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 切线长定理一、教学目标1.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2.学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解有关问题3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二、课时安排1 课时三、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解有关问题四、教学难点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如何过O 外一点 P 画出O 的切线? 如下左图,借助三角板,我们可以画出 PA 是O 的切线.2.这样的切线能画出几条?3.如果P=50,求AOB 的度数.(二)讲授新课活动内容 1:探究 1:如何用圆
2、规和直尺作出这两条切线呢?2思考:已画出切线 PA,PB,A,B 为切点,则OAP=90,连接 OP,可知 A,B 除了在O 上,还在怎样的圆上?探究 2:切线长概念切线与切线长是一回事吗?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比一比:切线与切线长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切线是一条与圆相切的直线,不能度量;2.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可以度量.折一折:3思考:已知O 切线 PA,PB,A,B 为切点,把圆沿着直线 OP 对折,你能发现什么?证一证:请证明你所发现的结论. PA=PB,OPA=OPB证明:PA,PB 与O 相切,点 A,B 是切点,OAPA,OBPB
3、.即OAP=OBP=90, OA=OB,OP=OP,RtAOPRtBOP(HL) PA = PB, OPA=OPB.探究 2: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几何语言:PA,PB 分别切O 于 A,B,PA=PB,OP 平分APB.反思:切线长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新的方法试一试:若连接两切点 A,B,AB 交 OP 于点 M.你又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并给出证明.明确:OP 垂直平分 AB证明:PA,PB 是O 的切线,点 A,B 是切点,PA=PB,OPA=OPB.4PAB 是等腰三角形,PM 为顶角的平分线.OP 垂直平分 AB.探究 3:PA,PB 是O 的两
4、条切线,A,B 为切点,直线 OP 交O 于点 D,E,交 AB 于点 C.(1)写出图中所有的垂直关系OAPA,OB PB ABOP(2)写出图中与OAC 相等的角OAC=OBC=APC=BPC(3)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AOPBOP, AOCBOC, ACPBCP(4)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ABP,AOB活动 2:探究归纳反思:在解决有关圆的切线长问题时,往往需要我们构建基本图形.(1)分别连接圆心和切点(2)连接两切点5(3)连接圆心和圆外一点(三)重难点精讲【例 1】ABC 的内切圆O 与 BC,CA,AB 分别相切于点 D,E,F,且AB=9cm,BC=14cm,CA=13cm,
5、求 AF,BD,CE 的长.【解析】设 AF=x,则 AE=xCD=CE=AC-AE=13-x,BD=BF=AB-AF=9-x.由 BD+CD=BC 可得13-x+9-x=14,解得 x=4. AF=4 cm, BD=5 cm, CE=9 cm.【例 2】如图,四边形 ABCD 的边 AB,BC,CD,DA 和O 分别相切于点 L,M,N,P,求证:AD+BC=AB+CD.证明:由切线长定理得AL=AP,LB=MB,NC=MC,DN=DP,AP+MB+MC+DP=AL+LB+NC+DN,即 AD+BC=AB+CD,补充: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6(四)归纳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
6、掌握切线的 6 个性质:(1)切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4)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5)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6)切线长定理. (五)随堂检测1 (珠海中考)如图,PA,PB 是 O 的切线,切点分别是 A,B,如果P60,那么AOB 等于( ) A.60 B.90 C.120 D.1502.(杭州中考)如图,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 1,那么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A2 B3 C D3233.已知:如图,PA,PB 是O 的切线,切点分别是 A,B,Q 为O 上一点,过 Q 点作O的切线,交 PA,PB 于 E,F 点,已知 PA=12cm,求PEF 的周长.7【答案】1.答案为 C。2. 【解析】选 D.如图所示,连接 OA,OB,则三角形 AOB 是直角三角形,且OBA=90,OAB=30,又因为内切圆半径为 1,利用勾股定理求得 AB= ,那么这个正三角形的边3长为 . 233. 【解析】易证 EQ=EA, FQ=FB,PA=PB. PE+EQ=PA=12cm,PF+FQ=PB=PA=12cm.周长为 24cm.六板书设计3.7 切线长定理(1)分别连接圆心和切点(2)连接两切点(3)连接圆心和圆外一点七、作业布置课本 P99 练习练习册相关练习8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