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排查和治理:1、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方法。要求: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相符合。2、对隐患进行分析和评估。3、对事故隐患评级,登记建立档案。4、当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调整的,应及时作出细致隐患排查。5、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目的、范围、方法、要求等。 要求:(1)方案要符合规定,有理有据。(2) 方案内容完整,符合要求。6、按方案进行隐患排查要求:(1)隐患排查工作细致、认真、无遗漏。(2)排查人员具备
2、相关安全专业知识。(3)进行总结汇总报告。7、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8、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工作。要求:(1)上述检查无缺失、需系统化。(2)上述检查检查表完整。(3)检查表针对性强、重点问题重点对待。(4)检查表签字清晰、完整、谁检查谁负责。9、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进行治理。10、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11、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性强。12、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师措施、管理措
3、施、教育措施、防范措施、应急措施等形成闭路循环。13、在重大隐患事故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惊醒验收和效果评估。14、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惊醒统计分析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15、统计分析表应在隐患排查治理后及时报送相关部门。16、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和排查治理情况建立安全预警指数系统。17、安全预警指示系统对生产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报。18 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纳入安全预警系统。19、对预警系统反应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20、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二、重大危险源监控1、建立危险源的管理制度。2、明确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理、回顾改进等
4、措施。3、按相关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评价、分级等。4、按规定严格执行实施。5、辨识和评估准确,内容充分。6、对确认的危险源及时登记建立档案。要求:档案资料齐全。7、按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向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要求:备案资料齐全。8、计量检测用的放射源按相关规定取得放射物品使用许可证。9、对危险源采取措施进行监控。10、监控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齐全(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查、检验等)和(职责、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作业要求)11、无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带病运行,无严重危害危及生产。12、在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13、危险源点警示牌内容齐全(包括名称、
5、地点、责任人员、事故模式、控制措施)等。14、警示标志无污损,能起到提高警惕作用。15、相关人员按规定对危险源进行检查。要求:(1)检查需签字。(2)与实际状态相符合。三、职业健康1、建立职业健康的管理制度。要求:制度与相关相关法规一致。2、按相关要求,为员工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3、一年内无新增职业病患者记录。4、所有产尘设备和尘源点、严格密闭。5、设有除尘系统。6、作业场所粉尘和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的规定。7、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要求:健康检查档案内容齐全,该涉及的检查科目齐全。8、对员工进行健康检
6、查、及入场时健康体检和退休健康检查。9、对职业病患者按规定给予及时的治疗、疗养。10、对或有职业禁忌症的,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11、定期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检测。12、检测的周期、地点、有毒有害因素等符合相关要求,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存入档案。13、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14、制定相关联的应急预案。15、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和必要的泄险区域。16、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当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17、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18、产生粉尘、毒物等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19、多尘、散发有毒
7、等有害气体的厂房或甲、乙类生产厂房内空气无循环使用现象。20、密闭性的放射源,根据剂量强度、照射时间及照射源距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21、具有辐射作业场所的生产过程应根据危害性质配置必要的检测仪表。22、维护和检修放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器和设备的人员应配备个人专用防护器具。23、利用放射源同位素进行检测、计量时由确保放射源不丢失的措施24、可能受到射线危害的有关人员应配带检测仪表,及时检测和统计、建档,控制其接受计量部超标。25、各种防护器具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26、各种防护器具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效验。27、对现场急救物品,设备和防护用品等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28、对现场急救物
8、品,设备和防护用品等定期效验其性能,确保发生事故时可靠有效。29、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将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和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待遇如实以书面形式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出。30、对员工及相关方进行宣传和培训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要求:(1)宣传针对性强,内容完整、充实。31.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按照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32. 按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33. 当有1 新、改、扩建项目,2 因技术、工艺或材料等发生变
9、化导致源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时,3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应向原申请主管部门申请变更。五、应急1 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2 按相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3 建立与本单位生产安全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4 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要求:(1)有完整的训练计划和记录。(2)定期训练。(3)训练科目齐全,救援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能、熟悉救援装备的使用。5 按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综合预案、专项应急预
10、案、和处置方案。要求:(1)应急预案完整,包含各个领域。(2)应急预案的格式和能让符合相关规定。(3)有重点作业岗位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并在重点作业岗位公布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4) 有关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6 建立火灾、爆炸和毒物逸散等重大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7 根据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8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培训、演练和修订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源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17 号)要求:(1)定期评审并写有相关记录、并及时修订。(2) 修订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定,切合实际。(3)修订后正式发布或
11、培训。9 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10 对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无损。11、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12、应急演练方案可行记录完整。13、应急演练内容充实可执行性大、符合实际。14、有高层领导组织参加应急演练。15、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报告认真总结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16、根据评估的意见修订预案或应急处置措施。17、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18、应急结束后,应全面总结分析应急救援工作,编制应急救援报告。六、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1、建立事故的管理制度,制度与相关规定符合。2、制度明确报
12、告、调查、统计、与分析、回顾、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等内容。3、发生事故后,主要负责人或其代理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4、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5、对事故进行规范的登记建档管理。6、事故发生后,发布事故调查报告,按“四不放过 ”原则处理。7、事故调查报告内容完整,相关文件资料整理归档。8、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9、对本单位的事故及其他单位的有关事故进行回顾、学习。 0| 评论 2012-5-2 11:55 tscyhgzc | 四级 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
13、产标准化化通用规范(AQ3013)的基础上,2011 年国家安监管总局出台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安监总管三201193 号)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评审管理办法(安监总管三2011145 号),结合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局和工业信息化部 安监总管三2010186 号文),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按要素要求的制度、及记录如下:一、法律法规和标准1、企业制定的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有关要求的管理制度;2、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有关要求的清单(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14、应识别到条款);3、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有关要求的文本数据库;4、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有关要求的更新记录;5、企业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传达给相关部门的发放记录;6、企业宣传和培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活动记录;a.培训记录;b.告知书;c.宣传材料。7、企业编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执行情况的符合性评价报告;8、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评审中的不符合项原因分析记录(以列表的形式);9、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评审中的不符合项整改记录(整改计划、整改措施);10、不符合项整改落实情况表
15、。二、机构和职责装档资料目录1、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2、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盖公司公章);4、企业各级组织(职能处室、车间、班组)制定的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根据目标分解内容);5、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管理制度(制定、考核、奖惩、评审、修定);6、企业各级组织签订的安全目标责任书(包括各个职能部门、车间、班组从上往下逐级签订);7、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记录(定期考核,建议每季度一次);8、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的奖惩记录9、(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奖惩记录);10、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职责);a. 企业制定的安全领导小组或安委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各
16、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职责分工要明确);b.企业下发的各安全职责颁布实施的文件(红头文件);11、主要负责人组织和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记录;a.企业下发的关于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红头文件,成立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包括人员、资金、设备、设施);b.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c.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关于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专题会议 ”记录;12、安全文化建设计划或方案;13、安全文化体系文件(企业的理念、价值观、方针、宣传口号等):14、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承诺书;15、安委会会议记录;16、安委会会议问题跟综落实记录17 安全生产工作汇报资料;(包括各职能部门、成员单位上安委会
17、资料);18、领导干部带班制度;19、领导干部带班记录及考核记录;20、安委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文件(红头);2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证、安全管理人员证(原件或复印件);22、注册安全工程师的配备或委托文件(注安证);23、企业设置管理部门的文件(红头);24、治安保卫部门设置及专职治安保卫人员配备文件(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的单位);25、企业安全领导小组或安委会网络图到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包含公司所有职能部门); 26、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27、企业编制的安全措施费用提取计划(盖公司公章);28、企业编制的安全生产费用实施台账;29、企业
18、为全体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用台账及缴费单复印件。30、风险抵押金或安全责任保险考核记录(考核兑现);三、风险管理装档资料目录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企业下发关于成立风险评价小组的通知文件(有从业人员参加)3、作业活动清单4、设备设施清单5、风险评价记录:a.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b.安全检查分析记录等;c.其他风险评价方法。6、风险评价报告;7、风险评价有关会议记录或纪要;8、重大风险清单;9、风险控制措施记录;10、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计划11、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记录;12、隐患治理制度;13、隐患治理台账;14、隐患治理通知单15、隐患治理记录;16、重大隐患治理工作“五到位”落实情况的记录;
19、17、重大隐患项目档案;18、重大事故隐患防范措施和书面报告;19、隐患整改计划;20、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一级企业);21、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应包含重大危险源定期评估的内容);22、安全评价报告;23、重大危险源档案;24、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报警设施台账(包括压力、温度、液位、流量);25、重大危险源的定期评估报告;26、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记录;27、设备、设施的检验报告或检验合格证;28、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29、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记录;30、应急救援器材台账;31、变更管理制度;32、变更管理记录;33、变更的风险分析记录、控制措施;34、变更实施验收报告
20、;35、作业许可证记录;36、供应商管理制度;37、合格供应商名录、档案;38、供应商选用、续用、评价记录;39、其他与采购有关的风险分析;四、 管理制度装档资料目录1、适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和安全操作规程清单;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签发文件3、文件发放资料4、操作规程签发文件5、岗位操作规程(包含新项目的操作规程)6、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制度7、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记录8、最新版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9、最新版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的文件发放记录五 培训教育装档资料目录1、安全培训、教育制度2、安全培训、教育需求识别记录3、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4、安全培训、
21、教育记录5、安全生产费用台账或资金计划;6、培训教育计划(具体实施);7、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可单放)8、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记录9、培训教育效果评价记录10、载明企业从业人员岗位标准的文件11、员工台账12、安全资格证书a.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b.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c. 特种作业操作证;d.从业人员上岗证。13、安全培训教育档案a.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档案;b.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相关部门组织);c.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d.新入厂人员的三级教育档案;e.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档案。f. 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入使用前的培
22、训记录g.转岗、脱岗人员的培训、考核记录;14、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档案;a.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b.特种作业操作证;c.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计划1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证和管理台帐;16、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入使用前的培训记录(培训内容、考核内容);17、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培训记录;18、厂级、车间级承包商安全培训教育记录19、外来施工单位入厂证;20、管理部门、班组月度安全活动计划21、管理部门安全活动记录22、班组全活动记录六、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装档资料目录1、“三同时”
23、资料(单放)a.生产设施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包括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消防专篇、职业卫生专篇)及批复等;b.施工记录: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施工现场的检查记录;施工完成情况的交接记录;c.试生产方案及备案资料;d.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资料:安全设施检测检验报告、安监部门出具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意见书”、竣工验收安全评价报告;e、专家评审意见;f、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g、试生产前安全检查报告;h、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变更资料(包括变更后向负责安全审查的安全监管部门报告的材料);i、变更风险分析记录;2、现状安全评价报告;3、工艺设计文件;4、新工艺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报告
24、5、安全设施管理制度6、安全设施管理台账7、设备、设施检维修计划;8、安全设施检维修记录;9、安全设施拆除、停用资料;10、监视、测量设备管理制度;11、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台账;12、监视和测量设备检验报告;13、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维护记录;1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5、特种设备台账;16、特种设备档案(可单放,包括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17、特种设备维护和保养记录;18、特种设备定期校验报告、检修记录;19、报废的特种设备注销手续;20、员工的工艺安全信息的培训记录;21、生产装置开车前安全条件确认记录;22、系统气密性、置换及动设备空试记录;23、开车前隐患排查与整改记录;24、装置开
25、、停车方案25、生产装置紧急情况处理方案26、停车操作记录;27、操作规程;28、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29、实施企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制度30、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和演练记录31、检维修管理制度32、年度综合检修计划33、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七作业安全装档资料目录1、作业许可证和存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出作业、设备检修作业、抽堵盲板作业、吊装作业、破土作业、断路作业等)2、安全标志(防火、防爆、有毒)、安全警示标志(重大危险源)、标志(限速、限高、禁行)、告知牌(职业危害)、风向标一览表3、对承包商安全检查与协调记录4、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现场的
26、管理规定5、机动车辆进厂手续(生产区、罐区)6、承包商管理制度7、承包商管理档案8、安全协议书9、作业现场安全交底材料、应急预案、施工方案八、职业健康装档资料1、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记录;2、职业危害申报表及批复资料(附审核状态页) 网站:3、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4、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包括 1、2、6 及以下内容)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系统的监测记录;2)企业对工作场所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结果(检测报告);3)接害作业人员的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记录;4)职业健康体检人员台账5)企业对有关职业病员工的诊疗记录及转岗、休养等记录5、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职
27、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 第 23 号)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6、作业场所的划分资料;7、使用和产生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区的距离 ;8、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监测点设置、告知牌明细;9、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设施、急救器具专柜、应急撤离通道、泄险区域的台账;10、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设施、急救器具专柜、应急撤离通道、泄区的定期检查记录;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12、职业危害监测报告;13、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项整改计划;
28、1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1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台账16、个体防护用品发放标准;17、个体防护用品台账和发放记录;18、防护器具定期检验、维护和记录;19、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管理台帐;20、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管理制度(附个体防护装备发放标准);21、职业健康培训记录(包括职业危害告知和职业卫生设施的培训);22、对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的处罚规定;23、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记录;24、企业作业场所应符合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和 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
29、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九危化品管理装档资料目录1、危险化学品普查表(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化学试剂);2、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原料、化学试剂);3、采购的危险化学品名录;4、安全标签 (GB15258-2009);5、鉴别分类报告(化学品分类汇总表);6、化验室化学试剂的分类清单;注:危险化学品档案包括 1、2 、3、4、5 项内容7、以文件形式确定的 24 小时应急咨询服务电话;8、24 小时应急咨询服务电话值班记录;9、危险化学品登记证、登记表;10、劳动合同及宣传培训教育记录;11、危险化学品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宣传栏明细;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13、专用仓库安全管理制度;14、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15、危险化学品出入库记录(专用仓库、罐区核查和定期检查记录);16、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