治理措施 2.1拓展城市空间,调整产业布局 从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出发,顺应人口增长及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广州城市的西调、东移、南拓、北延,疏解城市总体环境压力。西调是对旧城区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 4解,重点发展三产;东移是以广州世纪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拉动城市重心向东拓展,将旧城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新塘三江一线集中迁移,集中发展传统支柱工业;南拓是将城市用地向南拓展,建设新的商务居住中心,并在番禺南部发展与港口区相配套的运输量大、轻度污染或无污染的工业;北延是发展“机场带动区”和物流、客流中心,着重发展三产。规划应强调居民进居住小区,工业进开发园区

44、,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集中控制创造条件。 2.2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逐步挤压能耗高、物耗高、环境污染重的工业企业在广州的发展空间。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技术和管理,实现节能节水、降耗减污。 2.3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严禁直接向珠江等流域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饮水直接影

45、响到群众的健康发展,一个发展全面的城市是不会让群众没水喝甚至不会喝脏水,这些直接影响群众对城市态度的因素,更应该加强维护。 3.噪音污染治理措施 3.1进一步完善噪声污染控制标准和规范 根据环境保护部新的技术规范要求完成广州市适用区域划分修订,并及时发布。完成广州市中心城区交通噪声地图绘制工作,对中心城区典型道路两侧区域噪声进行监测评估,奠定我市噪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3.2加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整治 狠抓路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广州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定,严格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在先有道路、桥,后有建筑物的噪声敏感区域,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推进道路、桥隔声屏(窗

46、)建设.。进一步加强公交营运的噪声污染治理。督促公交企业严格执行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车辆营运技术管理规定,规范车辆运行和使用报站器,按期对车辆噪声控制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淘汰更新噪声超标严重的公交车辆;开展推广应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公交车辆示范工作,示范推广360台新能源公交车辆。 3.3有效监管建筑施工、娱乐餐饮服务业等社会生活噪声 3.3.1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关于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通知,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和夜间施工监管,落实责任人负责制度,定期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工地超时施工行为,减少噪声污染扰民; 3.3.2加大对工业企业、娱乐、饮食业户噪声污染监管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加强噪声

47、治理,依法查处噪声超标行为,及时处理噪声扰民投诉,重点整治17家工业、娱乐、餐饮企业噪声污染 3.3.3认真完善社会生活噪声控制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对商铺、公园等噪声源的监管,加强巡查执法力度,及时处理噪声污染投诉,依法查处噪声超标排放行为。 4.对于生态环境,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兵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的生态治理工程。发展适应抗灾要求的避灾经济,加强生态功能不湖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打造一个生态花园城市,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之肺,担负着城市空气生态循环的氧化碳和氧气源的巨大作用。是城市保障人类吐故纳新的空气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一座花城,能快速便捷的提高城市形象,对于城市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