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中文摘要大型体育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产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以广州本地居民为例,对广州亚运会进行调查研究,采用资料查阅与问卷调查的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数理统计和因子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广州本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研究发现广州居民对旅游经济利益,旅游社会利益及环境利益影响的正面感知较为强烈,对旅游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及环境成本的感知较为敏感,运用人口社会学特征对不同性别的人群进行分析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最后对广州亚运会对本地居民的旅游影响进行总结并对广州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体育赛事,城市居民,影响感知城市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感知以广州市居
2、民为例 IIABSTRACT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had economical, socio-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n the residents of the resorts. This article take Guangzhou resident and Guangzhou Asian Games for example, adopts data access 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approach, the use of mathematica
3、l statistic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of survey results, Analysis of local residents in Guangzhou Perception of tourism impact study found that Guangzhou residents strongly approved the active impacts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ourism,social benefits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
4、l benefits of tourism,And had the sensitive perception on the 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of tourism. Then use soc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 to analysis different gender groups for analysis of population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tourism, the last,sum up tourism i
5、mpacts of Guangzhou Asian Games on local residents to come up with the recommendations of development of sports event tourism in Guangzhou.Key words: sports event, urban resident, impacts and perception城市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感知以广州市居民为例 III目录1 引言 .32 研究背景 .42.1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进展 .42.1.1 国外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研究
6、.42.2.2 国外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研究 .42.2 体育赛事旅游研究简述 .52.2.1 国外体育赛事旅游研究进展 .52.2.3 国内体育赛事旅游研究进展 .52.2.4 关于亚运会旅游的相关研究 .63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设计 .63.1 2010 年广州亚运会背景 .632 调查设计与抽样方案设计 .7321 调查问卷设计 .73.2.2 调查方法及有效回收 .84 研究结果分析 .94.1 样本分析 .94.2 数据分析 .94.2.1 因子分析 .104.2.2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分析 .134.3 小结 .165 广州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感知分析结果 .165.1
7、 广州居民对亚运会正面的旅游影响感知支持度高 .165.2 广州居民对亚运会负面的旅游影响感知敏感度高 .165.3 正负面旅游感知呈两极分化的状态表明了广州居民理性务实的特点 .175.4 亚运会的居民支持度高但参与度不够 .176 对广州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的建议 .187 结语 .19附录 .19附录项目:调查问卷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211 引言大型体育赛事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还有旅游业里面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 16 届亚运会于 2010 年 11 月 12 日至 27 日在中国广州进行,亚运会是亚洲四年一度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全面展示亚洲竞技水平的最佳舞台,
8、也是一个推动广州城市全面发展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展现城市的形象和综合实力,而且还给广州旅游竖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亚运会大大促进了广州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了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广州旅游市场的向前跨越创造了空前的优越条件。在旅游发展中,目的地地区居民正逐步被视为旅游产品的核心 1。随着旅游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旅游影响着当地的经济,文化,环境领域的各个方面。广州本地居民是亚运会举办影响的最直接感受者,作为城市的主人,他们对亚运会的认知程度与所持期盼,对政府筹办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的看法,对这些措施的支持与冷漠,都直接
9、关系到筹办的进程和最终效果 2。2 研究背景2.1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进展2.1.1 国外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开始研究旅游感知问题,国外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从旅游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影响三个层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以及相应的理论解释等三个方面 2。例如,艾普(Ap,1992)指出,人们对旅游影响愈加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有可能成为成功开发、营销、运作现有或未来旅游项目的一个重要的规划和政策因素 3。艾普和克朗普顿(Ap&Crompton,1998)较为全面地综述
10、了关于居民感知旅游影响及居民态度的文献,并将这些文献依据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和环境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类 4。艾伦等人(Allen et al,1988)运用社会承载力理论探讨了旅游发展程度与居民对社区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并指出,每一社区发展旅游都有一定限度,一旦旅游发展超越该地承载力,即会导致负面社会、环境、乃至生态影响 5。道科西(Doxey,1975) “刺激指数”理论认为当地居民会对旅游的态度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经历从开始的愉快、冷淡、恼怒直至对抗的一系列阶段 6。2.2.2 国外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研究在国内,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旅游感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地居
11、民对旅游的感知及其态度的研究。陆林(1996)关于皖南旅游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调查是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李有根(1997)、戴凡(1996)、王宪礼(1999)等则从居民感知的角度研究了旅游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社会文化影响,此后, 国内学者开展了对古村落 (章锦河,城市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感知以广州市居民为例 22003)、海滨型(宣国富,2003) 以及海岛型(吴忠宏, 2005) 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的研究 7。高德兴(2007)指出国内学者对感知结果的分析方法分析主要有描述性分析与主因子分析的旅游地居民感知的描述分析,基于感知差异的居民群体聚类研究,影响居民态度感知差异的因素分析三
12、种主要方法 8。国内的旅游感知与态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文化古村落、海滨旅游地、城市旅游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地等四大类旅游目的地为对象对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展开研究,而以体育赛事旅游地居民为对象展开旅游感知与态度的研究极少。刘旭东(2010)对银川国际汽车摩托车旅游节为例,采用影响感知问卷调查法对旅游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影响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居民对摩旅节及宁夏举办节事旅游的态度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9。2.2 体育赛事旅游研究简述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催生了新的旅游项目赛事旅游。赛事旅游是指由于到异地参与或观看体育比赛而引发的集观看赛事与旅游活动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它是由体育赛事活动而自然引发的,
13、具有较强的休闲性质,参与或观看比赛是赛事旅游者的第一动机 10。2.2.1 国外体育赛事旅游研究进展国外对于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 研究主要包括被动去参加体育活动的旅游(如体育赛事旅游或参观体育博物馆)或主动的体育主题度假(如:潜水、骑脚踏车、高尔夫球),这些活动都可能包括以体育或旅游为主要目的或行动的旅行活动。1966 年Anthony 为英国的健身休闲顾问委员会撰写了一篇题为“体育与旅游” 的论文,成为体育旅游研究的最早作品。直 Glypti(2004)对欧洲 5 国体育和旅游之间关系的研究出现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理论研究的开始 11。 Ritchie 和 Smith(199
14、1)以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为例,研究了超大型体育活动对举办地被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大型活动能增加举办地的知名度,相关记忆可持续一年时间,举办地的知名度越小,体育活动对旅游及当地经济影响越大,反之越小。Waitt(2003)运用社会交换理论,考察了悉尼奥运会举办地当地的居民对奥运会这一事件的不同评价,探讨了悉尼奥运会旅游的社会影响 12;Kendall (2006)以 2002 年冬季奥运会为例研究了举办大型事件与地方支持模型,结果表明社区大型活动的支持直接受社区关注度,生态价值观,社区情感,直觉利益与知觉成本,并且社区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利益知觉而不是成本 13。2.2.3 国内体育赛
15、事旅游研究进展国内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 对大型赛事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末相关的研究才陆续出现。1982 年,西藏体委为满足中外登山爱好者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成立了西藏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开创了中国体育旅游的先河。奥运会是目前学术界最为关心的大型体育赛事,大型赛事旅游的研究成果也多集中于此。付磊(2002),邱小慧(2003)以 1964-2000 年间 10 届奥运会为例,对大型赛事的入境旅游城市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感知以广州市居民为例 3人数与入境旅游经济效益变化进行了分析 14-15。邱雪(2006)以 2008 年奥运会为例,对赛事的客源地进行了划分,包括亚洲、
16、欧洲、美洲、大洋洲,主要客源市场为 25-44 岁的中青年 16;张立明、赵黎明(2005)以事件发展的时段为指标,对奥运会旅游市场进行了细分:奥运会前主要为 IOC(国际奥委会)的行政人员、赞助商、会前观察员、运动员、运动队官员、记者等,奥运会中包括运动员、记者、官员、裁判、观众、观察家等,奥运会后主要客源为奥运观众和传统入境客源等 17;陶卫宁(2006)在大型体育赛事的负面旅游效应指出大型赛事对出入境旅游客流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大型赛事后举办地容易出现旅游的低谷效应和“马太效应”,大型赛事本身的一些特点也会对旅游客源市场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大型体育赛事的负面旅游效应 18;王钰(2006)以
17、 2008 年奥运会为例具体探讨了大型赛事影响旅游者出行的因素,事件吸引力和人们对于限制因素的感知程度会影响旅游者的出行动机以及潜在参与者的出游行为实施 19,以及高明捷,陶卫宁(2009)国内大型赛事旅游研究及其启示等 20。2.2.4 关于亚运会旅游的相关研究目前关于广州亚运会的研究主要有广州亚运会对广东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王润平,2004) 19, “后亚运效应”对广州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陈子锐, 林少娜,2008) 20,2010 年广州亚运会与体育旅游(沈维克,林少娜,2007)及广州亚运遗产及其旅游开发(郭盛晖,刘雪姿,吴源,2008),陈华胜(2006)对 2010 年
18、广州亚运会旅游相关问题的探讨,刘静艳,黄西华(2009)以广州 2010 年亚运会为例对影响居民感知和参与重大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葛庆英,王刚(2010)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研究以广州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为例,谭苏洋(2011)试论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软实力的关系以广州亚运会为例,潘华山(2008)广州大学城 2010 年亚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崔俊铭(2011)论微博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应用从广州亚运会报道谈起等 22-29,而对广州亚运会旅游社区及当地居民的感知态度的研究只有广州居民对 2010 年亚运会感知与态度调研分析(周元,黄建创,陈光华,李绍刚) 2
19、。综上所述,关于亚运会的相关研究都着重于居民对大型赛事前期的影响因素分析,旅游感知的调查,及亚运遗产及旅游开发这几方面,本文主要针对亚运会赛后城市居民对大型赛事的感知。3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设计3.1 2010 年广州亚运会背景2010 年广州亚运会暨第 16 届亚运会于 2010 年 11 月 12 日至 27 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并于 12 月 12 至 19 日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广州亚运会设了 42 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亚运会,作为一个大型体育赛事不但提高了主办城市居民的素质,更是提高了城市在全国、区域甚至国际上的
20、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亚运会令志愿服务成为广州这座古老城市的新城市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感知以广州市居民为例 4时尚。广州亚运给广州旅游竖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亚运让广州城市建设发展提速 10 年,大大促进了广州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了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广州旅游市场的向前跨越创造了空前的优越条件。据统计,亚运会、亚残运会招募志愿者约 59 万,志愿者中超过 90%为广州市民,职业方面以高校师生为主,有 80 多万人,约占总报名人数的 56%;此外,穗外、境外报名人数超过 10 万人。广州亚运会的居民参与度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泛,结合亚运会举办之前,期间以及之后政府的
21、行为,志愿者及本地居民感知对比,对广州居民进行体育赛事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调查研究为广州的体育赛事旅游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建议。本文以广州天河、越秀、海珠及番禺四个行政区为研究地,以上四区能够比较综合地体现广州市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居民生活等状况,具有显著的代表意义,以调查 2010 年广州亚运会体育旅游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态度及感知,并对体育旅游居民目的地发展进行综合的评价。表1 研究地背景概况区域 天河区 越秀区 海珠区 番禺区常住人口 111.8 万 人 102.6 万 人 132.2 万 人 149.6 万 人场馆数量 14 个 3 个 3 个 17 个亚运期间旅游状况中国广州政府门
22、户网站的数据显示,亚运举办期间,广州城市接待总人数为 866 万人次,同比增长 42.10%。对入住我市宾馆酒店的 600 多位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2.26%的游客此行来穗的主要目的与亚运有关,69.18%的游客表示对广州旅游有着浓厚的兴趣,69.50%的游客表示会推荐亲戚、朋友来广州旅游。亚运举办后,广州旅游市场迎客人数屡创新高,中外游客游广州的热情持续高涨。纵观广州旅游产品格局,各式主题游如雨后春笋涌现,开创历年广州游数量之最,广州入境游将有美好的前景。借亚运的东风,加大力度对外宣传广州;积极开拓入境游市场,打好“亚运牌” , 推出的更多的“新广州游”和“亚运场馆游”的
23、多元化旅游产品。32 调查设计与抽样方案设计 321 调查问卷设计本研究主要针对广州居民对体育赛事旅游影响的各方面影响感知展开问卷调查,本问卷设计主要分成居民对亚运会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与广州居民的基本情况两部分。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调查参考了刘静艳,黄西华(2009)在以广州 2010 年亚运会为例来研究影响居民感知和参与重大活动的因素分析中采用的 8 个公因子共 25 个变量,周元黄建创等(2010)在研究广州居民对 2010 年亚运会感知与态度调研分析中所采用的 8 个主因子共 28 项感知,结合后亚运时代的旅游运营实际,并参考以银川国际汽车摩托车旅游节为例研究的体育节事旅游影响感知的调查分
24、析,提出本文的旅游感知与态度调查的 7 个主因子共 26 项感知,社会利益的感知(6 项) ,居民支持与参与度(5 项) ,经济成本的感知(3 项) ,环境利益的感知(3 项) ,社会成本的感知(3 项) ,环境成本的感知(3 项)城市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感知以广州市居民为例 5,经济利益的感知(3 项) 。根据本文对研究的需要,把 7 项主因子 26 项感知分成正面感知,负面感知与居民参与度三个主要方面,如表 2 所示。问卷中所有指标都采用 5 级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按影响程度表示方式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相应赋值为 5,4,3,2,1,受访者要
25、在 5 个等级中选择相应符合自己实际态度的选项,并对受访者的选项赋予相应的数值。表 2 各主因子分类表类别 主因子变量 因子名称 题目序号提高广州的知名度 X1改善广州的形象 X2提高您对广州的自豪感 X3提高本地的生活质量 X4提高本地的治安水平 X5社会利益的感知增强国际文化的交流 X6亚运会改善了广州的环境 X13改善了本地的基础建设 X14环境利益的感知促进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 X15亚运会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X22亚运会增加本地居民收入 X23正面感知经济利益的感知增加本地居民的工作机会 X24亚运会破坏本地生态系统 X19亚运会破坏自然环境和景观 X20环境成本的感知亚运会加剧环境污染
26、 X21亚运会导致本地交通拥挤 X16导致户外娱乐设施拥挤 X17社会成本的感知亚运会增加犯罪违法活动 X18亚运会提高您的生活费用 X10亚运会导致房价和地价上涨 X11负面感知经济成本的感知提高本地商品和服务价格 X12亚运期间您宣传了广州 X7参加过亚运会有关的活动 X8非常支持亚运 X9参与过亚运志愿者工作 X25居民支持与参与度居民的支持与参与度参加过亚运会的提议或决策 X26为了更科学性地指导本次调研,笔者结合亚运会对广州本地居民产生的各种旅游影响与感知以及亚运会经济文化影响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适用于本次调查的理论初步模型(如图 1) 。居民对亚运会的影响感
27、知分析城市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感知以广州市居民为例 6图 1 广州居民对亚运会旅游影响感知初步模型3.2.2 调查方法及有效回收本次调查于 2011 年 2 月 27 日3 月 10 日采用网上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天河、越秀、海珠及番禺四个行政区先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第一轮的调查,然后根据匹配的样本数除去网上进行的第一轮调查收集到的问卷数进行第二轮调查,即在四个行政区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本次共发放问卷 180 份,根据四个区域的常住人口数及体育场馆数量进行加权,得到匹配样本数:天河区 42 份,越秀区 36 份,海珠区 46 份,番禺
28、区 56 份,回收问卷 180 份,有效问卷 151 份,有效率为 83.9%,利用 SPSS17.0 及EXCEL 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4 研究结果分析4.1 样本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样本的被调查对象的背景资料,如表 2 所示。被调查对象在性别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别,男性占 45.7%,女性占 54.3%;从年龄构成上可以看到,25 岁以下的占了 74.8%,25-35 岁之间的占了 17.2%,受访对象集中在 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25 岁以下的大中学生居多。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大专或本科的占了高达 86.8%,硕士及以上为 2.6%,高中或中专为 8.6%,初中及以下的仅仅占 2%,广州
29、高等教育发达,高校集中,随机选取的受访者多为接受过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月收入平均水平在 1000-3000 元以下的占了 34.4%,1000 以下的占了 51.7%,3000-5000 元占了 10.6%,5000 元以上的只占3.3%,平均月收入的分布与年龄的分布基本吻合,表明受访者多为 25 岁以下尚无收入的在校学生。广州亚运会的参与者多广州本地居民,而且大多数为高校师生,特别亚运会志愿者对广州亚运会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从居住区域来看天河区占 26.5%,越秀区占 19.2%,海珠区占 25.2%,番禺占 29.1%,与预期的样本选取基本符合。表 3 广州居民调查样本基本情况人口及社
30、会特征 样本分类 频数 有效百分比男 69 45.7性别女 82 54.325 岁以下 113 74.825-35 岁 26 17.235-50 岁 11 7.3年龄50 岁以上 1 0.7初中及以下 3 2高中或中专 13 8.6大专或本科 131 86.8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 4 2.6社会利益 环境利益体经济利益 社会成本 经济成本 环境成本 支持参与度城市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感知以广州市居民为例 7X1000 元 78 51.71000 元X3000 元 52 34.43000 元X5000 元 16 10.6月平均收入水平X5000 元 5 3.3天河 40 26.5越秀 29 1
31、9.2海珠 38 25.2居住区域番禺 44 29.14.2 数据分析4.2.1 因子分析首先进行 KMO 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目的是通过检验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 4 所示)。表4 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a)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767近似卡方 1615.469df 325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Sig. .000表4是关于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该结果显示:KMO值为0.767,说明该组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表中的巴
32、特利特球体检验的X 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0.01,说明数据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具有相关性,也说明统计数据是适宜做因子分析的。通过主成分分析, “亚运会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亚运会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这两项在七大因子上的载荷量是小于 0.5,因此剔除这两个变量。经过分析显示(见表 6) ,26 个因素被萃取为 7 大因子,每个因子中涵盖了大于 0.5 的各个变量,因子负荷大于或等于 0.5 的变量就可以被萃取出来。剔除“亚运会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亚运会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因素指标后,再次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进行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表5)。表5 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b)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757近似卡方 1508.890df 276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Sig. .000表 6 显示 KMO 值为 0.757,说明该样本数据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表中的巴特利特球