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病变引起的,多于 70%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2 年卒中发生率可高达 26%。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病变和出血性病变的比例为 41。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引起脑缺血症状主要通过下述两种机制:1、斑块或血栓脱落形成栓子致颅内动脉栓塞。颈动脉硬化斑块在进展过程中,表面可有碎屑不断脱落,碎屑本身可形成栓子,流至远端颅内血管形成栓塞。碎屑脱落后,斑块内胶原等促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血栓形成后不断脱落导致远端血管反复栓塞。2、狭窄造成远端脑组织血流低灌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90%的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其余 10%包括纤维 肌性发育不良、 动脉迂曲、外部压迫、创伤性闭塞、内膜分离、炎性血管病、放射性血管炎及淀粉样变性等。颈动脉彩超具有安全、简便和费用低等特点,多应用于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病变的筛选和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目前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 黄金标准”。目前,针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症状;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临床研究已证实,对于颈动脉症状性中度狭窄和无症状性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较药物治疗更为有效;近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以其微创、安全、手术简单、恢复快、适应证宽等特点,得到了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