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 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学习目标定位 1.会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能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通过实验完成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并会检验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一 金属与酸的反应 1.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钠与盐酸反应_;(2)镁条放入稀硫酸中_;(3)金属铝溶于盐酸中_。答案 (1)2Na2HCl= =2NaClH 2(2)MgH 2SO4=MgSO4H 2(3)2Al6HCl= =2AlCl33H 22.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1)反应剧烈程度最大的是_;(2)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最多的是_;2(3)相同条
2、件下,三种金属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答案 (1)钠 (2)铝 (3)123解析 (1)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就越剧烈,所以钠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最大,剧烈程度最小的是铝。(2)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金属中,钠失去电子数最少,铝失去电子数最多,所以铝产生的氢气的量最多。(3)因为 1 mol 钠可转移 1 mol 电子,1 mol 镁可转移 2 mol 电子,1 mol 铝可转移 3 mol 电子,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金属钠、镁、铝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3(即它们呈现的化合价之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 123。归纳总结金属与酸的反应(
3、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较活泼,一般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活泼性越强,与酸反应就越剧烈。(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实质是金属与酸电离出的 H 之间的反应,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H 得到电子被还原。1.相同物质的量的铝、铁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是_;相同质量的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是_。答案 32 (或 289)19 128解析 相同物质的量的铝、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比等于铝、铁呈现的化合价之比,即 32。相同质量的铝、铁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2) 289,即为产生氢气的体积比。127 156
4、 19 128二 钠与水的反应在小烧杯中加入约 1/2 的水,滴入 12 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盖上表面皿,3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熔成光亮小球 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四处游动 生成气体发出“嘶嘶”的响声,且很快消失反应剧烈溶液变红色 反应生成物显碱性归纳总结钠与水的反应(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H 2O=2NaOHH 2,氧化剂是 H2O,还原剂是 Na,离子方程式是 2Na2H 2O=2Na 2OH H 2。(2)钠与酸溶液反应钠与酸反应时先与酸中的 H 反应,如:2Na2HCl= =2NaClH 2。如果钠过量,钠
5、把酸消耗尽之后,再与水反应。(3)钠与碱溶液反应实质就是钠与水的反应。(4)钠与盐溶液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它包括两种情况:如果盐溶液中的溶质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只发生钠与水的反应。如果盐溶液中的溶质与氢氧化钠反应,则会发生两个反应,如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Na2H 2O=2NaOHH 2;2NaOHCuSO 4=Cu(OH)2Na 2SO4。2.将 0.2 mol 金属钠投放到 10 mL 1 molL1 盐酸中:4(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反应完全后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是_。答案 (1)2Na2HCl= =2NaClH 2、2Na2H 2O=2NaOHH 2(2)
6、2.24 L解析 盐酸的物质的量是 0.01 L1 molL1 0.01 mol0.2 mol,钠过量。钠与盐酸反应,不仅要考虑钠与盐酸的反应产生氢气,而且要特别注意在钠过量时,还会与水反应也产生氢气,所以 0.2 mol 钠完全反应,产生氢气 0.1 mo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0.1 mol22.4 Lmol1 2.24 L。理解感悟 钠的性质简单记忆法:银白轻低软,传导热和电,遇氧产物变,遇氯生白烟,浮熔游响红,遇水记五点,遇酸酸优先,遇盐水在前。三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完成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实验装置与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用酒精喷灯加热还原
7、铁粉C 试管产生气泡,液面下降 有气体产生C 试管收集满气体后点燃 有爆鸣声 反应产生氢气实验结论铁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3Fe4H 2O(g) Fe3O44H 2= = = = = 5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 装置的作用是_,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是_。(2)写出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氧化产物是_。(3)D 的作用是_。(4)E 中的实验现象是_。(5)A、B 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 E 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答案 (1)产生水蒸气 防止加
8、热时液体暴沸(2)3Fe4H 2O(g) Fe3O44H 2 H 2O Fe 3O4= = = = = (3)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干燥 H2(4)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5)A 收集 H2并检验其纯度解析 (1)B 中发生的反应是 3Fe4H 2O(g) Fe3O44H 2,故 A 装置为 B 中的= = = = = 反应提供水蒸气。(3)D 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干燥 H2。6(4)E 中的反应为 H2CuO CuH 2O,故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且玻璃= = = = = 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5)应先点燃 A 处的酒精灯,排除 B 中的 O2,再点燃酒精喷灯。进行
9、 H2还原 CuO 的实验前,应首先检验 H2的纯度。金属单质无论是与水反应,还是与酸反应,金属都是作还原剂,水或酸作氧化剂。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的难易,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越活泼,反应就越容易。1.把下列金属投入 0.1 molL1 盐酸中,能发生反应且反应最剧烈的是( )A.Cu B.Fe C.Mg D.Al答案 C解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Fe、Mg、Al 能与盐酸反应,而 Cu 不与盐酸反应,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在 Fe、Mg、Al 中,Mg 最活泼,反应最剧烈。2.Mg、Al 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4.48 L,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
10、参加反应的 Mg、Al 共 0.2 molB.参加反应的 HCl 为 0.4 molC.Mg、Al 在反应中共失去 0.4 mol 电子D.若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产生 0.2 mol H2答案 A解析 反应的实质为 Mg2H =Mg2 H 2,2Al6H =2Al3 3H 2, n(H2)0.2 mol,则参加反应的 n(H )0.4 mol。若换成稀 H2SO4,同样产生4.48 L22.4 Lmol 170.2 mol H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由 2H H 2得电子总数为 0.2 mol20.4 mol,C 正确。0.2 mol Mg 提供 0.4 mol 电子,0.2 mol Al 则提
11、供 0.6 mol 电子,0.2 mol Mg、Al混合物提供的电子数大于 0.4 mol 小于 0.6 mol,A 错误。3.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钠浮在水面上 钠沉在水底 钠熔化成小球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发出嘶嘶的声音 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其中正确的是( )A. B.全部C. D.答案 D解析 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4.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 4 点性质中的( )钠的密度比水的小 钠的熔点较低 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 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A. B. C. D.答案 D解析 Na 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
12、球(反应放热,钠熔点低),在水面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同时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生成碱性物质),体现了四点性质。5.下列关于铁与水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黑色的 Fe2O3B.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放出的气体点燃时能发出爆鸣声C.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常温下,Fe 与 H2O 不反应,但在空气中的 O2、H 2O 共同作用下能发生反应答案 A8解析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 2O(g) Fe3O44H 2,生成黑= = = = = 色的 Fe3O4,A 错误;H 2在不纯的氧气中点燃时能发出爆鸣声,B 正确;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
13、正确;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被缓慢氧化,D 正确。6.如图所示,在烧杯中盛有 100 mL 蒸馏水,水中悬浮着一个表面光滑、耐碱、耐热的小球(此球稳定在水的中央),将 10 g 金属钠分多次投入到水中,最后使烧杯内的液体恢复到原来蒸馏水的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10 g 钠要分多次投入的主要原因是_。(2)将 10 g 钠全部投入完毕所进行的次数可能是_。A.5 次 B.10 次 C.大于 10 次(3)实验结束后,从烧杯内小球的位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4)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答案 (1)钠与水反应剧烈,放出的热量多,易发生爆炸(2)C(3)小球上升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液体的密度增大,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4)2Na2H 2O=2Na 2OH H 2解析 钠与水反应剧烈,易发生爆炸,使用时要严格控制用量,钠的密度小于 1 gcm3 ,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钠的体积(立方体的边长肯定小于 1 cm)小于 1 cm3,则其质量小于 1 g,故 10 g 钠全部投入完毕所进行的次数要大于 10 次。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