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青少年性驼背畸形.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12420159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性驼背畸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青少年性驼背畸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青少年性驼背一、概述:青年性驼背,又称“青年性圆背” 、 “ 青年性脊柱后凸” 。由 scheuermann 于 1920 年首次描述此病,故又称为“休门病” 。其原因主要是青年性脊椎骨骺炎,以及姿势性驼背。椎体上、下缘骺环的骨化中心在 16 岁时出现,大约 25 岁左右与椎体融合。如果未融合前受到损伤,将影响椎体发育,而致椎体前部发育受阻,呈楔形样变,多个椎体楔形变,即构成胸椎弓形后凸。同时伴腰椎代偿前凸。二、关于其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最早休门描述此病时,认为楔形变的原因是椎体环形骨骺的缺血性坏死。2、1930,schmorl 认为椎体前部的软骨结节影响了椎体的发育。3、

2、1956,发现正常人椎体前方的血管沟在 6 岁时多已闭合,10 岁时仅有 17%未闭合,此类人中 71%有圆背畸形。4、遗传、营养、骨质疏松等。三、病理:本病早期畸形不重,至 1215 岁期间发展迅速,出现腰背部圆形后凸及腰椎代偿性前凸。上下骨骺环的前部致密、碎裂,并不规则性骨缺损,骨骺与椎体的融合年龄推迟,椎体变为楔形。许茂结节较正常椎体出现率高,前纵韧带变厚。组织学上可见骺板断裂,髓核侵入松质骨中,但不见缺血坏死和炎症现象。四、临床表现:男女发病率未有明显差异,就诊年龄多在 1215 岁左右,胸椎 79 是好发节段。本症早期无任何症状,常于青春期前后开始出现胸或胸腰段驼背。延误治疗常因认为

3、是坐姿不良所引起的。病人可出现明显的疼痛,因为站立、坐或者激烈的体力活动而加重。生长停止后,疼痛常常会消失。成年后,约20%50%的人后凸的背部及腰椎有钝痛。畸形僵硬者疼痛的发病率较高(64% ) ,因后凸的凹侧增生,极少数病人可出现脊髓受压的症状,检查时常见明显的胸椎后凸,颈椎前凸畸形,少数可伴有侧凸(20%) 。腰椎节段的病变常有下腰痛,但是临床上的脊柱畸形不明显。腰椎病变的反复创伤与激烈的运动相关。X 线片发现受累椎体的前部终板呈波浪状 本病的诊断依据。相邻椎体楔形,后凸颈椎至少 3 个以上相邻椎体超过 5°的楔形变。还有,影像学许茂结节,脊椎终板不规则或扁平,椎间隙狭窄,胸后

4、凸曲度超过 40°,局部可有增生改变。五、临床鉴别:2姿势性后凸:姿势不良引起,椎体前方过度受挤压所引起,无椎体骨骺的改变。弯腰时胸腰推呈均匀性后凸,过伸时后凸可基本矫正。病情多不进展。而 “休门病”不论作前屈或过伸活动时,其驼背部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病情进展快。六、治疗:治疗目的:预防畸形、减轻疼痛、矫正畸形、防止因脊柱后凸引发的并发症。1、 保守疗法:疾病早期的体操疗法、支具疗法和休息按摩。(1) 适用于年纪轻、躯干柔软,畸形不固定者。利用单杠、哑铃、拉链等。扩胸、伸腰,增强肌肉功能,锻炼脊柱的伸展性。(2) 支具疗法:利用三点加压矫正畸形。2、 手术疗法:适用于严重后凸畸形骨龄已成熟而保守治疗不能止痛,且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目的:止痛,改善神经及心肺功能,改善畸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