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杨氏模量测量2.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12412104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模量测量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杨氏模量测量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杨氏模量测量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实验报告院(系)名称 物理系 姓名 朱翠怡专业名称 物理教育班别12 物教A 学号 12550601051实验课程名称 普通物理实验(2)实验项目名称 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地点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内容包含:实验目的、实验使用仪器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数据、图表、计算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心得【实验目的】:1. 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应用。2. 掌握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3. 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使用仪器与材料】:杨氏模量测定仪 螺旋测微计 米尺 三角尺或游标卡尺【实验步骤与内容】

2、:一、杨氏模量测定仪的调整1. 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三角底座上的调整螺钉,使支架、细钢丝铅直,使平台水平。2. 将光杠杆放在平台上,两前脚放在平台前面的横槽中,后脚放在钢丝下端的夹头上适当位置,不能与钢丝接触,不要靠着圆孔边,也不要放在夹缝中。二、光杠杆及望远镜镜尺组的调整1. 将望远镜放在离光杠杆镜面约为1.5-2.0m 处,并使二者在同一高度。调整光杠杆镜面与平台面垂直,望远镜成水平,并与标尺竖直,望远镜应水平对准平面镜中部。2. 调整望远镜(1) 移动标尺架和微调平面镜的仰角,及改变望远镜的倾角。使得通过望远镜筒上的准心往平面镜中观察,能看到标尺的像;(2) 调整目镜至能看清镜筒中叉丝的像

3、;(3) 慢慢调整望远镜右侧物镜调焦旋钮直到能在望远镜中看见清晰的标尺像,并使望远镜中的标尺刻度线的像与叉丝水平线的像重合;(4) 消除视差。眼睛在目镜处微微上下移动,如果叉丝的像与标尺刻度线的像出现相对位移,应重新微调目镜和物镜,直至消除为止。3. 试加八个砝码,从望远镜中观察是否看到刻度(估计一下满负荷时标尺读数是否够用) ,若无,应将刻度尺上移至能看到刻度,调好后取下砝码。三、测量采用等增量测量法1. 加减砝码。先逐个加砝码,共八个。每加一个砝码(1kg),记录一次标尺的位置 n1;然后依次减砝码,每减一个砝码,记下相应的标尺位置 n2(所记 n1和 n2分别应为偶数个) 。2. 测钢丝

4、原长 L。用钢卷尺或米尺测出钢丝原长(两夹头之间部分)L。3. 测钢丝直径 d。在钢丝上选不同部位及方向,用螺旋测微计测出其直径 d,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24. 测量并计算 D。从望远镜目镜中观察,记下分划板上的上下叉丝对应的刻度,根据望远镜放大原理,利用下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100,即是望远镜的标尺到平面镜的往返距离,即2D.5. 测量光杠杆常数 b。取下光杠杆在展开的白纸上同时按下三个尖脚的位置,用直尺作出光杠杆后脚尖到两前脚尖连线的垂线,再用米尺测出 b。【数据记录及处理】1. 金属丝的原长 L = 71.0cm R=153.10cm D =6.10cm2. 表2 测钢丝直径数据

5、表序号 1 2 3 4 5 6 平均值直径 d/mm 0.550 0.540 0.560 0.550 0.580 0.580 0.560 3. 表3 记录加外力后标尺的读数次数 拉力 F(N) 逐 差(mm)0 0 8.20 8.25 8.255 1 9.8 7.70 7.60 7.650 2 19.6 6.90 6.70 6.80 3 29.4 6.10 5.85 5.975 4 39.2 5.00 5.05 5.025 3.25 49.0 4.35 4.30 4.325 3.3256 58.8 3.45 3.55 3.50 3.37 68.6 2.80 2.80 2.80 3.1753【实验结果与分析】1.通过各实验的测量可以计算出杨氏模量2.在处理数据时,采用逐差法,使结果更准确【实验心得】在放取砝码时,要尽量轻一点,等它稳定下来才开始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