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二首,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知诗人:温庭筠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解诗题,分水岭: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成为“分水岭。 此诗中是指今陕西略阳东南的山,也是汉水与嘉
2、陵江的分水岭,是唐代著名的交通要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过分水的行程中见溪水所引发的感受。诗中 “岭头” 是旅途中的一个山头,诗人这一晚就在领头住宿。,溪水本为无情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深山空寂无人,山路蜿蜒曲折,我入山这三日,缘溪而行,这潺潺的溪水像有意似的一直在我的侧畔同行。溪水下行,而我上行,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向而行了。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如三日来不停听到的一样,现在却如同是深情的惜别之声。此时此刻,我心中也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明诗意,悟诗情,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入诗境,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温庭筠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也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能够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