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板块四真题回顾•学以致用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4251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板块四真题回顾•学以致用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板块四真题回顾•学以致用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选考部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板块四 真题回顾学以致用1.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3 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

2、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解析 第(1)问,回答内容时根据材料“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回答即可,回答意义时要着重分析对中国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积极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

3、维持和平的责任” “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对日本的处置及美国的真正意图等方面分析。答案 (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2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 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

4、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 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解

5、析 第(1)问,根据材料“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2题” “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归纳出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联系所学可知, 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设想与现实的关系、法德关系、各国利益诉求、经济危机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答案 (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

6、成欧洲局势动荡。3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自 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 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 年 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 , “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 年 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

7、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三个时期,即“1931 年初” “1938年 11月” “1940年 7月”,结合三个时期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提出的口号进行回答。第(2)问,结合三个时期侵略战争的口号,认识到口号是为发动战争服务的,从口号提出的目的、实质,对本国民众及对被侵略国民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 (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